鮮活英語 「受氣包兒」症候群 The Doormat Syndrome

2021-02-23 李晨老師教英文

致無聊的人:本公眾號的「鮮活英語系列」由李晨老師親自錄音講授,由小編整理素材後,配上圖文發布,廣受好評。但近期微信公眾號平臺系統消息顯示,有極個別人針對此系列圖文進行舉報,說「濫用原創」?!小編在李老師指導下辛苦整理素材並編輯,未侵犯任何人的版權。如果看到有大段的英文就認為不是原創,置資料整理人幕後的選材、取捨和編輯的付出於不顧,實在有失偏頗。樂於分享知識的好老師不多見,一再惡意舉報,最終損害的是廣大學習者的利益。【小編上】

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內容基於李老師對 doormat 一詞的相關解讀,我們先來一起聽聽課(相關內容回顧 鮮活英語 | "all over her" 是跟她分手的意思嗎?)——

錄音中提到漢語中「窩囊廢、軟柿子、受氣包、可憐蟲」等的英語表述,即 doormat。



被認為是doormat的人,就是一個 good for nothing wretch,逆來順受。


As a doormat, you'll get nowhere. 意思是「你這樣軟弱可欺,成不了什麼氣候。」

李老師還提到一個pun(雙關語),即 door 是 doormat 的 step-father (a step farther 指門和擦鞋墊兒之間是一步之遙,一語雙關😄)

此外,關於doormat,還有一個心理症候群以此命名,叫做 The Doormat Syndrome,相關專著如下——


這種心理症候群的表徵是不斷地給予、給予、給予,在得不到與心理預期相應的回報時,崩潰了!

專著作者Lynne Namka對該症候群的患者描述是這樣的——

I should always look good.

I should make everything in my life perfect or I am a failure

I should always be liked by everyone.

I should never make a mistake.

I should always be rational and fair (while others are allowed to lose their heads).

I should never argue with those in authority.

I must always make the peace and not allow people to fight or argue.

I should never get angry.

I should never talk about how unhappy I am.

I should always be strong.

I should do it all myself.

I should try harder to be perfect, then things will be better.

I should give everything and put my needs aside.

I should deal in thoughts and not emotions.

I should make others feel good.

哎媽!小編怎麼覺得有點兒躺槍❗️

Lynne Namka提到,兒童如果從小就被灌輸「他人的需求高於自身需求」、「別人感受到傷害而我沒有,一定是我錯了」這樣的思維方式,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為一個「Doormat」。該症候群的患者往往過分關注他人的情感而忽視了自身情感的訴求,認識不到或者低估自身的價值,過多地承擔責任而不知道自我減壓。

哎媽!小編再次躺槍……😓 好在Namka在書中提到,這種症候群是逐步習得的,What has been learned can be unlearned! 只要清楚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尊嚴,停止為他人而活的生活方式,還有救😄


鮮活英語系列回顧

相關焦點

  • 「受氣包」用英語怎麼說?
    受氣包:比喻經常被當做抱怨或洩憤對象的人。也叫作出氣筒,窩囊廢、軟柿子、受氣包、可憐蟲。在英語裡怎麼說?一起看看吧。點擊音頻收聽完整音頻↓↓↓doormat從字面看,說的是門口擦鞋墊。每天門口來來回回那麼多人,地墊被踩來踩去,照樣沒事兒。
  • 症候群 or 綜合症 or 症候群 & Syndrome 翻譯大全
    syndrome 症候群,徵群,症候群,綜合症狀Abnormal sella turcica syndrome 異常蝶鞍症候群Acilia syndrome 阿西利亞症候群Addison-monilia syndrome 艾迪生-念珠菌症候群aglossia- adactylia syndrome 無舌無指(趾)症候群,缺舌-缺指
  • HOLT-ORAM氏症候群
    病因學HOLT-ORAM氏症候群是一種不常見的症候群,但在全世界各個不同族群中卻都有個案被報告出來
  • 亞斯伯格症候群
  • 獲得性學者症候群
    它甚至有個專門的學術名稱,叫「獲得性學者症候群(Acquired savant syndrome)」。咱們說說這個。*什麼叫「學者症候群」呢?它說的不是一般的學者,而是那種讓人明顯感到他們的大腦異於常人的人。比如有的人算數學題特別快,有的人有超強的記憶力,而且專門能記住一般人不注意的那些細節:他隨便掃一眼書架就能記住上面有多少本書。
  • 美國字典「中餐館症候群」描述涉歧視 亞裔抗議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文化對味精(MSG)的排斥根深蒂固,《韋伯字典》描述「中餐館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CRS)是早自1968年起的一種病症名稱。
  • 美國字典「中餐館症候群」描述涉歧視 亞裔不滿抗議
    美國字典「中餐館症候群」描述涉歧視 亞裔不滿抗議
  • 我們是否都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這個病被專家稱呼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近日,重慶一男子錢包被偷走,隨後,小偷將錢包內的證件送回。該男子在網上發帖感謝這名小偷,「我很感動,對你很敬佩。我要由衷地讚美你——你是一個好人,是一個有高尚情操和職業素養的人。」重慶榮格心理諮詢所的專家指出「這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一隻羊,與狼討論被吃的方式是可悲的,同理可證:我們寬容(甚至縱容)小偷也是不對的。
  • 實用英語:形形色色的「人」
    人的性格有很多種,有的人"一根筋兒",有的人"兩面派",有的人是"受氣包兒"……這些形形色色的"人"該怎麼說呢,看看下面的表達你就知道了。   1.一根筋兒 one track-minded.   別跟他較勁了。他一根筋,你還不知道?   Stop reasoning with him.
  • 紐約145名兒童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與新冠病毒感染相關聯
    當地時間5月18日,紐約市長德布拉西奧表示,目前紐約市已有145名兒童診斷出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其中67人新冠病毒檢測或抗體檢測呈陽性。
  • 手臂振動病,雷諾氏症候群之認定參考指引
    雷諾氏症候群(Raynaud’s syndrome),是手指和腳趾中血液循環問題的疾患,而少見於耳朵和鼻子。暴露於寒冷的環境時,這樣的情況會加劇。當一個人有雷諾氏症候群的時候,暴露於寒冷時,會降低血液循環,引起皮膚變得蒼白,臘白色或紫色。這樣的疾病有時也被稱為「白手指」、「臘狀指」或「死手指」。 雷諾氏症候群有很多不同引發的原因,包括工作環境暴露。
  • 美國男子頭部被打後成數學天才 患「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He has since been diagnosed as one of only 40 with acquired savant syndrome, in which once-normal people become skilled in math, art or music after a brain injury.
  • 彼得潘症候群結果是什麼
    核心提示:很多人對於彼得潘症候群並沒有太多的了解,這是人們在成長的一個過程中,受到了創傷或者是對於自己的生活充滿了懷疑,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與解答,最終產生了不願意長大的一種心理,主要是與社會以及家庭的教育理念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那麼彼得潘症候群的結果是什麼呢?
  • 港媒:香港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香港《亞洲周刊》11月24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題:香港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香港一些精英與組織站在暴徒一邊,背後是心理上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者同意犯罪者行為,並參與犯罪,成為文明的恥辱。這是犯罪心理學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源於1973年瑞典一宗銀行搶劫案,4名被劫持為人質的市民在被劫持6天後釋放,卻拒絕出庭指證劫匪,甚至為其辯護。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也是今天香港的情況。這是香港的悲哀,也是世界文明史的悲哀。最近香港幾家大學校長的表現,也被懷疑是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什麼是「星期一症候群」?
    「星期一症候群」是一種不需要病毒、細菌傳染的傳染病。通常一個同事生病,就會經由眼神、語言、及寫得很差勁的企劃書傳染給別人。星期一症候群其實是有改善的可能。方法之一就是星期六、星期日好好休息。何謂星期一症候群?星期一症候群,如同星期五亢進症,其實這兩種病是同一種病。
  • 緊張症候群
    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情緒經常會因為各種壓力而顯得緊張不安,而與情緒不穩定並發的失眠多夢、頭痛、腹脹、肢體浮腫等症狀,被合稱為「緊張症候群」。  自從9·11之後,美國幾乎人人都患上了或多或少的「緊張症候群」,恐怖襲擊和反恐也連續幾年都排名熱門詞彙前列。
  • 什麼是「星期一症候群」
    什麼是「星期一症候群」就是星期五亢進症  這兩種病,其實是同一種病。事實上,還要細分的話,還可以分成「星期二認命症」、「星期三小亢進症」、「星期四等星期五症」等不同症候。這,才是為什麼叫做星期一症候「群」之所以叫做「群」的由來。  顧名思義,這是一種有時間性的精神疾病,一個星期來一次,一次接連持續四到五天(只要待在辦公室的時候就會犯病)。
  • 3個實用練習,擊敗冒牌者症候群
    那你可能陷入「冒牌者症候群」的困境,也就是過度自我懷疑。作者提供3個練習方法:調整優先順序、每周回顧工作,練習自我肯定、平時多做準備,建立自信。你是否隱約常常有種感覺:總覺得自己成功是運氣好,不是靠實力?當別人稱讚你時,總覺得是種誤會?或是,經常懷疑自己能否勝任工作,擔心別人「識破」你其實不夠格?
  •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二)
    上回為大家簡單介紹了肩關節的解剖構造和生物力學,今天,我們繼續為大家解讀肩關節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 【新君王論】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我想起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什麼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心理學家發現,綁架案的受害者,有時會出人意料地反過來病態地同情甚至認同挾持自己的綁匪。1973年8月23日,兩名匪徒打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警察很快趕到,劫匪遂挾持了3名銀行職員,雙方僵持起來。拖延至第6日,劫匪才把人質推出來,並循一條與警方協議的路線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