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法屬蓋亞那,這一塊法國在海外最大的領地自從被認定為法國領土的一部分後,就更不可能存在獨立的可能了,作為歐洲三大國之一,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毋庸置疑,法屬蓋亞那怎麼可能會棄法國而去選擇獨立呢?
法屬蓋亞那,是法國目前在海外最大的一塊領地,面積8.35萬平方公裡,鄰國有巴西和蘇利南。法屬蓋亞那遠離距離歐洲萬裡之遙,這塊土地是如何成為法國領土的一部分呢?
法屬蓋亞那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和加勒比人,這裡原本與世無爭,但自從1498年著名航海家哥倫布首次在蓋亞那海岸登陸後,歐洲各國便紛至沓來搶佔南美大陸,與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產生了激烈的衝突,一百多年後,荷蘭人率先佔領這裡。1604年,法國開始侵入此地,建立居民點。隨著越來越多歐洲國家加入對南美大陸的爭奪,蓋亞那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瀕臨大西洋,擁有優良避風港)成為英、法、荷、葡萄牙等國家的重點爭奪地區,這幾個國家反覆爭奪,最後終於在1816年歸屬法國。
十九世紀末,南美大陸掀起反殖民革命熱潮,以玻璃瓦爾、聖馬丁為代表的南美獨立運動領袖紛紛拿起武器驅逐殖民者,眾多殖民地獲得獨立。正當獨立運動在南美高潮迭起時,法屬蓋亞那卻仍然靜若處子,眼觀周邊大小殖民地紛紛獨立,包括法屬蓋亞那的鄰居英屬蓋亞那和荷屬蓋亞那實現獨立後建立起了蓋亞那和蘇利南兩個國家,而法屬蓋亞那卻似乎沒有要獨立的意思。
1846年,法國宣布法屬蓋亞那成為法國的「海外省」,正式併入法國領土,可是不少法屬蓋亞那的土著人並不願意留在法國,他們為爭取獨立決定舉行全民公投,結果是支持從法國獨立的只有5%,大部分人仍然願意留在法國。2010年1月10日,法屬蓋亞那舉行全民公投,結果超過80%的人反對自治,法屬蓋亞那作為法國在海外最大的一塊殖民地,同時也是南美地區最後一塊殖民地,卻為何心甘情願留在法國呢?
(法屬蓋亞那土著,即印第安人,只佔人口的少數)
首先,從人口結構上,土著人口佔有明顯劣勢。法國自佔有法屬蓋亞那後,便陸續向這裡移民了數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受刑人,這些法國人與被販賣到美洲大陸的黑奴通過通婚,形成了法屬圭那亞最大的族群黑白混血人數。在法屬蓋亞那近29萬人口中,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佔到66%,白人佔12%,這三人族群都是支持留在法國的。而土著人和印度人等盡佔人口的19%,印度人後裔同樣支持留在法國,自然,作為法屬圭那亞原住民的土著人(印第安人為主)勢微力薄,他們雖然極力想擺脫法國的殖民統治,但在整個法屬蓋亞那族群結構中,始終處於最微弱的一系。
(法屬蓋亞那首府卡宴)
其次,法國對法屬蓋亞那經濟層面上的支持。法屬蓋亞那地處赤道附近,是理想的航天發射場地。法國作為歐洲航天局的主要成員國,經過遊說,於1968年促成歐洲在庫魯建立了一個航天發射場,亞利安火箭在這個發射場發射。在庫魯,歐洲太空計劃,使法屬蓋亞那的這個角落,變成了現代的世界,並因此吸引了一些人移居到此工作。人口的增加促進了法屬圭那亞的經濟,而法國長期以來對法屬圭那亞經濟上的援助,包括旅遊業、農林漁業上的支持也增加了當地人民的收入。由於並非獨立的政治實體,法屬蓋亞那的人均GDP沒有單獨公布,不過根據法國中央政府的公開數據,法屬蓋亞那的人均GDP已經達到18000美元。這個數據,在整個南美都算是獨領風騷,即便是南美人均GDP最高的國家智利,也只有16000美元。通過法國長期以來對法屬蓋亞那經濟上的援助,使得這個以農牧業為主,工業幾乎為零的法國海外領土享受到了比絕大多數南美國家更高和更好的福利,生活上的幸福感帶來的結果就是日子安逸了,就會安於現狀,脫離法國獨立,一切要從零開始,說不定會混得很慘。
(位於法屬蓋亞那的歐洲航天發射場)
最後,就要說到法屬圭那亞人對法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了,自1816年法國正式佔有法屬蓋亞那以來,法國人對這裡進行了長達200餘年的殖民統治,通過移民改變了這裡的人口結構。作為法國僅剩的五個海外領地,法屬蓋亞那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作為歐洲航天發射中心所在地而受到法國極大重視,不惜以財政上大力援助。法屬圭那亞作為法國領土的一部分,由法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在名義上已經不可稱之為殖民地,現實中其實也是歐洲聯盟的一部分了,因此它與巴西及蘇利南的邊界是歐洲聯盟極西的邊界。絕大部分法屬蓋亞那人都認可他們是法國人,他們的國籍是法國籍,使用的貨幣是歐元,對法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早已經深入人心,在情感上已經完全離不開法國了。
綜合以上分析,法國和法屬蓋亞那是誰也離不開誰,大家是各取所需,和平存在於一個法國框架內。沒有任何經濟優勢的法屬圭那亞背靠法國這棵大樹,吃香的喝辣的不愁,生活安逸了自然就不會想著獨立了。更何況圭那亞和蘇利南這兩個國家當初拼死拼活從英國和荷蘭爭取到獨立,現在混得遠不如法屬圭那亞好,自然法屬蓋亞那人就更不會想著獨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