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主辦,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和商務部《中國外資》雜誌社承辦的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暨首屆自貿區港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辦。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金旭出席會議、副會長邊振瑚出席並致辭,副會長李鋼主持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商務部相關司局領導,中國國際貿易學會領導,有關省市自貿區港管委會領導,研究自貿區港的知名專家與學者以及有關研究機構和行業學會的負責同志。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金旭
邊振瑚在致辭中表示,自貿區港建設是我國經濟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將緊扣商務工作和對外開放的主題,圍繞我國自貿區港發展的要求,認真組織專家學者深入研究國際國內這一新課題,為商務部及有關方面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專報,為自貿區港建議提供決策諮詢服務,為企業服務,為我國自貿區港發展做出新貢獻。同時,他要求專業委員會要堅持提高政治站位,緊扣服務高水平開放、服務高質量發展、服務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發揮職能作用,在工作中既要接天線,又要接地氣,端正學風、開門研究、廣聚精英、廣聚智慧,為各港區的試驗建設和發展提供儘可能高水平的服務。
成立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是學會在當前新形勢下,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重要要求,圍繞我國自貿試驗區港建設與發展這一主題,做好自貿區港工作的理論研究和政策探索,為我國自貿試驗區港建設服務的重要舉措。
商務部自貿區港協調管理司副司長陳洪
商務部自貿區港協調管理司副司長陳洪對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建設自貿試驗區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承擔著為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重要使命。七年來,自貿試驗區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敢為人先,攻堅克難。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推廣為基本要求,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實施高水平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不斷加大測試力度,在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府職能轉變等領域進行了大膽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張國慶(左)受聘擔任自貿區港專業委會員主任委員
隨後,在與會領導和嘉賓的見證下,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邊振瑚代表金旭會長為在場的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成員頒發了聘書。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商務部駐上海原特派員張國慶受聘擔任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在主旨演講中逐一介紹了專委會委員的情況,希望各位受聘委員在發揚過去成績的基礎上,爭取今後工作的更大光榮。並表示,《中國外資》雜誌社將為專業委員會提供工作平臺和宣傳陣地,負責專委員會的日常事務和有關活動的服務。
張國慶還指出,隨著「十四五」規劃的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我國各自貿區港的各項工作要走在全國的前列,必須在發展理念、思想觀念有進一步的創新和突破。自貿區港要更好地發展,就要對標國際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把一切有利於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成功經驗複製過來,與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既具有中國特色,又有自貿試驗區特點的對外開放新模式,從而打造國際競爭的新高地,豐富和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新經驗,新能量。
在之後的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各抒己見,充分分享了在各個領域的寶貴經驗和獨到見解。
商務部駐成都副特派員、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鄧德雄結合近兩年四川自貿區的發展和探索,從協同聯動共促發展的角度,分享了四川自貿區在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區域聯動,為四川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專委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國強認為,自貿區港的建設,要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相結合起來,要與供給側改革相結合起來。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自貿區建設要在新發展格局下,推進相關改革和制度創新,為加快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專委會委員、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原副局長、高級會計師安起雷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和跨境結算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發展,這對自貿區建設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經驗和借鑑。在自貿區港建設中,要注重金融風險把控,不出現監管空白地帶。在當前形勢下,自貿區只要把企業培育好,把產業培育好,自貿區的資金流入和金融前景就大有可為。
專委會委員、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武偉在發言中表示,從功能定位來看,自由貿易試驗區與自由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對外開放和創新發展。作為國家參與國際高水平的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的平臺和載體,自貿區港要完成兩項主要任務:一是在規制、標準、管理模式等方面以及政策和制度方面與國際銜接對標。二是要形成投資、貿易和服務集成一體化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對外開放型的產業體系來促進發展。
專委會委員、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會長黃峰認為,自貿區港的工作要加強包括立法在內的頂層設計。沒有立法,很多工作的推進和發展就會遭遇瓶頸。這也是為什麼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自貿區建立都以立法作為基礎的原因。
專委會委員、天津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執行院長劉恩專認為,高水平的自貿區港建設一方面需要更加富有前瞻性,這是提高自貿區對外開放程度和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強化國家安全和風險可控與監管機制的改革,這也是構建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的重要部分。
商務部駐鄭州副特派員、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凱傑根據河南自貿區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的實踐經驗,分享了五條改革建議。
論壇最後,李鋼對本次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暨首屆自貿區港發展研討會進行了簡單總結。
他指出,與會領導和專家分別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自貿區港的建設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觀點,自貿區港建設一線的相關負責同志更是把各自所在自貿區港建設的共性和特色,以及差異化發展的探索路徑給予了深度剖析。這對於我們推進開放高地建設與自貿區港高質量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建言獻策作用,也為未來在高質量和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讓自貿區港能夠在發揮引領、牽引、帶動和示範效應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