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生曾經有過很多個名字,最為大眾所熟知的只有他在發跡之前所用的朱重八一名,殊不知,他一生足足用五個名字之多。
最初的姓名,也就是眾所周知的「朱重八」,《明朝那些事》的作者曾在書裡講:朱重八,一看名字,就是個命苦之人啊!為什麼這麼講呢,在元朝時代,底層人民普遍教育程度不高,生了孩子起不出來什麼陽春白雪的高雅姓名。那怎麼辦呢?就拿數字取名吧,佶屈聱牙的名咱不認識,天天要用到的數字還是認得的,直接拿數字取名,簡單粗暴又省事!於是朱家幾兄弟,重一、重二、重三、重四...朱元璋的奶名,也就是朱重八,也就是誕生於這麼一個文化背景之下。
在蒙古人所統治的元朝,實行的是四等人制度,蒙古人作為統治者理所當然的佔了第一等如印度的種姓制度一般,貴族與賤民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貴族階級可以把賤民當得連狗都不如,蒙古人也是這麼對待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的。在那個年代,漢人當官的概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社會地位更是卑微到了塵埃裡。這也為朱元璋後期加入了義軍打下了鋪墊,歷朝歷代,從陳勝吳廣、項羽劉邦再到黃巾農民,哪個不是窮到了一個地步,才會揭竿而起?
第二個名字,朱元龍,那這個名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幼年時期,朱元璋嬌弱多病,前面已經說過了,朱元璋並不是什麼顯赫世家出身,家裡哪裡經得住他這天天生病的折騰啊。既然常規的看郎中看不起,那就求神拜佛吧,到了家附近的皇覺寺求寺廟裡的主持高彬,將他收下做了個俗家弟子,起名叫朱元龍。說來也怪,朱元璋的病就這麼被封建迷信的治好了!當然了,這個故事杜撰的可能性非常之大,這個名字想表達的還是朱元璋自己不甘平庸,要做人上人,人中龍的勃勃野心!
朱元璋十六歲的那年,肆虐的蝗蟲和旱災瘟疫不幸地降臨在了他的家鄉。父母兄弟接二連三的在一個月內離世,這對他的打擊可謂是巨大。為了活下去他從事過很多職業,乞丐、和尚、放牛的,嘗盡了人間百態,終於他找到了能夠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那就是——造反。
第三個名字,朱興宗,這個名字是朱元璋初期發跡後為自己更換的名字。有了錢總不能再掛著之前的賤名,朱元璋也深諳此道,他為全家人都改了新名字,父親本命朱五四被蓋成了朱世珍,大哥朱重五搖身一變成了朱興隆,二哥朱興盛,三個朱興祖…,一家人齊齊整整,朱家兄弟就這樣被朱元璋改成了興字輩,連起來就是隆盛祖宗。他的意圖也是十分顯然易見的,我做的是興宗耀祖的大事業!
以上的兩個名字:「朱元龍」、「朱興宗」都沒有被大範圍的傳播開來,最赫赫有名的還是朱元璋這一名字。這第四個名字的朱元璋常被認為是他寓意自己是捅進元朝的一把利刃,但我卻不這麼認為。「璋」從詩經等書的記載來看作用明顯不是什麼武器,而是一種禮器,單從出土的璋的形制來看,璋的外形是上端為一條斜邊的長條形器具,顯然也不適合作為一種武器使用。根據《周禮》的記載,璋的作用主要有祭祀、禮神等作用。所以我更傾向於認為朱元璋這一名是為了和他的名朱國瑞相對應,本身的意思都是願國運昌亨,而誰又能想到,最後終結了元朝的卻正巧是這個朱元璋、朱國瑞呢。
從25歲參加以郭子興為領袖的紅巾軍起義開始,一路反抗元朝蒙族暴政,宛如YY小說的男主一般,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終于于1368年,他在南京踏上了九五至尊的那個位置,稱上了帝王。後人把他統治的年代稱為「洪武之治」。
縱觀他這一生的五個名字:朱重八-朱元龍-朱興宗-朱國瑞-朱元璋,朱重八這一名字暴露了他原生家庭的窮苦。朱元龍一名是寺廟裡的住持給取的名,不能體現他自身的意志先略去不談。到了朱興宗,這已經被賦予了朱元璋本人的雄心壯志了,國瑞便是國家祥瑞之意,元璋意為最大的祥瑞,這一時期的他已經不單單滿足於興亡家族了,而是把拯救天下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可以說是「畢了業」了。
參考資料:《朱元章傳:從乞丐到皇帝》、《明史》、《明朝那些事兒》《中國歷史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