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又到了金秋時節,每當這個時候,家長們總是會為孩子的洗澡問題而感到頭疼,畢竟秋天不似夏天,也不似冬天,在這種溫度適宜的情況下,是否還需要天天給孩子洗澡呢?如果不是的話,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一般說來,秋季洗澡主要是控制以下這三個方面,才能夠保證孩子在保持清潔的同時,亦能夠避免著涼:
1. 控制洗澡頻率
有些家長可能習慣於天天洗澡,但這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不適用的,而且還會增加患皮膚病的可能性。因為秋季比較乾燥涼爽,如果家長天天給孩子洗澡的話,那麼就會很容易破壞孩子的皮脂,而一旦皮脂被破壞,皮膚的鎖水能力就會大大下降,甚至會出現一系列的炎症反應。所以,在涼爽的秋季,洗澡頻率不宜過於頻繁,一周兩到三次就已經足夠。
2.控制洗澡時間
因為貪玩的緣故,可能有些孩子一進入浴盆浴缸,就會和玩具玩上半個小時,甚至是一個小時,此時,水溫逐漸下降,再加上孩子的皮膚長時間地暴露在空氣中,就很容易導致著涼。因此家長要有意識地去控制孩子的洗澡時間,大概為十分鐘到二十分鐘左右。
3.控制洗澡部位
當然,洗澡並不是說,把孩子的每個部位都洗得乾乾淨淨最好,其中,孩子的肚臍和耳朵不宜過度清潔,這是因為,孩子的肚臍是與內臟直接相連的部位,如果清潔的手法不當的話(比如摳和挖),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適,並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出現腹痛、腹瀉的情況。至於耳朵,裡面的耳垢能對耳膜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有時候清理得太乾淨反倒不是一件好事。
了解完秋季洗澡需要控制的事項之後,接下來就和新手爸媽說說,在哪些情況下,不宜馬上給孩子洗澡:
1、 剛打完針不洗
孩子剛打完針的時候,免疫力較差,而且皮膚表面都會有尚未痊癒的傷口,如果在這個時候馬上洗澡,細菌很容易趁虛而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等到孩子的免疫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後,再給孩子洗澡。
2、 劇烈運動後不洗
在劇烈運動後,孩子的出汗量大,而且精神處於一個極度亢奮的狀態,這也就意味著,孩子的身體會消耗更多的氧氣。在這個時候,如果馬上讓孩子進入浴室洗澡的話,孩子有可能會因為浴室氧氣不足,而出現缺氧的情況。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先稍作休息一會兒,等到孩子的呼吸漸漸恢復到正常頻率,再放水讓孩子去洗澡。
而在給孩子洗澡的過程中,家長還要注意以下這幾個事項。首先,家長應該全程陪伴在孩子的左右,而不是放任孩子獨自洗澡,畢竟對於那些年齡較小的寶寶來說,他們尚未具備足夠的安全意識,如果觸碰到電器或者是溺水的話,那就很容易發生事故。其次,洗澡水的水溫不宜過高或者過低,過高的話,容易刺激孩子的皮膚,而過低的話,則容易使孩子著涼。
總的說來,秋季給孩子洗澡的注意事項主要就是上述這幾個方面,新手爸媽們一定要多加留心,不要踏入洗澡誤區,才能讓孩子洗得更舒心,父母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