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呢?皇帝雖貴為「天子」,是九五之尊,雖然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但同樣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每天的生活和古代的平民百姓以及現今的我們也是一樣的,大多數每天的時間就是工作、吃飯、休息等,在一些時間也有一些娛樂活動,如出遊、狩獵等,和現今人們各種花樣般的旅遊差不多。
雖然皇帝的一天和我們一天差不多,主要也是以工作、用膳、休息等組成的一天,但皇帝的一天和我們的一天相差還是挺大的,首先皇帝的身份是無人可以比擬的,就造成了生活上的不同。在古代封建社會下,皇帝可以說是天下第一人,是中國帝制時期的最高統治者,皇帝的權利是無法被超越的,是凌駕於國家之上的,對全國的子民、土地、財富有控制權和管理權。
皇帝的權利還不僅如此,還擁有國家的行政權、軍事權、立法權、司法權、文化教育等權利,從古到今,可以說沒有任何人的權利可以超過皇帝,皇帝的權利可以說是「無限」的,但是皇帝實行的中央集權也為國家的文明、文化起到了延續的作用。皇帝的權利雖然至高無上,但權利越大,責任越大。
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天下的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雖然皇帝可以憑藉自己的喜好,做到很多人無法做到的事情,但是皇帝也要為國家負責,為天下的百姓負責,為王公大臣、皇室宗親的人負責,一旦國家動蕩、或遭遇外敵入侵等危害王朝的情況,一個王朝就有可能覆滅,出現國破家亡的情況,百姓流離失所,遭受戰亂之苦。
王朝要是不統一、不強大,就可能遭遇敵人入侵,就如同春秋戰國時期長達幾百年的戰亂紛飛,當時的百姓可以說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長期遭受戰亂之苦,當時人們的平均年齡只有三四十歲,大多數都是農民、士兵、工匠、商人等「金字塔」的最底部人群,主要原因是由於戰亂不斷,加上醫療條件、生活水平等綜合因素影響。
王朝只有統一,強盛,百姓才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古代百姓能否過的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和皇帝的工作息息相關,百姓生活的好壞取決皇帝的出臺的一系列的制度、國策、等措施,比如對百姓的賦稅較高,百姓的壓力就大,生活水平就低了。
普通百姓的工作主要考慮的個人、家庭,為了家庭生計奔波,而皇帝的工作是要對天下負責,對天下的子民負責,為國家社稷負責,只顧自己快活,而不顧百姓、國家的皇帝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相信歷史上的每一位帝王都想千古留名,被百姓口口相傳,那麼皇帝在位期間就要好好工作。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起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因自認功過三皇五帝開創「皇帝」稱號,自此有了古代的君主轉變為皇帝,但是之後兩千餘年的歷代王朝之中,每個王朝的人口都不低於上千萬,秦始皇開創的秦朝都有兩千萬以上的人口。
皇帝的每天的工作就是處理關於關於全國各地上千萬,甚至上億人的政務,全國各地發生的政務經過朝廷官員傳到皇帝手中,皇帝進行批閱處理,一些勤快的皇帝,每天批閱奏章都要到大晚上,全國各地的政務何其之多,每天的奏摺可以說皇帝一個人是處理不過來的,需要大臣們的輔助才能完成。
全國的政務都讓皇帝可以忙到焦頭爛額,而明朝皇帝甚至對民間的一些小事也有在早朝之中議論、處理,如偷盜等事情,全國政務就夠皇帝每天忙的了,這還只是皇帝工作的一部分,皇帝的工作強度可以說能超過大多數人,皇帝雖然權利大,也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各種美色,但也不是一個輕鬆的職業。
皇帝擁有的權利是很多人嚮往的,但是皇帝這個職業,一般人可做不來,雖說歷史上的皇帝也有一些草根皇帝,從一節平民做到九五之尊,如劉邦、朱元璋等帝王,但那是經過各種磨鍊,加上各種人才的輔佐,才最終成為了帝王,我們當下的任務就是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改變,讓未來不遺憾,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皇帝雖然是時代的產物,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但我們對有關皇帝的事情仍然抱有很大的一定的好奇心,雖然現今的我們也知道皇帝並不是什麼「上天之子」,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也知道皇帝每天的生活主要是由工作、吃飯、睡覺構成,那麼皇帝是一天具體是怎麼度過的,都要做些什麼,我們還是比較好奇的。
就拿明朝的皇帝來舉例,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是從一介平民做到了九五之尊的帝王。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是一位吃過苦的皇帝,朱元璋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不僅如此,對後代子孫的要求也比較苛刻,明朝的皇帝按照規定每天都是需要上早朝的,上早朝的慣例也是始於明朝。
上早朝的規矩是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定下的,朱元璋對待朝政很是勤快,每天的首要工作就是進行大朝會,也就是所謂的早朝,朱元璋上早朝沒什麼特殊情況是一日不斷,堅持了幾十年,為此上早朝成為了明朝皇帝的慣例,也被傳了下來。明朝的歷代皇帝能比朱元璋還勤快的估計就是明末的崇禎帝了,每日早朝必到,之後批閱奏摺都能到凌晨一兩點。
根據《大明會典》記載,明朝的上早朝的大臣午夜就要起床,然後前往皇宮,在凌晨3點在皇宮的正門等候(紫禁城正門,午門),之後聽五鳳樓的鼓聲為準,在凌晨五點的時候開始依次入宮。大臣凌晨5點就入宮,皇帝也要進行梳洗,整理儀容儀表,按照這個時間推算,皇帝就算不用凌晨三點起床,也需要凌晨五點之前起床開始收拾,之後上早朝。
皇帝上早朝之前還要先向長輩問安,還有先吃個早飯墊吧一下,按照這個流程算,明朝的皇帝怎麼也得凌晨四點之前就要起床準備了。皇帝向長輩請安等事宜完成後,去大殿進行早朝,早朝一般就要開到中午了,清朝的早朝一般就要上到11點了,清朝也是沿襲了明朝的一些制度,明朝的早朝也差不多。不過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才可以和皇帝直接對話,其他的官員只能遞交奏摺了。
早朝完畢後,也就快到中午了,皇帝就該吃中午飯了,應該正確的叫法是用午膳,不過每位皇帝的口味有所不同,明太祖朱元璋喜歡的有「珍珠翡翠白玉湯」,用料就是白菜幫子,菠菜葉子,還有豆腐和米粒做成的湯品,這麼看確實簡樸,這和朱元璋從小家家貧的環境有關。明熹宗天啟皇帝喜歡吃大雜燴,明穆宗隆慶皇帝喜歡吃果餅,當然這只是個別喜愛。根據《南京光祿寺志》卷二《膳羞》當中,記錄了一則洪武十七年六月的膳單:
早膳:羊肉炒,煎爛拖虀鵝,豬肉炒黃菜,素熇插清汁, 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煿肉,筭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泡茶。午膳:胡椒醋鮮蝦,燒鵝,火賁羊頭蹄,鵝肉巴子(肉乾),鹹豉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五味蒸麵筋,羊肉水晶餃兒,絲鵝粉湯,三鮮湯,綠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豆湯,泡茶。
皇帝用完午膳之後就是午休時間,午休之後休息開始批閱官員遞上來的摺子,這奏摺就多了去了,全國各地的事物都要皇帝處理,尤其是一些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皇帝,朱元璋都把宰相制度廢除了,以前宰相干的工作也有一部分就落到皇帝頭上了,工作量只會更多。如果皇帝在下午在批閱奏摺的時候有緊急的政務,也會和重要的大臣開小會探討。
之後繼續批閱摺子,勤快皇帝的工作是枯燥又乏味,全國各地下來的政務是何其之多,明太祖朱元璋工作的幹到大晚上了,明末的崇禎帝更是個工作狂,能工作到凌晨。正常情況下,一般到下午五點的時候,皇帝的一天的工作就基本結束了,之後就是用晚膳的時候,古人睡的是比較早的,尤其是普通百姓,古代晚上要點燈,睡得早也省錢,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要是下午摺子不多,那皇帝就早下班了,空閒時間可以找樂子,去逛逛花園、寫字讀書等,不同的皇帝有著不同的愛好。而朱元璋是個工作狂,認為娛樂是不務正業,主張的是「抑制民欲」,取消了很多娛樂場所,而明宣宗朱瞻基喜歡鬥蛐蛐,明武宗朱厚照喜歡美色,還有我們熟知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帝喜歡木工活的程度都能將國家大事拋在腦後。
正常情況下,皇帝下午處理完政務,或者沒有處理完,到了用晚膳的時候還是要吃飯的,吃完飯後可以看看書,做佛事,或者去看望長輩,或者幹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之後到了晚上8點的時候就寢了,在皇帝用晚膳的時候會進行「翻牌子」,就是妃子侍寢,因為在晚膳時呈進,也叫做膳牌。要是皇帝沒有指定的妃子侍寢就隨意翻牌子。
皇帝翻完牌子後,太監就下去準備去了,被選中的嬪妃就開始沐浴更衣等一系列準備,之後侍寢的嬪妃多數是被太監抬入門中,放在皇帝的御榻上,此時皇帝一般已經躺下,侍寢的妃子一般此時已經將衣物去除,之後從被子的下端逆爬而上,開始侍寢。在明代的時候,文書房宦官會負責記錄皇帝每晚就寢的場所和被臨幸的嬪妃,女官彤史會負責記錄宮女被臨幸的寢所。
在臨幸之後,太監會問皇帝留或者不留,如果不要就處理了。如果皇帝外出遊玩了,那就另外對待了,皇帝在妃子侍寢之後也就該睡覺了,皇帝的一天的生活結束了。第二天繼續從上早朝開始,皇帝的一天的生活是很充實的,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的,基本是沒有什麼空閒的時間,要是皇帝年幼還要進行學習功課等。
皇帝的一天是被安排的滿滿當當,凌晨四點之前就要起床,晚上基本在9點以後入睡,工作強度超越了現今大多數上班族,要是碰上朱元璋、朱由檢這類皇帝,大晚上還要處理政務,工作強度是一般人無法比擬的,一天就睡幾個小時不到。皇帝的權利雖然至高無上,但也並不是好做的。
大家對古代皇帝的一天的生活怎麼看?如果換作是你,你感覺累嗎?能否堅持下來呢?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讚,謝謝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