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來臨了,「高考」這是一個改變很多莘莘學子以及家庭命運的途徑,這是目前中國國情下,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奮筆疾書,挑燈夜戰都不為過,在有些人看來,高考培養出來的很多是理論派,對於這種觀點,我非常不認同,高考賦予人的更多的是那種勤勞勇敢、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昨天毛坦廠中學再一次登上熱搜,白巖松對於毛坦廠中學也有他的評論,下面是我截取其中的一段評論:「我做不出嘲諷毛坦廠中學的事情,他們都是普通家庭,希望高考能改變他們的生活」。對於這番評論你們是怎麼看的?至少我覺得是非常正能量的,也表達了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的心聲,是民之所向。
熟悉六安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山區,毛坦廠中學是群山環繞的,這所中學和其他高考名校不一樣,來到這裡進行學習的家庭靠的不是有多少錢,有多大權力。在這個小鎮裡,人們是崇尚學習的,為了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毛中附近的娛樂場所都是沒有的,甚至我們可以看到有的陪讀媽媽在出租屋裡電視都沒有,就是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當地政府對於違規開設的娛樂場所,比如網吧、遊戲廳等的執法力度也是非常大的。
我們這個國家倡導的是人人平等,沒有等級,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碼?社會處處存在著不公平,其他的尚且不說,就單單從高考這一塊來說也存在著區域差異化的不公平現象。從很多統計數字可以看到,北京、上海的學生考進名校的概率很大,以前在上海工作的時候,對於上海人而言,在他們眼裡全國只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才是名校,其他的是不入流的高校,對於上海的學霸們,除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之外,他們是不願意離開上海的。我們不難發現,北京上海的名校裡大部分都是本地的學生,外地學生是寥寥無幾,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名校對於本地學生選拔方式更多,很多學生進入這些一流名校的機會不止一次。
相對來說一些高考大省,諸如河南省、安徽省、山東省每年的考生數量龐大,特別是河南省,每年的考生就達百萬,但是本省的高校資源又有限。以前大學室友有一個是河南人,他和我說,他高中是在河南下面一個地級市的重點高中,他們班主任有時調侃他們說道,如果把他們這個班放在北京,那麼這個班90%以上都是重點大學。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無數人因為高考改變了命運,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高考又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你為之奮鬥了很久,結果換來的卻不是理想中的大學。甚至在高考的多年以後,每當高考季來臨,你總是噩夢纏身。但無論如何,很多事早已註定,你不必慌張,只要你奮進,人生依然會如你所願。你的高考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歡迎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