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隋唐演義》中,曾有隋末十八路反王的說法,這主要指的就是隋朝末年的十八路義軍。其實,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並沒有十八路,在隋煬帝被殺的當年,隋朝產生了大概十支武裝力量,今天就帶你來了解一下隋朝末年的各路起義軍勢力。
隋末最具代表性的勢力就是李淵建了,其最初的根據在晉陽,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地區。後來,李淵西徵進入長安,又逐步消滅了各路勢力,才有了以後的大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唐軍消滅了最後一支割據力量梁師都,唐朝才算完全統一了全國。
除了李淵,隴西地區還有薛舉、薛仁杲父子建立的秦國,其建都於天水,到了公元618年,李世民則平定隴西。隴西以西,有河西李軌的涼國,其建都於張掖,公元618年,李軌受到唐軍逼迫,不得已投降唐朝。
唐高祖李淵起家的河東地區也有許多割據勢力,所謂的定楊王劉武周就是其中之一,劉武周於617年殺死馬邑太守起兵反隋,其一度佔據整個河東地區,後來到了618年李世民東徵,劉武周則被唐軍擊敗,只好北投突厥。
夏王竇建德是隋末河北地區一大勢力,其於617年自稱長樂王,後來又建都樂壽,建立大夏。虎牢關之戰後,竇建德為唐軍俘虜,其勢力崩亡。
王世充的鄭國政權曾是唐高祖李淵和瓦崗寨李密的主要對手,其勢力主要分布於河南,公元618年唐軍東徵,王世充被困洛陽,無奈投降。
李密的瓦崗寨大魏政權曾經是勢力最強的農民起義軍,公元617年,李密為王世充擊敗,李密本人則轉投唐朝。
李密、王世充之外,南方還存在著大量的割據政權。梁朝後裔蕭銑就曾在嶽陽建立梁國政權,唐大將李孝恭南徵時,梁國覆亡。
除了梁國,今天的江南地區還存在杜伏威、李子通、輔公佦、沈法興等勢力,其中杜伏威後來歸順唐朝,沈法興為李子通消滅,輔公佦則因叛亂為唐軍所剿滅。
隋末今天的江西地區還存在南楚政權,它是由林士弘所建。公元616年,林士弘在豫章稱帝建國,他改國號為楚,並雄踞一方。
朔方梁師都是唐朝最後一位消滅的軍閥,梁師都曾在雕陰稱帝,改國號為梁,因為其長期與唐朝作對,後來便被唐太宗所消滅。
竇建德在河北覆亡後,其餘部並沒有完全歸順於唐朝,武德後期,竇建德部下劉黑闥曾在河北起兵,他以洺州為割據,繼續開始反對唐朝的鬥爭。公元624年,唐太子李建成東徵,劉黑闥勢力覆滅。
與劉黑闥同時起兵的,還有山東魯地的徐圓朗和燕地的高開道,徐圓朗早年曾先後依附於李密和王世充,王世充敗亡後,他割據於山東,並長期與唐朝為敵。後來劉黑闥覆亡,徐圓朗也走向了失敗。高開道原是河北義軍格謙的部下,格謙死後,高開道在漁陽稱王,並建國號為燕。其與劉黑闥一起起兵,劉黑闥敗亡之後,高開道也走向了滅亡。
短暫一時的許國宇文氏政權也是隋末群雄之一,宇文化及在江都殺害隋煬帝後,便帶驍果軍北上,去長期與李密交戰。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敗走許縣,其在當地建立了短暫政權,半年後便被竇建德擒殺。
幽州的羅藝也是隋末一代梟雄,雖然其曾依附於唐朝,但其也為割據性政權之一。羅藝與李建成聯結,玄武門之變後,羅藝興兵犯疆,長孫無忌設計誘使其部將叛亂,羅藝被殺,幽州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