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建設的軟實力標誌 中國自貿區信息港項目 按下數字中國...

2020-12-25 21經濟網

廣東提出,要把自貿區打造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引領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此背景下,中國自貿區信息港應運而生,通過構建數據信息服務平臺,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更好服務廣東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成為廣東對外開放的新亮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軟實力標誌。

隨著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圓滿落下帷幕,以開放包容著稱的廣東和廣州,再一次聚焦全球目光。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1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對推動國家實施大數據戰略作出了一系列事關全局和未來的重大戰略部署。而在8個月前的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廣東為全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廣東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使命感,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雷厲風行、久久為功,決心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走在全國前列。11月初,省委書記李希剛到廣東工作,即赴廣州南沙調研自貿區建設發展情況,要求把南沙打造成為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11月27日,廣東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作為事關全局的重大課題之一,部署調研工作。12月初,省政府出臺《廣東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十條積極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吹響了新時代廣東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號角。

廣東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對外開放是廣東的最大特點和優勢。如何在新時代繼續領風氣之先,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廣東提出,要把自貿區打造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引領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此背景下,中國自貿區信息港應運而生,通過構建數據信息服務平臺,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更好服務廣東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成為廣東對外開放的新亮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軟實力標誌。

一幢標誌性建築即將拔地而起

9月29日,中國自貿區信息港在橫琴舉行揭牌暨信息港大廈奠基儀式,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出席儀式並為信息港大廈奠基,信息港大廈建設隨即啟動。

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廣東自貿區橫琴片區、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珠海特區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當前,珠海正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培育厚植對外開放新優勢。今年6月,在廣東省委宣傳部直接謀劃推動下,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發起組建中國自貿區信息港,這一構想迅速得到珠海市委市政府響應。8月8日,中國自貿區信息港(橫琴)股份有限公司僅用一天時間,就在珠海註冊成立,創造了企業工商註冊的「橫琴速度」。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提出:「爭取使中國自貿區信息港成為新時代展示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的一個窗口和門戶。」

在珠海市委書記郭元強和市長姚奕生的直接協調推進下,11月,中國自貿區信息港大廈項目建設指揮部成立,由珠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龍廣豔任組長,珠海市政府黨組成員、橫琴新區黨委書記牛敬任執行組長,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項目以珠海地標建築為目標,以自貿區數據信息港灣的功能定位,高標準設計、高起點建設,打造全球自貿區信息產業高地。

記者從施工現場了解到,目前信息港大廈已經完成土地招拍掛,並確定建設方案,正在進行軟基處理。預計2019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前,大廈將完成封頂和樓體外立面的施工。

 返回21經濟首頁>>

相關焦點

  • 【行走自貿區】廣東自貿區:秉軸持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
    光明網訊(記者 梁澤運)「打造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廣東自貿區自設立以來,持續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經過5年的建設,廣東自貿區如何高質量構建標杆樣本?
  •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 暨首屆自貿區港發展...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金旭邊振瑚在致辭中表示,自貿區港建設是我國經濟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自貿區港專業委員會將緊扣商務工作和對外開放的主題,圍繞我國自貿區港發展的要求,認真組織專家學者深入研究國際國內這一新課題,為商務部及有關方面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專報,為自貿區港建議提供決策諮詢服務,為企業服務,為我國自貿區港發展做出新貢獻。
  • 中國—東協自貿區「黃金十年」成就區域合作典範 廣西為自貿區升級版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在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取得一系列標誌性成果,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大動力。展望未來十年,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致辭精神,將成為新的航向,推動中國—東協構建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黃金十年」收穫早期成果。面向未來,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致辭精神,廣西為自貿區升級版建設貢獻力量。
  • 中國—東協信息港北投數字科技園在南寧揭牌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秦如培(左三)與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堅和(右四)一同為中國—東協信息港北投數字科技園揭牌。沈泉池攝秦如培了解中國—東協信息港北投數字科技園規劃建設情況。
  • 先行示範 打造開放新高地——2020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之粵港澳大灣區篇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新華社廣州12月15日電 題:先行示範 打造開放新高地——2020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之粵港澳大灣區篇2020年,在疫情衝擊和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復甦向好,大灣區協同發展、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正朝縱深推進,一些重大政策在大灣區先行先試,為區域創新發展注入動力。
  • 中新知識城或入局自貿區!從黃埔南沙競合看廣州突圍
    起因源於廣州黃埔區官網發布的一則招標公告,提出爭取黃埔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申報納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提質擴容範疇。在我國自貿區七年六擴容、廣州屢次提出打造自由貿易港、廣州布局東部南部創新經濟「兩極帶動」等諸多背景下看這一消息,不難理解,南沙自貿片區擴容勢在必行,中新知識城如成功入局,黃埔南沙的競合關係將加速廣州東部南部創新經濟「兩極」格局的形成。
  • 雙綠專家視角|楊枝煌、陳堯:中國大灣區建設的戰略運籌
    因此,我們應借鑑國際一流灣區發展經驗,把握灣區經濟發展規律,從整體發展角度和戰略層面規劃中國大灣區建設,並基於空間經濟學視角,從大國經濟空間重構、區域經濟空間重構、全球經濟空間重構三個層面,提出中國大灣區建設的定位和願景,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灣區經濟發展道路。
  • 逆風破浪的中國經濟丨先行示範 打造開放新高地——2020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之粵港澳大灣區篇
    疫情背景下,隨著大灣區開放力度的加大和各項惠企政策的不斷出臺,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將「省下來」的資金用在加大科技研發和開拓新市場的刀刃上。珠江西岸,廣州南沙。今年前三季度,南沙港區貨物吞吐量2.57億噸,同比增長4.9%。南沙自貿區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1個,集中動工籤約193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額近4500億元。
  • 樊綱:粵港澳大灣區英文可稱中國大灣區,這是中國最大灣區
    樊綱:粵港澳大灣區英文可稱中國大灣區,這是中國最大灣區 2018-04-02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貿區法治化國際化建設,前海處於什麼水平?
    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位列自貿區法院第一梯隊。 前海是國家唯一批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範區。重視法治保障,是前海有別於國內其他功能開發區和自貿區的突出特點,也是前海的核心競爭優勢和主要驅動力。
  • 搭起數字經濟合作「金橋」——2020中國—東協信息港數字絲路產業...
    (東博社記者/覃蕾)2020年11月25日,第四屆中國—東協信息港論壇的分論壇之一——2020中國—東協信息港數字絲路產業合作論壇在廣西南寧舉行,本屆論壇由廣西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西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中國—東協中心、中國—東協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廣西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以「數聚絲路
  • 按下建設「加速鍵」!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已從藍圖逐步變為現實
    (資料圖片,以最新發布為準) 白雲湖數字科技城 在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浪潮之下,白雲區依照「1358」發展思路,對標粵港澳大灣區,在西部科技走廊核心節點,連片謀劃了28平方公裡的白雲湖數字科技城。
  • 2018中國-東協信息港電子商務論壇側記
    -東協信息港電子商務論壇側記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王克礎  實習生 梁冰心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貿易版圖,開創了網絡自由貿易新時代。2018中國-東協信息港電子商務論壇日前在南寧舉行,以「電商產業新融合·數字商務新發展」為主題,圍繞農村電商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電子商務與物流協同發展三大議題進行深入研討,旨在深化中國-東協網際網路領域的經貿合作,打造中國-東協跨界互聯、創新發展的電商生態體系,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機遇。
  • 廣州花都數字文化發展加速 構築大灣區數字文創產業鏈條
    央廣網廣州12月24日消息(記者何偉奇)12月23日,「競鑑未來——2020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年會」分論壇「大灣區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座談會」在廣州舉辦。本次座談會由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會長李金華表示,數字文化產業是在新時代下推動城市經濟騰飛的重要手段,政府、行業機構以及企業間應加強協作著力構建完整的數字文創產業鏈,凝聚數字文創產業集群,在國家「數字新基建」的背景下推動廣州花都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三方求變達共贏
    據悉,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共28.2平方公裡,重點發展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等高端服務業,建設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世界服務貿易重要基地和國際性樞紐港。近年來,藉助香港的金融和資本市場,深圳在產業與金融相結合上探出路子,並培育出華為、騰訊等國內前沿的科技創新企業。
  • 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優化營商環境總體情況
    南沙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部署要求,切實發揮國家級新區和自貿區改革先行先試的優勢,協同推進自貿試驗區、大灣區制度創新和營商環境建設,以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作為目標,累計形成658項制度創新成果
  • 中國(北京)自貿區朝陽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正式揭牌
    11月20日中國(北京)自貿區朝陽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正式揭牌金融機構有了「服務好管家」今天,中國(北京)自貿區朝陽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正式揭牌聚焦吸引金融機構落戶不斷優化區域金融發展環境發展數字經濟和金融科技朝陽區推進自貿區發展的步履不停朝陽持續推進
  • 2020中國電子商會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暨南沙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
    王寧會長:南沙是未來發展新高地  王寧會長在致辭中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我們國家未來大力發展的方向,南沙處於大灣區中心位置,具有很強的地理優勢,是未來發展的新高地,中國電子商會未來將在南沙建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
  • 【圖記公基】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考點整理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支持深圳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有利於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有利於更好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有利於率先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 廣州律師助力優化大灣區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章寧旦 法制日報通訊員 黃丹丹10月25日,適逢第126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舉辦期間,廣東、香港、澳門三地的法律服務界人士、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聚集在廣東省廣州市東方賓館,參加第二屆中國廣州法律服務交易會(下稱法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