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負面虛假信息坐等花錢「消災」 有償刪文背後有陰謀

2021-01-08 中國網財經

  有償刪文背後有陰謀

  買房是個人和家庭的大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影響購房者的決定。一些微信公眾號瞅準「商機」,在樓盤開盤的節點發布針對地產商的負面信息,抓住地產商害怕品牌形象受損、著急刪文的心理,敲詐勒索地產商高額刪文費、綁架地產商的廣告投放合作……

  發布負面虛假信息坐等花錢「消災」

  2018年3月30日,山東省青島市某樓市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名為「某某樓盤強制捆綁2200元/m2裝修+8萬裝修升級包+20萬車位」的文章,此時正值青島某房地產公司的樓盤剛剛開盤之際,該文章迅速引起業主及大量網友的關注,部分業主集結起來去售樓處詢問緣由,部分購房者要求退還定金。

  「這篇文章內容是不真實的,但是網絡大量的轉載和關注對我們造成了惡劣影響,不利於樓盤銷售。」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找到當地資深樓市媒體人王力聯繫刪除文章事宜,王力聲稱刪文需要支付3萬元,並發來了銀行卡號。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消除影響,公司只能付款了事,隨後該公眾號將這篇文章刪除。

  然而,三個月後,類似情形再次上演,該公司的另一處樓盤剛剛開盤,某樓市公眾號隨即發布了一篇名為「剛剛公證搖號選完房,更名房源就出來了」的負面文章。公司工作人員急忙又聯繫到王力,王力稱刪文需要5萬元,該公司查看該文章閱讀量僅260,便回復王力稱沒必要刪,可僅過了20分鐘,閱讀量突然漲到了1000多,這麼高的關注度,公司還是害怕了,於是同意以在王力、趙剛經營的公眾號上投放廣告的形式,給付了5萬元,之後該文章被刪除。

  2018年,多家房地產企業陸續遭到上述敲詐行為,敲詐套路如出一轍,在公眾號發布負面文章,如果企業不理會,該負面文章的閱讀量會迅速攀升,有的甚至達到10萬+。「文章內容都是假的,想要刪除要麼是給錢,要麼是被迫在他們的自媒體上投放廣告。」某房地產公司工作人員稱,這些行為不僅引發了房地產市場維權亂象,也造成了房地產商的恐慌。

  「這些被敲詐的房地產企業意識到是有人利用自媒體在幕後操縱,但是因為這些自媒體正好抓住了他們的生存『軟肋』,所以他們往往選擇在最短時間內把影響降到最低。」青島市黃島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葛秀珍介紹說,被敲詐的房企大多是民營企業,在樓盤開盤的關鍵節點,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因負面新聞引起連鎖反應,影響後續其他樓盤的開盤銷售。加之企業自身的法律維權意識不強,所以遭遇敲詐只想到儘快花錢了事,導致類似犯罪屢屢發生。

  利用職業優勢形成有償刪文產業鏈

  為何房地產企業要找趙剛、王力花錢刪文呢?這還得從幾年前說起。趙剛、王力曾經在某報社房地產版塊工作,後二人先後辭職,自己開公司運營自媒體公眾號,同時兩人還聯合經營新媒體廣告代理、營銷炒作等業務。趙、王二人都做過實習記者,再加上都有報社房地產口工作的經歷和人脈優勢,對青島的地產商和樓市情況很熟悉。而李勇曾是趙剛在報社時的領導,創建了多個公眾號,負責撰寫樓市方面的各類文章,有著天然的職業優勢。

  在高額利益的驅動下,三人形成自媒體樓市聯盟群,幹起了發負面文章、有償刪文的行當,並逐漸形成了「有償刪文」的灰色產業鏈。他們分工明確,由李勇在公眾號裡發布房地產商的負面信息,給房地產商造成負面影響,房地產公司知道後聯繫趙剛、王力二人幫忙刪除,李勇一般先開好價告訴趙、王二人,然後二人抓住地產商急於刪文的心理出價,收到錢後再通知李勇刪文,刪除後將錢分給李勇。

  依法嚴懲自媒體敲詐犯罪

  「三人的行為符合敲詐勒索罪的犯罪構成要件,他們專門選擇在樓盤開盤的關鍵節點,先通過公眾號聯合發布關於某房地產商的誇大、不實的負面文章並轉載,抓住房地產商害怕品牌受損著急刪文的恐懼心理,以不拿錢或不投廣告就可能繼續出現負面信息相要挾,以達到勒索錢財的目的。」葛秀珍介紹說。

  2018年8月9日,某地產集團青島公司工作人員李某報案,稱其公司被趙剛以刪文保護為名勒索22萬元,公安機關迅速將趙剛、王力、李勇三人抓獲。在案件辦理過程中,青島市黃島區檢察院啟動重大案件快速反應機制,提前介入偵查,積極引導完善關鍵證據,依法從快批捕、起訴。

  經審理查明,趙剛參與敲詐勒索房地產商6次,既遂34萬、未遂27萬;李勇參與敲詐勒索房地產商4次,既遂16萬,未遂22萬;王力參與敲詐勒索房地產商3次,既遂13萬,未遂5萬,均屬於犯罪數額巨大。根據三人不同涉案數額和情節,法院近日以敲詐勒索罪分別判處被告人趙剛、李勇、王力有期徒刑七年、四年零六個月、三年,並各處不等罰金。

  (文中涉案人員均為化名)

  檢察官@你

  在網絡日漸發達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自媒體敲詐犯罪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犯罪分子一般是具有職業優勢或是掌握多個微信公眾號的自媒體人;二是部分自媒體以組團聯合起來共同轉發負面信息、營造聲勢為手段達到敲詐勒索的目的;三是犯罪分子一般採取編造、傳播企業的不實負面信息等手段,以廣告投放等合法外衣掩蓋犯罪真實意圖,通過「軟暴力」形式迫使企業產生恐懼心理;四是犯罪對象大多是民營企業,自我維權意識不強。在加大打擊自媒體違法犯罪的同時,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自媒體的規範監管,民營企業也應強化法律意識,全社會合力守護好網絡空間的「藍天白雲」。

(責任編輯:王晨曦)

相關焦點

  • 【以案說法】發布負面虛假信息坐等花錢「消災」 有償刪文背後有陰謀
    發布負面虛假信息坐等花錢「消災」2018年3月30日,山東省青島市某樓市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名為「某某樓盤強制捆綁2200元/㎡裝修+8萬裝修升級包+20萬車位」的文章,此時正值青島某房地產公司的樓盤剛剛開盤之際,該文章迅速引起業主及大量網友的關注,部分業主集結起來去售樓處詢問緣由
  • 「拿錢消災」到「自產自銷」,起底刪帖產業鏈演變史
    除了付費刪帖業務,部分從業者甚至生成了「新變現玩法」--自己撰寫發布惡意稿件,再找到相應的商家或名人,抑或隱藏身份,或者與公關公司聯手,表示可以提供有償刪稿服務,抑或直接亮明所謂的「媒體」身份索要錢財,明晃晃地利用網絡信息傳播漏洞。
  • 網絡水軍有償刪帖獲刑,李子柒被指拿錢消災,背後是一整個產業鏈
    根據這兩人交代,他們接到的第一筆訂單就是處理大網紅李子柒的負面輿論評價的,短短幾個月非法獲利近25萬元。但這種「有償刪帖」的行為觸犯了刑法,構成非法經營罪。那麼聲譽對一個產品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李子柒拿錢消災也算是情理之中。
  • 兩名網絡水軍有償刪帖獲刑:首單來自「李子柒」負面輿情
    浙江義烏兩名「網絡水軍」有償刪帖,短短幾個月非法獲利近25萬元。其中一人的第一筆訂單是從專門負責處理網紅「李子柒」負面輿情的人那裡接來的。殊不知,這種「有償刪帖」的行為觸犯了刑法,構成非法經營罪。前述消息稱,2019年9月份開始,馮某某和黃某某通過QQ搜索「負面公關」大量加群,廣泛撒網發布廣告,慢慢鋪開自己的渠道,訂單很快就紛至沓來。他們的客戶來自各行各業,不僅有明星和網紅,也有企業和普通個人。其中,黃某某的第一筆訂單就是從一個專門負責處理網紅「李子柒」負面輿情的人那裡接來的。接到訂單後,馮某某和黃某某有時自己處理,有時轉包給他人處理。
  • 網絡公關有償刪負面帖獲刑三年,罰22萬元
    但對於處理負面的方法,最直接的就是刪帖,但風險之大,沒有一定的利益不會有人做,就算做了也隨時面臨被調查的風險,近日有媒體爆料,兩名從事網絡負面刪帖業務人員被以非法經營罪判刑,不僅沒收個人違法所得,還處罰22萬元,除了沒收個人非法所得還得處罰且有牢獄之災,一個判了兩年零十個月、一個關三年,得不償失!
  • 「有償刪帖」非法獲利近25萬元,兩名「網絡水軍」獲刑
    到1000元……」在網際網路行業,有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專門做刪除網絡負面信息的生意,尤其是一些明星和大企業,對網絡負面信息刪除的需求尤其大。殊不知,這種「有償刪帖」的行為觸犯了刑法,構成非法經營罪。 近日,義烏法院審理並宣判了一起涉及網絡「有償刪帖」的案件。馮某某(女,1989年出生)、黃某某(男,1994年出生)因犯非法經營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零十個月、三年,均被處罰金22萬元及沒收個人違法所得。
  • 假冒新聞網站有償刪帖 河北警方破獲一「網絡水軍」案
    中新網廊坊11月6日電 (宋敏濤 張永明)河北省廊坊市公安局6日通報稱,一團夥利用網絡手段冒充新聞網站搜取刊發企業負面信息,提供有償刪帖、非法宣傳服務,形成「網絡水軍」,該局專案組輾轉河南、江西等多地據專案組民警介紹,4月17日,廊坊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在工作中發現疑似「網絡水軍」案件線索,有人冒充「廊坊新聞網」大量發布關於企業等負面文章,並藉此進行有償刪帖犯罪活動。與此同時,廊坊安次警方也接到本地「廊坊新聞網」客服人員通報類似警情。
  • 有償刪帖收款76萬餘元 福建一男子獲刑5年半
    石某某多次接受他人有償刪帖委託,提供刪除網際網路負面信息服務,經營數額達76萬餘元。8月25日,封面新聞從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日前梅列法院開庭審理石某某非法經營一案,判決石某某有期徒刑5年6個月,並處罰金30萬元。據了解,2018年,石某某發現市場有刪除負面消息需求,於是挖掘出一條「生財之道」。
  • 有償刪帖半年就獲利76萬元?被告人獲刑5年6個月!
    他發現,由於現在網絡十分發達,負面信息傳遞迅速,許多群體都有刪除負面消息的需求,於是,石某某打算做這門生意生財。雖然石某某本人並沒有掌握高級的刪帖技術,但是他仍自信的攬下了許多「生意」。2018年11月起,石某某通過騰訊QQ、微信等通訊軟體多次接受高某某等人的有償刪帖委託,若能自己操作的就自己操作,自己操作不了的,就分包給他人,並從中賺取差價。
  • 男子有償刪帖半年賺76萬獲刑5年半 僅刪帖包年服務就收取61萬元
    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石某某通過騰訊QQ、微信等通訊軟體多次接受高某某等人的有償刪帖委託,若能自己操作的就自己操作,自己操作不了的就分包給他人,並從中賺取差價。在不扣除轉包費用的情況下,半年內石某某共計收到刪帖服務費用76萬餘元,其中,僅刪帖包年服務就收取了61萬元。近日,梅列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石某某有期徒刑5年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
  • 全國「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破獲第一大案
    通過對餘某等人承攬業務的QQ群進行調查,警方目前已掌握全國22個省市2000餘人進行有償刪帖的事實,涉及非法經營額達5000萬元以上,抓捕歸案10人,上網追逃5人。負責此案的蘄春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駱中勝介紹,這些所謂網絡公關QQ群的背後,都有一個縝密的地下利益鏈,鏈條上有從事主那裡「攬活」的網絡公關,有充當「中間人」的刪帖中介,還有直接負責刪帖任務的「管理員」。
  • 哈爾濱市網信辦集中整治「有償刪帖」等網絡「黑公關」問題
    哈爾濱市網信辦集中整治「有償刪帖」等網絡「黑公關」問題 2020-12-11 1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利、步長製藥、輔仁藥業為「有償刪帖」付費數百萬 多家「公關...
    然而,浩瀚的網絡信息都依託於眾多網絡平臺,這種情況下想要「趨利避害」,恐怕難以繞開「有償刪帖」這種「捷徑」。不過,最近有媒體從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人民法院獲悉,就有幾家這樣的「公關公司」和「水軍」因為有償刪帖被判刑。
  • 楠楠說法 | 有償刪帖?注意!這樣犯了非法經營罪!
    滑鼠點一點 收入上萬元由於現在網絡十分發達,負面信息傳遞迅速,許多群體都有刪除負面消息的需求2019年3月初,被告人小航、小陳、小西合夥成立廈門某網絡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有償刪除網絡信息。至2019年5月初,被告人小寧通過小西介紹,加入到有償刪除網絡信息團夥。四人合作期間共同約定:小寧、小西接單後交給小陳、小航進行刪除網絡信息,小航負責管理刪貼所得和發放利潤。2019年5月底四人因意見不合散夥,各自從事刪帖業務。
  • ...服務管理辦法迎來大修擬明令禁止有償刪帖倒賣帳號虛假評價等行為
    原標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迎來大修擬明令禁止有償刪帖倒賣帳號虛假評價等行為本報訊 記者侯建斌 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迎來大修。國家網信辦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起草《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日前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男子有償刪帖半年就獲利76萬元?福建法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並處罰金30萬元
    他發現,由於現在網絡十分發達,負面信息傳遞迅速,許多群體都有刪除負面消息的需求,於是,石某某打算做這門生意生財。雖然石某某本人並沒有掌握高級的刪帖技術,但是他仍自信的攬下了許多「生意」。2018年11月起,石某某通過騰訊QQ、微信等通訊軟體多次接受高某某等人的有償刪帖委託,若能自己操作的就自己操作,自己操作不了的,就分包給他人,並從中賺取差價。
  • 廣州 「網絡水軍」團夥有償刪帖非法獲利數萬元,3人被刑拘
    【「網絡水軍」團夥有償刪帖非法獲利數萬元,3人被刑拘】近日,廣州警方抓獲一個有償刪帖的「網絡水軍」團夥,該團夥提供網絡負面信息壓制、刪貼等有償服務,通過批量註冊「水軍」帳號,申報虛假理由投訴目標帖子來壓制、刪帖。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
  • 男子有償刪帖半年獲利76萬獲刑5年半,僅包年服務就收取61萬
    案情簡介滑鼠點一點收入幾十萬被告人石某某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卻有一顆「聰明」的腦袋。他發現,由於現在網絡十分發達,負面信息傳遞迅速,許多群體都有刪除負面消息的需求,於是,石某某打算做這門生意生財。雖然石某某本人並沒有掌握高級的刪帖技術,但是他仍自信的攬下了許多「生意」。
  • 有償刪帖獲利近25萬元,義烏兩人獲刑:一人首單來自李子柒的「負面公關」
    12月11日, 義烏市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通報,近日,義烏法院審理並宣判了一起涉及網絡「有償刪帖」的案件。馮某某(女,1989年出生)、黃某某(男,1994年出生)因犯非法經營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零十個月、三年,均被處罰金22萬元及沒收個人違法所得。
  •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非法有償刪帖或發帖的行為構成犯罪嗎?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非法有償刪帖或發帖的行為構成犯罪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什麼是違反國家規定?刑法中所述的違反國家規定指的是違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措施、發布的決定和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