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之前並不怎麼看芭蕾,對芭蕾的印象只停留在兩個腳尖的直立上。對芭蕾的第一次相對較為深入的接觸是在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電影《黑天鵝》裡,雖然電影是涉及精神病,但這其中的芭蕾依舊散發出讓人著迷的魅力。白天鵝優雅、純潔、高貴,黑天鵝嫵媚狡詐但充滿誘惑,很難想像芭蕾舞者該如何將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狀態演繹出來。電影裡的白天鵝為了演繹黑天鵝奮不顧身的挖掘自己黑暗的一面,而這,也正折射出了所有芭蕾舞者對於完美的不懈追求。
我們都知道,芭蕾最早起源於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的義大利,形成於法國。它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與沉澱:宮廷芭蕾、情節芭蕾、浪漫主義芭蕾、俄羅斯芭蕾、當代芭蕾。
而我們文章的主題就是——賞析經典的俄羅斯芭蕾舞劇:《天鵝湖》。
稍微了解一點芭蕾的人,一定知道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宮廷宴會上進行的——為了慶祝米蘭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貢公主伊達貝爾的婚禮,演出了《奧菲士》。而現在只要我們一提到芭蕾舞,一定會聯想到《天鵝湖》——這部最著名的芭蕾舞劇。
開繃直立,白色紗裙,輕盈飄逸仿佛就代表著芭蕾的一切,而《天鵝湖》就好像約定俗成一樣,成為了芭蕾的一個代名詞。它作為世界各國芭蕾舞團演出場次最多、版本最多、觀眾人數最多的芭蕾舞劇,其知名度之高,幾乎到了「言芭蕾必天鵝」的地步。
賞析一部作品,一定不能離開創作背景將它獨立出來。
1871年,三十一歲的柴科夫斯基來到妹妹家中小住。作為舅舅,他送給了可愛的外甥們一份特殊的禮物———根據孩子們平時閱讀的德國作曲家莫採烏斯的童話《天鵝池》而創作的獨幕芭蕾音樂。而在1875年,作曲家的好友、 莫斯科大劇院 的藝術指導弗·別吉切夫約請柴科夫斯基為大型舞劇劇本《 天鵝湖 》譜寫音樂。
所以這部舞劇,除了有舞,還有無與倫比的音樂,這部偉大的音樂作品貫穿舞劇始終,結構宏偉、風格多變。編舞的優美、高難度緊密配合著豐富精妙的音樂,使得整部芭蕾舞劇在視覺、聽覺給人予享受的同時,其人物與樂曲的精密配合度,帶來更強烈的共鳴,從而使作品更容易被解讀。
在看完舞劇的四幕後,震撼久久於心難以散去。其實觀眾們能很明顯感受到《天鵝湖》中所表現出來的對正義的堅定,對愛情的忠貞。而舞者身穿白色的舞衣,翩躚起舞的舞姿猶如天鵝,演員輕盈飄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天使在起舞。在第二幕中奧傑塔的獨舞很容易在腦海裡留下尤為深刻的記憶,她的悲劇色彩在她對王子的愛戀的一點點展現,她的舞姿越是優美柔弱,就越是凸顯出她的孤獨和動人,就越是讓人心尖微顫。
舞者們通過自己的舞姿來充分地表達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內心世界,烘託人物,渲染環境氣氛等。劇中所流露出真摯的情感,很是動人。
其中最為震撼的是來自黑天鵝的32圈名為揮鞭轉。這32圈揮鞭轉要求連續完成,整個過程腳尖的移動範圍不能超過一條皮帶圍成的圈才為優秀的表演,這非常考驗女演員的腿部力量 。這一高難度動作作為天鵝湖裡的一段重頭戲。我結結實實地被那高超的舞技折服了,除了驚嘆還是驚嘆!
即使舞劇中有些部分看的不是很明白,略顯隱晦,但是她們專業的表演讓人實在難以抗拒、無法挑剔——她們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每一幅場景都是那麼完美。演員們的優雅的身姿,輕盈的舞步以及在裙沿無意中透露出的典雅氣質,讓人不得不拍手稱讚。除此之外,他們對舞劇人物的性格,情感等的傾情詮釋,怎麼叫人挪得開眼。
在俄羅斯的文化中,對於生活的熱愛,對於藝術的執著,都在這演繹的舞蹈中慢慢地滲透出來、如泣如訴,娓娓道來。
雖然藝術是跨國界的,但是人們的情感卻是共通的。儘管故事的過程有曲折,但結果還是足以令人長舒一口氣的。美麗的愛情總能牽動人心,總能讓人想起許多動人的故事——撇開音樂與舞姿,愛情這兩個字就足夠讓人感動的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