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手持重兵,為何李世民敢反李淵,朱棣卻不敢反朱元璋?

2020-12-19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對於這個問題,歷史學家議論紛紛,然而我們這些大眾肯定會認為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造成的。一方面,朱元璋身為我國古代最勵志的皇帝,從乞丐到帝王的進階歷程,這就不是李淵這個富家公子哥可以比的,手段心機堪稱古代帝王之最。另一方面,大唐的半壁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朱棣還在媽媽的懷裡喝奶呢。此消彼長,這就註定李世民敢造李淵的反,而朱棣卻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表面看上去這是沒有錯,但是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朱棣為何要在朱元璋死後造反?李世民造反的依據又是什麼呢?在朱元璋當皇帝統御天下的時候,那時上面還有他大哥朱標壓著,朱棣造反這事連想都不敢想。朱元璋對開國功臣的殘忍,在我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但是,他對他的兒子們非常不錯,與草莽出身的劉邦一樣,把他的兒子們都封為藩王,想著都是一家人,要錢給錢,要權給權,只想把最好的給你們。從西漢開始,藩王的存在一直都是一個難題,後繼者對此頭痛不已。可到了唐宋元的時候,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處理,基本上不會威脅到王朝的安穩了。皇帝一看這都不是問題了,當然要封自己的愛子、兄弟及親戚為王,但一般都只是讓他們當個富貴閒王,遊走在政治邊緣,每天吃喝玩樂多好啊。所以唐宋元這些朝代,藩王都沒權,只是一個名譽稱號,手上連點像樣的私人武裝都沒有,又怎會發生藩王的叛亂問題。

但朱元璋這個寵娃的老父親,居然又撿起了劉邦從前封王的老套路,目的就是讓他的兒子們都有坐天下的感覺,也在向世人展示:這個天下它姓朱。而對於朱棣來說,他更不可能造朱元璋的反。因為他與父親的脾氣秉性最像,朱元璋開國後在一線奮鬥基本上也帶著這個兒子,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蒙古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頭大患,朱元璋會把朱棣放在邊關,可想而知,他對這個兒子的重視,因為這要是處理得當,他父親的寵愛是少不了的,而且他還不是總負責,只是來刷經驗的。總的來說,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他從來就沒想過要造反,只想當一個閒散王爺,護衛他朱家的江山。甚至後來,如果朱允炆削藩太過分,要他所有叔叔的命,他也不會造反的。

切換到李世民的視角,那一切都變了,唐朝的王都是閒職,無權也無封國。因此,當李淵稱帝後,這個戰時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權力落差。就好像你原有的一切都被搬走,而朝廷對他的安撫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閒散王爺。因此,李世民遲遲不願意放棄手中的這些特權,就是承受能力不行,他無法從兩者的落差中過渡。

這個道理,太子李建成也是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對唐朝建立後,李世民遲遲不肯放權的行為非常不滿,因為你不管有多厲害,在當時你就要交權。誰知道老爺子還能活幾年,到自己登基再向李世民動手是不明智的,因為那時李世民經營多年,動手最好的情況也會讓自己被扯掉一身皮。更何況,當李世民手握重兵,身邊又有那麼多人才的時候,他的野心已經暴露無遺,不動他,死的可能就是自己。所以,李建成權衡再三必須下手。

而李建成一動手,這正合了李世民的心意,李建成對李世民的戰鬥毫無勝算,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罷了。幹掉李建成,他爹一定會處罰他,這無可避免,搞不好還可能為他弟弟做嫁衣。唯有逼宮讓他爹提前退休當太上皇,自己當上帝國的CEO。這樣一來,天下都由自己說了算,才能堵住悠悠眾口,也不用承擔啥責任了。綜上所述,朱棣壓根無力造他爹的反,而李世民為了自己的形象,必須造父親的反。

相關焦點

  • 李世民父弱子強篡位成功,朱棣父強子弱不敢篡位,這就是兩者差距
    歷史上自己的親爹當皇,而兒子造反的例子其實有很多,而李淵及李世民便是典型的一對父子兵。很多人在比劃這對父子的時候,會拿他們和另外一對歷史上有名的父子對比,他們是朱元璋及朱棣父子,四人到底有什麼好比?其實,縱觀兩對父子所處的朝代及遭遇經歷,還真發現有相處的地方。
  • 這個廟號李世民跟朱棣都不敢用,康熙卻使用了,以至於被罵到現在
    這個廟號李世民跟朱棣都不敢用,康熙卻使用了,以至於被罵到現在生活有趣聞,故事每天說。我們知道在古時候,皇帝是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者,身為皇帝能夠享受到許多別人都享受不了的待遇。正因為這樣,許多人才會想要奪取皇帝的位子。
  • 李世民殺兄娶嫂,為何不敢殺李淵?太宗聰明、李淵也不傻
    被低估的唐高祖李淵 公元613年,即隋煬帝大業九年,徵召天下之兵在涿郡集結,準備再徵高句麗,隋朝百姓不堪重負,各地起兵反隋的聲音此起彼伏。
  • 這個廟號李世民和朱棣都不敢用,只有康熙不聽不信,至今還在被罵
    皇帝的名字是不能直呼其名的,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獨一無二,就連去世之後也有著不一樣的諡號和廟號。歷史上每個皇帝駕崩之後都會有一個諡號,這個諡號是用來記載皇帝一生的功績,大部分皇帝的諡號都是一串很長的名字,比如「努爾哈赤皇帝的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大臣們要祭祀皇帝全部念對名字就是很難了。
  • 同樣是篡位,為何後世對李世民和朱棣,評價卻截然不同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君王,而且兩人都是通過篡位坐上的皇位。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兄弟,然後逼迫父親李淵退位。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了侄兒朱允炆的皇位。 然而,同樣是篡位,後世對李世民的評價,就要比朱棣柔和多了。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相信大家對於李世民這位締造了大唐盛世的偉大帝王都不算陌生,不管是史書記載還是後世的影視作品,關於他的故事都不少。自跟隨李淵在晉陽起兵反唐後,展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帶領唐軍南徵北戰,迅速平定了戰亂,建立了大唐帝國。後來奪位登基後,以文治天下,以武徵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使百姓國泰民安,一手開創了貞觀之治。
  • 明朝大將藍玉如果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特別是在很多痛惜建文帝的「票友」們看來:假若藍玉,這位當年橫掃捕魚兒海,親手送了北元最後一程的軍事強人,「靖難」時依然好端端活著,就是借朱棣個膽子,他也未必敢造反,就算造了反,也百分百被藍玉狠狠團滅。如此論調一流傳,連帶著「殺藍玉」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常被人捎帶嘲笑一番:你看,要是你不殺這麼多功臣,鬧得建文帝身邊沒人可用,你親孫子怎麼會被你親兒子奪了皇位?
  • 朱元璋26子,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位?朱棣:我都得忍著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選擇「接班人」時就很「痛快」,剛稱帝時就立朱標為太子,沒有絲毫猶豫,其他皇子也心服口服,不敢露出絲毫爭奪之意,權力的傳承竟然一派祥和之意,沒有任何波瀾,要知道朱元璋足足生下26位皇子,這其中雄才大略者不在少數,比如後來成為「永樂大帝」的朱棣。那麼這麼多皇子為何就沒人敢與朱標爭太子之位呢?
  • 李淵的造反,是因中了李世民的美人計,真相到底是什麼?
    裴寂得了李世民數百萬錢,便邀李淵到私邸喝酒,趁著酒興說:「二郎已決定起兵了,如今天下大亂,如果守小節,城外的義軍都能把您殺死;如果舉義兵反隋,皇帝是沒有辦法阻擋您的,完全可以一舉成功,形勢擺在這裡,就看您的態度了!」對於起兵反隋,李淵有賊心卻沒賊膽,他囁嚅道:「我世受國恩,不敢變志。
  • 朱元璋為何不選朱棣做儲君,3個原因,註定朱棣本事再大也不能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他和馬皇后所生的嫡子就要5個,所以朱元璋有很多的繼承人,即使嫡長子朱標去世,朱元璋還有4個嫡子可選,尤其是嫡子中有文韜武略、戰功赫赫燕王朱棣。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棣,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朱棣,而要選擇孫子朱允炆?
  • 聰明反被聰明誤,李淵因3點不立李世民為太子,從而致眾子相殘!
    雖然高祖李淵是唐代第一任皇帝,但是真正開始唐朝盛世的則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作為李淵的次子,按道理是無緣當上皇帝的,但是玄武門事變則直接改寫了歷史。提到玄武門事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親生兄弟兵戎相見,原本一家人最終死的死傷的傷。作為最終的勝利者李世民更是心狠的射殺了自己親生哥哥李建成以及他的5個兒子,並且四弟李元吉也慘遭殺害。
  • 李世民當了太子有了兵權,不會再逼李淵了,為何李淵主動退位
    玄武門之變後的第二天,李淵便主動退位,將王位讓給了李世民。現在看來,李淵並不需要把王位讓給李世民。不管怎樣,李世民敢於發動政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卻不敢殺他們。而李世民想要的是太子,想要的是兵權。並且,在「玄武門之變」之後,尉遲敬德以保護李淵的名義,衝進宮中,向李淵要兵權。
  • 這群人和李淵打響了反隋的第一槍,為何三分之二進不了凌煙閣?
    不過要是沒有李世民的參與,估計李淵、裴寂不一定會把劉文靜納入私人「小圈子」。但李世民一參與,情況就發生變化了。年青的李世民是最早有反隋的野心(李淵也有,但顧慮多一點)。他看到裴寂和父親的關係好,就想託裴寂給父親「打打氣」。
  • 朱元璋為何不傳位給朱棣?這三大原因,註定了朱棣本事再大也沒用
    其實,站在朱棣角度上去想,他也挺無奈的。對於帝王家庭來言,歷來都是老爸把皇位傳給兒子,或是在兄弟之間傳承。若朱棣沒本事,啥也別說了,可偏偏朱棣還文韜武略樣樣皆能!原來皇位是哥哥朱標的,他沒啥想法,過得還很滋潤,一口氣生了9個子女。可哥哥朱標一去世,老爸朱元璋卻瞅都不瞅他一眼,就把皇位指定了侄子朱允炆。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朱元璋的稱帝、為帝之路,可謂是非常成功的,曾落魄到做乞丐的他,最後卻成為了一位文治武功的優秀皇帝,多年來,他的所做出的功績依舊被世人所稱讚,但是,在他臨終前的一個做法,卻讓世人感到不解: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 李淵最喜歡的女兒,活著李世民不敢造次,死後虎賁軍送葬
    文|書生都說「巾幗不讓鬚眉」,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傑出的女性軍事家,比如說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平陽昭公主。平陽昭公主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她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與唐太宗李世民一母同胞,但由於史書上沒有記錄具體出生年月,所以她到底是李世明姐姐還是妹妹這點無法確認。
  • 李世民詔李元吉正妻楊氏侍寢,楊氏為何不敢以死相拒?
    筆者昨天寫了一個帖子,講的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之後,殺了李元吉的五個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然後將李元吉正妻楊氏沒入宮中侍寢的事情,有網友問我:「楊氏沒入宮中侍寢,面對殺夫殺子仇人李世民,為何不敢自殺拒絕呢?」
  • 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朱棣的真相
    他是個偏腦袋,朱元璋給他起了個「半邊月」的綽號。朱允炆從小生活在深宮之中,在知識分子中間長大,知識淵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軟,臉不厚,心不黑。  但朱標還是不幸早逝。對於勤懇的老皇帝來說,這是極為罕見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喪子之痛——接班人沒有了,整個帝國的命運怎麼辦?那麼多大將手握重兵,怎麼節制?這件事折磨著老皇帝,居然28天沒有上朝。
  • 隋末亂世,李淵父子起步最晚,為何能夠後來居上,消滅各路反王
    在我國以隋末唐初歷史為藍本的《說唐》、《隋唐英雄傳》等古典小說中,甚至羅列出「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可見當時天下紛爭之激烈。 在各路造反的勢力中,最後定鼎天下的李淵父子其實起兵最晚,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擔任太原留守的李淵才正式起兵,進軍都城長安,麾下也僅有精兵3萬。
  • 朱棣篡逆大明江山,踩著親人登上皇位,朱允炆:我爹若在,你敢嗎
    但是在朱元璋的大明朝卻有一位太子名為朱標,他的太子地位固若金湯,繼承朱元璋的大統無人提出任何異議,更不要談有皇子敢爭奪了,即便是朱棣,在朱標在世的時候,也得龍盤封地,哪敢有半點造次。朱元璋為了朱標不遺餘力,隨後的年月中,將李善長和徐達都封給了朱標做老師,又這兩位太子少師和太子少傅坐鎮,朱標即便是一根木頭,這位置也若如泰山了,即便如此,朱元璋還是不太放心,又幫著朱標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太子黨來,其中不乏文臣武將,囊括了多位開國功勳,其中的藍玉,更是朱標鐵桿粉絲,誰敢動朱標,藍玉就會上前拼命,在明朝初年,敢和藍玉拼命的人,恐怕還沒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