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你們知道嗎?
曾經鷺島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起點
正是在湖裡老工業區
這片2.5公裡的熱土!
如今的這片熱土上,曾經的工業喧囂已漸漸退去,文創產業帶來的轉型升級蛻變,讓這片熱土再次迸發出創意的光芒。如今高顏值高素質的湖裡區,已然是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講好湖裡故事,傳好湖裡故事
湖裡聯發文創園內,這一幕火了!
13日下午,第九屆海峽媒體峰會聯合採訪團走進特區發祥地湖裡區,探尋臺青的湖裡故事。
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來到湖裡區的聯發文創園,探尋搭乘金雞電影節東風蓬勃發展的影視產業,挖掘這裡臺青創業的故事,見微知著,感受湖裡區這一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產業的轉型蛻變與經濟發展的持續騰飛。
新鮮速遞
現場高清多圖來了!
一起跟隨我們的鏡頭
和兩岸媒體採訪團一起
開啟這場頗具意義的探尋之旅
星味十足
聚合城市光影理想
影視海報、廣告宣傳、影視室內取景等
這些明星光鮮亮麗的大片是如何造出來的?
當天,海峽兩岸媒體採風團
來到位於聯發東南天地的楷泉影像空間
探尋這裡的星味
◆文創園區裡的街頭一隅
落地在湖裡的楷泉影像藝術空間是福建省最大的影像藝術服務平臺,擁有福建省一流的攝製服務團隊及設備器材,提供製作、攝影棚、相機、燈光 租賃等一站式全方位拍攝服務,使用面積約三千平方米,擁有4個專業影視、平面棚。
「我們都為哪些臺灣的明星拍過?這影視空間搭建在這邊生意怎麼樣?」媒體採風團問道。
「很多啊,彭于晏、林心如、張晨光、李治廷、許光漢等臺灣明星,我們都為他們服務過。」
楷泉(廈門)總經理韓翔回答說
特別是本次金雞電影節期間
很多一線明星都來這裡拍攝取景
「有劉德華、易烊千璽、佟麗婭、宋威龍等,廈門本身就是天然影棚而且隨著金雞電影節的長期落地,區域優勢疊加,我們再提供專業的拍攝服務,湖裡的星味是越來越濃。」
在楷泉影像空間裡,一些老廠房殘留的工業印記,仿佛向海峽兩岸媒體採風團成員們訴說著光陰的激情和故事。廈門聯發商置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木向大家介紹,「我們這裡通過大力構建影視產業集群式發展,已然成為廈門影視產業靚麗的新名片。」
前身為東南鋁業廠房的聯發東南天地於2019年改造成為影視主題綜合文創產業創意園,園區獨有動漫創意貨櫃建築群、定製化庭院型商業空間等,雲集設計、手作、市集、創意餐飲等業態。目前園區文創影視業態佔比超80%,雲集自娛自樂、楷泉影像、二更、元琮文化等知名「影視+」機構,一體化影視產業鏈優勢凸顯。
園區定期舉辦影視類主題活動,引進金雞百花獎等電影節配套活動資源,助力廈門影視產業蓬勃發展,構築市民影視文化體驗平臺,聚合城市光影理想。
◆聯發東南天地蔣家班文創雕塑
創意新穎
氛圍吸引臺青紮根
來到一路之隔的聯發華美空間
這裡曾是新中國唯一的
中外合資捲菸企業——華美捲菸廠
主要生產駱駝牌與金橋牌香菸
直到2014年
作為國家級的閩臺文化產業試驗園
首個項目實施改造後
2015年底正式投入運營
▲華美空間
當天,正好是聯發文創「嘻哈廈門」系列活動年度公演,圈內外頂級舞者聚集在這裡上演街舞盛宴。距離入場時間還有3個小時,華美時尚館外就排起了長隊,粉絲們等待進場一睹偶像風採。
▲華美時尚館外粉絲們排起了長隊
張文木介紹:
華美空間的定位就是以時尚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園區入駐的90%為文化企業,涵蓋了創意設計、時尚設計、數字內容與新媒體、影視、文化休閒旅遊等行業。「我們每個季度都會策劃生成至少一場持續一周的大型活動,包含音樂表演、文創展覽、設計競賽、學術論壇、藝術沙龍與大型市集,不僅為老廠房開創了新價值,更讓時尚元素完美的詮釋了廈門的獨有的文化魅力與內涵。」張文木說道。
在這裡
來自臺灣的媒體見到了不少在這創業家鄉人
「香叔」金於峰就是其中之一
來自臺灣的「香叔」金於峰
在華美文化園經營富山香堂已有數載
▲臺灣媒體代表參訪臺灣老字號富山香堂
「我家長輩很愛品你們家的香,是臺灣的老字號啊。」一名臺灣媒體人用閩南話跟金於峰說道。
當海峽兩岸媒體採風團來到他的店中時,店員正在進行著網絡直播銷售,銷售的是他們在這裡新研發的鄭成功IP系列天然香產品。
天然香加上火柴頭,一划,香氣冉冉升起,充盈著整個空間。
「我想做全國的生意,是想讓香文化和年輕人契合,這樣才有長遠發展的空間。」金於峰說,在尋找場地的時候,湖裡區面對臺青的政策以及整體創業氛圍非常吸引我,於是我們就選在了這邊。」金於峰說,在這裡年輕人創業氛圍濃鬱,大家互動性很高,湖裡區臺港澳辦還會經常舉辦交流會,「這裡和臺灣地緣也近語言也通,我老婆孩子都在湖裡生活,這裡就像家一樣。」
政策吸睛
兩岸文創契合互補
走進位於華美文創園的透明島予中
陽光從屋頂的大片玻璃透射而下
綠植鬱鬱蔥蔥地向著陽光勁長
清新舒然的空間中
依稀可見曾經老廠房留下的斑駁印記
吸引著不少帥哥靚女們在這裡駐足
▲透明島予的閱讀空間
在另一側的鍋爐咖啡中,老捲菸廠房燃煤鍋爐房中的幾口老鍋爐、黝黑的通風管道、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式門窗,成為了這裡最渾然一體的裝飾。年輕人們在這裡呡幾口咖啡,拿起手機打卡拍照,別有小資文藝的氣息。
▲鍋爐咖啡裡,年輕人在享用下午茶
臺灣人民報江蘇省特派員曠秀凰說,來到東南天地和華美空間,就好像來到臺北華山文創園,一樣都是舊廠房改造而成的文化創意產業園,而且規模更大,品項更多,人流量也很多。
▲位於華美空間的舊物倉成為年輕人打卡勝地
「不過,雖然都是舊廠房改造,『變廢為寶』的過程中,還是保留很多廈門元素,我覺得這非常值得稱道,不然就千篇一律了。」
曠秀凰說
臺灣文創有深度
大陸文創有廣度
深度跟廣度之間怎麼去做一個結合
「我們在這裡看到了最直觀的融合和呈現。」
在透明島予溫馨的座談室裡
大伙兒坐了下來
聊起了臺青在湖裡創業的那些事兒
「依照湖裡區的臺青創業扶持政策,在這裡踏踏實實創業,三年可以獲得租金補貼、項目扶持等最高48.3萬元,這都是真金白銀。」
負責廈門兩岸文創中心項目的臺灣人劉亦展說,從臺灣來到廈門不管是飛機還是坐船,落地都在湖裡區,這麼親的地緣關係,這麼好的發展熱土和真金白銀的創業扶持政策疊加,「我們在這裡很暖心,也很有信心。」
「三年可以補貼40多萬?這些扶持補助好落實麼?」
現場一名臺灣媒體記者問道。「劉總少算了3千,只要臺灣青年在湖裡認真創業,創業啟動扶持金、住房補貼、辦公場所三年三項最高可獲得的扶持補助是48.6萬元。」湖裡區臺港澳辦的方旭明笑著補充道。
他說:
湖裡區有很多鼓勵和支持青年創業的政策,為的就是讓臺灣青年在這裡安心創業,讓企業更好發展,實現自身強大的造血功能,「希望大家不僅把我們臺青的創業故事帶到寶島臺灣,更把我們湖裡區的好政策和特區人的熱情帶到臺灣,歡迎更多臺灣同胞來湖裡創業賺錢。」
臺媒點讚
READING
舊物倉中 讓老物件煥發新生
暖冬的午後,舊物風起,舊物倉中讓人仿佛回到那個緩慢的舊時光中。位於華美空間的G1生活美學實驗工場,也就是「舊物倉」裡,有陪著外婆出嫁的舊木箱、有孩童時「咿咿呀呀」作響的老式電扇、有古樸斑斕的花地磚、還有那鏽跡斑斑的「二八大槓」。
歲月長河裡磕磕碰碰的每個老物件,展現著廈門過去近100年來的生活,訴說著這座城市的記憶。工場由舊物倉、生活美學院、中古廚房與新媒體中心等部分組成。隨著廈門市影視產業的蓬勃發展,這裡也成為了不少影視劇的拍攝取景地。前陣子熱播的《以家人之名》,謝霆鋒的《鋒味》等,都來過這裡取景拍攝。
舊物倉讓《臺灣新生報》大陸新聞召集人王輝丹印象深刻,「這裡把那種以前的老時光帶出來,做得非常有氛圍,讓我印象很深刻。這樣的兩岸共同記憶讓大家都很有共鳴。」
王輝丹說,這種「舊物再造」的思維和創意,對舊的生活物品進行還原或再設計,融合情感和體驗,從而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這也是兩岸文創發展的一個出路。
READING
服務臺青 湖裡讓他們宜居宜業
在臺灣Pchome記者洪友哲看來,廈門和臺灣有很多共通的語言文化,包含飲食習慣和人文風情,這些都可以作為文創的一個連接性,「走訪那麼多在湖裡落地創業的臺青,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廈門是非常適合發展臺灣文創的地方。如果福建作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話,那麼廈門的湖裡就是第一家園的第一站。」
作為臺灣青年創業生活的家園,湖裡區做了許多紮實的工作。政策方面,通過重新修改和完善了《湖裡區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實施辦法》,並制定了《創業啟動資金扶持評審細則》,給予臺青在湖裡最大的創業扶持。同時,打造高水平的臺青創業就業基地,截止目前已有近千名臺灣青年在湖裡創業、就業和實習。
與此同時,湖裡區積極搭建臺灣青年交流平臺,在傳統節日節點組織團圓活動,在社區一線搭建溝通橋梁,深化傳統文化交流,組織臺青參與宗親姓氏活動,並組織體育、賽事交流,讓臺灣青年在湖裡區安心創業、順心生活、舒心成長。
導報記者 林泓 陳成沛 吳曉平
通訊員 陳瑜瑾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