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3年的展覽上,紐約公園協會首次提出「紐約新公園」主張,至此城市口袋公園正式進入大眾視野。
1967年世界第一個口袋公園--佩雷公園正式對外開放,標誌著微公園的誕生。據測算紐約的「佩雷公園」面積只有紐約中央公園的8000/1,但佩雷公園的年平均面積遊客量是中央公園的2.5倍。
1965年的紐約,地價高昂,交通混亂。設計師羅伯特·宰恩提出了「城市新公園」的設計想法。宰恩說:作為紐約市民,我一直確信,我們應該在建築中間建造一塊露天場所。當我們在白天休息時,能夠有地方坐下來獲得快樂,後來佩雷公園建成。
佩雷公園是美國第一個袖珍公園,整個紐約的人都被這座小公園吸引。
公園主體由樹陣廣場構成
每顆皂莢樹的間距剛好是3.7米。
能給遊人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
公園兩側種有垂直綠化景觀。
使得空間環境變的綠意盎然。
春天,這裡枯木逢春,鳥語花香。
夏天,這裡枝繁葉茂,涼風陣陣。
秋天,這裡金風玉露,落葉無聲。
6米高的水幕瀑布牆是公園的亮點。
做為公園的空間背景。
水幕瀑布的流水聲,
掩蓋了城市的喧囂,
給在這裡停留的人提供休息和思考的空間。
夜幕下的公園
在水幕瀑布後面的燈光布景照射下
給佩雷公園增加了一絲神秘色彩
下班後,人們可以這裡玩耍。
也可以和朋友或家人一起坐一坐。
在裡聆聽淅淅瀝瀝的跌水聲,
在樹陣下享受難得的靜謐時光。
今天,我們的情況和當時的紐約如出一轍。中國的城市也開始出現尖銳的人地矛盾。雖然昂貴的地低價給城市的規劃帶來了很多挑戰。但有一個事實我們無法忽略,中國的城市很大一部分都處於粗放的建設狀態,城市的規劃著更喜歡「標誌性建築」較少在意口袋公園這樣的精緻、貼心的作業。
口袋公園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它是城市肌理空白的填補者,是城市流動空氣的製造者,噪音的消滅者.......更重要是,人們能在這裡找到都市裡丟失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