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 育
【概 況】 2006年,市體育局以深化「全民健身與奧運同 行」為主題,開展了系列「假日休閒體育」活動;以豐富群眾體育文化生活為出發點,舉辦了20餘次市級群眾體育競賽;組隊參加全國第三屆體育大會、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成年組)和四川省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均取得較好成績;召開了2006年度攀枝花市體育工作評估會,攀枝花市體育工作榮獲四川省2006年度體育評估二等獎。
2006年,攀枝花市組團參加了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參加青少年組18個大項的比賽,取得較好成績;按計劃舉行了10個市級青少年體育競賽項目,舉辦了攀枝花市第二十九屆中小學生暨大中專生田徑運動會;推薦1所學校申報第八批省級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命名並表彰了市級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各個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開展了籃球等16個業餘訓練項目。
攀枝花陽光體育城、紅格國家手曲棒壘球競訓基地、溫水遊泳館等體育設施項目的建設進展順利;新建了老年門球場;完成鹽邊燒烤城拆遷,土地以2 448萬元拍賣;完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試點項目;通過招商引資,社會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步伐加快。
2006年,市體育局加大體育產業引導,在吸引社會資金舉辦賽事、體育運動培訓、體育用品經營、冬訓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體育組織】 2006,攀枝花市設有市級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市體育局)、市體育總會1個,單項體育協會13個、行業體育協會11個,基層健身輔導站149個;縣(區)級體育行政主管部門5個、體育總會3個,單項體育協會23個、行業體育協會1個、農村體育協會1個,基層健身輔導站60個。
2006年,市體育局選派了8名體育健身骨幹參加國家級和省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審批了籃球、門球、武術、西洋棋、跆拳道等項目國家二級裁判員33名,國家二級運動員43名,國家三級運動員44名,國家二級社會指導員50名。
3月,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市老年體育協會、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基層老年人體育協會建設的意見》,從組織建設上理順和加強農村老年體育工作。2006年,全市44個鄉鎮已全部成立老年人體育協會。
【全市體育發展大會】 5月24日,市委、市政府在攀枝花會展中心國際廳召開了全市體育發展大會暨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攀枝花代表團成立大會。會議由市委副書記鄒吉祥主持,副市長張祖芸作主題報告,市長孫平講話。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有關領導、市級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參加省第十屆運動會的教練員、運動員代表等近200人參加了會議。
為切實貫徹落實《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的決定》、全國體育局長會議和全省體育局長會議精神,會上下發了《中共攀枝花市委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意見》、《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體育局〈關於社會體育場地設施對外開放的試行意見〉的通知》和《攀枝花體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等文件。
會上組建成立了參加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攀枝花市代表團,副市長張祖芸任團長。張祖芸代表市政府分別與市體育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籤訂了參加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目標任務責任書。
【攀枝花市老年體協年會】 2006年12月20日,在市交通賓館召開四川省第六屆老年人運動會攀枝花市代表團成立大會暨攀枝花市老年體協2006年年會。會議由市體育局局長李鳳玲主持,副市長、市老年體協名譽主席張祖芸出席並講話,米易縣埡口鎮、鹽邊縣漁門鎮、東區銀江鎮、西區格裡坪鎮、仁和區總發鄉老年人體育協會獲得2006年度優秀農村老年人體育協會一等獎,米易縣撒蓮鎮、鹽邊縣永興鎮、仁和區金江鎮老年人體育協會獲得2006年度優秀農村老年人體育協會二等獎。會上,成立了攀枝花市參加四川省第六屆老年人運動會代表團。
【參加省第十屆運動會】 2006年5~8月,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在達州市舉行。該屆省運會青少年組共設23個大項26個小項的比賽項目,成年組共設14個比賽項目。攀枝花市組成400餘人的體育代表團,選派青少年運動員318名,領隊、教練員、工作人員80餘名組成20支運動隊參加了青少年組的田徑、遊泳、射擊、射箭、賽艇、皮划艇、激流迴旋、舉重、摔跤、柔道、武術、棒球、壘球、曲棍球、籃球、足球、羽毛球、桌球、跳水、體操等18個大項20個小項的比賽,取得18枚金牌、23枚銀牌、27.5枚銅牌,團體總分1 730.5分的成績,9 支參賽隊獲得了「體育道德風尚獎」運動隊稱號,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達的「確保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全面超上屆,確保代表團完成團體總分1 465分,力爭團體名次升位」的參賽目標任務;選派成年運動員150名,領隊、教練員、工作人員30餘名組成10支運動隊參加了成年組的足球、籃球、網球、門球、桌球、保齡球、體育舞蹈、橋牌、圍棋、中國象棋等10個項目的比賽,取得2金1銀1銅,第四名4個、第五名5個、第六名5個、第七名3個、第八名3個、第九名2個、第十名3個、第十二名3個,共計32個名次的成績,6支運動隊獲得了「體育道德風尚獎」運動隊稱號,其中首次代表攀枝花市參賽的體育舞蹈代表隊取得了1金1銀的成績,足球代表隊取得攀枝花市參加省運會以來第一個球類集體項目冠軍。攀枝花市體育代表團被本屆運動會組委會授予「體育道德風尚獎」代表團和「四川省體育事業貢獻獎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06年12月20日,攀枝花市政府在會展中心召開「攀枝花市體育代表團參加省第十屆運動會總結表彰會」,會議由市政府副秘書長胡曉蘭主持,副市長張祖芸講話,市體育局局長李鳳玲作總結報告。會上,授予市體育 中學等4個單位「全面完成目標任務獎」,市體育局、市教育局2個單位「優秀組織獎」,攀鋼(集團)公司等4個企業「熱心支持體育事業獎」,授予黃祥等21名運動員「優秀運動員」、黃光明等11名教練員「優秀教練員」榮譽稱號。
攀枝花市參加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金牌獲得者情況
表23
運 動 員 | 參賽項目 | 參賽組別 | 成 績 | |
青
少
年
組 | 黃 祥 | 田 徑 | 男子乙組100米 | 10.98秒 |
男子乙組200米 | 22.08秒 | |||
曾文能 | 田 徑 | 男子甲組400米欄 | 53.91秒 | |
朱大禹 | 田 徑 | 男子甲組七項全能 | 4 349分 | |
任德林 | 舉 重 | 男子甲組85公斤以上級 | 285千克 | |
劉萬貴 | 摔 跤 | 男子自由式60公斤級 | 第一名 | |
劉 念 | 摔 跤 | 女子自由式59公斤級 | 第一名 | |
胡笳溪 | 射 擊 | 男甲25米標準手槍速射30+30 | 565環 | |
黃小潔 | 射 擊 | 女乙10米氣步槍40發 | 496.9環 | |
張 旭 | 射 擊 | 女乙10米氣手槍40發 | 459.8環 | |
胥 東 | 射 箭 | 男乙雙輪全能個人 | 2 605環 | |
徐 瑩 陳雅麗 | 皮划艇 | 女子500 米雙人 | 207.23秒 | |
女子1 000米雙人 | 436.63秒 | |||
王繼青 | 皮划艇激流迴旋 | 男子單人皮艇 | 261.33秒 | |
李 露 | 皮划艇激流迴旋 | 女子單人皮艇 | 278.11秒 | |
壘球隊 | 女子壘球 | 3枚金牌 | ||
成年組 | 攀枝花市恆鼎 公司代表隊 | 男子足球 | 第一名 | |
嶽 慶 潘正瓊 | 體育舞蹈(吉特巴) | 第一名 |
【參加省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 2006年8月24~30日,攀枝花市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參加了由四川省殘疾人聯合會、四川省體育局主辦,在達州市舉辦的四川省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攀枝花市代表團參加了10個項目中的田徑、籃球、羽毛球、舉重、遊泳、桌球、硬地滾球、盲人門球8個項目的比賽,取得金牌9枚、銀牌6枚、銅牌5枚的成績,其中男子1 500米等3個單項比賽成績打破省殘運會紀錄,代表團獲得團體體育道德風尚獎,6名運動員獲得個人體育道德風尚獎。
攀枝花市參加四川省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金牌獲得者情況
表24
運動員 | 參賽項目 | 參賽組別 | 成 績 |
何 燕 | 100米仰泳 | 聾人 | 第一名(破省紀錄) |
徐明貴 | 100米自由式 | 聾人 | 第一名 |
400米自由式 | 第一名 | ||
殷志澤 | 標槍 | F45 | 第一名(破省紀錄) |
朱銀寶 | 舉重(立舉) | 48公斤級 | 第一名 |
舉重(臥舉) | 48公斤級 | 第一名 | |
楊偉民 | 舉重(立舉) | 52公斤級 | 第一名(破省紀錄) |
王遠樹 | 舉重(立舉) | 56公斤級 | 第一名 |
王遠樹 | 舉重(臥舉) | 56公斤級 | 第一名 |
【參加全國第三屆體育大會】 5月24~30日,全國第三屆體育大會在江蘇省蘇州市舉行。攀枝花市組織地擲球隊代表四川省參加了比賽,獲得了小金屬球三人團體第3名、小金屬球雙人第4名、大金屬球個人第4名的成績,其中夏仲陽在大金屬球個人賽中打破亞州紀錄。
【四川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工作會】 2006年,攀枝花 市被四川省體育局列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首批試點單位,確定了14個項目點。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將「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納入全市新農村建設統一部署,與全市農村基層組織及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統一規劃,該項工作在全省先行了一步。因此,四川省體育局決定將全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工作會定在攀枝花市召開。6月22日,四川省「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工作會議在攀枝花紅格溫泉賓館召開。省體育局副局長方沛元及四川省各市、州體育局代表共60餘人參加了會議。與會代表還參觀了鹽邊縣紅格鎮、東區銀江鎮、東區銀江鎮沙壩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體育健身組織建設和農民體育健身活動的情況,觀看了農民群眾舉行的健身舞、籃球、桌球、象棋、舞龍、耍獅子等體育健身表演。
【「足球重點城市」暨「青少年足球培訓基地」授牌】 2006年1 2月18日,「四川省足球重點城市」暨「四川省足球協會攀枝花青少年足球培訓基地」授牌儀式在市體育場舉行。四川省足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四川省足球協會副主席李日新分別向攀枝花市及攀枝花市體育場館管理中心授予「四川省足球重點城市」和「四川省足球協會攀枝花青少年足球培訓基地」兩塊牌匾,攀枝花市成為首個「四川省足球重點城市」。副市長張祖芸出席儀式並講話。隨行的原四川全興足球隊主教練餘東風和川籍原國家足球隊隊員馬明宇、魏群、姚夏出席儀式,為青少年足球愛好者進行了示範教學。
【全民健身活動】 2006年,攀枝花市以「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為主題,利用元旦、春節、「五一」、國慶節、重陽節等節假日開展「假日休閒體育」,舉行了健身跑、健步走、登山比賽、健身表演等健身活動,直接參加活動的群眾達2 000餘人次,吸引數萬名群眾觀看。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的決定》確定每年6月10日為「四川省全民健身日」。按照全省的統一部署,攀枝花市圍繞「把『全民健身日』辦出規模、辦出特色,形成制度、形成傳統」的宗旨,於6月10日在市中心廣場和三區兩縣同時舉行了「2006年四川省全民健身日」活動儀式及系列群眾健身活動。在市中心廣場舉辦了老年太極拳、太極扇和學生廣播體操表演。市委副書記鄒吉祥為「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動鳴槍發令,副市長張祖芸在活動儀式上致辭,市民代表楊領航宣讀《全民健身倡議書》。活動儀式結束後,鄒吉祥等市領導引領的2006人方陣隊伍,進行了全長2 006米的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動。市體育局還在中心廣場組織進行了國民體質測試活動。
6月10~18日為攀枝花市全民健身活動周。活動周期間,組織了攀枝花市第三屆「三人制」籃球比賽、健身路徑比賽、第二十一屆釣魚比賽等一系列活動,上千名群眾參加健身活動,吸引上萬人群眾觀看;市體育場、體育館等體育場館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接待群眾1 000餘人次。
2006年,鹽邊縣紅格鎮被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農民體協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稱號。
【市級群眾體育競賽】 2006年,全市共組織開展了籃球、足球、桌球、網球、保齡球、門球、橋牌、中國象棋、圍棋、西洋棋、信鴿、長江休閒漂、健身腰鼓、健身球操、釣魚、風箏、自行車、登山、全民健身路徑共19個項目26次市級群眾體育競賽,參賽運動員達16 000餘人次。
【市級青少年體育競賽】 按照《2006年攀枝花市青少年體育項目競賽計劃》,2006年,全市共舉行了中學生(高、初中組)籃球比賽、中學生(高、初中組)足球比賽、小學生足球比賽、第四屆中學生「三人制」籃球比賽、中小學生航模比賽、中小學生武術比賽、中小學生遊泳比賽、中小學生桌球比賽等8個市級青少年體育競賽項目,舉辦了「攀枝花市第二十九屆中小學生暨大中專生田徑運動會」。通過比賽,有36名運動員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3名運動員達到國家三級運動員標準。
【職工體育】 為滿足廣大職工體育文化生活需求,2006年,市體育局組織市直機關職工開展了「安利杯」第三十一屆元旦健身跑暨運動嘉年華、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迎國慶橋牌比賽、健身球操比賽等職工體育活動,涉及登山、桌球、羽毛球、五人制足球、三人制籃球、中國象棋、圍棋、橋牌等10餘個體育健身項目,參賽人數達6 000餘人次。
【老年體育】 2006年,攀枝花市組成老年人體育代表隊參加7次省級比賽,取得團體冠軍4個,個人獲得金牌13枚,涉及網球、太極拳、門球、橋牌、桌球、健身腰鼓等體育項目;組織市級老年人體育競賽8次,參加人數達1 500餘人次,涉及門球、網球、橋牌、健身球操、健身腰鼓等體育項目;組織老年人參加市級各類大型活動達5 000餘人次,其中組織2 500名老年人參加了「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暨2006年『重陽』老年人登山活動」。
【業餘體育培訓】 2006年,攀枝花市有國家青少年體育俱樂部4個,業餘體校2所,學生930餘人;10個基層業餘訓練網點和10所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市體育局推薦米易中學申報第八批省級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命名並表彰市實驗學校等10所學校為2005年市級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市十中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優秀青少年俱樂部。各俱樂部開展了籃球、足球、桌球、田徑、摔跤、擊劍、羽毛球、健身操、排球、棒壘球、遊泳、舉重、射擊、曲棍球、皮划艇激流迴旋等16個項目的業餘訓練,利用節假日和學校寒暑假參加活動的學生達696 000餘人次;市體育局向省優秀運動隊輸送隊員80餘人次參加集訓;組織318名青少年運動員參加了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2006年8月,攀枝花市第十中學國家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代表四川省參加了在河南省平頂山市舉行的首屆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運動會,奪得1金2銀6銅,獲得了全國第四名的成績。2006年,攀枝花市獲得了省體育局頒發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管理一等獎、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管理一等獎、體育業餘訓練網點管理獎。
【領導幹部健身】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做好市級領導幹部健身工作的通知》和四川省體育局《關於做好地廳級領導幹部健身工作的意見》的精神,攀枝花市幹部保健委員會辦公室、中共攀枝花市委組織部、攀枝花市體育局於2006年8月和2006年12月,分別在攀枝花學院聯合舉辦了兩期攀枝花市領導幹部健康促進行動網球培訓班,聘請雲南省楚雄州和成都市的教練員進行授課,市級領導及市級部門領導180餘人報名參加了培訓班;9月,邀請四川省體育科研所專家對市級領導及市級部門領導100餘人進行了健康體質測試,出據了體質評價及運動處方,為參加測試的每位領導幹部建立了個人體質測試檔案。
【體育骨幹培訓】 2006年,攀枝花市加大體育骨幹培訓工作力 度,舉辦了健身路徑、健身秧歌、健身腰鼓、健身氣功、太極功夫扇5期市級體育骨幹培訓班和10餘期小型體育骨幹培訓班,培訓體育骨幹2 000餘人,數十次派出專業輔導員深入鄉鎮、村、社區(如仁和區前進鄉、鹽邊縣漁門鎮、桐子林鎮、鹽邊縣漁門鎮雙龍村)進行了腰鼓、秧歌、健身氣功等體育健身項目輔導。
根據國家、省對健身氣功管理的要求,市體育局對攀枝市中心健身氣功輔導站、攀枝花市西區健身氣功輔導站、攀鋼健身氣功輔導站進行了年檢;2006年成立了攀枝花市中心廣場、鹽邊縣等7個健身氣功輔導站。至此,攀枝花市共成立健身氣功輔導站10個。全年共舉辦5期健身氣功培訓班,培訓健身氣功骨幹1 000餘人。
【體育設施建設】 為推進攀枝花陽光體育城建設項目,6月,市體育局與仁和區委、區政府及有關市級部門組成考察組到東部一些發達城市進行了考察,對該項目進行了項目論證、可行性研究;由攀枝花人民政府、鹽邊縣人民政府等投資1 400餘萬元的紅格國家手曲棒壘球競訓基地一期工程於12月底完成了1塊標準棒壘球場、1塊練習壘球場,改建了運動員公寓1棟、新建了運動員食堂1棟和擊打籠及輔助訓練、綠化、生活等設施;鹽邊燒烤城順利拆遷,所屬土地以2 448萬元拍賣;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投入400萬元體育資金與攀枝花學院共建的溫水遊泳館工程已經啟動,投入200萬元體育資金支持米易縣體育設施建設;市體育中學籃球訓練場、市老年門球場遷建工程於年底完成。通過招商引資,攀枝花綠色運動休閒中心招商項目於12月底正式籤約,年底到位資金1 000萬元。12月,攀枝花市14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試點工程已基本完成。
【體育產業開發】 2006年,市體育局堅持社會體育社會辦的原則 ,吸引社會資金支持舉辦了攀枝花第九屆「選礦杯」網球比賽、「攀大杯」網球比賽、「大笮風杯」五人制足球賽、「思路達科技杯」棋類比賽、「康體杯」保齡球比賽、「仁和春天花園杯」周末足球賽、「鑫島杯」保齡球比賽、「籃協?前進杯」第五屆籃球賽、「攀鋼杯」四川省第十五屆老年桌球賽等活動;引進了陽光跆拳道俱樂部、暑期體育運動培訓項目;吸引了全國各地的10餘支冬訓隊伍抵達攀枝花開展冬訓;全市體育用品銷售達468萬元,體育娛樂經營場所經營收入798萬元,體育產業從業人員達到248人。
【體育評估】 2006年1月15~17日,市體育局在米易縣召開了2005年度全市體育工作評估會議,對5個縣(區)的體育工作進行了全面評估;2006年攀枝花市體育工作榮獲全省體育評估二等獎,攀枝花老年人體育協會等10個單位被評為四川省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嚴繼華等10人被評為四川省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個人。
衛 生
【概 況】 2006年,攀枝花市衛生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全 市衛生改革與發展會議精神,以公共衛生和農村衛生為重點,圍繞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和設施建設;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能力,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加大農村衛生工作力度,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不斷深化城鎮醫療衛生改革,對醫療衛生實行全行業管理;加強了政治思想教育和黨風廉政建設,促進了衛生行業作風進一步改善。
2006年,全市實有衛生機構120個;診所372個;衛生室、醫務所15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8個;村衛生室497個。全市實有病床5 889張。
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共有職工8 409人,其中衛生機構有6 706人,診所、衛生所、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有1 703人。衛生技術人員有6 986人,佔職工總人數的8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006年,市、縣兩級衛生行政部門,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建立健全了組織機構,市、縣兩級均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協調小組及辦公室,縣級成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落實了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同時成立了市、縣兩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技術指導小組」。
鹽邊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於2006年1月1日正式啟動。米易縣在啟動試點一年後,2006年及時調整方案,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和擴大報銷範圍,並增加了大病二次補償,使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享受到更多實惠。縣級制訂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管理辦法》,開設了合作醫療財政專戶,資金實行封閉運行,縣、市級財政補助資金及時到位。同時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市、縣兩級均制定並下發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機構管理辦法(試行)》,以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並將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督查納入了年度工作計劃,組織專門督查組對縣、鄉兩級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醫療服務質量檢查和指導,形成對縣、鄉級醫療保健機構定期督查機制。對定點醫療機構人員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相關政策、管理制度、合理用藥與合理檢查、醫療行為規範、醫療服務質量管理、醫療費用控制等內容的培訓。市衛生局還組織召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與市級定點醫療機構的工作協調會,加強了雙方的溝通協調,搭建了信息平臺,建立了每月信息通報制度,要求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加大管理和宣傳力度,控制住院總費用,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此外,積極配合省衛生廳做好新農合基本用藥目錄修訂工作。
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6年度已籌資總額1 092.49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409.49萬元,佔籌資總額的37.48%;省級財政補助資金314萬元,佔籌資總額的28.74%;市級財政補助資金47.72萬元,佔籌資總額的4.37%;縣級財政補助資金47.9萬元,佔籌資總額的4.38%;民政救助10.11萬元,農民個人繳費273.31萬元。
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支出額(包括大病統籌、家庭帳戶)共計510.66萬元,佔年度籌資總額的47%;農民累計受益(含住院、門診)39 228人次,佔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總數的14.35%。享受住院補償14 774 人次,住院總費用1 828.6萬元,住院補償費用458.37萬元,佔應統等基金的45%,佔基金支出總額的89.76%;人均住院總費用1 238元,人均住院補償費用310元;享受門診補償24 454人次,門診補償費用52.29萬元,佔個人帳戶基金的24%,佔基金支出總額的10.24%,人均補償費用21.38元。
全市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覆蓋兩縣農業人口34.81萬人,佔全市農業人口的69.65%。米易、鹽邊兩試點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為27.33萬人,參合率為78.51%,圓滿完成市人民政府2006年為民辦實事項目中關於「讓25萬農民享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的目標。
【農村衛生項目建設】 攀枝花市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主要為 農村鄉鎮衛生院的業務用房改擴建,共31個項目,其中國債項目15個,省財政專項項目16個。總投資1 072萬元(其中:國債資金470萬元,省級財政補助資金411萬元,地方配套191萬元)。2006年完成仁和區大龍潭鄉衛生院、仁和區布德鎮衛生院、仁和區平地鎮衛生院、仁和區總發鄉衛生院、仁和區同德鎮衛生院、仁和區金江鎮衛生院等11個建設項目,建設規模7 020平方米,建設總投資51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資410萬元,地方配套105萬元。
【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06年,攀枝花市基本建立起覆蓋全市 、縣和部分鄉鎮的公共衛生信息網,並實現了疫情網絡直報。全市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了100%疫情網絡直報,鄉級醫療機構疫情網絡直報率達到68%。建立並完善了「120」統一指揮調度系統。為了便於科學管理,充分發揮攀枝花市緊急救援中心的作用,3月,市衛生局成立了緊急工作組,制定了攀枝花市緊急救援中心搬遷方案。8月,攀枝花市「120」指揮平臺由攀枝花市中心醫院正式搬遷到市疾控中心。
9月組織鼠疫防治技術培訓班的31名學員參加了攀枝花市鼠疫疫情控制應急處理演練,應急演練人員組成了應急處理指揮部、流行病學調查組、應急處置隊、檢診組、醫療救治組、消殺滅組等6支隊伍。按《人間鼠疫疫區處理標準及原則》、《攀枝花市鼠疫疫情控制應急處理演練方案》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開展了鼠疫疫情控制應急處理演練。
及時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全年共調查處理各類突發事件10起,其中:食物中毒5起,細菌性痢疾l起,感染性腹瀉疫情1起,風疹1起,水痘2起,卡介苗接種反應1起;指導縣、區處理突發事件41起,其中食物中毒19起,傳染病疫情22起。
【傳染病預防控制】 2006年,全市傳染病發病率有所下降。全市無 甲類傳染病報告,乙、丙類傳染病累計報告19種7 014例、發病率587.14/10萬,發病率與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34.56%,死亡6例、死亡率0.50/10萬,較2005年同期死亡率下降44.44%;其中乙類傳染病12種4 862例,發病率406.99/10萬,死亡6例,死亡率0.50/10萬,發病率與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24.57%;其中丙類傳染病7種2 152例,發病率180.14/10萬,無死亡病例,發病率與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49.64%。
加大性病、愛滋病的預防控制力度。2006年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市衛生局舉辦了關愛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大型文藝演出。為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2006年8月市衛生局協助召開了「攀枝花市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例會」。全年召開市級培訓會、經驗交流會、工作研討會等8次,直接培訓愛滋病防治工作人員158人次。市衛生局開展不同目標人群幹預,對200餘家商業性工作者場所開展現場幹預,完成目標人群現場幹預29輪,幹預覆蓋商業性工作者5 186人次;開展愛滋病綜合監測及分析,對高危場所內商業性工作者進行行為監測500人、收集合格問卷472份,對283人進行了HIV血清學檢測;對411名吸毒人員進行了行為監測調查,收集合格問卷400份,對238人進行了HIV血清學檢測;對戒毒所、勞教所、看守所內的在教人員共計425人進行了血清學監測,其HIV陽性率達22.3%;對戒毒所、勞教所、看守所內的吸毒人員292人進行哨點監測,吸毒人員(IDU)的HIV陽性率為16.8%;針具共用率為36.7%,梅毒陽性率8.2%。2006年6月中英性病、愛滋病防治合作項目圓滿結束,完成了《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英性病愛滋病防治合作項目工作報告(2001.12~2006.6)》。
海洛因成癮者社區維持治療工作進入正軌。建立健全美沙酮門診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工作規範流程,編制了《攀枝花市阿片類物質成癮者社區維持治療門診作業指導書》、《攀枝花市阿片類物質成癮者社區維持治療門診緊急情況處理預案》及美沙酮過量和合併阿片類物質過量中毒搶救方案。
認真開展霍亂監測工作。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制訂了《攀枝花市2006年霍亂防治工作計劃》及《攀枝花市2006年霍亂監測工作計劃》。監測工作自2006年3月起開展,全市共設水體監測點5個,汙水監測點5個,公廁監測點5個,並將16所醫療單位作為重點人群監測點對腹瀉病人進行監測,同時對食品及從業人員進行霍亂監測工作,均未發現霍亂。
【醫政管理】 2006年,市衛生局根據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 於進一步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核心」的醫院管理年活動方案和省衛生廳要求,聯繫本地實際,制訂了攀枝花市醫院管理年活動工作計劃。按照醫院管理年活動要求,結合省衛生廳制訂的《醫院管理評價指南》,對全市10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進行了醫院等級複查和醫院管理年活動評價檢查,對4家等級醫院複查較差的醫院,提出了限期整改。按照衛生部《醫院實驗室管理規範》,對全市13家醫療機構的實驗室進行了檢查,促使醫療機構實驗室按照衛生部《醫院實驗室管理規範》進行科學化、規範化建設;同時,還對全市13家醫療機構的醫院管理和進一步深化醫院管理年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複查,使醫療機構在醫院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轉變服務理念等方面有了明顯改善。制訂了《攀枝花市「十一五」護理規劃》,為加強臨床護理工作起到了指導作用。為了切實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四川省衛生廳制定的「醫院感染管理檢查評分表」對全市13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醫院感染管理進行了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要求相關醫療機構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規定及時整改。
根據《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條例》,組織各醫療機構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為符合條件的40家醫療機構頒發了《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購用印鑑卡》,並對各醫療機構此類藥品的使用進行監督管理。
採用《醫療機構管理系統》軟體對全市醫療機構辦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情況進行錄入、整理,以便對醫療機構進行規範管理。組織轄區內5個縣(區)衛生局及10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始使用《醫師註冊管理信息軟體》、《護士註冊管理信息軟體》的新版軟體,使全市範圍內的醫護人員管理更加科學、方便、快捷。
【創衛工作】 2006年是攀枝花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關鍵之年。全 市的愛國衛生工作緊緊圍繞鞏固省級衛生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總體部署,進一步貫徹「政府組織、地方負責、部門協調、群眾參與、社會監督、科學治理、分類指導」的愛國衛生工作方針,紮實、穩步地開展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通過「全民治髒日」、「愛國衛生月」等活動,組織多次大規模的全民性衛生突擊活動,大搞室內外環境衛生;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舉辦健康教育專欄6期;開通創衛熱線,自2006年5月22日開通以來,共接到市民熱線電話900多個;組織力量對亂搭亂建、亂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現象和環境衛生進行了整治,突擊治理衛生死角;剷除「四害」孳生、棲息場所,共投放滅鼠毒餌12噸、粘鼠板3 600張、煙燻彈10 000個、滅蟑餌劑22 000盒、滅害靈7 200瓶、殺蟲粉45 000支、奮鬥吶和溴氫菊酯等滅蟑螂原藥1 000餘千克,徹底整治市容環境衛生,使城市環境衛生面貌有較大的改善。12月順利地通過了省愛衛會組織的鞏固「省級衛生城市」複查驗收,為攀枝花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2006年東區有6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被四 川省衛生廳確定為創建「四川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示範試點機構」。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積極對照四川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標準,積極整改,重點圍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六位一體」的功能,抓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內涵和能力建設,各機構已通過全市的自查評估,正積極準備迎接全省的評估驗收。通過創建四川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等活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施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設備有了一定增加,功能得到了完善和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理念更加貼近社區居民。
市衛生局加大考核力度,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公共衛生任務補助。根據《中共攀枝花市委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立和完善城鄉衛生體系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攀委發[2005]9號),進一步加大了政府對社區衛生的投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由市、區財政按服務人口每年每人5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市衛生局、市財政局聯合下發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共衛生經費管理辦法》,明確了經費主要用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成公共衛生任務補助、基礎設施建設、設備購置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面。東、西區衛生局制定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考核辦法,按照考核辦法對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了認真考核,並按考核結果兌現了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成公共衛生任務的補助。
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現狀調查。調查內容涉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情況(學歷、年齡、職稱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情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備情況等三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48家,有42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被列入醫保定點醫療單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職工總人數70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32人,佔89.77%。衛技人員中醫生268名,佔42.4%,護士255名,佔40.35%,專職預防保健人員11名,佔1.74%,其他衛生技術人員89名,佔14.08%。衛技人員學歷層次不高,大中專學歷的僅佔48.56%,中級以上職稱僅佔27.41%,至2006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建立家庭健康檔案83 978份,個人健康檔案共201 789份。
【人事教育】 2006年,市衛生局完成了12名省級突出貢獻專家候選 人、10名享受國家津貼專家候選人的推薦審核上報工作,完成了3名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候選人和2名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候選人的推薦審核申報工作。在局系統開展了第三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和首批短缺專業人才培養對象的選拔工作,局直各單位共推薦培養對象38名。
2006年,為表彰建市以來為衛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醫務工作者,在全市衛生系統評選表彰了6名為衛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醫務工作者和10名優秀醫生、10名優秀護士。經市衛生局精心組織和推薦,局系統共有10人獲得市人才辦評選的優秀人才示範崗的榮譽。
認真做好醫學教育工作。按照衛生部、衛生廳要求,組織全市衛生技術人員參加「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全員培訓工作,並納入繼續醫學教育自學考試內容,全市衛生技術人員近6 000人參加了考試,同時為參考人員授予了學分。推進醫學遠程教育工作,2006年,全市有300餘人通過遠程教育(好醫生網站)學習並獲得繼續教育學分。
【農村衛生人才培養】 2006年,市衛生局在省衛生廳鄉村醫生中等 學歷教育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與攀枝花大學醫學系聯辦,開辦了鄉村醫生中等學歷教育婦幼保健專業班,全市共計63名鄉村醫生參加學習;開辦了鄉衛生院業務骨幹培訓班,完成了市人才辦要求的「人才進村」行動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制定。完成了「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幹培訓」。為提高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診療技術水平,組織鹽邊縣14名鄉鎮衛生院中醫師參加「四川省第二批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幹培訓」;完成了「鄉村醫生中醫學專業中等學歷教育」班實習相關工作。2004年舉辦的「鄉村醫生中醫學專業中等學歷教育」班,已完成了兩年的基礎學習,即將進入臨床實習,2006年,市衛生局與攀枝花大學協調,並將124名學員安排到醫院實習,為鄉村醫生完成學業,將來更好地為農民服務提供了保障。
【婦幼衛生管理】 2006年,市衛生局加強了城市孕產婦系統管理, 逐步規範和理順管理體系,明確了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在全市範圍內使用統一的孕產婦系統保健卡以方便孕產婦,把產後訪視工作落實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完成對《攀枝花市城市孕產婦保健管理方案》執行情況的督導。為確保母嬰安全,提高市級醫療機構的產科質量,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市衛生局印發了《攀枝花市市級產科質量標準》。
為了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2006年,市衛生局印發了《關於貫徹廣泛開展關愛女孩行動 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的行動計劃的通知》(攀衛辦[2006]149號),再次對全市的各醫療保健單位重申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並對各醫療保健單位提出了具體要求,醫療保健單位要健全避孕節育、終止妊娠以及孕產婦系統管理等服務的信息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在醫院出生嬰兒的統計和嬰兒死亡登記、報告制度;加強對B超操作人員管理;在施行已領取生育服務證,擬實行中期以上非醫學需要的終止妊娠手術時要查驗人口計生部門出具的相關證明,並做好相應登記工作;衛生監督部門在日常衛生監督工作中加強對醫療保健機構和人員的監督,依法追究違法機構和人員的責任。
【惠民醫療服務】 為解決患者「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在市委 、市政府的領導下,市衛生局積極籌辦惠民醫院,2006年8月28日,攀枝花市惠民醫療服務正式啟動。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仁和區人民醫院、十九冶醫院計四家醫療機構成為全市首批惠民醫院。同時制訂了《攀枝花市惠民醫療服務管理辦法(試行)》、《攀枝花市惠民醫療服務實施方案(試行)》、《攀枝花市惠民醫療服務考核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以規範惠民醫院的管理。惠民醫療優惠項目實行「十免」(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普通門診診查費、門診肌肉注射費、門診輸液費、血常規檢查費、大便常規檢查費、小便常規檢查費、心電圖檢查費、X線透視費、院內會診費)、「十減」(其項目費用減少30%,項目包括住院診查費、住院床位費、Ⅰ、Ⅱ、Ⅲ級護理費、搶救費、清創縫合費、胃鏡檢查費、血糖檢查費、腦電圖及腦地形圖檢查費、「B」超檢查費、X線照片檢查費)、「兩優惠」(對藥品實行減少20%費用的優惠和使用的醫用材料費用實行減少5%優惠)、「一方便」(在部分醫院進行的檢查化驗報告實行通用)。
【醫學科研】 2006年全市衛生系統完成科研課題成果鑑定13項 ;科研課題被省衛生廳立項3項,被市科技局立項3項。8項成果獲得市科技進步獎,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在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推廣了省衛生廳下發的10項科研成果推廣項目。
【無償獻血】 2006年全市自願無償獻血人數較2005年明顯增 加,自願無償獻血人數達7 668人次,無償獻血量2 025 480亳升,自願無償 獻血量佔臨床用血量的100%,成分輸血佔臨床用血的90%。根據衛生部《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市衛生局加強了血站採供血及臨床用血質量的管理,確保用血安全,轄區內無非法採供血現象,無輸血傳播愛滋病等輸血事故發生。按照國務院《非法採供血液和單採血漿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及省衛生廳要求,2006年9月市衛生局對全市13家二級以上醫院和市中心血站進行了全面檢查,未發現違規行為。
【中醫藥工作】 2006年,市衛生局和各縣(區)衛生局將農村中醫藥 工作納入目標考核,並結合各自實際情況開展農村中醫藥工作。米易縣按照《四川省農村中醫藥先進縣建設標準》推動創建工作,12所鄉、鎮衛生院均設立中醫科,配置了中醫藥人員,投入資金完善了中醫藥「三房一室」(即中藥房、中藥庫房、中藥炮製房,煎藥室)建設,配備了中藥飲片、中成藥。
米易縣中醫院按照「精品中醫院建設計劃書」年度計劃開展創建工作,力爭將醫院建成中醫特色突出、功能結構完善、技術服務優良的精品中醫院。2006年米易縣中醫院進行了整體搬遷,增加了業務用房,使醫院的服務功能更加完善,醫院中醫門診人次、中醫治癒率較2005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
2006年,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確定攀枝花市為四川省中醫藥治療愛滋病試點項目市。按照省中醫藥管理局的統一安排,攀枝花市衛生局擬訂了《攀枝花市中醫藥療治療愛滋病試點項目工作方案》,確定了治療病人。
2006年,市衛生局組織完成攀枝花市省級中醫系統重點建設專科項目,作為省級中醫系統重點建設專科項目的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科和肛腸科已形成了既有傳統中醫特色,又有現代醫療技術的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體系。
【衛生監督執法】 2006年,市衛生局繼續加大執法力度,全年對345 起各類衛生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處罰,累計罰款金額211 783.5元。
醫政執法監督。在2005年打擊非法行醫工作的基礎上,繼續緊緊圍繞整頓和規範醫療服務市場、打擊非法行醫這一工作重點,堅持打防結合的原則,逐步建立起了打擊非法行醫長效監督機制,完成了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各項工作任務。2006年共計監督檢查醫療衛生機構137戶次,責令整改50戶次,行政罰款4戶次,罰款金額11 200元。對市電視臺、有線電視臺、《攀枝花日報》、《攀枝花晚報》等新聞媒體發布的醫療廣告進行監督103次。以醫療廣告為線索,對廣告監測中發現的涉嫌違規醫療廣告的醫療機構進行重點監督檢查,對查實的違法行為進行嚴肅處理,逐步建立起了打擊非法行醫的長效機制。
食品衛生監督。2006年的食品衛生監督工作,以實施食品放心工程,迎接省食品安全考評為重點,結合各項專項整治工作認真開展衛生監督執法。6月27~29日,經省專家組考核,攀枝花市食品放心工程消費環節獲得滿分,整體成績在省內2006年度考核的7個城市中位居第二。
傳染病執法監督。按照年度工作計劃和四川省傳染病防治衛生執法工作指南的要求,市衛生局把對醫療衛生機構、託幼機構和消毒產品生產經營單位的日常監督與傳染病防治執法監督緊密結合,全年完成傳染病執法監督檢查282戶次(其中醫療衛生機構143戶次,託幼機構139戶次)。針對2006年民眾普遍關注的安徽省狂犬病疫情、山西省乙型腦炎疫情和兩種假狂犬病疫苗流入江西省的問題,按照工作職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和《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範》等相關規定,市衛生局主動開展了以狂犬病疫苗、乙腦疫苗為重點的疫苗專項監督檢查工作,有效保護了廣大民眾的健康權益。
【紅十字會工作】 在5月8日的世界紅十字日之際,市紅十字會組織開展了「健康援助進農家——紅十字在行動」為主題的「紅十字博愛周」活動,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在活動周期間圍繞「關愛農民,關注健康」的行動口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衛生支農活動;市級衛生醫療專家到農村開展了義診、健康諮詢活動。2006年義診檢查人次達400餘人次,發放800餘元常用藥品。市中心血站出動採血車1臺,向農民宣傳無償獻血的意義,當天有15人參加了無償獻血,共獻血3 700毫升。
啟動了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前期工作。全市通過市中心血站登記捐獻骨髓的人數已達300餘名,市紅十字會己向省紅十字會請示,準備在市中心血站建立外周血幹細胞採血點。
2006年,全市有6人在市紅十字會申請登記了志願無償捐獻遺體(器官及組織)。
【行風建設】 2006年,市衛生局在全市衛生工作會議上對黨風廉政建設和糾風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為了保證糾風專項治理工作深入開展,並取得成效,市衛生局印發了《關於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行業不正之風工作的安排意見》,轉發了衛生部《關於加強衛生行業作風建設意見的通知》,市衛生局與各縣、區衛生局、市直醫療衛生單位籤訂了《2006年度行風建設目標責任書》。各縣、區衛生局和市直醫療衛生單位,結合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制訂了《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糾風工作任務,落實了措施,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各級各單位領導深入基層醫院調查研究,協調解決糾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系統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市、縣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
紮實推進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工作,規範行業行為。按照省衛生廳和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圍繞「人人要受教育,風要剎住,錢要收回,長效機制要建立」的目標,2006年,市衛生局精心組織,狠抓落實,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宣傳引導,抓好學習教育,推進白查自糾等措施,紮實推進專項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