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位時有多狠?只是因為發音相同,明朝人不敢稱呼「豬」

2020-12-17 舊史心說

從古至今,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個習俗,就是在過年的時候要殺豬宰羊來慶祝,用這種方式來犒勞自己一年的艱辛勞動,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雖然現在人們幾乎都生活在大城市,而在一些小城市中依然還會有這樣的習俗出現,他們會將自己養了一年的豬給宰殺,然後喊上自己的親朋好友來自己家做客。

雖說人們喜歡吃豬肉,但是對豬是沒有歧視的,並且還認為在豬年出生的寶寶都是非常的有福氣的。在中華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開國皇帝,他是一個乞丐出身,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自己極高的情商,最後建立了明朝。沒錯,這個皇帝就是我們熟知的朱元璋,可是在古代一直有這樣一個忌諱,就是皇帝的名字別人不能夠叫,甚至在別人的名字裡不能和皇帝的名字有相似的字,不然就是不敬。

其實朱元璋並沒有那麼的在意,但是整個朝廷的大臣都非常的忌諱,他們讓天下和朱元璋名字裡帶有相似的字或者同音的字的都得改名,否則就要殺頭。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卻偏偏有一種動物叫做「豬」。那麼豬也要改名嗎?沒錯!就連豬也要改掉這個稱呼。那麼不禁有人會問,那麼豬又該怎麼叫呢?

後來為了將朱元璋和「豬」區分開,一些大臣們和皇帝商議將「豬」的稱呼改成了「彘」,並且還頒布了《禁豬令》,不準人們吃豬肉,但是在頒布這種號令僅僅三個月百姓們就堅持不住了,大臣們沒有肉吃也非常的難受,最後也不得不將這個號令給罷免了,讓大夥又再一次吃上了豬肉。

最後到了七清朝,滿人入關,最後將明朝推翻,人們又開始恢復了「豬」的叫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現在,雖然人們還是在名字上面有一些犯衝,例如孩子的名字和父母的名字不能相似等等,但是並沒有像古代那樣忌諱,歷史就是這樣,有正確的地方,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而正是這些才讓我們領略到歷史不完美之中的美麗。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將豬改了個稱呼!明朝國姓是「朱」,老百姓吃豬肉怎麼說?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有著避諱這種說法, 如果有人一旦不小心犯了皇帝的忌諱,那可是要掉腦袋的。比如說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叫做李世民,為了避諱就不夠提人民這個詞,因為人民這個詞裡面含有民字,所以就得避一下李世民的諱。
  • 朱是明朝國姓,那麼明朝的人管豬叫什麼?逗趣的名字讓你猜不到
    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比較避諱自己的姓氏,普通老百姓通常也不敢直呼皇帝姓氏,甚至一切與皇帝姓氏有關的名字都要格外注意。更有甚者,皇帝還會下令,除了皇族之外,任何和他同姓的人全部更改自己的姓氏,這更能凸顯古時統治者對自己姓氏的看重。
  •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人管豬叫啥?朱元璋換個讀音,至今很多人讀錯
    避諱的說法出自《公羊傳》,「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像上面提到的李賀,之所以無法參加進士考試,那就是要「為親者諱」,不過這裡面最狠的是「為尊者諱」,也就是地位比自己更加尊貴的人
  •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人叫豬什麼?皇帝改了個名字,很多人都答錯了
    而在十二生肖裡面,豬也有一席之地,豬雖然是大家都愛吃的一種肉類,不過在百姓心中,對豬沒有一點歧視的色彩,還認為豬年出生的寶寶很有福氣,會親切的稱他們為金豬寶寶。 在明朝以前,歷史上面鮮有姓朱的皇帝,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擊潰了各路人馬,成為大明的開國皇帝。在古代對於皇帝的名號都是十分尊敬的,一般人不可和皇帝同名,就連同音也可能受到牽連(不過同姓沒關係)。
  • 在明朝「朱」為國姓,又與「豬」同音,豬應該怎麼叫?古人很聰明
    在明朝「朱」為國姓,又與「豬」同音,豬應該怎麼叫?古人很聰明學過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皇家的名諱是不可冒犯的,遇到和當時統治者名諱差不多發音的名諱就得避開,於是在中國封建時期就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稱為「避諱」。
  • 朱元璋有多狠?欲殺生辰八字與他相同的人,召見之後,大笑重賞
    自古皇帝生性多疑,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當上皇帝之後,時常擔心有人跟他搶皇位,於是他下旨殺掉了很多對明朝江山有威脅的人,即使是開國功臣也不放過。朱元璋之所以如此擔心別人搶皇位,是因為他自身的經歷。朱元璋其實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平民百姓,正確的說家裡還非常窮,從小他就要幫別人放牛羊。遺憾的是,因為一場瘟疫,一家老小都不幸離開了人世,無路可走的他便出家了。那段時間是他人生的低谷,寺廟裡的和尚也欺負他,砍柴挑水打掃衛生全都讓他一個人做,後來還讓他外出化緣。好在他兒時的夥伴推薦他參軍,這也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 明朝的豬都不叫豬,那要怎麼說?打死你都猜不出來
    明朝的豬都不叫豬,那要怎麼說?打死你都猜不出來兩千年的封建王朝出現了很多禁忌,比如老百姓不能使用黃色,不能跟皇帝一個姓等等,更不要說辱罵皇帝了。大事有些事情實在沒辦法控制的,就比如明朝的時候皇帝都姓朱,但是朱和豬同音,怎麼說都感覺像是在罵皇帝,這要是被知道了可就是殺頭的罪。但是不得不說老祖宗的智慧,有人機智地用「豕」字代替了豬字。但是呢,其實有很多皇帝是不在乎這些的,只要你不是傻乎乎的嘲諷皇帝就行,比如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本身就不在意這個,只是下面人覺得這樣叫不好。皇帝不在意,不代表不會拿這個來說事。
  •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諧音,明朝人如何避開「豬」這個詞呢?
    從「避諱」的種類來看,主要分為「國諱」和「家諱」,其中「國諱」最常被人提起,這篇文章我們重點探討「國諱」問題。那麼明朝呢?「豬」字跟「朱」同音了,怎麼辦?必須避開,這是一定的。否則說「殺豬了」,完全是要造反的節奏,十個腦袋也不夠砍。明朝人是如何避開「豬」這個詞呢?這點問題難不倒充滿智慧的明朝人,用「豕」或者「彘」來替代。
  • 明朝「朱」姓與「豬」諧音!當時的叫法令人笑掉大牙!網友:666
    明朝「朱」姓與「豬」諧音!當時的叫法令人笑掉大牙!網友:666如果當皇帝跟動物諧音之時,必須得避開。否則你過年了說「殺豬了」,那麼就是說「殺朱了」,在明朝時期,這是要造反的節奏了。據文獻記載,特別在明朝的時候,「豬」一般用「彘(zhi)」、「豕(shi)」等字眼代替。所以問題就解決了。
  • 朱元璋26子,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位?朱棣:我都得忍著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選擇「接班人」時就很「痛快」,剛稱帝時就立朱標為太子,沒有絲毫猶豫,其他皇子也心服口服,不敢露出絲毫爭奪之意,權力的傳承竟然一派祥和之意,沒有任何波瀾,要知道朱元璋足足生下26位皇子,這其中雄才大略者不在少數,比如後來成為「永樂大帝」的朱棣。那麼這麼多皇子為何就沒人敢與朱標爭太子之位呢?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寫信給萬曆皇帝時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如果按明史記載,明朝皇帝中也只有那麼幾個正常人,比如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明朝前期就是這樣,朱元璋布衣立威,平定群雄,一統天下,除元朝殘餘勢力外,還日夜守候,日夜兼程,為大明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再後,朱棣、朱棣、朱瞻基、朱佑樘,三十三年間,明朝又以皇帝為首,日夜兼程,朝野上下都不敢小視。
  • 明朝一皇帝:我姓朱屬相是豬,以後全國不讓吃豬肉,違者發配邊疆
    明朝之時有一個開元縣,此縣的縣令為了避開朱元璋的名諱,就將開元縣改為了開原縣。而唐朝唐太宗時期,李世民規定民間可以用「世」「民」兩字,但是不可連用。而有趣的是,李世民還未登基為帝之時,觀世音菩薩還叫觀世音菩薩,而其稱帝之後就稱觀音菩薩了。
  • 從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說起,談談明朝經濟和政治方面的的優缺點
    這種白手起家當皇帝的人,我永遠不會覺得這是偶然,戰爭中有太多動輒掉腦袋的難關,不是每一次過關都只是僥倖。現代人穿越回去朱元璋的開局,能在那樣嚴重饑荒年作為孤兒活三天不餓死就算他厲害了。討飯就是門技術活兒。元末亂世,四處遭災,漢人命如草芥,弱勢群體最底層。討飯競爭對手多,壓力大,災荒時候人吃人也有可能的~乞丐如何討到飯,填飽肚子,不被弄死,討不到要去野外找食填肚子,颳風雨雪不被凍死餓死,能要飯通關也是人精兒,而且身體素質好,野外生存技能滿點!
  • 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於是,朱元璋為了緩解這個尷尬,也緩解心裏面的那種不好的感覺,便絞盡腦汁地想到了一個好法子,將「豬」改為「彘」和「豚」。在文言文當中,「彘」和「豚」本就是有「豬」的意思,只是說起來稍微有些陌生罷了。雖說這突然的改動虎使得老百姓一時之間難以接受,但是,也得逼著自己去適應,畢竟,這皇帝的威嚴還是不敢多加侵犯的,加上,從當時朱元璋懲戒貪官的力度就可知,這朱元璋是相當嚴苛的,自是不敢多加忤逆。
  • 明清時期,為什麼多以「年號」來稱呼皇帝呢?
    二由此,對於漢朝、唐朝等朝代的皇帝,因為在位期間使用了多個年號,所以不適合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了。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明朝和清朝時期的皇帝,在位期間基本上只使用一個年號。比如嘉靖(1522年—1566年)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明朝使用嘉靖這個年號一共四十五年。對於明世宗朱厚熜來說,因為在位時只使用嘉靖這一個年號,所以後世就用年號來稱呼這位。到了清朝時期,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在位時,基本上也只使用一個年號。
  •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600多年都沒人敢挖?
    但敢盜孝陵的,都是一些小勢力盜墓賊,而不是大型的軍隊或政權。又因為一系列的時代巧合,幾乎沒有官方政府對朱元璋的陵墓動手,因此可以說明孝陵是600年風雨飄搖絲毫不動。朱元璋,我國古代最後一位漢人太祖,驅除了韃虜,恢復了中華。洗淨了南宋被滅之恥,在遊牧環伺的時代裡,朱元璋開創的明帝國一直在守護中原地大地。
  • 在明朝生個兒子可以用「弄璋之喜」這個詞嗎?需要避諱朱元璋嗎?
    由於一些影視作品往往將朱元璋描寫的比較殘暴加上古代歷來就有避諱的文化,所以很多人都產生了明朝人要避諱諱「元」或者「璋」二字的看法。眾所周知,在古代對生男生女有著不同的稱呼,生男孩的話一般用弄璋之喜,生女孩的話一般用弄瓦之喜。這就產生了個疑問,在明朝的時候生兒子可以用「弄璋之喜」這個詞嗎?需要避諱朱元璋嗎?
  • 豬為什麼會被稱為「豕」?這與朱元璋有關,在此期間還有一道名菜
    本文由鯨魚獨家原創,輕點上方的關注,防止自己迷路~明朝時期,那真是莫說風雲,只談豬,為什麼呢?因為豬怕出名人怕壯啊,正巧的就是朱元璋姓朱,通音「豬」。這個理由就足夠了吧?還不夠?那你就只能等著被殺頭了。
  • 「人文」明朝御膳房每年吃18900頭豬,大語言學家斷定朱元璋回族
    其中遼、金、元、清是外族,大家都是同意的,明朝是不是外族呢?現在新的考證說明朱元璋不是漢族而是回族,這已經證明了。」朱元璋是回族?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靠譜嗎?這個問題,我們不應該聽語言學家的,而應該聽民族學家、歷史學家的說法。
  • 朱元璋為保命,不敢輕易得罪廚師
    在致力於研究中國社會史的袁燦興筆下,殺伐決斷的朱元璋,講求「為上者,飲食要精調」,偏偏面對狡辯的廚子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心修仙的嘉靖帝,派人到全國各地尋訪五色芝。可當有官員申請,免去進貢紅曲飄香、鹹鮮入味的魚鮓時,嘉靖帝卻又不同意,修仙的嘴巴,也要嘗遍人間美味。沉迷做木工的天啟帝偏愛鮮美的雞樅,只賜給自己的乳母客氏和魏忠賢,連皇后都不讓嘗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