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後世邏輯解釋甲骨文

2021-02-18 奧易精醫

今日,我最喜歡的一個公眾號發了新的一期節目:

最剛猛的漢字

這期節目的科普內容是沒有問題的,非常的好。但是,在嗶哩嗶哩的熱評下,就有一個人提出了他的邏輯疑點:(我原文複製)

Nulll_Official

說一句:《說文》關於「隹」的釋義是錯的,可以找到反例:鵪鶉無尾,兩字的形旁卻都是鳥,這說明「鳥」也可以表示短(無)尾鳥。許慎可能是受到了「鶉」和「隹」語音較近的誤導。
閩語廈門話稱鴿子為「隹」:ka-tsui55,可以作為旁證說明「隹」可能是指鴿子。
拉丁語的鴿子是turtur,臺灣南島語言排灣語的鴿子是tjurtjur,都來自鴿子叫的擬聲,故而「隹」的古音來源也可能是擬聲。「隹」沙加爾-白一平上古漢語擬音作*tuj。

來自安卓客戶端1小時前114回復

潛水的妖哥回復 @Nulll_Official :沒有,我只是覺得你這個邏輯不對,不能說給個反例就判一個對錯,因為對古代文字的釋義本來就沒人能做到滴水不漏,只能說是大概而已。要拿少數反例來做文章的話,這世界上的文獻估計得少90%吧

如果你不懂甲骨文的邏輯和後世演變的規則,那麼,你會覺得這個nullofficial說的好的道理。

但是,真的是這樣的麼?

下面的內容,是我的反駁:

這期視頻一開始就解釋了,鳥和隹都是象形,象形的誰,那種鳥類,其實是不知道的。這個需要根據當時的生活和觀察條件來舉例。所以,用鵪鶉、格子甚至蜂鳥這些特定鳥類作為範例,就是邏輯謬誤,有個評論已經指出來了。反例本身就是邏輯問題。


同時,用特定等地區的讀音來解釋也是邏輯問題。因為甲骨文和之前的文字讀音,本來就是有疑點和變化的。用外國文字的讀音來解釋更加就是牛唇對馬嘴。舉例本身就有問題,那就是,你為何不用義大利法語來說鳥?

這期視頻中有一個字,鸛,你看,它畫圖是突出了眼睛。你不能說鳥或者隹,或者其他鳥都沒有眼睛,只能說,它畫圖突出了特定的一個物種。
後世很多物種和文字,是在特定邏輯和讀法上造字的。屬於兒孫輩。用兒孫輩解釋祖輩的甲骨文,就是邏輯問題了。


同理,還有很多字可以作為反例,比如,燕,雁,就不是鳥了麼?不,他們是,只不過。甲骨文的發明人,但是畫圖,就是花了一個「隹和鳥」。所以,排名第一的熱評,自己是沒搞懂甲骨文和演變的邏輯。然後用錯誤的邏輯發現了問題。

其實在昨天我也發了一個類似的文章:

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於西方

於是,我們借用這2期內容,說另外一個重要的事情:

當你不懂中醫的思維方式和治病方式,突然用自己的理解或者其他門派的理解,去解釋和理解中醫,是不是問題很大?

換句話說,中醫的思維方式和治病方式,只有從古代醫經:內經,難經,傷寒,本草中去尋找。你用西藥的方式,西方思維方式,或者後世自己揣摩的方式,就有很多問題。

我個人承認,也一直再解釋,中醫的確漏掉了很多物理現象和自然規律,但是,那不是他的問題,可是,利用錯誤的方式去解釋和強行解釋,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對於甲骨文,我們研究的,一定是,為何古人寫書,例如馬,龜,等等,作圖的方式,竟然是豎立的視角。我們也要研究為何甲骨文金文,演變為篆書隸書,就變味了。同時,青華九變也揭示了很多的「久借不還」的現象。這才是正規的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式。

同時,我們還發現,因為古文(甲骨文)和文字造字模式,是圖形模式,於是,他們就可以疊加。疊加本身,不會引發很多的錯亂。這個和表音文字是不一樣的。這個才是研究象形文字應該做的事情。

同理,研究古代醫學也是一樣。你要去完善某些物理現象,去補充醫經的邏輯,去把辯證中的邏輯給完善好。而不是強行用化學或者細胞學,去解釋古中醫。

邏輯不一樣,思維不一樣,用A強行解釋B或者C,都是極大的問題。這個是學者的大忌。

相關焦點

  • 甲骨文:一切都似曾相識,一切又像神來之筆
    甲骨文的文字血脈一直流傳到今天,但它似乎又離我們太過遙遠,目前得到釋讀的甲骨文單字還不足已知的一半。那麼,它註定是一門「絕學」嗎?甲骨文中,有古人的獨出機杼與奇思妙想。祖先用甲骨文記事,也用它來認知世界,構建文化的內在邏輯。那些智慧,曾經通天地,泣鬼神,對於今天的我們,也同樣適用。
  • 甲骨文與中華文明的傳承: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作者:李雪山(河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會長)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迄今已有120年。作為現存最早自成體系的漢字,甲骨文與漢晉木簡、敦煌文書、明清檔案被譽為中國近代學術史的「四大發現」,在世界文化寶庫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 有趣的甲骨文,貝是貝殼是財產,那麼狽是怎麼回事?
    說起甲骨文,真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從她足夠悠久的歷史傳承,到她單個文字中的表意特徵,都可以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到欣賞和思考甲骨文的巨大幸福中!當然我們也簡單的說一下這兩個漢字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貝"就是很形象的張合的兩片貝殼,同時我們也知道,在殷商時期,貝殼是美麗珍貴的寶貝,而且更多的是用作當時的錢財,行使貨幣的作用。甲骨文的"貝"字寫法如下,簡單明晰。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字甲骨文角度怎麼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按甲骨文願意解釋意思就是,像處於花叢中的花朵一樣,屹立於萬國之中,由百姓組成的共同治理而且協調一致的國家。其中「中」,本義是中間、中央的意思。引申為裡面,內部。「華」,甲骨文字形像花,本義是一朵花。「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思就是花朵。
  • 「有趣」的甲骨文!
    甲骨文集字的《千字文》國慶閒暇的時候,讀到一本很有趣的字帖,是馬天麟博士書寫的《千字文》,《千字文》大家都不陌生,但是這副《千字文》卻是用甲骨文寫的。我們都知道甲骨文應該說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從佔卜或者祭祀用的龜甲上拓撲下來的,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這些決定漁撈、徵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成為研究中國古文字以及殷商歷史的重要資料。
  • 中國發現早於甲骨文的早期文字 解釋漢字起源
    參與這項研究的考古專家告訴記者,這些神秘獸甲骨上所刻的「行列整齊」的圖案符號比殷墟甲骨文更為原始,明顯處於畫(符號)與字的過渡狀態,二者應具有某種傳承關係,是解釋中國漢字起源的新依據。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山東省甲骨文學會副會長劉鳳君發現,這些符號都屬於陰線刻,筆畫婉轉曲折,刻畫纖細,多為弧筆和曲筆,呈現出螃蟹狀、草蟲狀和鳥狀等形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殷商學會會長王宇信認定,這些獸骨上有刀刻的痕跡,主筆、輔筆明顯,為人工刻畫。
  • 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秘的甲骨文書法3(完)
    李宗瑋教授李宗瑋:四、 甲骨文書法的風格特徵及其藝術欣賞著名甲骨文研究工作者「四堂先生」之一的董作賓(彥堂)先生,曾經按照甲骨文製作的時期,無法合理地進行解釋,而面對這些不幸、痛苦、創傷和災難的到來,先民們先是驚慌恐懼的東撞西碰不知所措,繼而是仰天呼號--這便是原始的祈禱。
  • 甲骨文在篆刻創作中的運用
    >   將甲骨文入印,與書寫不同,其中還有一個印化的過程,現在很多人用甲骨文作印,大多遺貌取神,難睹甲骨真趣。要表現甲骨文的神趣,印比書優越,因為二者都是用刀。   遠古結繩記事及其所用符號,是標明文字發生的萌芽狀態,直至黃帝時期「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說明我們的先祖已告別原始狀態的生活,進入了文明時期。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最成熟最有體系的文字,此次,我們暫且拋開針對甲骨文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學術研究,單就它表現出的那種無拘無束天真浪漫的藝術之美來說。
  • 這些對字的解釋都是有待商榷的
    在對某個字的解釋上,很多朋友喜歡從字的表面含義入手。最明顯的就是「武」字,無論是在平常的交際還是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都習慣地把「武」解釋為「止戈為武」,即「武」字的含義其實是蘊含著和平的思想。近現代以來,隨著甲骨文的大量出土,人們得以見到很多字在甲骨文中的含義,也逐漸明白了很多字的造字本義。在甲骨文中,「武」字形態如下:根據甲骨文的這個形態可以看到,它是由上半部分的「戈」和下半部分的「止」組合而成。
  • 殷墟出土一批甲骨,有關單位曾出懸賞,認出一個甲骨文重獎十萬元
    如果您不信,那小編可就要給您說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只不過不是我們現在用的字,而是甲骨上的文字。究竟是什麼樣的奇特的文字,能一字值十萬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下面就讓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吧:(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是象形文字,還真像
    為紀念甲骨文的出土地,中國文字博物館建在了河南省安陽市象形文字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的,是一種最古老的字體。與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屬於表意文字。此圖是甲骨文的「人」字。象形文字學習和使用難度較表音文字大,但信息密集度高於單純的表音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此圖是甲骨文的「心」字。
  • 最具中國風格、特色、氣派的甲骨文研究,「黃帝密文」字義的發現
    2020年最具中國風格、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甲骨文研究成果,就是隱含在「安陽甲骨文」背後的「黃帝密文」字義的發現。一、什麼是「黃帝密文」字義?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安陽甲骨文」,其最早出現的作用,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常規文字。
  • 試談甲骨文形成的歷史邏輯
    然而,筆者在進行夏代實證化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甲骨文之所以會在武丁時期走向成熟,其實有深刻的歷史根源。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甲骨文的突然出現呢?現在,讓我們先從印度河谷的印章文字談起。Mair)教授由此提出:「安諾印章迫使我們重新用一種根本不同的方式考慮中國文字的起源問題。」李學勤教授在對安諾石印研究後則指出,安諾石印上的字符均可以從中國史前陶器符號中找到,但他又認為安諾石印和中國境內的仰韶等文化沒有什麼直接聯繫。
  • 有趣的甲骨文字「竹」,竟然暗合後世文人水墨畫竹的精髓所在!
    水墨翠竹嗯,總算說到了今天的話題,今天我們討論一下甲骨文中的"竹"字,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字!先看看甲骨文中"竹"字的寫法,如下。像一幅畫,一幅後世的文人水墨畫。甲骨文中竹字的寫法有時候,心裡總是覺得很奇怪,好像我們的先祖們在殷商時期,也曾經如同北宋的詩人文同那樣細緻入微的觀察過竹子(胸有成竹的來源),或者如同聖人王陽明那樣進行過長時間的格竹
  • 【一分鐘學語文】賣萌的甲骨文
    點擊標題下「藍色字」可快速關注哦說到甲骨文,我們只知道是遠古人類用它來寫日記和搞迷信,可我們不知道老專家放大鏡裡的枯燥文字,竟然也會如此賣萌
  • 為什麼許多甲骨文原本含義仿佛消失了?為了控制奴役人類?
    在《醜的甲骨文本義與「相貌難看」無關,原本含義像消失了一樣》一文中聊了聊「醜」的甲骨文原本含義,並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許多甲骨文的象形本義仿佛消失了似的?讀者留言表達了各自的觀點,如下。 行***上:解象形文字就是要觀其形,想其義。
  • 明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甲骨文大系》正編撰
    甲骨實物著錄的方法有3種,包括拓本、摹本和照片,它們各有優劣,同時用這3種方法著錄可以取長補短,這已經被現在一些小型的甲骨文著錄書採用。  郭沫若早年流亡日本研究甲骨文時,親身體會到尋覓甲骨著錄書之艱難。在他1949年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之後,就打算編纂一部集大成的甲骨文著錄書。1956年,在制定十二年科學研究遠景規劃時,編纂《合集》被列為重大項目,郭沫若親任主編,胡厚宣任總編輯。
  • 甲骨文考生黃蛉,曾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的他,現狀如何?
    最牛高考作文2009年的高考,出現了一個可以稱得上是「怪才」的考生,他的名字叫做黃蛉,在寫高考作文的時候,他竟然用甲骨文的文字,寫了一篇高考作文。再三考慮之後,黃蛉決定這次要不走尋常路,特立獨行一次,用甲骨文寫這次的高考作文。
  • 用甲骨文寫作文,竟是興趣所致?網友:學起來難嗎
    一提到甲骨文,您會想到什麼?可能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會想到這是我國古老的一種文字。同時,也是一些書法愛好者喜歡的書體一種。當然,礙於其特殊性,很多人打了退堂鼓,擔心出現寫得出來旁人不認識的尷尬局面。與此同時,網上有一些文章,題目叫做「用甲骨文寫作文」,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其中不乏一些家長和學生。下面,教育孩子有方法就帶大家來看一下。原來,四川的一名考生用大家都不太熟悉的古文字包含:似甲骨文、青銅銘文、大篆書寫了一篇作文。該作文非常工整,字體也很標準。網友在知道這件事後,感嘆之聲皆有,但更多的人還是持否定的態度。因為,有些人認為用甲骨文寫作業未免有些搞怪,表現得有些過頭。
  • 研學「天書」20多年 民間奇人將詩詞「翻譯」成甲骨文
    陳繼萬又查閱了大量「甲骨四堂」(雪堂羅振玉、觀堂王國維、鼎堂郭沫若、彥堂董作賓)的相關資料和後世一些甲骨學大家們的學術成就,最終順利完成了這篇文章。   原本以為寫一篇文章就過去了,沒想到,這一年的某天,陳繼萬到一處景區旅遊,看見山坡上的碑刻,聯想自己以前的研讀,甲骨文近在咫尺,徘徊在碑刻前,久久不能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