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御膳房下毒,能毒死皇帝嗎?溥儀:長這麼大沒吃過一口熱飯

2020-12-24 起叔讀史記

在古代有一種獨一無二的職業叫「皇帝」,皇帝平均壽命不到四十歲,但是普天之下想要取而代之的卻數不勝數,所為他們往往都自稱為「孤家寡人」,因為真正能夠信任的人很少,大多數都是臣服於他們的權力之下,當他們的權力被奪走很有可能將面臨殺身之禍,所以他們處處提防,甚至連吃個飯都要小心翼翼。

曾有人便問過,通過「下毒」來殺死皇帝,有可能嗎?在歷史上還真有類似的記載,《大業略記》記載: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在病榻上,被兒子楊廣餵食毒藥殺害。還有清朝末期的光緒皇帝,許多歷史學家推測,也是被慈禧給毒死的。

光緒皇帝是一個被慈禧架空了權力的傀儡皇帝,自戊戌政變之後慈禧便一直對光緒皇帝小心提防。光緒死於1908年11月14日,根據記載光緒死前一直捂著肚子在床上翻滾,最後疼痛而死,而光緒死後僅一天慈禧便去世了,所以光緒極大的可能就是慈禧下令毒死的。

雖然歷史上確實存在過被毒死的皇帝,但是這些皇帝往往都是失去了實權的皇帝,而且毒死他們的往往都是身邊的親信,甚至是家人。那麼為何會如此呢?我們可以從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找到答案。

在這本書中一句話:皇帝吃飯,另有一套語言,是絕對不準別人說錯的。皇帝吃飯,叫「進膳」;皇帝吃的飯菜,叫「御膳」;給皇帝造飯做菜的廚師,叫「御廚」;給皇帝開飯,叫「傳膳」;專門為皇帝服務的廚房,叫「御膳房。」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皇帝和其他人的進食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在很多朝代中都有規定,皇帝吃飯的時候身邊是不能夠坐人的,甚至連皇后都不能一起用膳,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在皇帝的食物中下毒,這還不算什麼,最精彩的是在皇帝「用膳」之前。

首先在皇帝用膳之前,御膳房要想將所有的菜,全部放在桌子上,然後在每一道菜上標明菜名,以及這道菜掌勺大廚的名字。而且每一道菜都要現在御膳房留下一些樣菜,就是為了查驗用的,這一道工序還只是起到震懾的作用,以免御廚投毒。

這第二步就是用銀針驗毒了,古代的毒藥大多都是含有硫化物的砒霜,銀針一過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很容易驗出來。在銀針試過沒有毒後,還要讓太監用公筷先嘗一口,以免有特殊的毒品沒有驗出來。最後才能呈給皇帝食用,經過這幾個步驟之後,基本上可以斷定,皇帝將要進食的飯菜中是沒有毒的了。

但是這樣的做法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工序太複雜,耗費的時間也太久,所以很多飯菜基本上呈到皇帝面前的時候都涼了。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提到過:自己從小到大就沒有吃過一口熱乎飯。看來在古代「皇帝」這個職業也不好當啊。

相關焦點

  • 在古代,想殺害皇帝為何不用下毒的方式?溥儀:沒吃過一口熱乎飯
    但是,古往今來皇帝有數百位,而被毒死的人僅有光緒帝一例,那麼古代時,想殺害皇帝為何不用下毒的方式呢?對此,溥儀說:沒吃過一口熱乎飯。 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從幾個方面說明,為何下毒殺害皇帝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死於毒殺的皇帝為何這麼少?溥儀:我都吃剩飯剩菜,他們怎麼下毒
    自從秦始皇稱帝之後,到清末溥儀退位為止,這中間有2000多年的歷史,共誕生了400多位天命之子也就是「皇帝」了,其中被毒死的有20位,相比較其他方法去殺死皇帝,毒殺會不會更簡單呢?事實可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哦?今天我們細數一下皇帝的「死法」開玩笑了!我們還是來探討一下「為何皇帝難以下毒殺死呢?
  • 為何古時候不通過下毒來殺皇帝?溥儀:想啥呢,我就沒吃過口熱乎飯!
    為何古時候不通過下毒來殺皇帝?溥儀:想啥呢,我就沒吃過口熱乎飯!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羨慕那些拿著高工資,能夠到處旅遊的人,但是卻沒有看到他們為此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很多時候我們看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還要看表面背後的本質問題是什麼,就比如古代時候的皇帝,在那個時候皇帝就代表著最高的權利,但是想要獲得這個權利,也需要付出很多的代價,而且就算最後真的做了皇帝,那也需要時時謹慎提防那些有野心的臣子謀害自己,那麼皇帝會不會被謀逆之人下毒給毒死呢
  • 為何皇上無論何時說餓了,御膳房都能送來熱菜?網友:老祖宗聰明
    那麼,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御膳房如何能同時做下這麼多菜。按常理來說,只能一道或幾道一起製作,要是如此,等到這100道菜全做出來,前面做的早不就涼了麼?而在清宮劇裡我們經常看到,皇帝一說餓,御膳房端上來的都是熱菜,這又是為何?
  • 御膳房到底是個什麼部門?溥儀嫌棄做的東西不好吃,天天吃外賣
    御膳房啊!那可是專門給皇帝娘娘做飯的廚房啊!古代皇宮裡的吃食,再不濟還不得是山珍海味,飛禽走獸,龍肝鳳膽什麼的?真是讓窮苦的小編想想就留口水!小編平常懶得做飯,每天都是靠「餓了么爸爸」和「美團媽媽」來餵養,可是在歷史上,溥儀曾經也是外賣的忠實愛好者,你以為是因為皇帝吃慣了好的想換換口味?錯啦!御膳房的東西真的沒咱們想的那額好吃。
  • 違背「真香」定律,原來御膳房的飯菜,皇帝自己都不願意吃……
    >極致與奢華的代表而這些美食都出自一個神秘的地方御膳房然而就在大家看來「真香」的飯菜有時候皇帝自己都不喜歡吃具體咋回事?為了一聲「傳膳~」後,能夠及時將菜上齊,御膳房很多菜都是提前一天做好,保溫待命。等到皇帝開始享用飯食的時候,口感經常差強人意。因此儘管御膳房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有時候皇帝並不喜歡那裡的飯菜。進而「小廚房」就誕生了,皇帝可以單獨「開小灶」犒勞自己。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
    實際上,慈禧真正吃的也就是離自己最近的幾道菜,遠處的菜她甚至看不清是什麼。每次用完餐,餐桌上十之八九的菜還沒動過。這些菜在慈禧吃完後就全部撤下,一部分會賞賜給伺候她的太監或宮女,但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是賣到宮外去。品相好的菜會被有名的飯莊收購,它們在門口掛牌子打廣告,告訴食客今日供應「御膳」。
  • 古代皇子想奪位,為什麼不在御膳中做手腳?溥儀:一言難盡
    《末代皇帝》在清朝,皇帝每天都需要用膳,而在傅儀的回憶錄中,也曾提及過用膳相關的事跡。回憶錄中有這樣的描述:「日耗費物力、財力最大的莫過於吃飯。」、「從未吃過一口熱飯。」溥儀其實,皇帝用膳往往跟刺殺是連在一塊的。
  • 打破你對御膳的幻想:清代御膳又費錢,還不怎麼好吃
    說起御膳,很多人都會覺得非常高大上,皇室有錢,所以能吃到各種美味。御膳的確貴,但味道不一定好,而且吃起來也不舒服。御膳很奢侈清代從乾隆開始,御膳變得非常鋪張浪費。皇帝和皇太后每頓飯108道菜,皇后96道,皇貴妃64道,並且宮裡的盤碗比外邊的大,所盛的食物自然就比較多。
  • 古代皇帝一頓飯多久能吃完?
    現在讓我們仔細先看看皇帝吃飯的複雜流程。首先要知道,皇帝的飯不叫飯,而叫「膳」,按照一般程序,皇帝吃飯,首先是皇帝吩咐一聲「傳膳」,然後身邊的太監便一個傳一個地喊「傳膳」。傳到御膳房,御膳房專門負責上菜的服務員太監,便排成一個長隊拿菜到皇帝的餐廳門口,然後由皇帝另外貼身的專門太監,整整齊齊地把菜擺放到皇帝吃飯的桌子上。
  • 皇帝的御膳究竟有多豪華?買菜、吃菜、賜菜、剩菜都大有講究
    皇帝的御膳究竟有多豪華?買菜、吃菜、賜菜、剩菜都大有講究 最近《如懿傳》的熱播,甚至將宮鬥劇拍成了「舌尖上的清宮」,民以食為天,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膳食應該是天下第一美膳了。那麼皇帝平時都吃什麼?怎麼吃?是誰在給皇帝做飯?又是怎麼運行的?
  • 古代皇帝吃頓飯有幾個菜?排場多大?溥儀親自闡述其中的內情
    我們一般看古裝劇的時候,總是會對著裡面那些精美的膳食流口水,覺得皇帝這吃的也太好了吧?不僅皇帝,還有一些身份比較高的後宮娘娘們,一餐飯能吃一大桌菜,想吃什麼吃什麼,把現代吃貨饞的不要不要的。但大家也知道,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一般人並不認為皇室一餐真有這麼多菜。為什麼這麼說?舉個例子吧,如果傳得最多的就是皇帝一餐飯要吃108道菜,這其實是一種誤傳。真正有108道菜式的那個叫做滿漢全席,又分為「蒙古親藩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白宴」、「節令宴」六種宴席,加起來一共108道菜。
  • 古代皇帝吃飯都有一個太監試菜,萬一是慢性毒藥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為了防止被下毒,那麼吃飯前總有太監試菜,但難免有人會問,如果是用慢性毒藥呢,這太監不就試不出來嗎?其實這個擔心是比較多餘的,用慢性毒藥毒死皇帝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主要原因有這麼幾個:時間跨度長,容易暴露要知道的是,給皇帝做飯的御膳房那也是有監管的,如果使用慢性毒藥,那麼毫無疑問,就需要小劑量長時間服用才可能出現效果,這就使得下毒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樣長時間反覆的進行下毒,是很容易暴露目標的,實現起來太過困難。
  • 小皇帝第一次吃西餐,餐刀不能入宮,只用叉子怎麼吃?
    話說末代皇帝溥儀,從小生長在宮中,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普通老百姓只是聽過的山珍海味,他早就吃的膩味了。吃多了御膳房做的菜,好像也總是那個味兒。隨著小皇帝溥儀慢慢長大,也就聽說了不少宮中沒有的新鮮玩意兒。
  • 看看皇帝都吃什麼——「宮廷御膳」
    「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在老百姓心中,皇帝過得就是神仙一樣舒適美好的生活。說到吃,歷代君王的御膳,那可真是太講究了。宮廷御膳代表了歷代當時朝代烹飪的最高水準,每道珍饈,都是御廚心血之作。菜品有南味、北味之分,南味以金陵、益都、臨南為代表,北味以長安、洛陽、開封、北京為代表。
  • 神秘的御膳房,皇帝都是怎麼用餐,是否真的像電視劇演的那樣?
    不是吃素的那就是吃肉的唄,那為什麼這句話被當做一句狠話被放出來,其實這是從大清御膳房出來的一句話,來過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北京有個天壇,還有一個先農壇。大清皇帝出來的時候要走正陽門,到天壇和先農壇祭拜,一般來說春天到先農壇祭拜,秋天到天壇祭拜,這個祭祀的時候食品上有個規矩,不能吃別的,就能吃煮白肉,不光皇上自己吃,文武百官都得吃,表示對老天的敬意,對神農氏的敬意,那做這個可不能做少了,往往都是多做點,做多了不能浪費就給宮女、太監吃,所以這個時候能吃上肉說明啥,跟皇上有關係,起碼我是在宮裡幹活的,所以我可不是吃素的
  • 清朝皇帝每天只吃兩頓飯?那麼,晚上的時候皇帝餓了怎麼辦?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在看到自己喜歡吃的美食的時候,多數都會忍不住的想要多吃幾口。那麼,你一定很好奇在中國古代,皇帝遇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的時候,會怎樣做呢?會像我們這樣一直念念不忘嗎?會多吃幾口這道菜嗎?御膳房會按照皇帝的喜好,特意為皇帝多做幾次這道菜嗎?實際上,皇帝也是一個正常人,對於食物自然也有喜歡和不喜歡之分。
  • 萬人之上的皇帝,每天都吃什麼?距離的山珍海味,是否是真的?
    皇宮中的皇帝吃的並不是南極的企鵝,也不是北極的熊,也都是在現在的桌上可以時常見到的菜品,可能他還沒有你吃得好。其實據史料記載,皇帝吃的飯菜都是前一天御膳房的人做好,存著,準備著水果和甜點,經過漫長的等待,還有以防下毒被太監品嘗之後才能吃到這頓飯。
  • 歷朝歷代給皇帝做飯的都叫御膳房嗎?
    很多人以為,皇帝的飯菜肯定是「御膳房」做的。其實,這是「清宮戲」的效果。歷史上,只有清代設置御膳房,掌管宮內備辦飲食及典禮筵宴,隸屬內務府,位於紫禁城東路、南三所西側。 那麼戰國時期的御膳房叫什麼呢?
  • 看《御膳房》,品味宮廷美食,皇帝們到底吃的是些啥?
    《國寶檔案·御膳房》為人們揭開了清代宮廷飲食的神秘面紗,這一部由央視出品的9集紀錄片,講述了清朝御膳房的一些故事。宮廷飲食精緻、講究,能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不一樣的味道,下的是最沉的功夫。這道菜深受康熙皇帝喜歡,他品嘗後連連稱讚,說這豆腐口感絕嫩,鮮美異常。還讓御膳房把這種豆腐的製作做法保留好,後來把配方賜給了尚書徐健庵。2糖醋櫻桃肉首先挑選一塊不太厚的五花肉,最好是五花三層、一尺見方。先把肉放在鍋裡煮,煮到筷子能扎得進了就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