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長什麼樣?

2021-02-09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石偉傑

從秦始皇說起

讀過人教版歷史教科書的同學,應該都還記得這張秦始皇的插圖吧:

教科書上的秦始皇像

可是,秦始皇真的長這樣嗎?《史記》上說,大梁人尉繚是這樣描述秦王的:「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郭沫若在《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中解讀道:

前四項都是生理上的殘缺,特別是「摯鳥膺」,現今醫學上所說的雞胸,是軟骨症的一種特徵。「蜂準」應該就是馬鞍鼻,「豺聲」是表明有氣管炎。軟骨症患者,骨的發育反常,故爾胸形鼻形都呈變異,而氣管炎或支氣管炎是經常並發的。有這三種徵候,可以下出軟骨症的診斷。

這描述與教科書中的偉岸形象比起來,差別還真大。那麼,除了文字記載,秦始皇有沒有畫像、雕塑等流傳下來呢?據夏玉潤在《漫談朱元璋畫像之謎》中介紹:「關於皇帝畫像,最早見於記載的是北魏張彝編繪的《歷帝圖》,上自伏羲,下至東晉恭帝,號稱歷時3207年,收帝王128位,共5卷。類似《歷帝圖》的畫卷,晚唐張彥遠曾有8卷流行。惜上述《歷帝圖》均佚。今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古帝王圖》,相傳是唐人閻立本所繪,為現存最早的中國帝王肖像畫。」

所以,在《歷帝圖》中,應該是有秦始皇的畫像的,只可惜現在看不到了。

正史中記載的帝王長相

在充滿神話傳說的上古時代,帝王或者聖賢都是天生異象的,東漢王充在《論衡·骨相篇》中議論道:「傳言黃帝龍顏,顓頊戴午,帝嚳駢齒,堯眉八採,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湯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陽,周公背僂,皋陶馬口,孔子反羽。斯十二聖者,皆在帝王之位,或輔主憂世,世所共聞,儒所共說,在經傳者較著可信。若夫短書俗記、竹帛胤文,非儒者所見,眾多非一。蒼頡四目,為黃帝史。晉公子重耳仳脅,為諸侯霸。蘇秦骨鼻,為六國相。張儀仳脅,亦相秦、魏。項羽重瞳,雲虞舜之後,與高祖分王天下。」

由此可見,在骨相學看來,相貌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帝王貴為九五至尊,按理來說相貌必定不凡。尤其是秦始皇建立皇權制度後,圍繞著皇帝的禮儀逐漸完善起來,帝王相貌如何描述、如何流傳,更是重中之重。

在主要靠文字記載的時代,了了幾筆,就能出神入化。以正史為例,漢高祖劉邦「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東漢光武帝劉秀「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宋武帝劉裕「及長,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特」。齊太祖蕭道成「姿表英異,龍顙鐘聲,鱗文遍體」。梁武帝蕭衍「生而有奇異,兩胯駢骨,頂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所居室常若雲氣,人或過者,體輒肅然」。陳高祖陳霸先「身長七尺五寸,日角龍顏,垂手過膝」。隋高祖楊堅「忽見頭上角出,遍體鱗起……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沈深嚴重」。

上文提到閻立本的《古帝王圖》,就描繪了從漢到隋的13位帝王,依次是:前漢昭帝劉弗陵、後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劉備、吳主孫權、晉武帝司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陳文帝陳倩、陳廢帝陳宗伯、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閻立本《古帝王圖》中的劉秀

以下再舉唐以來的正史記載:唐太宗李世民「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宋太祖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宋太宗趙光義「及長,隆準龍顏,望之知為大人」。宋真宗趙恆「生於開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既長,身長九尺,豐上銳下,目光射人」。明太祖朱元璋「及產,紅光滿室。……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清太宗皇太極「儀表奇偉,聰睿絕倫,顏如渥丹,嚴寒不慄」。清世祖順治「生有異稟,頂發聳起,龍章鳳姿,神智天授」。清聖祖康熙「天表英俊,嶽立聲洪」。清高宗乾隆「隆準頎身」。

這一連串關於帝王相貌的正史記載,其實都有固定的模式,一是出生時就不同凡響,二是骨相奇特,常用的詞是「龍顏」、「隆準」等等。

除了文字,隨著畫像的興起,帝王相貌要怎麼製作、保存呢?

道統斯在:歷代帝後圖像

帝王相貌,古代叫「御容」。王豔雲在《金代御容及奉安制度》中追溯道:「古代帝王形象的御容製作,可追溯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受佛教的影響,當時的帝王御容多為雕鑄的等身佛像,材質有石、銅、檀木、金和銀。……逮至隋帝仍篤信佛教,在沿用以往等身佛像的基礎上,還出現了寫真畫像。……唐代御容範圍擴大,擴展至太后、太妃,甚至是少主、公主。……在供奉地點上,魏晉隋多為佛教寺廟,唐代增加至道觀和景教場所,延續到宋代私人家宅中也有供奉。宋真宗以後在隋唐基礎上,對御容供奉場所進行了調整歸併,正式規定了御容祭拜制度,將御容祭拜列於國家宗廟制度之中。」明、清兩代亦是如此,帝後畫像製作、供奉有章可循。

到了乾隆年間,歷朝歷代積累下來的帝後、聖賢、名臣畫像經過整理,被儲藏到故宮南燻殿。陳凌在《故宮舊藏帝後畫像》一文中介紹了這批畫像:

南薰殿圖像歷經宋、元、明三代累積而成,凡卷、冊、軸一百餘件,圖像五百八十餘幀。上古五帝伏羲、唐堯、夏禹、商湯和西周武王五像位居南薰殿圖像之首,是南宋淳元年(1241)理宗至太學,作《道統十三贊》後,命當時著名畫家馬麟繪像。其時所繪共十三像,雖屬臆想之作,但與史實大體相近,也是極為珍貴難得的,遺憾的是現今僅存有其中五幅。唐高祖、太宗以及後唐莊宗等畫像也非唐人作品,而是出自明人手筆。

伏羲、堯、大禹、商湯

蔣復璁的《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南燻殿圖像考》一文按時間順序一一列出了這批畫像,其中唐太宗有3軸,宋太祖4軸,明太祖12軸。

唐太宗、宋太祖

明太祖畫像雖多,但大家也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有兩種形象傳世的。在人教版歷史教科書中,七年級下冊用了不太好看的明太祖像,而「高中必修1」課本則選用了正統的明太祖像。關於朱元璋的兩種形象之爭,可謂眾說紛紜,有的從文字記載來判斷朱元璋長相應該是醜的,有的從遺傳學角度來說明朱元璋是俊美的。夏玉潤在《漫談朱元璋畫像之謎》中總結道:這兩類畫像與朱元璋的真實相貌相比,均為似像非像的寫意圖。因此,今人無須鑽牛角尖,來考證這兩類畫像孰真孰偽。因為這兩類不同畫像,已經升華為人們認識朱元璋的文化符號,是不同利益者、不同歷史觀看待朱元璋相貌的不同表述。

明太祖的兩種形象

其實,稍稍瀏覽一下中國古代帝王畫像,就能看到,這些畫像都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或立或坐,都有一個標準姿勢。比如清朝歷代皇帝的畫像,在光緒皇帝之前,都是標準的坐姿,服裝當然是統一的龍袍,區別就在於臉型。

清朝歷代皇帝畫像

當然,帝王畫像不同於一般人的自畫像,它承擔了更多的政治功能,因此它既要記錄帝王的相貌,又要顧及帝王形象。於是,作為政治藝術品的帝王畫像,有點處於虛虛實實之間。

以前的帝王畫像都是供奉在宗廟裡,一般百姓無法得見,民間也不知道皇帝長什麼樣,所以皇上可以微服私訪,沒有人認得出來。而到了近代,群眾、國民被納入政治舞臺,而且「主權在民」,古代的神秘主義作風已經過時,必須要讓萬民景仰,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到了晚清,照相術傳入中國,光緒就是第一個接受照相的皇帝,後來,宮廷攝影慢慢就習以為常了,慈禧太后留下了很多相片。再加上報紙的傳播,帝王形象就不神秘了。後來袁世凱更是在銀元上印製了自己的頭像,「袁大頭」深入民間。

人像復原技術的運用

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像復原技術興起,既有傳統的雕刻復原法、泥塑面貌法,還有藉助計算機的3D人像復原技術。

前蘇聯人類學家格拉西莫夫著有《從頭骨復原面貌的原理》一書,系統介紹了顱面復原的理論和方法。刑事相貌學專家趙成文根據古屍的顱骨還原了很多古代人物的相貌,包括馬王堆辛追夫人、吳承恩、清代香妃、古樓蘭美女、越王勾踐後裔東甌王等,較為引人注目。

國內考古學者也多有使用人像復原技術來還原古代人物面貌的。目前考古的復原技術主要是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根據骨骼合成、根據畫像恢復、綜合技術等。

比如康熙就是根據圖像恢復的:

復原康熙

曹操是根據骨骼合成的:

合成曹操

參考文獻:

1、苗體君、竇春芳:《秦始皇、朱元璋的長相知多少》,《文史天地》2006年第4期

2、夏玉潤:《漫談朱元璋畫像之謎》,《紫禁城》2008年第4期

3、王豔云:《金代御容及奉安制度》,《故宮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5期,總第139期

4、李守義:《國博往事:歷代帝後名臣畫像的歸屬》,《文史知識》2013年第4期

5、陳凌:《故宮舊藏帝後畫像》,《臺聲》2004年7月

6、蔣復璁:《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南燻殿圖像考》,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相關焦點

  • 康熙皇帝長什麼樣?9個外國人描述了他3個階段外貌,是否準確
    9個外國人還原康熙皇帝模樣我國古代對人的描寫或者其模樣,我們只能通過史料記載。但在歷史上,由於我國史料對一些帝王將相模樣只用寥寥幾個字記載,不可能像小說一樣細緻描寫,只有對特殊地方加以備註,比如清朝道光皇帝是瘸腿的特徵留了下來。在清朝皇帝中,有名的康熙皇帝長什麼樣呢?清朝史料有記載,但不如外國人描述的詳細,我們可以有根據外國的記載還原康熙皇帝的模樣。
  • 古代皇帝為什麼沒有雙胞胎
    對歷史比較熟悉的朋友應該知道,中國歷史上從第一代皇帝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儀,一共494位皇帝,時間長達2132年。按理說,這麼龐大的皇帝朝代,加上他們身後的後宮隊伍。生個雙胞胎根本不是什麼難事。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皇帝中一定有人生過雙胞胎的子嗣,但是為什麼歷史中為什麼沒有過記載呢?那麼我們就來跟大家說一下這裡面的原因。首先第一點,雙胞胎這個事情跟迷信有關係,這話怎麼說呢?其實古代的時候生雙胞胎,尤其是男孩是不吉利的。因為在中國遠古時代有一個奇怪的習俗,就是孩子一出生,要看哪個強哪個弱,兩個孩子中弱的那個往往會被直接弄死。
  • 古代皇帝大多壽命都不長,是因為縱慾過度所致嗎?
    不過縱觀我國歷史上的幾百位皇帝,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皇帝的壽命大多都是不長,還可以說是短命。因為中國歷代皇帝平均壽命都不到40歲,可見享受的是不錯,但是死的被較走啊。最高也就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享年89歲。這裡說的是正兒八經的皇上,不算一些王、君主,諸侯什麼的。
  • AI復原古代皇帝,可比畫像裡美多了
    AI復原古代皇帝,可比畫像裡美多了 2020-12-2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看古代皇帝的帽子都長啥樣
    冠,在古代一般指貴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古時,男子20歲舉行冠禮。冠因此成為標誌男子成人的常服。不過,並不是什麼樣的男子都可以戴冠的。《釋名》中說:「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 從一字定褒貶,到25字花式吹:中國古代皇帝的諡號怎麼越來越長?
    由於惡諡是對死者的批評,這在古代是比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規定:不立惡諡,只作美諡,平諡 諡號的字數,從一個字開始,發展到後來用好多個字,簡直成了褒義詞堆砌。 諡號是對古代帝王的蓋棺定論。「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是貶,嚴於斧鉞」,自己死後得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諡號,對君王來說當然意義重大。
  • 為何古代皇帝的諡號越來越長,是皇權逐步加強還是大臣曲意逢迎
    所謂諡號指的是人在死之後後人對他這一生的評價,值得注意的是諡號並不是只有皇帝特有,許多對朝廷有功的大臣也有諡號,如明朝太師張居正的諡號是文忠,戚繼光的諡號是武毅等等。相比於大臣的諡號,皇帝的諡號在很早就出現了。 在商朝的時期,人們對皇帝主要還是直呼其名,或者稱廟號,如商朝武丁王被稱作高宗。
  • 古代皇帝有「明君」「暴君」,那麼皇帝若是傻子,能傻成什麼樣?
    中國古代有很多優秀的皇帝,例如劉邦、劉徹等人,他們聰明絕頂,知人善任。但是也有很多「智商欠費」的皇帝。如最為人熟悉的秦朝二代皇帝胡亥。秦二世雖然為秦始皇所喜愛,但是他父親也知道胡亥是非常愚蠢的,所以將皇位傳給自己大兒子扶蘇。
  • 古代的「員外」是什麼樣的官職?一種身份的代表,說出來都害羞
    古代的「員外」是什麼樣的官職?一種身份的代表,說出來都害羞員外這個官職在古代的時候是長聽見的,但是一般人都不明白這個員外到底是算什麼樣的官職。員外,就是在正式的額度之外,也就相當於現在所說的編制外。員外在不同的時代是有不同的定義的。
  • 古代的皇帝每天的工作是什麼,輕鬆嗎?這位皇帝做到忍無可忍
    然後要晨讀學習,一個皇帝如果不學習的話,那就廢了。學習完畢,就是吃早膳的時間。大概一個小時,早上的8點到9點。九點就到了上朝的時間。大臣們匯報的事情多一些呢,時間就長一點;事情少一些,時間就短一點,大概有兩個小時左右吧。所以電視劇裡的太監總是說,有本早奏無事退朝。
  • 古代皇帝也有「職業教材」
    古代皇帝也有「職業教材」 因此,皇帝的職業教育也成了個大問題。諸如四書五經等文化基礎課當然多有名家碩儒擔當,但實踐環節卻比較麻煩,總不能讓老皇帝退位三天,給預備役皇帝進行實踐吧?或許是有感於此,有皇帝就想出了一招:編寫當皇帝的職業案例,以古為鑑,學習怎麼當個好皇帝。  明代宗朱祁鈺就編了一本《歷代君鑑》做教材。朱祁鈺,就是任用于謙保衛北京,經歷奪門之變、英宗復闢的當事人。
  • 皇帝菜是什麼樣子 皇帝菜什麼人不能吃
    皇帝菜是一種綠葉蔬菜,但是許多 人到見到這一姓名時不清楚他是什麼樣子的,實際上皇上才算是日常生活尤其普遍的瓜果蔬菜,一會兒我能對他做詳解,能讓大伙兒掌握他是什麼樣子,另外也會讓大伙兒了解皇帝菜什麼人不能吃。
  • 在古代來了「大姨媽」怎麼辦,古代的姨媽巾長什麼樣?
    文/落葉城主的歷史課在古代來了「大姨媽」怎麼辦,古代的姨媽巾長什麼樣?今天我們來給大家科普科學知識,我們都知道,古代女子的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出閣了,在十五六歲就生孩子了,也就是說初潮過後就得懷孕生子。所以在古代做女孩子還是比較辛苦的。除此之外,古人還將女孩子的必有之物大姨媽視為不祥之物,因為不好區分是否是屬於特殊時期,所以在很多重要的場合,比如祭祀,葬禮,婚禮等等,女子都不能出現。那麼問題來了,古人來大姨媽怎麼辦?她們使用的姨媽巾是什麼?
  • 皇帝吃的參都長什麼樣?教你如何辨別人參好壞
    小時候古裝劇看太多,人參在我印象中價值連城,只有皇帝才能享用,普通人吃不到也不知道人參的好壞。古書記載,乾隆皇帝日理萬機,之所以能過活到80高齡,很大一個原因是吃人參,天天吃不帶心疼的,兩年內吃了人參359株,共計2千克,吃得人參價格增長了十幾倍,一棵生長百年的野參也才重30克,大部分山參才2-3g,可見乾隆起碼吃了一個山頭的參。
  • AI復原,原來古代帝王長這樣
    長期霸佔電視劇黃金檔的雍正帝 長什麼樣? 其實,他長這樣 ▼▼▼
  • 古代皇帝為何喜歡睡瓷枕頭?不是為了好看,是為了方便妃子
    雖然自古以來人們的生活習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睡覺枕枕頭的習慣並沒有改變,可能人們枕的枕頭不一樣,但是不管枕什麼樣的枕頭,都是為了睡覺更加舒服一些。古代的皇帝妃子所睡的枕頭,也都是高級別的,而一些普通百姓所使用的枕頭,就是一些比較低質量的了,古代平民百姓日子過得比較貧窮,枕頭上也沒有那麼多要求,所使用的枕頭也都是一些普通的木頭竹子做的,或者是石頭做的,因為質量比較的硬,所以睡上去也不舒服。但是大家知道嗎,古代的皇帝也是比較喜歡睡瓷枕頭的,也許大家會比較疑惑,難道皇帝就不嫌硬嗎?
  • 古代皇帝們的第一次一般都給了誰?答案讓你意想不到
    很多人都羨慕古代的帝王,生下來不僅可以享受萬人仰仗,還可以擁有後宮佳麗三千。這樣好的運氣不知道上輩子修了多少的福氣才能換來。很多人認為,皇帝的第一次是給了福晉,其實不是這樣的,大多數皇帝的第一次是給了這些人,答案讓你意想不到。
  • 對古代皇帝一生的評價——諡號
    今天我們來說說對古代皇帝一生的評價——諡號~對古代帝王的蓋棺定論>諡號是對古代帝王的蓋棺定論,自己死後的諡號,對帝王來說意義重大。於是最後,宋太祖的諡號變成了「啟運立極英式聖文神德元功大孝皇帝」。從而以後,就形成了慣例。
  • 古代皇帝所吃的美食,你都知道哪些,現在哪裡能買到
    相傳古代皇帝一天只吃兩餐,皇上都是要上早朝來處理一些事情,等下早朝後吃一餐,下午時分再吃一餐,這兩餐統稱為正餐,光菜的樣式就有108道菜,其中在皇上吃之前都要事先用銀針驗毒,同時還需要專門的人來試吃,從而確保萬無一失。這一點很多人都沒有想到,要是有些吃貨的朋友在古代作為皇上的試吃,那什麼樣的山珍海味都可以嘗個變。
  • 古代皇帝的大便叫什麼?
    1.古代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所以他們的大便被稱為龍遺。 現在才知道竟然還有專門收集龍遺,專門做藥材的。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皇帝的x也是香的嗎? 不過要說藥效是長生不老,我尋思古代的皇帝長壽的也沒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