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在泥河灣進行考古研究。 新華社發
「位於河北陽原的泥河灣可能是除非洲之外另一個人類老家,人類早在200萬年前就棲息在亞洲。」的考古觀點,對人類「非洲起源說」提出了挑戰。但令考古界遺憾的是,泥河灣遺址中尚未發現百萬年以上的人類化石,沒有像北京人頭蓋骨那樣直接、有力的證據,因而引起人們對泥河灣「東方人類的故鄉」的質疑。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表示,雖然現在還沒有在泥河灣發現猿人化石,但有人類活動的遺址肯定就有人類的存在,發現人類化石只是早晚的事。
高星認為,早期人類是在不斷遷徙中,沒有掩埋屍體的習慣。在泥河灣發現的動物化石大多是破碎的,因此即使有人類化石發現,也可能是不完整的。
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謝飛說:「泥河灣一定會找到人類化石。多年來我們一直沒有放鬆對泥河灣文化的追溯和研究,但是並沒有尋找到人類化石,因為對泥河灣的研究目前受到多重因素的嚴重製約。」
謝飛表示,在馬圈溝遺址將有可能發現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化石。「馬圈溝遺址內發掘出一個200萬年前一群人餐食一頭大象的遺蹟,並發現人類現場打造的石器,說明人類經常在這一帶活動。而且這個遺址不只是1個層次,而是有7個文化層,更說明人類經常來往這裡。」
針對泥河灣古人類化石之類的研究,也有專家提出,要有限度地發掘。泥河灣研究專家、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退休研究員衛奇說:「後代比我們更聰明,手段肯定更先進,留給他們開掘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