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背「真香」定律,原來御膳房的飯菜,皇帝自己都不願意吃……

2020-12-19 長春文旅

說起皇帝的飲食

你認為是不是這樣的?

玉盤、、美酒

……

不擺滿桌子誓不罷休

△《甄嬛傳》劇照

經過多年古裝劇的洗禮

大家都認為皇帝的飲食

那就是當時

極致與奢華的代表

而這些美食都出自一個神秘的地方

御膳房

然而就在大家看來「真香」的飯菜

有時候皇帝自己都不喜歡吃

具體咋回事?

這要從皇帝的日常飲食開始說起

影視劇中的「小廚房」確實存在

皇帝吃飯,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御膳房」,其實這個地方是到清朝才出現的,距離現在並不遙遠。

為了一聲「傳膳~」後,能夠及時將菜上齊,御膳房很多菜都是提前一天做好,保溫待命。等到皇帝開始享用飯食的時候,口感經常差強人意。因此儘管御膳房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有時候皇帝並不喜歡那裡的飯菜。進而「小廚房」就誕生了,皇帝可以單獨「開小灶」犒勞自己。

△影視作品中的清朝御膳房

神秘的嘗膳規矩

看了不少影視作品,很多人認為皇帝吃飯時,為防止他人得知皇帝口味偏好後下毒,每道菜吃三口,侍食太監就把菜撤下去了。另外,在吃之前還要銀針試毒,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侍食太監更多是記錄皇帝的飲食喜好,以方便膳食改進,皇帝喜歡吃什麼也不用非要藏著掖著。對於菜品的驗毒,末代皇帝溥儀曾回憶道:每個菜碟或菜碗都有一個銀牌,這是為了戒備下毒而設的。並且,在菜品呈上來之前,都要有一位太監嘗膳。

△影視作品中嬪妃們用銀針試毒

雍正:浪費糧食?打40大板!

1724年,雍正皇帝下聖旨說:「御膳房,凡粥飯及餚饌等食,食畢有餘者,切不可拋棄溝渠。或與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乾以飼禽鳥,斷不可委棄。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改,必治以罪。」

大意是說,御膳房裡的剩菜剩飯,不能隨便倒掉,而是送給下人食用。如果人不能食用,則將之餵養貓狗。連貓狗都不吃,就曬乾後飼養禽鳥。總而言之,將剩菜剩飯的價值利用到極致。

1727年,雍正皇帝再次下聖旨說:「上天降生五穀,養育眾生,人生賴以活命,就是—粒亦不可輕棄。即如爾等太監煮飯時,將米少下,寧使少有不足,切不可多煮……爾總管等再行嚴傳各處首領、太監,見有米粟飯粒,即當撿起。如此不但仰體朕惜福之意,即爾等亦免暴殄天物。應不時查拿,如有輕棄米谷者,無論首領、太監,重責四十大板。如爾等仍前縱容,經朕察出,將爾總管一體重責。」

這裡,雍正皇帝再次強調了食物的重要性,要求煮飯時,寧可少煮,不可多煮,以免造成浪費。對於浪費糧食的行為,雍正皇帝明確要求不分等級身份,一律嚴厲懲處,板子「侍候」。

◆素材來源:央視頻

◆本期編輯:顧徑橋

◆值班主任:鄒崑崙

相關焦點

  • 歷朝歷代給皇帝做飯的都叫御膳房嗎?
    很多人以為,皇帝的飯菜肯定是「御膳房」做的。其實,這是「清宮戲」的效果。歷史上,只有清代設置御膳房,掌管宮內備辦飲食及典禮筵宴,隸屬內務府,位於紫禁城東路、南三所西側。 那麼戰國時期的御膳房叫什麼呢?
  • 如果在御膳房下毒,能毒死皇帝嗎?溥儀:長這麼大沒吃過一口熱飯
    在古代有一種獨一無二的職業叫「皇帝」,皇帝平均壽命不到四十歲,但是普天之下想要取而代之的卻數不勝數,所為他們往往都自稱為「孤家寡人」,因為真正能夠信任的人很少,大多數都是臣服於他們的權力之下,當他們的權力被奪走很有可能將面臨殺身之禍,所以他們處處提防,甚至連吃個飯都要小心翼翼。
  • 甄嬛傳:華妃和甄嬛為什麼偏愛自己的小廚房,而嫌棄御膳房的吃食
    而甄嬛以熹妃身份回宮後,皇上把什麼好的東西都往她那裡送,自然小廚房也是用得最好的。甄嬛懷著龍鳳胎的時候,槿汐從小廚房端來一碗安胎定神的桑寄生杜仲貝母湯,甄嬛便說這湯不錯,同樣是安胎定神,可比那些苦得倒胃的安胎藥強多了。為什麼有了小廚房的妃子幾乎都不怎麼吃御膳房的食物呢?
  • 看看皇帝都吃什麼——「宮廷御膳」
    「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在老百姓心中,皇帝過得就是神仙一樣舒適美好的生活。說到吃,歷代君王的御膳,那可真是太講究了。宮廷御膳代表了歷代當時朝代烹飪的最高水準,每道珍饈,都是御廚心血之作。菜品有南味、北味之分,南味以金陵、益都、臨南為代表,北味以長安、洛陽、開封、北京為代表。
  • 為何皇上無論何時說餓了,御膳房都能送來熱菜?網友:老祖宗聰明
    據清朝御膳房工作人員的口述,慈禧一頓飯要上100個菜,每一盤都不帶重樣的。雖然真吃起來,慈禧最多也就能吃四五道菜,但御膳房必須按著100道菜的規格去製作。
  • 清代皇帝的御膳有多難吃?老宦官回憶:毫無滋味令人生膩
    當了皇帝還有一項令人豔羨的享受:可以大快朵頤,享受世間美食,普通人生活中難得一見的珍貴食材,無論「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還是其他什麼稀罕玩意兒,皇帝都能隨時隨地想吃就吃,豈不美哉。很多人心目中會認為,皇帝每天所吃的御膳,用的是全國各地進貢而來的做好的食材,御膳房的主廚們,又都是天下第一流的高手名廚,御膳也應該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味,色香味俱全,鮮美可口,嘗一口能讓人鮮掉了舌頭。但實際情況卻與此大相逕庭。比如清代皇帝的御膳,味道就讓人不敢恭維,在清宮多年的老宦官在回憶錄中說過:「毫無滋味,令人發膩」。
  • 看《御膳房》,品味宮廷美食,皇帝們到底吃的是些啥?
    有這樣一個笑話:古代有兩個農婦聊天,其中一個農婦問:「你說皇后娘娘早上吃什麼?」另一個農婦回答:「肯定是大餅卷大蔥,醬想蘸多少蘸多少,一點都不心疼。」宮廷美食是古代社會最上層的飲食,普通人們還是有點好奇,皇帝到底吃的是什麼?
  • 打破你對御膳的幻想:清代御膳又費錢,還不怎麼好吃
    即便是現在的大胃王也不可能吃這麼多飯,更何況這些養尊處優的後宮嬪妃們,平日裡消耗得少,吃得更少。那麼吃不完怎麼辦?他們比較喜歡將御膳賞賜給大臣或者是身邊的人,而更多的御膳都被浪費了。有勢力的太監不吃剩飯,地位低的太監又得不到,所以這些東西都被倒到了陰溝裡。
  • 宮廷劇中,皇帝都愛吃御膳房做得什麼菜?部長教你做宮廷菜
    影視片和一些文學作品,經常看到皇帝用餐上的菜一般都是百道,其實這是有些過於誇張,清朝皇帝用膳這個菜其實每餐的量不一樣,一般來說在15—25道菜之間,只有慈禧時期,她的菜要48道左右,每逢過年過節需要108道菜。
  • 皇帝為省錢,吩咐以後只吃兩個窩頭,一連七天,御膳房:快吃窮了
    皇帝為省錢,吩咐以後只吃兩個窩頭,連吃七天,御膳房:快吃窮了自古以來,朝代更迭,中國上下五千年,皇帝更是有百十位。小編今天要講的這位皇帝是清朝的一位特別有能力的一位明君。他提倡節儉,並且親民啊,能夠去辦成小老百姓體驗他們的日子。
  • 為什麼皇上一說餓,御膳房就能立馬端來熱菜?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古代的皇帝有專門的御膳房為之做飯,而且只供給皇帝,就連其它的皇室人員也是不給服務的,所以御膳房的人們每天主要的任務就是為皇帝準備飯菜,而且在皇帝想吃東西的時候要第一時間獻上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
    這樣一道道傳下去,不等回聲消失,幾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組成的隊伍已經走出御膳房。太監們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清朝乾隆年間皇帝的菜譜,每頓飯120道菜,一張桌子都擺不下,遠處的菜品需要皇帝指揮太監們拿過來。
  • 神秘的御膳房,皇帝都是怎麼用餐,是否真的像電視劇演的那樣?
    不是吃素的那就是吃肉的唄,那為什麼這句話被當做一句狠話被放出來,其實這是從大清御膳房出來的一句話,來過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北京有個天壇,還有一個先農壇。大清皇帝出來的時候要走正陽門,到天壇和先農壇祭拜,一般來說春天到先農壇祭拜,秋天到天壇祭拜,這個祭祀的時候食品上有個規矩,不能吃別的,就能吃煮白肉,不光皇上自己吃,文武百官都得吃,表示對老天的敬意,對神農氏的敬意,那做這個可不能做少了,往往都是多做點,做多了不能浪費就給宮女、太監吃,所以這個時候能吃上肉說明啥,跟皇上有關係,起碼我是在宮裡幹活的,所以我可不是吃素的
  • 明朝皇帝日常都愛吃啥,其中有三位皇帝吃得東西很是「古怪」
    我們一提到皇帝吃飯,就會想起御膳房,其實,御膳房是清朝皇宮才有的必備機構,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平民皇帝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我們可以看看朱元璋的食單,這份食單上,第一不講究葷素搭配,第二做的菜透著粗野,讓人有一種大吃「土匪鍋」的感覺。可是光祿寺的飯菜味道很不好吃,為什麼這樣說?道理簡單不複雜。
  • 御膳房到底是個什麼部門?溥儀嫌棄做的東西不好吃,天天吃外賣
    御膳房啊!那可是專門給皇帝娘娘做飯的廚房啊!古代皇宮裡的吃食,再不濟還不得是山珍海味,飛禽走獸,龍肝鳳膽什麼的?真是讓窮苦的小編想想就留口水!小編平常懶得做飯,每天都是靠「餓了么爸爸」和「美團媽媽」來餵養,可是在歷史上,溥儀曾經也是外賣的忠實愛好者,你以為是因為皇帝吃慣了好的想換換口味?錯啦!御膳房的東西真的沒咱們想的那額好吃。
  • 皇帝和大臣:光祿寺的飯菜真難吃!
    在印象中,我們都認為為皇帝做飯的機構是御膳房,但那只是電視劇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在明朝卻並不是這樣的。在明朝,為皇帝做飯的人,在不同時期,負責的人也是不同的。最初,明朝皇帝的飲食,都是交給光祿寺負責的。光祿寺不是一個寺廟,而是當時明朝的五大衙門之一。
  • 皇帝的御膳究竟有多豪華?買菜、吃菜、賜菜、剩菜都大有講究
    皇帝的御膳究竟有多豪華?買菜、吃菜、賜菜、剩菜都大有講究 最近《如懿傳》的熱播,甚至將宮鬥劇拍成了「舌尖上的清宮」,民以食為天,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膳食應該是天下第一美膳了。那麼皇帝平時都吃什麼?怎麼吃?是誰在給皇帝做飯?又是怎麼運行的?
  • 萬人之上的皇帝,每天都吃什麼?距離的山珍海味,是否是真的?
    皇宮中的皇帝吃的並不是南極的企鵝,也不是北極的熊,也都是在現在的桌上可以時常見到的菜品,可能他還沒有你吃得好。其實據史料記載,皇帝吃的飯菜都是前一天御膳房的人做好,存著,準備著水果和甜點,經過漫長的等待,還有以防下毒被太監品嘗之後才能吃到這頓飯。
  • 古代皇帝的一日三餐在朋友圈火了,網友:吃飯和御膳差距果真很大
    自古以來,不管是皇帝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離不開一件共同的事情,那就是吃飯。都說民以食為天,在物質生活條件不好的家庭之中,吃飯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存下去,但是在有錢的大戶人家裡面,吃飯更多的是為了享受到食物帶來的滿足感。
  • 清宮御膳房到底有多少工作人員?後宮一次吃多少?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吃的好,到底有多好呢?我們今天就以清廷御膳房為切入點,來聊聊宮廷飲食那些事兒。到底御膳房的機構設置有多臃腫?清朝後宮過生日有哪些菜?如此多的菜品又沒有冰箱,用於儲存食材的冰塊到底哪來的?剩的比吃得多,那麼剩下的飯菜難道奴才們就全吃得下麼?剩菜都去哪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幾個有意思的問題,一起梳理一下御膳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