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德經》
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4、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虆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6、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7、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經》
8、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9、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老子《道德經》
10、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道德經》
11、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12、知人者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4、慎始如終,則無敗事。——老子《道德經》
15、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7、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老子《道德經》
18、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19、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20、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物之所母。
2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道德經》
22、道勢術,以勢養道,以術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天下,當動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23、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老子《道德經》
2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老子《道德經》
25、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道德經》
26、清淨為天下正。
27、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28、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9、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老子
30、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