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陵墓為何600多年都沒人敢挖?

2020-12-25 李家一家快樂天天

挖倒是有人挖過,而且被破壞了幾次,但是沒有成功。但敢盜孝陵的,都是一些小勢力盜墓賊,而不是大型的軍隊或政權。

又因為一系列的時代巧合,幾乎沒有官方政府對朱元璋的陵墓動手,因此可以說明孝陵是600年風雨飄搖絲毫不動。

朱元璋,我國古代最後一位漢人太祖,驅除了韃虜,恢復了中華。洗淨了南宋被滅之恥,在遊牧環伺的時代裡,朱元璋開創的明帝國一直在守護中原地大地。

雖然朱元璋嗜殺,但不否認的是他的功勞巨大。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死後被葬入明孝陵,因為當時的大明首都就在南京,因此朱元璋的孝陵也建在了南京,以示永守國門。而後,除去下落不明的建文帝,還有不被承認帝位的朱祁鈺,後來北京的明十三陵,就是依照朱元璋之法,葬在北京,守護國都。

自公元1644年,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而亡,明朝就結束了。明朝的結束,面臨著一個很可怕的問題。那就是陵墓太過集中,究竟會不會被集體盜竊,其實李自成就在明定陵搞過破壞,而清兵也對十三陵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

而朱元璋的孝陵,也將在未來的幾百年時光中,歷經挑戰。大明的接棒者滿清政府:為了安定人心。清兵入關時,還沒有入主中原。在後金階段,女真人對中原的的確確進行了「三光」策略。這是為了打起消耗戰,既消耗大明國力,也補充他們自己的實力。

因此當年,明十三陵的表面是遭受過破壞的。但是內部的陵墓沒有被動過,保存完好,無論是李自成還是清兵,都只是掠奪陵墓表面的財富。

直到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大清入主成為定局。後來順治皇帝進行了一系列的安撫政策,對於明朝先帝的所有陵墓都進行了皇家級別的保護。例如當年就找到過朱元璋之子朱桂的後裔來作為明皇陵的守陵人。

朱元璋是當時漢人心中的英雄,而滿清政府的本質和當年元朝一樣,都是外來民族,難以被漢人所接受。因此,為了快速地融入漢人,滿清不僅不可以對明朝皇陵進行破壞,而且還要加大保護、維護的力度,以此加快民族融合,鞏固政權。

在這個背景下,滿清所定都的北京的十三陵都不可能去破壞,更不用說遠在南京的孝陵。那麼在明代的時候,更不可能說有人敢去破壞孝陵。明代除了明末的失控,孝陵的確存在隱患以外。隨著局勢的穩定,清朝擔起了保護的職責,孝陵還是非常安全的。當然,前面也說到了孝陵其實是有被盜過的痕跡,但是都是沒有成功的表現。

現代考古對孝陵有過檢測,證明被專業盜墓者曾經試圖破壞過,但是沒有得手,而且具體時間不可考,有可能是在明朝末年,也有可能是在清代末年,盜陵墓,若不是像曹操此類官方出動,幾乎都是在亂世才能被得手。

不過太平天國時期,有起義軍曾對孝陵的表面造成過破壞,孝陵目前的明樓是後來清政府重修的,在一次起義軍作亂的時候,明樓被毀掉了。當然,後來洪秀全定都金陵,第一時間是跑到孝陵進行祭拜,即便是起義軍洪秀全,都是保持著對孝陵敬畏的態度:

不肖子孫洪秀全,率領皇漢天國百官謹祭於吾皇之靈曰:「昔以漢族不幸,皇綱覆墜,亂臣賊子皆引虎、引狼以危中國,遂使大地陸沈,中原板蕩。朝堂之地,行省之間,非復吾有,異族因得以盤踞,靈秀之胄,雜以腥羶,種族淪亡,二百年矣。秀全自惟涼薄,不及早除異類,慰我先靈。

這是出自洪秀全的《祭明太祖陵寢文》,洪秀全定都南京後,第一時間帶領百官朝拜朱元璋,而且自稱不肖子孫,這意味著洪秀全即便反清,但是也還是保住了守衛祖宗陵寢的底線。

而清朝之中,滿清政府以及太平天國兩大存在的隱患不存在了,在清朝統治的兩百多年時間裡,孝陵自然是沒有任何風波。而後世的帝國列強,也沒有把目光放到明朝皇帝的陵寢上來,因此完成了一個時代的安全過渡。

太平天國覆滅後,曾國藩就奉詔再次祭拜孝陵,並且修復明孝陵此前被太平天國起義軍的破壞的表面建築。再後來,滿清政府的倒臺是和平演變倒臺,就沒有存在戰火的威脅。民國時期至現代:尊重先人以及科學保護起到了作用。公元1911年,清政府告別歷史舞臺。中華大地再次回歸漢人主導的時代。孫中山先生作為新時代的領袖,同樣的,也前往了明孝陵進行了祭拜,告慰漢人王朝明朝的太祖,朱元璋:

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臨時大總統孫文,謹昭告於大明太祖開天行道肇基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靈曰:「嗚呼!國家外患,振古有聞。趙宋末造,代於蒙古,神州陸沈,幾及百年。我高皇帝應時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明,河山再造,光復大義,昭示來茲。

《祭明陵文》,絕對地奠定了明太祖對於漢人的意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本身也是朱元璋的旗號。孫中山先生以「神州陸沈,幾及百年」來比喻清代政府對中華大地的統治,而又以「廓清中土,日月重明」來寓意著嶄新的未來。

而這些都是在以當年朱元璋反抗元朝的殘暴統治為一個歷史路線。所以對於民國而言,即便存在著孫殿英這樣的盜墓集團,可在一個大方向上,是對明孝陵保持完全尊重的態度的,不僅不會盜取,也還需要進行祭拜,告慰祖宗,漢人再次自由嫡行走在中華大地上。

自民國以後,中國進入了新中國的時代階段。在對於文物的基礎上,中國政府採取的是科學尊重的態度,因為民族觀念的升華,對於任何盜墓行為都是予以否定且譴責態度。

不過新中國也發生過考古失敗。當年郭沫若先生所建議對明十三陵中的定陵進行考察,但最後的結果是打開陵墓後導致文物幾乎都被氧化而失去價值。

自此以後,我國對於開墓考古採取了嚴厲的道德尊重以及法律限制等行為應對,不允許再隨意破壞先人的陵寢。而明孝陵,在如今成為南京的一大景點。且明孝陵每年都會有專門的部門維護,有相應的安保組織進行巡查保護。

所以今時今日,明孝陵處在一個史無前例的安全的環境。

從以往一味地洩憤意義以及報復意義的盜墓行為,掘墓行為。再到現代的科學治理,對陰陽世界的合理的觀念疏導,是從根本上保護明孝陵,乃至所有皇陵的重要進步。

這是現代社會超越以往的魅力所在。南京:皇陵太多,盜墓賊選擇太多。雖然說不管哪個時代,對朱元璋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可一旦遭到亂世,這種敬重也難免會因為社會的紊亂而改變。所以盜墓賊就會出現在這樣的時代之下,然後對皇陵進行破壞。

而同樣在南京的孝陵,其實屢次避開了傷害,有一個較為滑稽,但是又不得不承認的理由,那就是南京的皇陵太多了從晉代一直到明代,皇陵、王陵十分之多。

現在南京中,唯三能確定身份的皇陵,就是南唐烈祖李昇、元宗李璟、明太祖朱元璋三人。但在實際的歷史中,從東吳的孫權起,就埋在了這裡,再到東晉十位天子的十座皇陵,還有南朝宋、南朝梁、南朝陳等天子的陵墓,都是在南京。

從西晉開始,皇室對於皇陵有著「不封不樹」的傳統,因此之後,皇陵身份難以確定。對於明代以後的盜墓賊來說,與其去盜取朱元璋的陵寢之地,不僅難度大,而且心裡還有點過意不去,還不如去盜取那些不知道具體名號的陵墓。因為盜墓賊往往是求財,並沒有太過挑剔的選擇標準。

南京皇陵的破壞是不小的,對於新時代的考古及保護工作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躋身在南京皇陵的群林中,後來者朱元璋能夠在此安眠,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而這也只是黑色的幽默罷了。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孫女的棺材,為何在水中漂浮600多年?專家挖掘了30多年
    文/玉濁清朱元璋孫女的棺材,為何在水中漂浮600多年?專家挖掘了30多年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是出現過很多相似的人物和事例,而如今的人們為了更好的了解歷史,也會對發現的一些古墓以及古文化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想必大家對朱元璋這位皇帝都不會陌生,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簡直可以用傳奇來表述,而他的一生在歷史上的影響也極為深遠,接下來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則是關於朱元璋孫女的棺木。
  • 朱元璋26子,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位?朱棣:我都得忍著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選擇「接班人」時就很「痛快」,剛稱帝時就立朱標為太子,沒有絲毫猶豫,其他皇子也心服口服,不敢露出絲毫爭奪之意,權力的傳承竟然一派祥和之意,沒有任何波瀾,要知道朱元璋足足生下26位皇子,這其中雄才大略者不在少數,比如後來成為「永樂大帝」的朱棣。那麼這麼多皇子為何就沒人敢與朱標爭太子之位呢?
  • 都是手持重兵,為何李世民敢反李淵,朱棣卻不敢反朱元璋?
    對於這個問題,歷史學家議論紛紛,然而我們這些大眾肯定會認為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造成的。一方面,朱元璋身為我國古代最勵志的皇帝,從乞丐到帝王的進階歷程,這就不是李淵這個富家公子哥可以比的,手段心機堪稱古代帝王之最。
  • 朱元璋的兒子打了一人,朱元璋大驚,我23年都沒敢得罪,你想死
    八年之後,也就是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把那些已經長成大小夥子的兒子們打發到他們的封兒子們在文武官員及大勢軍馬的護衛下上路了,朱元璋灑淚而別。兒行千裡母擔憂,朱元璋也是,於是就命人把兒子的生活記錄給自己。在趕往太原的路上,朱?脾性失常,動不動就大動肝火,隨行的大臣經常受到呵斥,甚至辱罵,這些都有人用密信告知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大臣的申訴,只是一笑,並不當回事。
  • 為了一塊木頭此皇帝挖了前朝皇帝的陵墓,結果卻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為了一塊木頭此皇帝挖了前朝皇帝的陵墓,結果卻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自從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大火之後,很多人都開始喜歡看盜墓小說,說起來,盜墓這一現象自古就從沒停止過,尤其是很多帝王的陵墓,更是頻頻遭殃,誰讓他們生前地位尊貴,死後也要帶著各種稀世珍寶陪葬呢
  •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殺伐果斷,為何沒人倒打一耙?
    可像朱元璋這樣殺伐果斷,老貓一樣窺伺政敵的皇帝卻並不多見,據統計,在位30年時間,殺人超過20萬,大部分是跟過自己的功勳貴舊,大多為帝國的建設出過力。其中不乏弄潮兒胡惟庸,李善長之流,當然也有軍中統帥常遇春,藍玉,殺得興起時連乾兒子都不放過。照理說如此倒行逆施,這些權貴們為何不倒打一耙?都是刀尖舔血過來的人,誰怕誰呢?問題恐怕沒這麼簡單。
  • 中國龍脈上埋著的三個人:一個不敢挖,一個挖不開,一個神獸護體
    在中國龍脈是一個神之又神的東西,特別是對於普通人,在盜墓筆記中很多能人異士在盜墓的時候能夠觀察山的走勢就尋找出哪裡有大墓,所以龍脈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山脈的起伏變化以及方向,尋找看著像是龍的山脈,那麼就找到了龍脈,在中國龍脈上只埋著三個人,一個不敢挖,一個挖不開還有一個有神獸保護。
  • 其家人享受世襲官職,為何卻沒人願意當!
    朱元璋朱元璋在古代君主中評價很好,他確實不失為一位好皇帝,但是好皇帝也有荒唐的一面。在明朝有一種女子,被稱為「朝天女」,他們的家人被稱為「朝天女戶」。「朝天女」是一種什麼職業?朱元璋為何要恢復一種消失了一千多年的制度?這種制度就是人殉制度,從遠古時期就存在了,那時的人們愚昧無知,認為人殉可以給死者帶來好運。
  • 我國龍脈上埋著的三人:一個不敢挖,一個挖不開,一個有神獸護體
    皇帝在古代都是自稱天子,身上穿的是龍袍,與皇帝息息相關的就是我們在影視作品還小說中經常提到的龍脈了,而古代皇都的設立也都是跟龍脈風水脫不了關係,每一代帝王都希望自己開創的江山能夠有神龍保佑能夠長興不衰,所以帝王對這種東西更是比誰都看得重。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座陵墓?還有三位葬在何處?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宣告著大明朝正式建立。到公元1644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崇禎皇帝)去世宣告結束。在這期間,大明朝一共經歷了十六代皇帝,享國276年。當然了,現在也有一些史學家認為明朝的歷史應該要算到明安宗時期,也就是到公元1683年。
  • 中國古代三大黃陵,直至今日,都無人敢開發,真的有龍脈護體?
    《周易》可以說是中國風水學的頂峰,中國的風水學認為,每一個朝代都有他留下的龍脈,這是最些龍脈盤踞在人傑地靈的地方,最後王朝才得以在龍脈上建都。據野史記載,朱元璋就曾經派劉伯溫去斬龍脈,有一次他夢見有其他龍脈來搶奪自己的皇位,就派出了明朝謀士劉伯溫前去尋找,但是斬斷龍脈是逆天行事,劉伯溫深知如此做會給自己的後代帶來災難,於是在長白山的龍脈地區就撤走了。
  • 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有1個未解之謎?時至今日還沒有解開
    元太祖朱元璋,相信了解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們也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他,從歷史或者電視劇中了解他,朱元璋他出身在普通人家,剛開始還是乞丐,做過很多髒累之事,還能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成為一個最閃亮的人,也開啟的自己的時代,成了開國帝王,這在我們現在看來,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當然這和朱元璋的智慧是分不開的
  • 朱元璋晚年屠殺無數大臣,因他的身份很特殊,為何偏偏不敢殺他?
    朱元璋晚年屠殺無數大臣,因他的身份很特殊,為何偏偏不敢殺他?要問誰對朱元璋開創江山的貢獻最大,當屬徐達也。朱元璋也沒有辜負徐達對自己的貢獻,他稱徐達是劉伯溫之後對自己最為忠心的人。徐達也在明朝建國大臣中,官職排名第二,僅僅在李善長之後。
  • 他沒做一天皇帝,陵墓卻修得比朱元璋的還大,建了整整43年才完工
    32 來源: 米琪美食日記呀 舉報   古代的皇帝,作為封建社會中最高的一層,幾乎什麼配置都是頂尖的
  • 40多年不敢挖!秦始皇陵的十六個驚天秘密?
    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考古學家們1974年春季就已經發現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也已經找到,但是40多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來唐塞民眾……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以夯土密封。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李斯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地宮明顯有個外殼。按理這段話不會有假。因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親自主持過陵墓工程,對地宮的構造了如指掌。
  • 朱元璋修陵墓不移開孫權墓:留其為自己看門
    朱元璋修陵墓不移開孫權墓:留其為自己看門 2015-04-02 10:25:34明初,為了營造朱元璋的孝陵,寶公塔被遷往紫金山東麓。據傳,在遷移寶公塔的時候,寶志和尚的真身竟然端坐於對合的兩隻缸內,「指爪繞身數匝」,士兵們無法搬動。無奈之下朱元璋只好親往賠禮,並當場許以金棺銀槨厚葬,另建靈谷寺,並贈莊園360頃供奉香火。  明孝陵建造歷時長達32年,先後調用軍工10萬,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陵內植松10萬株,養鹿千頭,陵前還專設孝陵衛,派5000士兵守衛。
  • 皇帝在修自己的陵墓時,最怕碰到一樣東西,一旦遇到,陵墓就廢了
    如果在地下挖到了石母,那麼就說明在這石頭下面蘊藏了豐富的地下水,因為「石母」都是剛脫水沒多久的。圖片來源於網絡:「石母」2. 為什麼帝王陵懼怕「石母」看到這有些人納悶了,這石母無毒無害的,為什麼帝王這麼懼怕它呢?
  • 朱元璋為什麼把祖宗葬於水下300年?幕後真相讓人大跌眼鏡!
    明太祖朱元璋祖墳風水可謂是大冒青煙,朱氏歷經277年帝王朝,民間傳說是因為朱元璋祖墳葬得好,父母埋到一塊風水寶地上,恰巧這裡有王氣,是真龍結穴之處。明祖陵位於江蘇省盱眙縣洪澤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明祖陵四周除了一片水國,並無多少妙貴可言。
  • 他沒當過一天皇帝,陵墓卻比朱元璋的孝陵還大,建了40年才竣工
    他的帝陵稱之為顯陵,比明太祖朱元璋的帝陵還大氣,顯陵興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歷經40年完工,坐落於湖北鍾祥市城東北地區7.5公裡的純德山頂。 顯陵是嘉靖階段"大禮議"的產物,因為其獨特的時代背景,在整體規劃布局和工程建築技巧上與別的君王陵墓對比,有其與眾不同之處。
  • 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竟在這位帝王陵中,40萬人盜其陵墓都失敗
    李世民也是一個書法迷,所以他派人臨摹了一幅《蘭亭序》給大臣看,真跡只有他自己一人可以看!直到去世,李世民還將《蘭亭序》真跡帶入棺材,讓其陪葬自己。但是200多年後的五代十國時期出了一位名叫溫韜狂人,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蘭亭序》真跡並不在李世民的昭陵中!他為什麼知道呢?因為他把李世民的昭陵盜竊一空,但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