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就以清朝皇帝為例,給大家說一說清朝皇帝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說到這個就不得不說一份很重要的資料,那就是記錄清朝皇帝日常生活的《起居註冊》,由皇帝的貼身太監每天記錄,從上廁所等小事到國家大事均有記錄,成為了現在研究清朝皇帝日常作息的第一手資料。
在很多眼中皇帝這個工作是很舒服的,不僅享受著萬人的敬仰,並且還能夠後宮佳麗三千。但是歷史證明古代皇帝都是十分勞累的,所以古代皇帝只要是敬業類型的壽命都不長,因為當皇帝實在太耗精力了。
那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清朝皇帝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吧。
首先皇帝不能夠睡懶覺,清晨五點就會有太監催你,「皇上,該上朝了」,所以賴床是不可能的。接著就是洗臉刷牙,穿上衣服。因為皇帝不同於普通人,他們的服飾更加複雜,每件衣服穿著都有規矩,所以這個步驟一般都會花很多時間。整理完畢之後就該出門了。古人重孝順,所以早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來到自己老媽住的慈寧宮,給老人家說聲早安。
慈寧宮回來之後已經接近六點,這個時候皇帝的晨讀計劃也開始了。看來「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適用的人群還是很廣的。晨讀的內容是《聖訓》和《實錄》這兩本書。《聖訓》是皇帝的老爹在位時說的話,而《實錄》類似於清朝皇帝的統治史。所以希望皇帝在自己的先祖那裡學習治國安邦的策略,當一個明君。
晨讀一個小時後,肚子也差不多餓了,這也到進早膳的時候了。這個時候一群太監就會提著粥與點心來到皇帝的寢宮,而吃早飯這個事情皇帝幾十年都是一個人,祖宗定下的規矩。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吧。
吃完早飯緩一會兒之後,時間來到九點鐘,就到了皇帝處理政務的時間。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批閱奏摺,一種是接受官員的匯報。而這個過程一直會持續到十一點鐘。
這個時候大家已經看到雖然才過了一個上午,但是皇帝的事情還是很多的,也都是耗費精力的工作。所以中午之後皇帝都會小憩一會兒,到差不多下午兩點起床。而這個時候距離皇帝吃完早飯已經過去了七個小時,大家肯定以為小編把中午飯忘了,但事實上清朝皇帝一天的正餐只有兩頓,而不是我們現在的三頓。所以下午兩點鐘進行的就是一天中的第二頓餐,這頓餐比造早飯的粥和點心要豐富得多,菜品也非常豐富,類似於滿漢全席。而吃完這頓飯之後就沒有正餐了,所以要是皇帝餓了只能夠叫御膳房做點心吃。
吃完中飯後,就又要工作了,除去中途偶爾休息的時間,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晚上九點,是一個十分考驗體力的事情。而九點鐘之後名義上皇帝才可以休息,但是一個國家的事情都交個皇帝一個人審批,怎麼會忙得過來。所以對權力把握得比較重的皇帝,比如康熙與雍正,不允許他人代筆批閱奏則,都是自己親力親為,所以一般都會在寢宮中批改奏摺到深夜,而早上五點又要按時起床,還是幾十年如一日,要是一天沒到,立刻會有大批官員跳出來指責,當皇帝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