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PConline曾經出的《雙核淘汰了》的系列文章?當時我們發現2015年期間的3A大作遊戲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這些遊戲不約而同地對雙核(雙線程)CPU拒之門外,想要運行遊戲至少要像i3這類具備超線程的CPU,而像奔騰的雙核(雙線程)CPU就需要靠第三方破解補丁來支持,不然就無法進入遊戲。那個時候我們PConline就將這類雙核(雙線程)CPU定義為傳統的雙核CPU,並預言雙核走了十年,也是時候淘汰了。
一直被調侃擠牙膏的Intel也覺得傳統雙核規格的奔騰有點過時,準備在新一代(7代)Kaby Lake的奔騰上加入超線程功能,原來的傳統雙核規格升級為雙核四線程,核心線程規格直接向Core i3看齊!
雖然,Intel官方還沒有正式對外宣布7代酷睿各系列的規格參數,但是我們從已經流出的ES版CPU的CPU-Z截圖中發現,新一代奔騰G4620的規格:第三代14nm工藝,基礎頻率3.8GHz,開啟節能後能待機狀態能降頻至0.9GHz,不具備睿頻功能,L3緩存:3MB;GPU方面暫時看不到規格,估計是沿用舊的12EU單元的GT1級別的核顯;TDP51W;LGA1151接口,兼容100系(刷BIOS)、200系主板。前面的都不是重點,最最最關鍵的是雙核四線程的規格。
通過CPU-Z可以清楚看到G4620有四條線程!此處該為擠牙膏的Intel鼓掌!新奔騰加入了超線程除了為入門用戶帶來福音之外,還意味著什麼?
CPU-Z截圖由國內著名DIY玩家:細露 提供
●奔騰和i3的規格看齊?界限變模糊?
我們都知道一向精明著稱的Intel都會為自己的產品線訂立一個界限,例如CPU部分:Core i7為四核,有超線程且能睿頻,Core i5就砍掉超線程,Core i3則縮減核心數和砍睿頻但保留超線程,到了奔騰則基本都砍了,僅僅剩下能滿足入門用戶需求的規格。
而曾經想跨界來搞局的E3,如今已通過特定伺服器主板來限制而摘下「神U」的稱號。可見,Intel對自家的產品線有一個不可逾越的界限。
如今給入門的奔騰加入超線程功能後(補充:奔騰並非首次擁有超線程,Pentium 4時就有了,只是後來取消了),新奔騰的CPU規格已經和Core i3非常接近,大家都是雙核四線程規格,沒有睿頻,頻率的高低就成為了它們之間的主要差別,G4620為3.8GHz,i3-7300為4.0GHz。
如果Intel想簡單通過0.2GHz頻率的高低來區分兩者級別的話,那這種想法非常圖樣圖神婆!首先頻率差距不大,只有0.2GHz,換算到性能差距可能只有10%左右,但兩者的價錢至少有300元的差價,另外,要知道在現在100系主板上大都能通過解鎖BIOS來超頻,B150主板是最有可能成為它們的超頻「座駕」,甚至未來的B250都有可能。也就是說它們之間頻率的差別都極有可能不存在,買貴的i3那300塊優勢(差價)打水了?
當然,奔騰和Core i3之間還有內置的核顯的差距存在,自從6代Core i3開始,它的核顯有所加強到和i7同一水平的HD 530核顯,非常適合入門用戶對核顯性能的要求,到了7代Core i3的核顯也是如此,對於入門核顯平臺用戶你可能還可以感受到奔騰和i3之間的差別,但對於獨顯用戶則可能感受不到差別了。另外,L3緩存相差1MB。
●AMD的速龍很受打擊 多核心的優勢不再?
對於新奔騰加入超線程後,其實受影響的除了自家i3之外,其實AMD的速龍也表示藍瘦香菇。在救世主Zen發布之前,AMD已經萎靡了好幾年,高端市場幹不過對手,主流市場也幹不過對手,只能依靠APU和老產品的多核心規格的優勢(再加上「精準」的定價)才得以在入門市場上佔有一些份額,最明顯的就是AMD速龍系列。
自從14年AMD推出的速龍X4 860K,當時憑藉接近i3的性能卻僅需奔騰的價錢(似曾相識的i7性能i5的價錢?),儘管架構老舊,單核性能不足,但多核心的規格迎合了入門市場的需求,一度成為入門市場的性能標杆,往後通過提頻更新已經「堅持」(對抗)對手兩個世代了。
如今intel為新奔騰加入超線程功能後,多任務處理能力得到加強,速龍X4的多核心優勢可能不復存在了,單核性能又能把你秒飛。入門用戶肯定會被Intel所佔有,入門份額進一步被蠶食後,AMD在消費級CPU市場上還有立足之地?PS:難道AMD真的能只靠APU開飯?真替AMD捏一把汗,趕緊把Zen放出來吧,別再藏著呢~
●傳統的雙核真的該淘汰了!
不論Intel對這一代入門級奔騰加入超線程是意識到今後入門市場對於多核應用的需求,還是為了預防對手Zen架構的反擊作未雨綢繆之舉,從這一代開始Intel原有的桌面級入門市場產品線的規格已經進行調整,奔騰的升級加速傳統雙核的淘汰,而未來還是傳統雙核規格的新CPU(Kaby Lake)恐怕只剩下賽揚了,而它又能對傳統雙核淘汰的進程產生多大的阻力?
就現在入門級裝機的CPU的選擇來看,再低也不會選擇比奔騰還低的賽揚,OEM領域上也是如此。據小編的觀察從四代(Haswell)開始,G1840之後賽揚已經不再是用戶選擇的範圍之內,其實Intel也沒必要再為一個沒有市場的價值的型號而更新。就讓賽揚和傳統的雙核一同再見吧,好歹路(huang)上(quan)做個伴。
(以上僅為小編對目前資料進行的推測,一切以Intel發布後的評測結果為準)
●來看看各大廠商有哪些200系主板已經公布
從目前偷跑的情況來看,第7代酷睿Kaby Lake各產品線都已經準備就緒,上至Core i7,下至奔騰都極有可能將會一併發布,全系更新!
圖片由國內著名DIY玩家:細露 提供
今年臺北電腦展上已經曝光的疑似Z270主板
由於沿用LGA1151接口,100系主板老用戶只要更新主板BIOS就能用上新CPU,但是真正為新CPU準備的是新的200系列主板,下面我們來看看各大廠商有哪些200系主板已經公布:
華碩200系主板型號:
華碩200系列主板型號
Z270晶片組
ASUS ROG Maximus IX Extreme
ASUS ROG Maximus IX Formula
ASUS ROG Maximus IX Hero
ASUS ROG Maximus IX Code
ASUS STRIX Z270E Gaming
ASUS STRIX Z270F Gaming
ASUS STRIX Z270G Gaming
ASUS STRIX Z270H Gaming
ASUS TUF Z270 MARK 1
ASUS TUF Z270 MARK 2
ASUS Prime Z270-A
ASUS Prime Z270-AR
H270晶片組
ASUS Prime H270-PRO
ASUS Prime H270M-PLUS
目前華碩公布的200系主板中,以高端的Z270主板為主,共12款,涵蓋了玩家國度ROG、猛禽STRIX系列、特種部隊TUF、Prime系列(新開發?)四大系列。相對非主流的H270主板則暫時只有2款。而大眾主流的B250主板型號暫時還沒公布。
技嘉200系主板型號:
技嘉200系列主板型號
Z270晶片組
Gigabyte GA-Z270X-A Ultra
Gigabyte GA-Z270X-Gaming 9
Gigabyte GA-Z270X-Gaming 8
Gigabyte GA-Z270X-Gaming 7
Gigabyte GA-Z270X-Gaming 5
Gigabyte GA-Z270-Gaming K3
Gigabyte GA-Z270X-UD5
Gigabyte GA-Z270X-UD3
Gigabyte GA-Z270-HD3P
Gigabyte GA-Z270-HD3
Gigabyte GA-Z270-D3
Gigabyte GA-Z270N-WIFI
H270晶片組
Gigabyte GA-H270-HD3P
Gigabyte GA-H270-HD3
Gigabyte GA-H270-D3
Gigabyte GA-H270M-D3H
Gigabyte GA-H270M-DS3H
Gigabyte GA-H270N-WIFI
而另外一個巨頭技嘉則公布了一共18款,Z270的有電競為主打的Gaming系列和UD超耐久系列,而公布H270主板比較多,18款中佔了6款。板型有ATX、mATX兩種規格,另外,還有非常實用的WIFI版。
華擎200系主板型號:
華擎200系列主板型號
Z270晶片組
ASRock FATAL1TY Z270 Professional Gaming i7
ASRock FATAL1TY Z270 Gaming K6
ASRock FATAL1TY Z270 Performance
ASRock Z270 Extreme4
ASRock Z270M Extreme4
ASRock Z270 SuperCarrier
ASRock Z270 SLI Xtreme
ASRock Z270 Killer SLI
ASRock Z270 Pro4
ASRock Z270M Pro4
ASRock Z270M-ITX/ac
H270晶片組
ASRock H270 Pro4
ASRock H270M Pro4
ASRock H270M-ITX/ac
B250晶片組
ASRock B250 Pro4
ASRock B250M Pro4
ASRock B250M Pro4S
ASRock B250M-HDV
而有妖板著稱的華擎,已經公布的200系主板則更加全面,除了有高端的Z270,、H270外,還公布了主流的B250主板。不過華擎最NB的OC Formula系列暫時不在公布系列之內。
●最後放一個CPU-Z跑分對比4代Core i3-4150,新奔騰單核/多線程都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