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伴君如伴虎」,在封建專制的古代背景下,君主立憲制是最重要的存在。身為國家最高權力者的皇帝,最怕的就是別人危及自己的統治,因此,他們大多疑心重重,部下即使有一點小失誤,也極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公元前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為了一改前朝在政治上的弊病,鞏固中央集權,對權臣進行了一次大的政治改革,清除權臣,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胡惟庸案」。當時胡惟庸的勢力相當大,整個勢力範圍都已嚴重威脅到明朝的統治,再加上他的擁權自大,在日常作風上也極其高調,所以,最終於1380年被朱元璋處決。《胡惟庸案》之後不久,發生了另一起《藍玉案》,在這兩起案件中被處死的人數已超過40000人。
對著這麼嚴苛的君王,朱元璋身邊的人都很害怕,這個君王,他既是明君,又是一個「惹不起」的皇帝。那時候,為了避諱朱元璋的姓「朱」,許多人不敢直呼「豬」,後來又有一段時間,以「豬」代「豬」,生怕惹皇帝不高興,畢竟,這「殺豬」就像「殺朱」,「吃豬肉」就像吃「朱肉」,免得想太多。王位誰敢再挑釁,所以也只好處處小心。
曾經,朱元璋到當時的首富沈萬三家裡吃飯,那時候,桌上有一道菜是豬蹄,這下倒好,朱元璋本來就有點忌諱沈萬三,不喜歡他,這下算是找機會來吃苦了。那時候,飯桌上的豬蹄不是小塊的,而是大塊的,朱元璋便故意問沈萬三,這豬蹄怎麼吃才好呢?大家都很清楚,這麼大一塊豬蹄,自然是要用刀切的,可是,這節骨眼上,誰敢說用刀?害怕的是腦袋不想?
朱元璋就盼望沈萬三說一聲「用刀」,這樣,正好可以治好他的罪,但沈萬三並不笨,自然知道這一點。就這樣,沈萬三便從這隻豬蹄裡拿出一根細骨來切豬蹄,這隻豬蹄早就蒸軟了,切起來也很方便。過了這個關,接著,又給沈萬三出了另一個難題,他問:那道菜叫什麼名字?要是說「豬蹄」,豈不是又有什麼忌諱?於是,沈萬三靈機一動地答道:「豬蹄,豬蹄,又免了一場災禍。
又有一次,朱元璋身邊的御廚也遇到了麻煩,差一點便頭朝下。那時,朱元璋正在飯桌上,忽然在飯菜裡拿出一根頭髮,這下可不得了,皇帝的飯菜還敢如此不講究,無論是否有意,在當時都是一種「大不敬」。這時,朱元璋便怒氣衝衝,直接讓人把那個燒菜的御廚拿來。廚子見了,心裡實有畏懼,但他也是個聰明人,仔細一想,自己剛才還未上桌,菜裡並沒有什麼異物,那麼,這位皇帝吃掉的毛髮從何而來?
廚師仔細地想了想,忽然明白了——這位皇帝吃過的頭髮,不是他自己的嗎?所以,在皇帝的詢問下,御廚急忙回答了六個字:皇上,這就是龍鬚。古代的龍很受人尊敬,基本上,皇帝都會用「真龍天子」來形容,所以,在聽到了御廚的回答之後,朱元璋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不但不生氣,反而龍顏大悅,還把御廚升職了。
必須說,在這御廚也是與眾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