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麼努力,為什麼學生還是不喜歡我?」問題就出在你太認真上

2020-08-22 藍色清歡

要精心選擇教學內容

去年,學校給我安排了一個新入職的青年教師當徒弟,她備課特別認真,備課筆記寫得密密麻麻。我們正常一個學期用一本備課筆記本,她兩本都寫完了。而且她的整個教學行為非常規範,也很敬業。但是,學生卻不喜歡她,給她的課堂打分很低,帶的班級語文成績也是倒數。她自己覺得很委屈,也很迷茫,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勁該往哪裡使。

我建議她,備課本不要寫那麼多。備課時全面理解課文內容,查閱大量資料是對的,但不是所有東西都要寫下來。但是她說,要講的東西太多,不寫下來怕上課時會忘記。

我說,一節課,一篇課文,根本不需要講那麼多東西。

可是這點她不能理解和認同,作為新手,她有一種本能的緊張感,她覺得很多東西都是很重要的,都是要讓學生掌握的。要是漏掉了,那問題可就嚴重了。

所以,她一篇簡短的文言文,要上三、四節課。一篇長點的小說,更是需要一個星期。這樣,就導致課時不夠,要趕課,課堂很乾很沉悶,學生非常反感。

老師認真全面備課

這樣費時費力,效率低下的課堂教學,就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教師一心想教給學生更多的東西,學生卻越來越討厭語文課。教師越認真負責,學生就離語文越遠。

除了一些新手教師,其實不少入職多年的語文教師也有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

究其原因,是教師對文本教學內容的把握出了問題。

很多教師拿到一篇課文,從字詞到內容到情感外加寫作特色等等,面面俱到,生怕遺漏了什麼,一股腦教給學生,美名其曰打牢基礎全面掌握,殊不知這樣龐雜瑣碎缺少重點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疲於應付昏昏欲睡,更談不上美的享受了。

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跟教學內容的選擇息息相關。

提高課堂效率是關鍵

牢記一個教學常識

拿到一篇課文,怎樣來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呢?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重溫一個常識。那就是,教材對於語文教學的作用是什麼?其實,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清楚:我們是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課文只是精選出來的教學用的例文。如果我們能時時記住這一點,就知道機械地將那每一篇課文條分縷析,嚼碎吞咽,講到底也不過是學了這些課文而已,並不代表學生就學會了如何去鑑賞新的文章。

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教材這個載體,去切實培養並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對一篇課文來說,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教,都要學,抓住需要教的深入地去教去學就可以了。這裡,就有一個精心選擇的問題。

教材只是教學的例子

如何精準選擇教學內容

如果說低效的課堂教學糾纏於「面」,那麼現在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就要從龐雜的「面」中選準那一到兩個「點」。

課堂教學要由面到點

要想選準教學「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01、緊扣課標要求

課程標準是課程的總綱,是確定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疑應該時刻有課標意識。《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必修課程中的「閱讀與鑑賞」板塊提出了十二條目標,我們在選點教學時就不能忽視這些要求。

譬如在上《祝福》時,我們首先就應想起第六條的要求:

「學習鑑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

據此要求,在選擇《祝福》的教學點時就應該考慮對形象的把握,對語言的品味,對當時社會特徵的了解以及對作品批判現實意義的體會。在這個範圍內,再進行進一步的選擇。如此,才能保證在正確的大方向下進行教學,不致南轅北轍,事倍功半。

02、尊重文體特點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隸屬的文體,文體不同,承載的語文知識也就不同,教學內容自然也就不一樣。教小說像教散文一樣,或者把說明文教成議論文,明顯都是荒謬的。

小說教學可以教三要素,主題和意義,也可以教它的敘事藝術;而詩歌教學就必須抓住詩中的意象及其營造的意境,抒發的情感以及獨特的表現手法;散文教學則離不開鑑賞語言體會情感;而歷來讓教師頭疼的說明文則可以教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語言的準確性等等。這是清楚明白,不容混同的。

譬如《祝福》是小說名篇,那麼在選擇教學點的時候,情節、人物、環境三要素理所當然可以列入選擇範圍,而對其主題的把握則同樣是繞不開的。如果將這些受小說文體限制的知識置之不理,而一味去品味語言,這種教學就是低效甚至無效的。所以選點教學時,一定要先分辨文體,尊重文體差別,在不同文體承載的語文知識範圍內進行選擇。

每一篇文章都是獨特的「這一個」

03、依託文本內容

閱讀教學最終要落到具體文本上,而語文學科的每個文本除了具有文體的共性外,都是獨特的,充滿個性的,不能一概而論。

正如明學聖老師所說:

「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篇文章獨特的『有』,就是找到了文章的個性、特色,好好地分析、鑑賞文章這個獨到的『有』,課堂也就不再『千篇一律』,語文課就會更加豐富多彩了。」

同為小說,《祝福》和《林黛玉進賈府》就非常不同。除了時代的區別之外,《祝福》打上了深刻的魯迅先生的烙印。先生將眼光投向苦難深重的中國底層勞動婦女,以祥林嫂發人深省的悲劇命運引領我們去關注小說力透紙背的環境描寫,體現了先生一貫的以文學為啟蒙,喚醒民眾的主張。先生所選擇的人物是獨特的,先生所抒發的情感是深沉的,而他的敘述語言又是樸實冷峻的。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把《祝福》教的跟《林黛玉進賈府》同一個面孔,在選擇教學點時,應該充分考慮怎樣把魯迅先生獨特的視角和情感體現出來。

04、考慮單元整體特色

人教版課本是按單元編排的,每個單元三到四篇文章不等。當然,把幾篇文章編排在一起不是隨意的,而是這幾篇文章有著共性和連續性。所以,在選擇教學點時,除了關注這篇文章本身外,還要將文章放到整個單元中去思考,避免教學的重複和無序。

譬如必修三第一單元是三篇小說,依次為《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如果各自為戰,很容易把三篇教的差不多,都是小說三要素、主題。而從單元整體出發,結合文本特點,可以每篇各有側重,如《林黛玉進賈府》重在梳理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祝福》重在分析典型環境進而理解主題;而《老人與海》重在理解其象徵意義和獨特的敘事藝術。這樣,一個單元教下來,學生不僅全面掌握了小說的相關知識,而且因為不重複,學生不會產生煩厭心理,課堂效果遠遠要比每篇都講三要素好得多。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05、 關注學生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對學習內容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王榮生教授說:

「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或創生有所差異的語文教學內容,從而使他們逐步達成共同的課程目標,這是一堂語文『好課』的最高境界。」

教師在選擇恰當的教學點時,不能忽略對學生實際學情的考慮。應該思考或是調查哪些是學生早就掌握的,哪些是學生可以自己弄懂的,哪些是必須教師引導才能明白的,還有哪些是即使教師講了也無法掌握的,只有把這些都考慮到了,才能選準教學點。

譬如教學《祝福》,情節的梳理對學生來說是沒有難度,完全可以獨立完成的,而對人物命運悲劇原因的深挖必須通過教師的引導才能達到。當然為了避免猜測失誤,可以採取最直接的了解學情的方式,請學生自主研讀課文,提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後教師再根據實際情況從中選擇合適的教學點。

李鎮西老師在教學《祝福》時就充分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我當然可以設計一個可以『講』得比較精彩的教案,但我首先著眼於學生的『學』。這篇課文的參考資料浩如煙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僅憑我已有的對魯迅這篇文章的理解,就可以把這篇內涵豐富,思想厚重的文章講好。但是,我現在思考的或者沒有把握的,不是我如何講好,而是如何讓學生學好。所有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程序都應該以學生的心靈為起點,這是我現在堅定不移的原則。」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無疑是精彩絕倫,深受學生歡迎的。因為只有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前提下選擇的教學點,才能在課堂上有效調動學生,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這樣,課堂教學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語文課堂應該是靈動的高效的,這對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要求。其中,選擇教什麼的能力,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起點所在。全盤考慮課標、文體、文本、單元、學生等因素,對正確精準地選出教學點至關重要。

讓學生先享受你的課,然後再喜歡上你。讓你的認真和努力,變成綻放在你和學生臉上的花朵。

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 雷玲《中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

[3] 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

[4] 李鎮西《聽李鎮西老師講課》

相關焦點

  • 《是你太殘忍,還是我太認真》短篇青春小說
    笑笑拉著我往家的方向走著,一路無話,回到家的我,坐在床上,抱著我最喜歡的娃娃,想著今天的事情,心裡滿滿的是甜蜜,像是吃了我最喜歡的草莓蛋糕一般,不過今天笑笑生氣了,笑笑剛才已經快哭了。看來以後不可以和林浩再說話了。
  • 鈴子原創:我這麼努力,為什麼依舊還是個失敗的父母?
    三、誤把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規律當成是心理問題,並為之煩惱。有一些家長平時沒有學習發展心理學類的知識,不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並簡單粗暴地把成人的標準放在孩子的身上,一旦沒有達成他們認為的「正確標準」,就認為孩子有問題,進而覺得自己教育失敗,為什麼養了這麼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 「老師,為什麼我這麼用功,卻依然寫不對?」學生的發問引我深思
    1小迪是班上非常用功的學生,每次我進教室的時候,就看見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前寫作業,上課的時候也認真聽講,遇到問題也積極舉手,他爸媽也反映,孩子回到家長就很自覺地完成作業。然而,小迪的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我為此也比較納悶,不知道原因出在哪?
  • 「我已經努力了,為什麼還是這麼普通」一個二本畢業生的自述
    最近在抖音上無意中刷的一個視頻,土木工程畢業生在工地上一個月3500,一個泥瓦匠月薪8000。如果不努力,我們可能會失去做一個普通人的權力。考試大學期末前突擊一下也沒有問題。可是,等到畢業就會發現留給我們的工作大多是銷售或者工地搬磚。學校的招聘會屈指可數,留給我們的大多也都是不太認識的公司。有些同學不信命,去了一些985,211學校的宣講會,可能第一輪的簡歷的初篩都不能通過。崗位競爭如此激烈,學校就是一張進入社會最好的門票,可惜我沒有。
  • 我這麼乖,這麼聽話,為什麼老師不喜歡我
    可惜的是,儘管我已經很努力地配合了,我的小心翼翼還是沒有贏得老師的讚許。我委屈極了,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更害怕老師會因此不喜歡我,甚至又給我貼上一個類似拘謹的標籤。下課後,老師跟媽媽說了我上課的情況,我纏著媽媽,不願意讓她多停留,因為我真的好怕,老師又說出什麼讓我覺得難以接受的話。
  • 杜甫:為什麼現在的學生不太喜歡我了?還塗鴉惡搞我?
    但在實際中,杜甫的詩歌相比於李白來說,學生更偏愛的是李白。學生們對於杜甫,甚至對其進行各種塗鴉惡搞(見中間2圖)。那學生們為什麼不喜歡杜甫的詩歌呢?筆者認為大致有三種原因。背的原因:若論為什麼不喜歡杜甫,我想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了。以前筆者也不是一個喜歡詩歌的人,對其頗有體會。
  • 作家李尚龍:為什麼我很努力,人生卻沒有什麼起色?
    01許多年前,我的心智還沒開啟的時候,經常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大學只考了個很差的學校?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工作快10年了,還沒成為名師?無論學生時代還是工作後,我給大家的印象都是很認努力。
  • 為什麼很努力卻考不了高分?不是態度問題,3個方法幫學生考高分
    1、「努力」的學生小米已經上高二了,平時學習很努力,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不是背書就是做題,從來不玩手機,但每次成績都不理想,小米總感覺自己還不夠努力。>這不僅是小米的問題,其實很多學生學習很努力,拿不了好成績,都是這個問題,因為實際的掌握與大腦的感覺不一樣。
  • 我有兩個女兒,我不太喜歡大女兒,我卻非常喜歡小女兒,為什麼?
    她也有我當年的想法,父母就是看重男孩子所以這麼大年齡才會要再拼一個兒子。人們常說十個手指有長短,養育孩子也是一樣,只要不是一個,那麼父母都孩子的愛都會有所不同。比如說我對我的兩個孩子,姐姐從小聰明、漂亮、有靈氣,又是我們家第一個出生的孩子,所以長輩們都很寵愛她。為了好好地培養她,我事無巨細全職的帶她,對她也很嚴厲。
  • 《送我上青雲》:你那麼努力了,為什麼生活還是一團糟?
    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我那麼努力,還是要死。——《送我上青雲》當姚晨扮演的盛男在電影《送我上青雲》中,憤怒的喊出這一句話時,我鼻子一酸,眼淚流了出來。最近,姚晨因為《送我上青雲》中,女主角勇敢的喊出一句「我想和你做愛」被刷上了熱搜,這部劇出現了兩極分化。喜歡的認為:很深刻,講述了都市女性的困境;不喜歡的覺得:太偏激,太大女主了。其實就像電影中講述的,沒有一個人的性格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陰影的一面,也有自己可愛的一面。
  • 我為什麼會這麼喜歡JOJO?
    大家好,我是漫語漫念,這一期和大家聊一聊我為什麼會這麼喜歡JOJO?從1987年連載到現在,30多年筆耕不斷的荒木帶給我們八段不一樣奇妙的體驗。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JOJO愛的那麼深沉!那麼我到底喜歡JOJO的什麼呢?一、畫風豪邁很多人說剛看JOJO就被畫風勸退了,但是我不這麼認為,反而對這種畫風很是喜歡。
  • 當娃說「我不喜歡老師」,你這樣回答娃受益一生
    剛開始的時候經常聽又又提起老師「發火」,但描繪起具體場景時,無非是學生上課說話或者不認真惹急了訓斥規勸幾句而已。家訪和學校開放日的時候可以看出來老師是很友善很負責的。前段時間陳老師去外地進修學習,班裡的事務由另外一個資格較老的吳老師兼著。「怎麼了?」「我不希望陳老師回來呀,現在是吳老師帶我們。」「為啥,你更喜歡吳老師嗎?」
  • 孩子,我為什麼要讓你努力學習?
    偶然在平臺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你必須很努力,才會遇到好運氣》,內容樸實而又勵志。文中提到,成功只靠運氣是不夠的,更多的是需要自身的努力,當你有了足夠的努力加上好運那就是渾然天成,事半功倍。想要擁有自己嚮往的生活,努力和拼搏才能夠更接近目標。
  • 怎樣回答女生的問題「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
           如果女生問你「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你該怎樣回答呢?我想很多男生都只要交過女朋友,她們肯定問過你這個問題,這個幾乎是每個女生都會問的問題,有些男生會被問的不知所措,導致猶猶豫豫,當場就蒙了。
  • 你為什麼喜歡我
    高二好啊,基本上掌握了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漏洞,以及班主任出現在教室後門的時間,又離高三還早,不需要考慮高考的壓力,所以整整一年,我都過得自由自在。    那段時間,遲到、裝病、抄作業、自習課看小說……各種事情我都幹過。    當然像我這樣想的人並不多。    比如我的同桌,就是一個刻苦認真的好學生。
  • 為什麼很多女生喜歡問男生:你為什麼喜歡我?
    通常情況,女生在普通朋友和戀人親人面前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因此她會懷疑你眼裡的那個她是不是真實狀態下的她,她怕你喜歡的只是她並不真實的一面,一旦了解到真實情況就不一定那麼喜歡了,所以這個問題的引申是:你是不是真的喜歡我?
  • 總是喜歡偷偷學習,原來是心理上出了什麼問題?
    自己在課外時間都不怎麼學習:「晚上回家做完作業,我就直接躺床上刷微博」、「上周末實在太墮落了,一直沉迷於遊戲直播 」、「能和朋友寒假一起旅遊的機會多難得啊,只好鴿了假期要學習的flag」「做那麼多試卷沒有什麼用的,考試又不會出原題
  • 「在大學,我勸你偷偷努力」
    知乎之前有個很火的問題是:「為什麼大學室友喜歡偷偷學習」?在每個人固有的觀念裡,做人做事應光明磊落,而不是偷偷摸摸,更何況是一件正確的事。而在大部分高校裡,你會發現學生們喜歡偷偷學習。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虛偽嗎?從前我是這麼認為的,不過現在我似乎能明白他們這麼做的緣由了。
  • 「我不喜歡你」「好巧,我也是!」
    青檸急了,在一次看完電影回家的途中,她鼓起勇氣拉了拉男同事的手,輕輕對他說:「我喜歡你。」這個男同事卻很嫌惡的甩開她的手,回了她一句:「可我不喜歡你呀。」然後,丟下她一個人走掉了。青檸呆在原地,哭得像傻瓜,「為什麼呀,為什麼你不喜歡我?」可回答她的,卻只有夜裡呼嘯而過的寒風。
  • 不喜歡我的人,碰巧我也不喜歡你
    知乎上有一篇文章在一夜之間火了,引起了一番熱烈的討論。那篇文章叫《「做題家」們的怨氣為何要往丁真身上撒?》其實,說的無非就是前段時間爆火的康巴漢子丁真突然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有些人抱怨說:「為什麼我這麼努力,還是輸給了只有顏值的人?」對此,網上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