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個國家,最近有些偏轉了方向,它要和中國作對,和全世界為敵。動不動就參和別的國家的事情,動不動就推卸各種責任給中國。
美國現在已經走向了主流價值觀的對立面,從美國的一個教授被停職更加能反映出來這一趨勢。
教授被停課
美國南加州大學有一個教授,名叫巴頓,他在一次課堂上給學生講解中文詞語。他說在中文中經常會用到「那個」這個詞,它是中國人常用的一個指代詞語。
這個再正常不過的介紹引起了美國學生的反對,他們認為「那個」在中文中的讀音和歧視非洲裔黑人的英文單詞的發音相近,教這個詞涉嫌歧視非洲裔。
這些學生把該名教授投訴到學校管理處,學校最後認定,巴頓講解這個詞傷害了學生的情感,這種行為完全不允許,決定巴頓以後不再教中文課程,並暫停他的教學工作。
美國一向文化自信,從全世界吸收優秀的人才匯集到美國促進美國的發展,如今的美國卻出現開倒車的行為。
美國許多重大科學技術的突破和進步和華人都密不可分。如今,美國不僅關閉中國的孔子學院,還對講解中文的美國老師處以停課的處分,這是赤裸裸的過河拆橋。
「那個」引發暴力
這種對中文的歧視,已經深入到美國人的骨髓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國的黑人。
眾所周知,「那個」在中文中只是一個簡單的指代詞,比如「麻煩把那個給我拿過來。」用這個詞去指代都是有具體語境的,並沒有絲毫的歧視或貶義的含義。
但這個詞就曾經引發了美國黑人的暴力行為。
時間回溯到2016年的7月份,在廣州地鐵上發生了一起衝突事件,一名黑人聽到一名中國人說「那個」後,情緒憤怒,扇了對方耳光,並惱怒的說道:「你敢再說一次」。
這是文化中的不同,文化就應該「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時明知是中文詞句,帶著對中文的偏見,打著不能歧視非洲裔的幌子,攻擊說中文的人,這才是異常醜陋的行徑。
學生要求讓巴頓復職
繼續說回巴頓的事,他被停課後,有中國的留學生站起來為他申訴:
「這顯然只是學術層面上的交流,不存在歧視行為,僅僅因為一個中文詞和英文中的貶義詞發音相近,就對他進行懲罰,顯然有失公允。」
中文是中國人的語言,和英語沒有關係,中文的發音和英語更沒關係,不要隨意把中文發音和英語聯繫在一起。
現在,美國也有大量學生聯名要求學校讓巴頓教授復職。學校對「那個」這個詞的反應實在太過極端。
在這個極端反應的背後,是美國人對中文的深刻偏見。每一種語言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語言本身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一個民族都有說自己語言的權利。
如果說中文的人因為說出的某個中文詞和英文的某個發音相近而被懲罰,那這是在變相打壓中文,我們中國人堅決不接受。
中國人努力學習英語
與美國人對中文的歧視相反,英語在中國廣受歡迎,而且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學習。現在的孩子,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學習英語,有的甚至在咿呀學語時就開始英文的學習。
考大學時,英語作為和語文同樣重要的地位一起納入高考當中,而且大學時還有英語四、六級的官方考試。
學生們為了學好英語,看各種美劇,參加「英語角」,早晨五六點鐘起床大聲讀英語。很多中國人學英語都是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為什麼我們如此努力辛苦的去學習英語?
英語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很多最新的科技都是用英語發表的。我們學習英語是為了更好的與世界進行融合,更好的接收知識,更好的去學習和提高自己,這是我們英語學習的目的,而且學習英語的同時,我們能夠了解很多不同國家的文化,用更加開放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
我們依然努力的會學習英語,不是因為我們崇尚西方國家,而是英語是一種重要的語言。
中國有14億人,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日益顯著,話語權越來越大,影響力越來越深遠,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學習中文,以後中文也勢必變成全球重要的語言之一。
美國人現在可以歧視中文,但當他們在歧視中文的時候,就已經在退步,已經在關閉自己進步的大門。
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全球化的世界,封閉自我的國家只會後退,封閉自己的人也會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勤奮努力學習的中國人必將屹立在世界巔峰,成為世界潮流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