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皇上無論何時說餓了,御膳房都能送來熱菜?網友:老祖宗聰明

2020-12-22 騰訊網

想必各位讀者都聽說過「滿漢全席」這個詞,現在的意思是形容菜餚豐富,宴席盛大。而往前推個百年,這個詞是字面意思,即清朝時期獨創的滿人和漢人聯手打造的豪華宴席。

除了滿漢全席外,清朝還有一個叫「千叟宴」的東西,始於康熙年間。因康熙席間賦《千叟宴》一詩而得名,同樣也是一個極其奢華的皇家御宴,菜品之豐富,令人咋舌。

以上無不反映出清朝皇帝在吃這一塊十分講究排場,其實並不止是宴席如此,就連皇帝日常吃飯也是這樣。從清初開始就傳下的風氣,一直到慈禧那會,依舊如此。

據清朝御膳房工作人員的口述,慈禧一頓飯要上100個菜,每一盤都不帶重樣的。雖然真吃起來,慈禧最多也就能吃四五道菜,但御膳房必須按著100道菜的規格去製作。

那麼,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御膳房如何能同時做下這麼多菜。按常理來說,只能一道或幾道一起製作,要是如此,等到這100道菜全做出來,前面做的早不就涼了麼?而在清宮劇裡我們經常看到,皇帝一說餓,御膳房端上來的都是熱菜,這又是為何?

其實,御膳房在完成前面的菜品時,會將其一直拿小火煨著。所以,直到最後第100道菜做出來,前面的菜還能保持溫熱,只是口感上面確實是不新鮮了。而這些煨菜的爐子是長時間不熄火的。所以,只要皇帝一說餓,御膳房就有辦法給他端上熱菜。不得不說,還是老祖宗聰明。

不過,端上的是熱菜,皇帝吃到嘴裡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每次皇帝在吃飯前,都要經由太監一一試毒,本來還算溫熱的菜,等到太監試完之後,又冷了。所以,雖然端上來的是熱菜,皇帝最後吃的還是冷的。

以至於到後期,皇帝基本很少在御膳房吃飯了。但御膳房的廚子們並不會因此而歇著,不管皇帝吃不吃,每頓還是必須要做夠這麼多菜的,畢竟排場還是要有的。而皇帝不吃御膳房的菜,他吃哪裡的呢?

原來到後面,皇帝一般吃後宮妃子們做的私房菜。清朝的妃子們為了討好皇帝,都是多技傍身,會做飯屬於最基本的。由於為了得到寵幸,她們做起飯來要比御膳房的廚子盡心盡力的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都是現做,菜也新鮮,吃到嘴裡還是熱的。

《清實錄》裡就記載了光緒皇帝吃的飯基本都是妃子做的,有時慈禧太后甚至還會給光緒送飯。而光緒之所以被慈禧毒死,正是因為慈禧在給光緒送的飯裡放了砒霜。倘若他要是吃御膳房送的,就不會存在被毒死的情況。畢竟太監要試毒,再者這麼多個菜,誰知道光緒會吃哪個,100道菜裡全下毒也不現實。

由此看來,清朝皇帝雖然人前風光,但連最基本的吃飯都是個老大難問題,甚至連新鮮的熱菜都難吃上一口。相比之下,我們現代人還是舒服多了。我們也可以一餓就有熱氣騰騰的飯菜,畢竟現在外賣行業這麼發達,而吃飯這一塊,每個現代人都是自己的皇帝。

相關焦點

  • 皇上只要張嘴說餓了,隨時就有熱菜端上來吃,這古人真是聰明
    皇上只要張嘴餓了,隨時就有熱菜端上來吃,這廚子真是聰明皇上的日子我們知道那是以前歷史上過的最最好的,他們要啥有啥有求必應,古代的皇帝們後宮有很多漂亮的妃子,而他們平常生活的細節也都非常讓百姓們羨慕。這麼多的菜,皇帝不一定每次都能吃的完。而且御膳房每天的工作就是給皇帝來準備吃的東西,這些好菜都代表了皇家的尊嚴,意思就是沒有人能吃得比皇帝還好。而皇家的尊嚴就是要從很多小細節裡面入手。所以不管菜有多少都要及時完成。而且必須要保持他們可以擁有比較好的口感,所以整個御膳房會有一個專門的小隔間來提供一直燒著的小火,把菜保溫起來。
  • 為什麼皇上一說餓,御膳房就能立馬端來熱菜?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導語: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吃到了,可是平時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因為繁忙的工作,導致在吃飯時間沒辦法吃上飯,所以為了避免餓肚子會提前準備好一些可以補充能量的小零食,像是餅乾、麵包、巧克力等,但是在以前的古代,人們在餓的時候是沒有現在這種可口的零食可以隨時吃的,所以對此很多人就有了疑問,因為在觀看古裝電視劇裡,我們可以發現如果皇帝在餓的時候想吃東西
  • 神秘的御膳房,皇帝都是怎麼用餐,是否真的像電視劇演的那樣?
    不是吃素的那就是吃肉的唄,那為什麼這句話被當做一句狠話被放出來,其實這是從大清御膳房出來的一句話,來過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北京有個天壇,還有一個先農壇。所以你看好多民間習俗都和皇宮、大內有關係,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這個御膳房。這個御膳房怎麼來的,皇上講究,吃飯不叫吃飯,叫用膳,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老百姓也用吃飯,顯不出皇上的尊貴來,而且吃飯的飯和殺人犯的犯同音,皇上覺得不吉利,所以皇上就改吃飯叫用膳。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
    皇上想吃飯了,吩咐一聲:「傳膳!」御前太監便向守在養心殿的太監說一聲:「傳膳!」這樣一道道傳下去,不等回聲消失,幾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組成的隊伍已經走出御膳房。太監們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清朝乾隆年間皇帝的菜譜,每頓飯120道菜,一張桌子都擺不下,遠處的菜品需要皇帝指揮太監們拿過來。
  • 甄嬛傳:華妃和甄嬛為什麼偏愛自己的小廚房,而嫌棄御膳房的吃食
    皇上來看沈眉莊,卻不想,華妃有備而來,跟皇上說她那邊的小廚房做了美味的東阿阿膠桂圓羹,現在太晚了,不如去她那裡用一些。皇上一聽有好吃的,瞬間屁顛屁顛跟著去了,可見華妃宮裡的美食多麼誘人,而華妃利用美食爭寵這一招在皇上身上也屢試不爽。
  • 御膳房到底是個什麼部門?溥儀嫌棄做的東西不好吃,天天吃外賣
    小編平常懶得做飯,每天都是靠「餓了么爸爸」和「美團媽媽」來餵養,可是在歷史上,溥儀曾經也是外賣的忠實愛好者,你以為是因為皇帝吃慣了好的想換換口味?錯啦!御膳房的東西真的沒咱們想的那額好吃。首先科普一下御膳房是一個什麼機構,明面上它確實是為皇族大員專門做飯的皇家廚房,可是古代什麼事只要一沾上「皇家」兩個字,往往就代表著多了許多祖宗制度和條條框框,「吃」也是如此。
  • 慈禧每天吃20個雞蛋,但御膳房卻準備了500個!剩下的都去哪了?
    慈禧每天吃20個雞蛋,但御膳房卻準備了500個!剩下的都去哪了?說起慈禧太后,相信許多人對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奢靡的生活,一頓飯就要幾十盤的菜,過一個生日都要動輒好幾十萬兩白銀,可以說是生活十分的奢侈,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講一個慈禧太后奢侈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曾經侍奉過溥儀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太監信修明的文字筆錄中記載過,慈禧太后一天要吃20個雞蛋,而御膳房每次都煮了500個。
  • 看《御膳房》,品味宮廷美食,皇帝們到底吃的是些啥?
    《國寶檔案·御膳房》為人們揭開了清代宮廷飲食的神秘面紗,這一部由央視出品的9集紀錄片,講述了清朝御膳房的一些故事。宮廷飲食精緻、講究,能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不一樣的味道,下的是最沉的功夫。這道菜深受康熙皇帝喜歡,他品嘗後連連稱讚,說這豆腐口感絕嫩,鮮美異常。還讓御膳房把這種豆腐的製作做法保留好,後來把配方賜給了尚書徐健庵。2糖醋櫻桃肉首先挑選一塊不太厚的五花肉,最好是五花三層、一尺見方。先把肉放在鍋裡煮,煮到筷子能扎得進了就撈出來。
  • 歷朝歷代給皇帝做飯的都叫御膳房嗎?
    很多人以為,皇帝的飯菜肯定是「御膳房」做的。其實,這是「清宮戲」的效果。歷史上,只有清代設置御膳房,掌管宮內備辦飲食及典禮筵宴,隸屬內務府,位於紫禁城東路、南三所西側。 那麼戰國時期的御膳房叫什麼呢?
  • 《中餐廳》張鐵林按比例煮飯卻變稀飯,網友:這是御膳房的比例嘛
    在影視劇中古代皇上的扮演者有很多,而要數比較經典的那就是陳道明,張國立還有張鐵林了!相比於另外兩位可能很多90後的同學最為熟悉的莫過於張鐵林這位皇帝了,因為在還珠格格中張鐵林就塑造了影視劇史上可以說是最經典的皇阿瑪形象!
  • 皇上何時愛上瓔珞?五個細節太明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皇上何時愛上瓔珞?五個細節太明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精彩的《延禧攻略》正在熱播中,前期站傅恆瓔珞cp的網友們個個都爬牆吃上了衛龍的糖,兩人之間甜的不行,網友:傅恆,你有你的爾晴,我有的我的乾小四,但有不少人覺得這兩人怎麼愛的莫名其妙,前期口口聲聲說瓔珞心懷不軌,不配嫁給股肱之臣,現在臉打得都腫了!其實皇上哪是突然喜歡的瓔珞,對他的愛意早就有了!
  • 清朝皇帝吃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每頓上百道菜,卻經常餓肚子
    ▲影視劇中的嬪妃裝扮都是華麗無比而在吃貨眼中,最有吸引力的就莫過於傳說中的御膳了。在民間的傳說中,御膳房中隱藏著無數技藝高超的名廚,所用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門、珍貴無比,什麼燕窩、魚翅、熊掌、猩唇.....自不必說,還有各種諸如"花雕茯苓豬"之類罕見奇巧的食材,勾的人食指大動、垂涎欲滴。
  • 看看皇帝都吃什麼——「宮廷御膳」
    說到吃,歷代君王的御膳,那可真是太講究了。宮廷御膳代表了歷代當時朝代烹飪的最高水準,每道珍饈,都是御廚心血之作。菜品有南味、北味之分,南味以金陵、益都、臨南為代表,北味以長安、洛陽、開封、北京為代表。共同特點是珍稀名貴。帝王一餐譜,百人數年糧。就連皇帝用水,那也是專供,從元代開始,京西玉泉山的水就成為了御用之水。
  • 說說甄嬛傳中皇上愛吃的美食,老鴨湯3碗喝不夠,皇后都不幹了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盤點這部劇中皇上愛吃的食物。1. 皇后愛意滿滿親煲老鴨湯最開始的劇情中,皇上為了照顧東宮皇后的感受,晚上去了景仁宮皇后娘娘這裡用餐。皇后娘娘久居深宮,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才能盼到皇上過來,自然是準備了一桌子的精緻美食。
  • 同樣是服侍宮中,太監需要淨身,為何御廚不用?看看御膳房在哪
    但在清代皇宮之紫禁城中,專司掌管宮內備辦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的機構——御膳房所配給的御廚,同樣入侍宮中,為何就不用經過淨身處理呢?其實,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只需要探究御廚能否進入後宮,能夠和後宮妃嬪建立直接聯繫,進而影響皇族血統即可!
  • 皇帝的御膳究竟有多豪華?買菜、吃菜、賜菜、剩菜都大有講究
    皇帝的御膳究竟有多豪華?買菜、吃菜、賜菜、剩菜都大有講究 最近《如懿傳》的熱播,甚至將宮鬥劇拍成了「舌尖上的清宮」,民以食為天,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膳食應該是天下第一美膳了。那麼皇帝平時都吃什麼?怎麼吃?是誰在給皇帝做飯?又是怎麼運行的?
  • 皇帝為省錢,吩咐以後只吃兩個窩頭,一連七天,御膳房:快吃窮了
    皇帝為省錢,吩咐以後只吃兩個窩頭,連吃七天,御膳房:快吃窮了自古以來,朝代更迭,中國上下五千年,皇帝更是有百十位。小編今天要講的這位皇帝是清朝的一位特別有能力的一位明君。他提倡節儉,並且親民啊,能夠去辦成小老百姓體驗他們的日子。
  • 清代皇帝的御膳有多難吃?老宦官回憶:毫無滋味令人生膩
    當了皇帝還有一項令人豔羨的享受:可以大快朵頤,享受世間美食,普通人生活中難得一見的珍貴食材,無論「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還是其他什麼稀罕玩意兒,皇帝都能隨時隨地想吃就吃,豈不美哉。很多人心目中會認為,皇帝每天所吃的御膳,用的是全國各地進貢而來的做好的食材,御膳房的主廚們,又都是天下第一流的高手名廚,御膳也應該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味,色香味俱全,鮮美可口,嘗一口能讓人鮮掉了舌頭。但實際情況卻與此大相逕庭。比如清代皇帝的御膳,味道就讓人不敢恭維,在清宮多年的老宦官在回憶錄中說過:「毫無滋味,令人發膩」。
  • 違背「真香」定律,原來御膳房的飯菜,皇帝自己都不願意吃……
    >極致與奢華的代表而這些美食都出自一個神秘的地方御膳房然而就在大家看來「真香」的飯菜有時候皇帝自己都不喜歡吃具體咋回事?這要從皇帝的日常飲食開始說起影視劇中的「小廚房」確實存在皇帝吃飯,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御膳房」,其實這個地方是到清朝才出現的,距離現在並不遙遠。
  • 御膳房:構建大數據的美食廚房
    ■ Hadoop資源隔離和Quota限制不完善,而御膳房作為大數據公有雲,對這一部分要求很高。■ Hadoop對數據的權限管理很薄弱,御膳房為了提供對外服務,需要很強的底層權限模型支持。御膳房在遷移到ODPS之前,為了做權限管理,自己解析Hive SQL,做了自己的鑑權系統,對任意一個SQL語句,都要做鑑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