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將豬改了個稱呼!明朝國姓是「朱」,老百姓吃豬肉怎麼說?

2020-12-16 騰訊網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有著避諱這種說法,

如果有人一旦不小心犯了皇帝的忌諱,那可是要掉腦袋的。比如說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叫做李世民,為了避諱就不夠提人民這個詞,因為人民這個詞裡面含有民字,所以就得避一下李世民的諱。有了避諱,也就有了文字獄這種東西,文字獄相比較於避諱,更讓人害怕,說錯一個字就得掉腦袋。

明朝時期的文字獄和避諱也是比較厲害,有一件事就是朱元璋為了避諱,還特意把豬改了一個新的名字。因為朱元璋姓朱,如果隨隨便便提起朱或者和朱同一個讀音的字都不可以,但是百姓們是要吃肉的,吃的最多的就是豬肉,

但是為了避諱,又不能夠直接說是吃豬肉,

一旦被人發現就是死罪,因為觸犯了皇帝的忌諱。

但是百姓還是要吃肉的啊,這可怎麼辦呢?朱元璋就想了一個辦法,

就是給豬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把豬叫做「彘」,

這樣如果百姓要吃豬肉的話,就不必說是豬了,只要說是彘便可以,既可以安心殺豬吃,也不用擔心會掉腦袋。

朱元璋把豬改了一個稱呼,也讓他能夠給人下套,他當初就問過沈萬三豬蹄是什麼,沈萬三如果說是豬蹄必然觸犯忌諱會被殺死,機智的沈萬三就用了別的稱呼來替代豬蹄,逃過了一劫。所以說,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

把豬改成彘,百姓吃豬肉就能夠放心說話了。

相關焦點

  • 大明國姓是「朱」,百姓吃豬肉咋辦?朱元璋改一字,很多人讀不出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朱元璋原名是朱重八,原因是元朝不讓漢族人取正式名字,出生於沒有讀過書或是沒有做過官的家庭,只能用數字,不過朱元璋並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後改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又改為元璋。
  • 大明的國姓是「朱」,那民眾要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所以,在那個時候,人們在說話的時候,連皇帝的名字都是不能直叫的,即便是在要寫到皇帝的名字的時候,就要換個字來表示。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就遇到了這麼一件尷尬的事情,當時,朱元璋的「朱」姓和「豬」字是諧音的,而且,這「豬」在老百姓的口中是經常要出現的,像「殺豬」、「吃豬肉」等等,都會有所涉及,當時的朱元璋還是有些在乎的,畢竟,這聽起來,就像是要殺他們老朱家,吃他們老朱家的肉一樣。作為一個皇帝,本就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怎麼能忍?
  • 朱是明朝國姓,那麼明朝的人管豬叫什麼?逗趣的名字讓你猜不到
    但是問題來了,明朝皇帝都姓朱,但是「朱」與「豬」諧音相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免不了和豬打交道,萬一犯了「朱」的忌諱怎麼辦。 但是朱元璋為了活命,只好簡簡單單把他們安葬,待日後發達再遷到別處。但是朱元璋很餓,他兩三年都沒有吃過飽飯了,更別提最愛的豬肉了,朱元璋連做夢都在大快朵頤的吃著肉喝著酒。
  • 明朝國姓是「朱」,為了避諱,朱厚照改掉一字,多數人張口就讀錯
    而對於明朝皇帝的國姓「朱」而言,其忌諱便不止同名同姓這麼簡單了。由於「朱」和「豬」同音,因此,除了取名上存在忌諱外,如何稱呼豬肉也是一個大問題,畢竟「殺豬的」一詞在其他朝代或許並沒有什麼,但在明朝聽起來卻頗有幾分謀反意味。開國皇帝朱元璋還比較大度,他對此不以為然。
  • 在明朝「朱」為國姓,又與「豬」同音,豬應該怎麼叫?古人很聰明
    在明朝「朱」為國姓,又與「豬」同音,豬應該怎麼叫?古人很聰明學過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皇家的名諱是不可冒犯的,遇到和當時統治者名諱差不多發音的名諱就得避開,於是在中國封建時期就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稱為「避諱」。
  • 明朝一皇帝:我姓朱屬相是豬,以後全國不讓吃豬肉,違者發配邊疆
    古代封建社會有許多的忌諱,比如皇帝如果姓「朱」,即為國姓,那麼,民間的百姓們誰都不能用這個姓,而且直呼皇帝的名諱也是大不敬。說到「朱」姓,大家腦海中浮現的肯定是一種動物:豬。歷朝歷代以來,我們所熟知的大明朝,其皇帝之姓便為「朱」。
  • 明朝皇帝姓「朱」與「豬」諧音,明朝人如何避開「豬」這個詞呢?
    那麼明朝呢?「豬」字跟「朱」同音了,怎麼辦?必須避開,這是一定的。否則說「殺豬了」,完全是要造反的節奏,十個腦袋也不夠砍。明朝人是如何避開「豬」這個詞呢?這點問題難不倒充滿智慧的明朝人,用「豕」或者「彘」來替代。其實,朱元璋本人也不是非常介意「豬」和「朱」同音。
  •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人叫豬什麼?皇帝改了個名字,很多人都答錯了
    在漫長的冬天裡面,他們會殺掉家裡養了一年的豬,那一天還會叫上親朋好友來吃飯,隨後又將豬肉做成各種美食,煙燻肉就是其中能存放時間最長的一種。 而「豬」和「朱」同音,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時候,朱元璋可以不在乎,但是當了皇帝,朱元璋的姓和「豬」同音是一件尷尬的事情。
  • 明朝的豬都不叫豬,那要怎麼說?打死你都猜不出來
    明朝的豬都不叫豬,那要怎麼說?打死你都猜不出來兩千年的封建王朝出現了很多禁忌,比如老百姓不能使用黃色,不能跟皇帝一個姓等等,更不要說辱罵皇帝了。大事有些事情實在沒辦法控制的,就比如明朝的時候皇帝都姓朱,但是朱和豬同音,怎麼說都感覺像是在罵皇帝,這要是被知道了可就是殺頭的罪。但是不得不說老祖宗的智慧,有人機智地用「豕」字代替了豬字。但是呢,其實有很多皇帝是不在乎這些的,只要你不是傻乎乎的嘲諷皇帝就行,比如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本身就不在意這個,只是下面人覺得這樣叫不好。皇帝不在意,不代表不會拿這個來說事。
  • 朱元璋在位時有多狠?只是因為發音相同,明朝人不敢稱呼「豬」
    從古至今,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個習俗,就是在過年的時候要殺豬宰羊來慶祝,用這種方式來犒勞自己一年的艱辛勞動,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雖然現在人們幾乎都生活在大城市,而在一些小城市中依然還會有這樣的習俗出現,他們會將自己養了一年的豬給宰殺,然後喊上自己的親朋好友來自己家做客。
  • 明朝「朱」姓與「豬」諧音!當時的叫法令人笑掉大牙!網友:666
    明朝「朱」姓與「豬」諧音!當時的叫法令人笑掉大牙!網友:666如果當皇帝跟動物諧音之時,必須得避開。否則你過年了說「殺豬了」,那麼就是說「殺朱了」,在明朝時期,這是要造反的節奏了。據文獻記載,特別在明朝的時候,「豬」一般用「彘(zhi)」、「豕(shi)」等字眼代替。所以問題就解決了。
  •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人管豬叫啥?朱元璋換個讀音,至今很多人讀錯
    也就是這個國家中所有的人都需要避諱的字眼,在日常生活的交流講話中不能夠說到,在寫文章的時候也不能夠將其寫出來,這些字眼最開始只是皇帝及其父親、祖父的名字,後來擴大到皇后及其父親
  • 被賜國姓,為何後人只知國姓爺鄭成功?難道明朝國姓爺不姓朱嗎?
    不知道有多少人覬覦著皇帝的姓氏,但凡有膽敢擅自使用國姓的人都要被處於處罰,而皇帝為了表示天恩浩蕩,會將皇家的姓氏賜給給功臣,以表示寵愛。在唐朝初年李淵便曾為了褒獎徐世勣的功績,便賜國姓李,將其視為李氏宗室,徐世勣改名為李勣,其子孫後代同樣可以沿用李姓。
  • 歷代皇帝都很重視避諱,都選擇不常用的字給兒孫命名,避免改名字
    歷代皇帝都很重視避諱,都選擇不常用的字給兒孫命名,避免改名字在中國古代社會,避諱永遠是一個不能避開的話題,是決不能馬虎的。還有就是一些稱呼上,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要避諱世民,所以三省六部中的民部改成了戶部,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可見避諱的力量。歷代皇帝也都十分重視避諱的問題,比如漢光武帝名劉秀,當時的秀才就改成了茂才。
  • 換一種說法,「豬」是不高興了,但百姓們都說皇帝很聰明!
    古人對起名是很重視的,一個人的名字必須要有一定的寓意,名字像是一個人的臉面一樣,但封建社會皇帝的名號不是誰都不可稱呼的,在古代這種行為習慣叫做避諱,避諱是所有老百姓以及王公大臣必須要了解的一件事情,因為如果稍有不慎,說錯了話那麼就有生命之險,
  • 豬為什麼會被稱為「豕」?這與朱元璋有關,在此期間還有一道名菜
    本文由鯨魚獨家原創,輕點上方的關注,防止自己迷路~明朝時期,那真是莫說風雲,只談豬,為什麼呢?因為豬怕出名人怕壯啊,正巧的就是朱元璋姓朱,通音「豬」。這個理由就足夠了吧?還不夠?那你就只能等著被殺頭了。
  • 「人文」明朝御膳房每年吃18900頭豬,大語言學家斷定朱元璋回族
    一度有個說法甚囂塵上,稱「朱元璋是個回回」,甚至,連語言學大家、「四朝元老」周有光先生都相信了。他在《中華讀書報》2005年1月22日上的載文《百歲老人周有光答客問》裡還專門說到這個話題。文中說「遼、金、元、明、清這五代的1000年,都是外族打進中原來加以統治的。
  • 明朝大冤案「空印案」,折射出朱元璋思想的僵化和心中的恐懼
    明朝大冤案「空印案」,在當時可是震驚朝野,就算是今天在讀這段歷史的我們,也不禁為之震驚。因為那段歷史而喪命的官員其中不乏許多有名的大清官,可是就是如此也逃脫不過的。當時在位的皇帝就是敢作敢為而又十分有性格的朱老爺子朱元璋。
  • 朱元璋用膳時吃到頭髮,大廚急中生智回6字,皇帝龍顏大悅還升官
    公元前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為了一改前朝在政治上的弊病,鞏固中央集權,對權臣進行了一次大的政治改革,清除權臣,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胡惟庸案」。當時胡惟庸的勢力相當大,整個勢力範圍都已嚴重威脅到明朝的統治,再加上他的擁權自大,在日常作風上也極其高調,所以,最終於1380年被朱元璋處決。
  • 崇禎叔叔,老百姓都餓得吃不下飯了他說不關我的事結局很悲慘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仍然實行"分封制",由於朱元璋對太子的分封,結果明朝的藩王變成了大明的禍水。原因是當時的藩王,都能擁兵自重,這與古代的藩王很相似。其次,朱元璋制定了嚴格的要求,即給予明朝皇室贍養費。然而,朱元璋萬萬沒想到,他的想法雖好,卻導致明朝藩王們都很有錢,但在明朝後期,這些藩王們只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