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化名)和吳波(化名)是一對二婚夫妻,四年前,林曉和帶著一個女兒的吳波走到了一起。因為經歷過一次婚姻失敗,對於林曉來說,她更珍惜現今和吳波新組建的家庭,可她沒想到,整整四年過去了,她婚前所有的心理建設都轟然倒塌。雖然已為這個家添了兩個孩子,林曉還是感受到自己就像是這個家裡的「編外人員」。而在吳波看來,林曉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來自於她自己。現如今夫妻倆互相抱怨,對於林曉來說,婆家為何這麼難融入?
一上場夫妻倆就表述,婆媳矛盾才是這個家的癥結所在。而林曉與婆婆關係異常,正是一份保險引發的。在小兩口結婚之初,婆婆出了一部分錢給大孫女買了一份保險,可等到林曉的兩個寶寶出生後,婆婆卻一分錢也不願出。林曉認為,公婆在對待自己的孩子上,和原來的孩子有區別。儘管吳波反覆強調沒有區別對待,但是她還是不相信。
生完孩子後,林曉走出家庭回歸工作,三個孩子便由公婆幫忙帶,可是兩個老人家帶孩子卻出現了問題,最關鍵的是出問題的還是林曉的孩子。林曉下班後給孩子洗澡,發現孩子身上有青有紫,嘴巴還出血了,林曉問孩子傷從哪來,孩子說是爺爺奶奶打的。林曉衝到樓下詢問公婆是否有此事,公婆懟她:「你嫌我們帶得不好,你就自己帶,小孩出了什麼事情,我承擔不起」。
吳波說,孩子受傷是因為他帶出去玩,摔跤造成的,跟父母沒關係,再說一個兩歲半的孩子說出的話怎麼可信。就算爺爺奶奶打幾下又有什麼關係,自己的親孫女難道還會往死裡打。林曉埋怨吳波,如果吳波能及時解釋,也不會導致她和公婆起衝突。
孩子的事就是個烏龍,可是誤會澄清了,雙方的情緒衝撞卻沒能避免,一家人的隔閡又增添了幾分。事情發生後,林曉選擇辭職在家帶孩子,但她沒料到,從此之後自己活得就像個單親媽媽。有一次兩個孩子同時生病,林曉一邊給孩子餵藥,一邊給孩子做霧化,搞完這些還要給孩子洗澡洗衣服。婆婆知道也不來幫忙,丈夫回到家後就躺在床上玩手機,林曉生氣與吳波大吵了一架,吳波將家裡的東西都砸了。
吳波說他上班很辛苦,凌晨一點多就要起床去上班,到了晚上六七點才回來。回到家之後他就想放鬆一下睡覺,可妻子完全不體諒他,給孩子灌藥洗澡都趁他回家了再來搞,吵得他睡不好覺。吳波認為妻子又沒上班,就應該合理安排好時間。公婆心疼兒子,也怪林曉不懂得安排時間。
一次次矛盾積累,林曉心裡的委屈卻越來越多,而這些情緒沒人看到也沒人解決。後面發生的一件事,更是壓垮了林曉心中的最後一道防線。林曉無意看到丈夫手機裡的一張全家福,丈夫和婆家這是背著她偷偷拍了全家福,沒到場的家庭成員都P上去了,唯獨少了她和小女兒。
吳波覺得是小事,妻子照不照無所謂,但他強調自己一定得去照。一聽丈夫無所謂的態度,林曉很生氣,她質問吳波為什麼要娶老婆生孩子,她不需要一個這樣的男人。林曉說丈夫沒有責任心,對他很失望。吳波說家裡三個孩子要養,壓力太大有時候有點力不從心,而妻子每月只管要錢,不管他口袋裡有沒有。
老師現場連線了林曉的婆婆,婆婆說兒媳婦嫌她做飯不好吃,給兒媳帶了一年多的孩子,兒媳婦竟冤枉她虐待孩子。如果兒子兒媳要她帶孩子,她就帶,如果不要她帶,那就隨便他們自己。婆婆說她巴不得兒子和兒媳好,一家人什麼矛盾都是小問題,她看兒媳婦比看自己女兒更重要,也從未有過偏見。她和老伴也沒吃兒子的用兒子的,兒媳婦不要太斤斤計較,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
調解員認為,公婆給大孫女買保險,是心疼大孫女缺失母愛,女方應該將心比心,給大女兒多點愛,老公看在眼裡高興在心裡。公公婆婆幫忙帶孩子,是兒女們的福氣,女方應該學會感恩。對於孩子來說,多一個親人的關照,孩子的成長會更快樂一點。而男方全場一個姿勢,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看得出平時是一個嚴肅嚴謹的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在面對妻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時,如果丈夫是這個態度,那妻子會有莫名的壓力,要學會跟妻子溝通,給妻子親近感,更要理解尊重她的感受。
密室裡,林曉提出兩個要求,一是希望丈夫經濟公開透明,二是希望能出去工作,孩子交由公婆帶。吳波同意妻子的要求,同時他也認可妻子的付出,丈夫的一句肯定,林曉哭出了聲,夫妻倆也擁抱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