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亂世,李淵父子起步最晚,為何能夠後來居上,消滅各路反王

2020-12-17 騰訊網

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楊廣的窮奢極欲和殘暴統治,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紛紛舉起反旗,在各路梟雄帶領下割據州郡、掙扎求生。在我國以隋末唐初歷史為藍本的《說唐》、《隋唐英雄傳》等古典小說中,甚至羅列出「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可見當時天下紛爭之激烈。

在各路造反的勢力中,最後定鼎天下的李淵父子其實起兵最晚,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擔任太原留守的李淵才正式起兵,進軍都城長安,麾下也僅有精兵3萬。此時,李密、翟讓的瓦崗軍已經攻破黎陽倉、回洛倉,開倉放糧,招攬民心,兵力發展到百萬規模。

此外,竇建德已經整合河北各路起義軍,在樂壽(今河北獻縣)稱長樂王;馬邑(治今山西朔縣)鷹揚尉劉武周在晉北起兵,攻陷樓煩(治今靜樂)、定襄(治今內蒙古準格樂旗東北十二連城)等邊城,稱永樂王;金城府校尉薛舉起兵佔據隴西各郡,在天水建都自稱秦帝。另有淮河流域的盧明月、朔方地區的梁師都、河西地區的李軌也都各自稱王,聲勢浩大。

相比之下,李淵父子雖然攻克長安,拿下了富庶的關中平原,但在已經稱王稱帝的各路反王面前,還沒有顯露出爪牙,尤其是面臨北有劉武周、西有薛舉、東有瓦崗軍的四戰之地,似乎隨時面臨覆滅的危機。但也正是因為起步晚,反而幫了李淵父子的大忙,讓他們沒有引起特別注意。後來李淵集團趁著周邊各大勢力忙著火併或攻城略地之時,派兵南下攻佔漢中、巴蜀等地,獲得了足夠徵服天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為自己打下了非常穩定的大後方,使其在後期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在與薛舉、劉武周兩股勢力對戰初期,李淵派出的軍隊都曾遭遇敗績。不過其祖上李虎畢竟是「八柱國」之一,使得李淵獲得了關隴貴族集團的廣泛支持,來自關隴各地的精銳騎兵紛紛投奔李淵父子,加上關中、巴蜀兩大糧倉源源不斷的糧食補給,使得李淵集團能夠迅速重新集結力量,重新投入戰鬥,直至將對方打垮或拖垮。如對劉武周集團的對抗中,其部隊並非被李唐騎兵打垮的,而是由於糧草短缺自行潰退的,隨後遭到銜尾追殺,一戰就主力盡沒。

還有一點必須承認,李世民的軍事才能也是李唐政權戰勝各方割據勢力的重要條件。在進攻洛陽王世充的過程中,李世民身先士卒,幾次遭遇重重包圍,硬是憑著優秀的騎射本領數進數出。後來,河北竇建德率領20萬部隊前來增援,面對腹背受敵的處境,李世民力排眾議,堅決拒絕了撤兵的主張,兵發虎牢關,主動迎擊竇建德大軍,最終一舉俘虜了王世充、竇建德兩個皇帝,基本掃清了淮河以北的割據勢力。

相關焦點

  • 小說《隋唐演義》中有十八路反王,但真實的歷史,最多不超過十個
    在小說《隋唐演義》中,曾有隋末十八路反王的說法,這主要指的就是隋朝末年的十八路義軍。其實,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並沒有十八路,在隋煬帝被殺的當年,隋朝產生了大概十支武裝力量,今天就帶你來了解一下隋朝末年的各路起義軍勢力。
  • 十八路反王大起義,天命最終歸父子齊上陣的唐王李淵 |隋唐史話連載04
    他離開丹陽的時候對輔公袥、王雄誕說:「我到長安以後, 如果他們保我人身安全,並且有了官職,你們也共同歸唐。否則一定要堅持反唐,不要放下武器。」後在長安被毒殺。04、晉陽起兵和定鼎關中隋末農民戰爭爆發以後,各地有不少官僚豪強乘機脫離隋朝統治,擴大自己的勢力,準備奪取政權,其中最主要的是李淵集團。
  • 劉邦、李淵不到七年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 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複雜,總起來一句話,他們所處得時代不同,所以就不能同日而語。 秦朝結束了戰國的紛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秦朝。
  • 都是手持重兵,為何李世民敢反李淵,朱棣卻不敢反朱元璋?
    一方面,朱元璋身為我國古代最勵志的皇帝,從乞丐到帝王的進階歷程,這就不是李淵這個富家公子哥可以比的,手段心機堪稱古代帝王之最。另一方面,大唐的半壁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朱棣還在媽媽的懷裡喝奶呢。此消彼長,這就註定李世民敢造李淵的反,而朱棣卻不敢造朱元璋的反。表面看上去這是沒有錯,但是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朱棣為何要在朱元璋死後造反?
  • 李世民殺兄娶嫂,為何不敢殺李淵?太宗聰明、李淵也不傻
    唐高祖李淵是被低估的一位帝王,在隋朝末年亂世中能夠一統天下,李淵具有精明的政治頭腦和包舉宇內的戰略眼光,但史料多將功勞算在太宗身上。 被低估的唐高祖李淵 公元613年,即隋煬帝大業九年,徵召天下之兵在涿郡集結,準備再徵高句麗,隋朝百姓不堪重負,各地起兵反隋的聲音此起彼伏。
  • 這群人和李淵打響了反隋的第一槍,為何三分之二進不了凌煙閣?
    不過要是沒有李世民的參與,估計李淵、裴寂不一定會把劉文靜納入私人「小圈子」。但李世民一參與,情況就發生變化了。年青的李世民是最早有反隋的野心(李淵也有,但顧慮多一點)。他看到裴寂和父親的關係好,就想託裴寂給父親「打打氣」。
  • 身為李昞最幼子的李淵,為何最後承襲了唐國公爵位?
    不過李澄、李湛、李洪如果都是獨孤氏所生,那麼就不會出現最後唐國公的爵位被最小的李淵所承襲的情況出現。如果三個哥哥和李淵都是嫡子,那麼在李昞去世後,一定是按照年級大小,來決定唐國公爵位的歸屬。於是,李昞去世時,只剩下一個八歲的幼子李淵可以承襲爵位,這就是李淵得以繼承唐國公爵位的原因所在。以上所猜測的諸項理由,在史書中都沒有確切答案,最終還是李淵越過三個哥哥,承襲了唐國公爵位。李湛作為兄長,為何沒有承襲唐國公,目前沒有明確的資料顯示是什麼理由。但是,我們可以從他的兩個兒子身上,探尋到一絲絲訊息。
  • 李世民真的善待李淵嗎?9年太上皇生活,李淵為何能生下30個子女
    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第一點李淵作為父親,認為李世民不念及親兄弟的情分,不給李建成和李元吉生路是自己不能夠原諒的事情。第二點作為父子,有意強迫父親禪位實屬不孝,所以李淵即便坐上了太上皇,在玄武事變之後保住了性命,也不願和李世民握手言和。李世民給老父親保留了後宮所以李淵將太上皇的生活重心直接放在了生孩子上。
  • 聰明反被聰明誤,李淵因3點不立李世民為太子,從而致眾子相殘!
    唐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最璀璨的朝代之一,與漢朝並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兩個朝代。雖然高祖李淵是唐代第一任皇帝,但是真正開始唐朝盛世的則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作為李淵的次子,按道理是無緣當上皇帝的,但是玄武門事變則直接改寫了歷史。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自跟隨李淵在晉陽起兵反唐後,展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帶領唐軍南徵北戰,迅速平定了戰亂,建立了大唐帝國。後來奪位登基後,以文治天下,以武徵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使百姓國泰民安,一手開創了貞觀之治。他的文治武功,自古便為人津津樂道,頌揚備至,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被異族稱為「天可汗」。
  • 李淵最喜歡的女兒,活著李世民不敢造次,死後虎賁軍送葬
    平陽昭公主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她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與唐太宗李世民一母同胞,但由於史書上沒有記錄具體出生年月,所以她到底是李世明姐姐還是妹妹這點無法確認。平陽昭公主最大的功績就是打下了唐朝半壁江山,是大唐開國開國功臣中唯一的女性,為李家鎮守邊關多年,被稱為「萬裡長城第九關」的娘子關就是因她得名,是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公主之一。公元617年,李淵起兵反隋。
  • 玄武門事變,李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他為何吮李淵的乳?
    公元626年7月2日,李淵正在宮內的海池上划船遊玩,突然,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船上,這把李淵嚇了一大跳。畢竟是開國皇帝,李淵很快意識到發生了大事,忙問,「今天作亂的人是誰,你到這來幹什麼?」
  • 李淵的造反,是因中了李世民的美人計,真相到底是什麼?
    說到唐高宗李淵,他在治國方面確實也很有一套,但是讓他最出名的還是因為武則天的,畢竟一個女人成為了兩朝皇帝,並且是兩父子的寵妃,這在古代並不多見。不得不說李淵的天下也是從隋煬帝的手中奪來的,但是一向膽小怕事的李淵為何選擇造反呢武士彠雖官級卑微,但因與李淵私交甚密,所以常向李淵進言,勸他起兵自立,並呈送自己編寫的《兵書典要》及「符瑞」給李淵,「符瑞」帶有神話色彩,大意是說曾經做過一個奇夢,夢見李淵登天撫攬日月。他將身家性命和萬貫家財投入到擁立李淵為帝這場豪賭中。
  • 李淵是怎麼大權旁落的,為什麼沒人幫李淵?
    從隋末晉陽起兵開始,李淵在帝國建立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跟三個兒子的關係,(儘管他還有其他兒子,但嫡庶有別)所謂「上陣父子兵」這句話,用來形容他對兒子們的感情也十分貼切。玄武門之變的發動,是極其突然的,李淵對此毫無心理準備,而根據史書上記載,在玄武門之變前一天,太子齊王指使傅奕密奏李淵:「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這是相當嚴重的指責。在此之前太子齊王與秦王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李淵對於兄弟之間關係怎麼處理,甚至口不擇言說要將天下一分為二,一半屬太子,河東河北屬秦王的荒唐話,由此可見,他依然試圖避免因為權力導致兄弟反的結果。
  •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不得不看的人生簡介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人生簡介: 唐高祖李淵(566年12月21日 —635年6月25日) 唐朝開國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 出生 566年12月21日,李淵出生在長安
  • 隋末臭名昭著的食人魔,本已投降李淵,卻一怒之下煮了李淵的使臣
    在隋末唐初這段歷史上,曾經一度出現過很多割據勢力,比如關中的 李淵 、洛陽的王世充、瓦崗軍的翟讓、李密等等。在經過長達十餘年(從 王薄 起義開始算)的亂戰之後,最終被李淵統一了天下。而這些割據勢力的領袖,在演義小說裡面,被稱為十八路反王。這些隋末反王,情況也是各有不同。
  • 《鶴唳華亭》:張陸正為何殺陸英父子?網友:聰明反被聰明誤!
    《鶴唳華亭》:張陸正為何殺陸英父子?網友:聰明反被聰明誤!《鶴唳華亭》昨天又更新了。這次的更新幾乎全是「硬核劇情」,大反派中書令李柏舟被誅滅三族,終於領了盒飯。但卻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陸英父子在無罪釋放前被張陸正以李柏舟妻族斬首,這真是「人在牢中坐,鍋從天上來」,整個劇感覺陸英父子的戲份基本都在監獄裡了,陸英父子為何會莫名躺槍?明明太子已經命令張陸正去無罪釋放陸英父子,張陸正他為什麼還要冒險殺掉陸英父子呢?
  • 晉陽起兵的主謀是李淵還是李世民?他們各起什麼作用?
    李淵劇照 李淵擔任太原留守之後,李世民跟隨父親來到太原。世民從小見識過人,有安天下之志,他看到隋朝已經日薄西山,便暗中結交了一批反隋義士,以圖大事。 晉陽令劉文靜滿腹韜略,他認為李世民是胸懷天下之人,有漢高祖、魏武帝的雄才大略,便深相結納,二人無所不談。於是劉文靜將自己的大計和盤託出,世民聽完之後大笑道:「君言正合我意!」
  • 同為亂世,為何劉邦李淵能一統江山,而曹操雄才大略卻僅割據一方
    1、劉邦的成就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反秦起義以後,六國故地紛紛爆發了大規模的反秦運動,因此,事實上,秦等於在一夜間失去了對關東地區的統治權。不過,秦畢竟擁有統一的政權,反秦聯軍需要考慮推出一個盟主,而後在盟主的帶動下和秦對抗,項梁於是找到了楚懷王的後人,擁立其為盟主,並且稱號也叫楚懷王。楚懷王當然只是個傀儡,不過,反秦義軍在楚懷王的號令下,和秦進行了幾次正面戰爭,雖然反秦義軍的戰鬥力明顯不是秦軍對手,但是,由於秦的朝廷發生了內亂,因此,最終秦滅亡了。
  • 李世民當了太子有了兵權,不會再逼李淵了,為何李淵主動退位
    玄武門之變後的第二天,李淵便主動退位,將王位讓給了李世民。現在看來,李淵並不需要把王位讓給李世民。不管怎樣,李世民敢於發動政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卻不敢殺他們。而李世民想要的是太子,想要的是兵權。並且,在「玄武門之變」之後,尉遲敬德以保護李淵的名義,衝進宮中,向李淵要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