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裡拉對話|三大看點:繞不開中美競爭,政策闡釋力大比拼

2020-12-17 澎湃新聞

一年一度亞太最重要的防務論壇第18屆香格裡拉對話會(以下簡稱「香會」)又將啟幕。

5月31日,28個國家的國防部長與軍隊高級軍官將齊聚新加坡香格裡拉酒店,共同就亞太地區的安全議題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互動。

每年開場主旨演講嘉賓的人選都是一大看點,今年由東道主國家領導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擔綱,為為期兩天的對話會定下基調,演講時間就在今晚(31日)。

據香格裡拉對話會主辦方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透露,李顯龍今年將在演講中強調穩定而具有建設性的中美關係極為重要,還將從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如何應對當前的地緣政治格局變化提出自己的觀點。

不難看出,一如既往,中美間的互動和亞太安全態勢仍將是今年的最大看點。而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上將與會作大會發言,闡釋「中國與國際安全合作」的立場;美國代理國防部長派屈克.沙納漢如何向域內國家闡釋川普政府的亞太戰略,並回應各方的疑問,吸引著各方的極大關注。

看點一,時隔8年首迎中國防長

中國國防部30日正式發布消息稱,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上將在「香會」期間就「中國與國際安全合作」議題作大會發言,並會見多國代表團團長,就廣泛議題進行交流。

參考消息網報導稱,這是近十年來中國國防部長首次參加「香會」。

事實上,早在「香會」開幕前,新加坡媒體已經開始廣泛報導魏鳳和上將一行對新加坡的訪問。

值得注意的是,魏鳳和上將一行提前兩日抵達了新加坡,並與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舉行了會談。黃永宏在會談後對外界評價說,中國派部長級代表團出席本屆香格裡拉對話,「展示了有自信的中國、有自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也顯示中國願意參與區域和國際事務。」

「儘管中美有貿易摩擦,中國仍展現出重視區域防務合作的意願,這為區域國家提供保證,減少各國誤判形勢,甚至引發衝突的風險。」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積極評價道。

2018年3月,魏鳳和出任國防部長。受訪軍事專家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上任以來,中國防長密集的出訪和接待外軍將領來訪讓外界得以更多看到中國軍事外交的推進,尤其是他還多次代表中國現身國際多邊安全會議。

2018年和2019年,魏鳳和連續兩年出席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他在今年4月的大會發言中呼籲,各國應堅持多邊主義、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對話協商,反對單邊主義、強權政治、零和博弈、訴諸武力。

此外,魏鳳和去年10月還參加了第五屆東協防長擴大會、第九次中國-東協防長非正式會晤以及在北京舉行的香山論壇,皆傳遞出中國軍隊願意與各國軍隊攜手合作的立場。

「現在很多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對中國軍力發展非常關注,軍方高級代表多參加國際多邊安全對話或論壇,可以傳遞更多的中國聲音,讓外界對中國軍隊的立場、政策有更多的了解,」一位中國軍方代表團的成員向澎湃新聞評價說,「有助於增信釋疑。」

《南華早報》也評論稱,中國國防部長時隔8年再次參加「香會」表明中國軍方意識到現階段有必要加強與亞洲鄰國的溝通,明確闡述中國的立場,否則就有可能讓美國的立場「默認勝出」,這不利於理解中國的政策。

參考消息網5月29日援引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的報導稱,不斷加劇的中美競爭近幾周受到的地區和國際關注,這個話題預計將佔據這次對話會的頭條。

看點二,美如何闡釋地區戰略

另一大看點是川普政府的亞太戰略。

參考消息網報導稱,美國代理國防部長沙納漢預計將藉此會議機會進一步概述美國「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的防務問題。

從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提出 「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到2018年逐步將其轉向政策實踐,圍繞美國地區政策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如戰略目標與財政資源不相稱、軍事目標與軍事資源不相稱等。

據美國海軍協會新聞網站5月1日報導,美國防部印度太平洋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蘭德爾·施萊弗(Randall Schriver)4月底在吉隆坡舉行的圓桌會議上表示,代理國防部長派屈克·沙納漢在5月底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會」上發表講話,將集中闡述新的所謂印度太平洋戰略報告。

「從現在的信息來看,這次說新戰略應該不是全新的,而是對之前的進行細化和深化。」即將出席「香會」的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外國軍事研究所研究員劉琳告訴澎湃新聞說,「對話會已經成為美國闡述亞太安全戰略的一個平臺,2012年,前防長帕內塔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之後幾次『香會』再細化、深化戰略表述。所謂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2017年下半年才提出來,還需要深化和細化。」

就在「香會」開幕的前十天,即5月20日上午,美海軍「普雷貝爾」號驅逐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進入中國黃巖島臨近海域。這是5月美國軍艦第二次進入中國南海島礁臨近海域。對於美軍的頻繁軍事動作,中國軍方均依法依規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並予以警告驅離。

看點三,朝鮮半島走向何方

與前幾屆「香會」一樣,朝鮮半島安全議題依然是會議的熱點,尤其是在2月第二次「金特會」沒有籤署任何協議的背景下,朝鮮核問題何去何從更加引人關注。

根據主辦方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布的會議日程,6月1日,第二次全體會議的主題是《朝鮮半島安全:下一步走向何方?》

5月4日,朝鮮發射了近程彈道飛彈,這也是朝鮮繼2017年11月發射洲際飛彈「火星-15」之後,時隔一年5個月再次發射彈道飛彈。5月9日,朝鮮再度發射彈道飛彈,最遠的一枚飛彈射程達到420公裡,接近美國定義中程飛彈劃分的下限500公裡。這些飛彈是在朝鮮火力打擊訓練期間發射的,朝鮮官方媒體進行了報導。報導指出,朝鮮最高領導人指導了朝鮮人民軍的火力打擊訓練。

對於朝鮮發射飛彈,各方反應不一。韓國總統發言人回應表示,朝鮮的發射行為違反了去年九月韓朝雙方達成的軍事協定。首爾表示,希望平壤能夠儘快恢復對話。

川普5月4日在推文中回應了朝鮮發射飛彈,「在這個十分有意思的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但是我相信金正恩充分意識到了朝鮮巨大的經濟潛力,絕不會進行幹擾或遏止。」推文中寫道。川普還稱,跟朝鮮的協議將會達成。

5月25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在訪問東京時表示,朝鮮最近進行的飛彈試射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然而,博爾頓對朝鮮的指責遭到了川普的「打臉」。同日,川普在推特上寫道,「朝鮮發射了一些小型武器,這讓我手下的一些人以及其他一些人感到震驚,但我沒有。我相信金正恩委員長會信守他對我許下的承諾。」

分析人士認為,圍繞朝核政策,美國內部的矛盾在不斷深化,這種矛盾導致負責朝核問題的一線工作人員很難展開工作。

此次「香會」預計也將成為各方觀察東北亞安全態勢和相關利益攸方政策走向的一大重要場合。

相關焦點

  • 香格裡拉對話會上的中國聲音
    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當天上午就「中國與國際安全合作」議題作大會發言,重點介紹中方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努力,充分闡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軍隊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關於臺灣問題,魏鳳和指出,任何分裂中國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任何幹涉臺灣問題的行徑都註定失敗,任何對中國軍隊決心意志的低估都極其危險。
  • 香格裡拉對話丨國防部:中美防長會談後交換了禮品
    香格裡拉對話丨國防部:中美防長會談後交換了禮品 澎湃新聞記者 謝瑞強 辛恩波 2019-05-31 19:55 來源:
  • 中美歐大三角如何演變?三大脈絡解析未來全局|新京智庫
    在過去一段時間,中美歐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趨向複雜。面對即將到來的後疫情時代,中美歐關係何去何從值得關注。與此同時,美國即將迎來新的總統,拜登政府對於中美歐三邊關係將產生何種連鎖反應,也令人關注。在經貿方面,美國並未因為歐洲是盟國而大開綠燈。經貿上的矛盾實際上在一定程度傷害了美歐關係。在防務分擔方面,川普政府時期,美國給歐洲盟國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長期以來,在北約框架下,美國與歐洲國家的安全合作歷史悠久,相互受益。但是對於聯盟內部的成本分擔,美歐之間也是齟齬不斷。這種矛盾在川普政府時期更加凸顯。
  • 東南亞成中美過招舞臺
    待核對過身份後,人們大步流星地步入前方100米處的「海島會議廳」,重頭戲——「第10屆亞洲安全峰會」(即「香格裡拉對話」)第三天的大會就要開演。  這也是「香格裡拉對話」最引人矚目的一天。因為第一位主講嘉賓就是首次與會的中國國務委員、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中國政府第一次派出如此級別的軍事首長,令主辦方和各國新聞媒體興奮不已。
  • 香格裡拉對話丨中國軍官巧問馬蒂斯,迫其重申「一個中國」
    香格裡拉對話丨中國軍官巧問馬蒂斯,迫其重申「一個中國」 澎湃新聞記者 楊一帆 薛雍樂 發自新加坡 2017-06-04 07:48
  • 中美圍繞南海問題「過招」 對話基調比去年緩和
    5月30日,在香格裡拉對話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左)與美國防長卡特(右)交談。【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作為大國,島礁建設的規模速度與在南海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是相稱的。」昨天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裡拉對話會上,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這番話,迅速被各大媒體加以解讀。
  • 恢復高層對話,中美應該談什麼?
    隨著拜登新政府執政在即,中美關係能否轉圜成為世界關注焦點,而一個重要的可視性指標將是中美高層對話的重啟。過去一年,中美高層對話幾乎完全中斷,這當然有疫情影響的原因,但仍可說是中美關係史上極不正常的。拜登曾作為歐巴馬政府的副總統多次參與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對高層溝通的意義相當了解。
  • 中美良性競爭為何比較難
    中國期待的是,在穩定中美關係大局的前提下,雙方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之所以說「有限」,是因為這種局面的形成,有相當難度。主要原因在美國,一方面是因為理念,另一方面是因為策略。美國對華戰略轉向,是川普執政四年最顯性的外交遺產。拜登入主白宮,中美戰略競爭的態勢,不會根本改變。
  • 美日防長香格裡拉對話會大談南海、臺灣 中國外交部回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問:6月3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和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在香格裡拉對話會上就南海、涉臺等問題發表言論。你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方注意到美國和日本有關人士不負責任的言論,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 【深度研究】龔克瑜:中美戰略競爭與朝鮮半島
    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韓國亞洲大學中美政策研究所以及金九論壇於2020年11月12日聯合主辦第七屆中韓政策學術會議。本屆會議以「全球秩序變化與中韓關係」為題,匯聚了兩國專家深入探討關鍵議題,尋求更加穩定與強化合作的中韓關係及政策方向。中國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龔克瑜出席了本次會議,並對中美戰略競爭與朝鮮半島的關係這一主題進行發言。
  • 促進人文交流,改善中美關係
    儘管「中美關係已不可能回到從前」是大概率的事,國際社會仍然期待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緊張在拜登政府時期得以舒緩,雙邊關係修復有所,很少有國家願意看到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陷入衝突,捍衛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合作仍然是國際社會的主流選擇。前不久,15個亞太國家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亞太經合組織(APEC)經濟體領導人發表的吉隆坡宣言就是最新例證。
  • 時隔8年,中國防長將再次參加香格裡拉對話會?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香格裡拉對話會(簡稱「香會」)的主辦方——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20日在官網宣布,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魏鳳和將出席2019年香格裡拉對話會,並於6月2日發表主題演講。路透社20日關注到這一消息,並稱「在中美關係趨於緊張的背景下,這是中國防長時隔8年再次參加香格裡拉對話會」。
  • 日本7-11、全家、羅森三大便利店效益大比拼
    日本7-11、全家、羅森三大便利店效益大比拼來源:聯商網2019-04-22 17:27聯商專欄:日本三大便利店2018年業績公示,從中可以看出些什麼?而羅森依靠高客單價維持業績,需要更好的商品創新力支撐,不斷尋找新的高價值商品賣點,不然很難持久。
  • 中美對新型大國關係的認知差異及中國對美政策
    2013年9月20日,外交部長王毅訪美期間在美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如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演講,闡發了習近平主席關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王毅說,不衝突不對抗,是必要前提。做出這一政策宣示,就是要順應全球化潮流,改變對中美關係的負面預期,解決兩國之間的戰略不互信,構建對中美關係前景的正面信心。相互尊重,是基本原則。
  • 40年40人|何漢理:中美政治制度之爭也能成為良性競爭
    我想我或許也會再往前寫一點,從國務卿沃倫·克里斯多福提出旨在全方位重啟兩國對話的「全面接觸」(comprehensive engagement)政策開始寫起。所以,可能不會完全從1992年開始寫起,而會從之後幾年開始。
  • 城市品牌策劃:香格裡拉旅遊策劃方案——雲南如何搶到香格裡拉?
    就像山在跟你對話一樣。另一個是當時就在冰川上發生了輕微冰崩,雪山發出卡卡的聲音,也像在跟我們對話。當時一起去的深圳記者震撼得五體投體,倒頭便拜,把相機裡的膠捲都拍完了!直稱「世界上最美的雪山」!梅裡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是藏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神山。
  • 中美年度對話:戰略、經濟、人文三軌並行 聚同化異富有成果
    先行者可能沒想到,中美這世界兩大經濟體,正通過每年夏天這個高規格對話,嘗試走出一條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大國相處之道。10日落幕的對話與磋商達成約300項成果,體現了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出的「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深入溝通、相向而行,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注入更多正能量」的期望和要求。
  • 王立新:從歷史與比較的視野看大國競爭時代的中美關係
    從歷史與現實出發,王教授在講座中主要談了兩大問題:一是從歷史的視角來看,中美大國競爭時代是如何來臨的,如何走到了當下的局面;二是比較正在到來的中美競爭與歷史上的大國競爭的異同,以及未來可能展現出的競爭面貌。
  • 中美重開高層對話可期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提出,未來中美關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零和遊戲已經過時,在不同國家和文明間煽動疑慮和仇恨是極不負責任,沉迷大國對抗的人自陷困境。此可窺見,中國對美外交「鬥而不破」仍是基調,避免陷入艾利森以歷史案例演繹所預警的「修昔底德陷阱」。  然而,造成中美關係前所未見的惡化,非美國總統川普一人所為,此乃肇因美國社會從菁英到普羅大眾對中國大陸崛起之集體意識下的威脅認知。
  • 中美確認「一中」政策後 臺灣受何衝擊
    丁仁方表示,從「習特會」會前到會後,美國政府官方都強調「一中政策」看來,基本上,中美之間對「一中」已不是主要議題,美國也不太可能再拿「一中」當成與中國談判的籌碼,這部分雙方應該已取得共識。中美進一步確認「一中」,對蔡當局而言,往好的方面看,是美國並沒有拿臺灣當成談判籌碼,這就如陸委會副主委林正義日前受訪所稱「會談沒有提及臺灣,那將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