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9-07-12 15:24:20
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它是作為專用集成電路(ASIC)領域中的一種半定製電路而出現的,一般來說比ASIC(專用集成電路)的速度要慢,實現同樣的功能比ASIC電路面積要大。但是FPGA內部使用可配置邏輯模塊(CLB),輸入輸出模塊(IOB),內部連線(interconnect)等部分組成,因此FPGA幾乎能夠實現所有的數字邏輯功能晶片,包括CPU。
以某廠某系列FPGA為例,其結構簡單描述為:
FPGA主要由大量的CLB來作為最小邏輯單元,使用內部連線將這些最小的邏輯單元連接,完成更大的邏輯功能單元,再與這些IOB連接完成最終結果或信號的輸入輸出。
CLB的結構簡單描述為:
每個slice內部都包含有查找表(LUT)和寄存器(REG),查找表本質為一個sram,內部存儲著數字邏輯功能的真值表,真值表(sram)的輸出連接到寄存器(REG)或者連接到別的slice裡的真值表作為輸入,組合成更大的邏輯。
例如:使用2輸入查找表(即只能輸入2個信號)完成D=(A與B)或C;的邏輯功能。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FPGA與CPU,GPU和DSP等的工作方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它的工作方式不再是獲取指令,解碼指令,執行指令,而是在一個晶片內部去以真值表為器件來畫邏輯電路圖,因此FPGA的開發屬於硬體開發,它也有布局,布線,以及因布線長度延遲等造成的競爭冒險和亞穩態等電氣特性。
從FPGA的基本結構可以看出FPGA內部邏輯單元,類似於人腦的神經單元,但是由於目前FPGA的邏輯單元裡的邏輯功能固化之後不能實時動態的改變,就像畫好的電路圖製成電路板之後不能動態的變化一樣,因此若是FPGA也能與人腦的神經單元一樣,可以實時改變狀態改變裡面的邏輯,則或許真正的人工智慧將不再遙遠,機器也將可以真正同人類一樣擁有思維。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