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殖民大國:為何法國至今還保留著最多的海外領地?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作為殖民大國:為何法國至今還保留著最多的海外領地?

曾幾何時,法國是世界上第二大殖民地保有國。其殖民地範圍僅次於巔峰時期的大英帝國。但和英國、西班牙等殖民大國不同,法國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多的海外領地。這些分布五湖四海的區域,不僅沒有在20世紀60-70年代的民族解放浪潮中獨立,反而安心於法國海外省之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20世紀20-40年代的法國全球殖民地分布

"

法國現在大量的海外領地,其範圍幾乎遍布五大洲。這是兩個原因造成的:

1法國的很多海外領地並不願意獨立。

2法國人在歷史上將自己國內的偏中央集權模式,帶到了殖民地和海外屬地。客觀上讓法國的殖民地有很多不具備自立能力。

今天的法國,除了本土和科西嘉島之外,還擁有諸如法屬蓋亞那和新喀裡多尼亞這樣的大面積海外領地。至於像法屬波利西尼亞、聖誕島這樣,在地圖上都很難一眼找到的小領地就更多了。再算上法國對外宣布擁有的南極領地,那麼法國就是當今世界的第二大海洋專屬經濟區擁有者。其領域範圍僅次於美國。

今天的法國海外省主要區域

"

雖然和一戰結束後的殖民地巔峰面積相比,今天的海外省可能不如過去的某片殖民地總督轄區大。但相比過去的那些殖民地大國來說,法國是保留海外領地最多的。而且這些領地的大部分非自主權利都完全服從法國政府,緊密程度上遠超諸如大英國協這樣的國際合作機構。

要解釋這個現象,首先就必須看到有很多前殖民地地區,本身是不具備獨立建國能力的。雖然這話說出來在政治上並不正確,但歐洲國家在19世紀開始後才進入真正的殖民地開拓高峰。包括黑非洲在內的很多地區,一直到當時才被殖民者探索或開發。到20世紀的60-70年代,他們中的大部分又紛紛獨立。也就是說,這些地區作為殖民地的歷史僅僅100年,甚至都沒有達到。

海外領地給法國帶來了眾多海洋專屬經濟區

"

在包括黑非洲和遠海島嶼一類的地方,原本連穩固的國家主權機構都不存在。今天的國家概念、邊界領土和國際地位,恰恰是殖民者從母國帶入的。就如同沒有英印帝國,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國。沒有法國統治的廣大黑非洲地區,也不會出現後來突然冒出的一大批國家。作為母國的各歐洲國家,也很快發現自己必須一直貼錢去養殖民地。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義務教育普及和軍政部門的開支。

在50-70年代的獨立大潮中,很多地方就覺得自己沒有獨立建成國家和政府的能力。而且一旦脫離了法國構建的經濟體系,當地的收入就會立刻銳減。沒有法國提供的國防保護,當地人連自己的基本權益都無法維護。又因為養軍隊是非常花錢的事情,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能力負擔一支自己需要的武裝。所以,留在法國內部做海外省是最划算的事情。

停靠在努美阿的法國花月級巡邏護衛艦

"

其次,法國的殖民地管理手段也讓缺乏基礎的地方,很難脫離對法國的依賴。這點也是英國殖民地更容易脫離而法國殖民地不太容易的原因。

一般而言,殖民地的管理制度都類似母國。英國比較重視地方自治權力,是比較典型的小政府屬性。在行為模式和思考上偏向自由主義居多。所以,很多殖民地的土生精英,在英國的殖民保護下成長。在英國人決定退出前後,他們已經可以填補英國人離開後的大部分空檔。英國的官員和軍人,一般繼續以僱員身份留在殖民地任職10年左右,就可以完美交班走人。

法國的殖民地管理制度很難培養獨立的本土精英

"

相比之下,法國的國內政治就是強化中央而弱化地方的,是比較典型的大政府擁護者。在行為模式和思考上偏向大陸君權模式居多。法國人會派遣很多官員去殖民地任職。他們不僅控制上層,也會進入關鍵的中層,甚至滲入基層職位。很多殖民地的土生精英也可以加入法國殖民地體系,但只是政府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等到法國人撤退的前後,他們就很容易出現空缺甚至癱瘓。

所以,法國殖民地中的很多國家,在獨立後就陷入了各種麻煩。哪怕是敘利亞、北非和越南這樣有古老文明系統作為基礎的地方,也在法國人離開後20-30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社會革命。原有的文明體系被大量替代或摧毀,變成我們後來看到的樣子。

40-50年代 法屬印度支那的基層官員

"

但連土生精英和本土文明都沒有的地方呢?是選擇像非洲那樣自己貧窮,還是繼續靠在法國的樹蔭下乘涼呢?非洲因為地域廣大,還有法國人為了管理需要培養的基層螺絲釘。太平洋島嶼上連這類「螺絲釘」都沒有,如何獨立建國呢?

今天的法國,不僅保留了最多的海外領地,還在原本基礎最薄弱的西非地區保持長期存在。不僅有涉及能源開發、商貿合作,還有很多純粹的軍事保護。當法國的海外部隊,帶著多個西非國家的政府軍去打擊恐怖分子或反政府武裝時,法國人出的錢絕對比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今天的西非國家 依然離不開法國的軍事保護

"

有基礎建國能力的非洲尚且如此,眾多太平洋島嶼可能做得更好嗎?以上這些,就是法國保持龐大海外省的原因。

"

相關焦點

  • 法屬蓋亞那:法國最大的海外領地為什麼不願尋求獨立?
    >南美洲,曾因為大航海時代探險家的獵奇,逐漸淪為西葡等殖民大國的領地在法國現僅存的十三塊海外領地中,法屬蓋亞那可以說是頗具代表性的:它是法國海外領地的面積之最,幾乎相當於整個葡萄牙;坐擁法國唯一的庫魯航天中心,曾開展數十次的火箭發射任務……
  • 作為法國在海外最大的領地,法屬蓋亞那為什麼要主動放棄獨立?
    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法屬蓋亞那,這一塊法國在海外最大的領地自從被認定為法國領土的一部分後,就更不可能存在獨立的可能了,作為歐洲三大國之一,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毋庸置疑,法屬蓋亞那怎麼可能會棄法國而去選擇獨立呢?
  • 當今世界,哪些國家還擁有海外領地?中國有可能嗎?
    什麼叫海外領地?簡單來說就是與本土不相連的領土,這樣的領土大多形成於大航海時代的殖民浪潮。海外領地非常重要,它可以讓你在遠離本土的地方擁有一個良好的港口、美麗的旅遊勝地、重要的軍事基地,哪怕是一個小島,都是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 作為法國最大的海外領地,法屬蓋亞那為什麼死活不願意獨立?
    並不是所有的殖民地都想獨立,再說法屬蓋亞那也不算是殖民地,法屬蓋亞那是法國的正式領土,法屬蓋亞那不僅不想獨立,還拒絕擴大自治權,非常擔心法國政府藉此將它趕出家門 法屬蓋亞那地處南美洲北部,這裡曾是法國在南美洲唯一的殖民地,到1947年時法國將法屬蓋亞那升格為法國的
  • 德軍大勝為何沒有佔領法國全境?保留維希政權透著德國人四點精明
    1942年11月8日,美英盟軍發起「火炬行動」大舉登陸法屬北非的阿爾及利亞等地區,戰鬥中付出傷亡2225人,盟軍登陸之初為何遭到法軍的猛烈抵抗?就是因為以達爾朗上將為首的法國殖民當局,仍然效忠著所謂的「法國政府」,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維希政權。
  • 法國是一個全球性大國嗎?
    一,法國人為何認為法國是一個全球性大國?1,法國領土面積672834平方公裡(本土面積553965平方公裡),若包括海外領土是歐洲第二領土大國。(法國領海面積及分布)2,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法國的海外領土遍及三大洋;法國的海外領地約有十二萬平方公裡,而且島一般都在2000平方公裡以上,大的有一萬多平方公裡(中國臺灣島3.6萬平方公裡)。
  • 地圖看世界;衰落後的大英帝國在海外還有十四塊領地。
    英國衰落之後,喪失了約3000多萬平方公裡的殖民地,卻竭盡所能保留了十四塊海外殖民地。雖然英國這十四塊海外領地沒有什麼資源,英國在經濟上還需要補貼,但是從地圖上可以明顯看出,這些領地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遍布三大洋,很多領地都位於全球的關鍵戰略通道上,擁有非常大的戰略價值,控制這14塊領地基本上就可以對全球進行控制和布局。
  • 馬約特為何要從法國領地升級為省?
    3月29日,法國海外領地馬約特舉行全民公決,95.2%的投票者贊成在2011年成為法國的海外省。法國總統薩科齊對這一結果表示歡迎。一些國內媒體在報導此事時,用了「公決回歸法國」的說法,其實並不確切。
  • 歷史學研究 | 殖民時期法國對塞內加爾同化政策評析
    在非洲殖民統治時期,英法是兩個最主要的殖民國家。大體而言,英國在非洲推行間接統治,法國在非洲推行直接統治。當然,實際情形要複雜得多,以法國為例,它在非洲的殖民統治策略既有直接統治,也有間接統治和有限自治(直接領地)。但其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儘可能地掠奪和壓榨殖民地人民,以便為宗主國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利益服務。
  • 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第二是法國,第三是哪國?
    文/寂寞的紅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局勢風雲變化,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新興殖民帝國德意奧對海外殖民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佔到了全部帝國主義列強殖民地的一半,足足有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法國緊隨其後,殖民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有1200多萬平方公裡,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數十倍。第一是英國,第二是法國,那麼排名第三的殖民帝國是哪一個?答案就是德國,一個一直被忽視的殖民大國。一戰前,德國的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比排名第四的義大利多大約25萬平方公裡。
  • 歐美大國中,為何德國的海岸線最憋屈?
    在歐美的主要大國中,海洋形勢最不利的是哪個國家?歐美大國中,美國的海洋形勢最為優越,西鄰太平洋,東鄰大西洋,北(阿拉斯加)鄰北冰洋。英國位於大西洋與北海之間,進出非常自如,更何況英國在各大洲還有面積不大卻地理位置優勢的海外領地。法國南部瀕臨相當於大湖的地中海,但西部直對大西洋。俄羅斯的海洋形勢較差,要進入大洋需要經過很多西方國家控制的海灣,受牽制較多。不過,俄羅斯至少可以自由進出太平洋,北邊上萬公裡直對北冰洋。只有德國的海洋形勢較為惡劣。
  • 二戰後英國為何輕易放棄了遼闊的海外殖民地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是世界近代歷史上的第一殖民帝國,是世界老牌殖民霸主。二戰後,英國丟掉了殖民霸權,美國人取代了英國人的霸主地位。但雖然英國仍然有較強的實力,但英國人並沒有像法國、葡萄牙那樣拼命的試圖維持在海外的殖民統治,而是輕易的放棄了海外遼闊的殖民地,英國人大部分的殖民地是通過和平手段獲得獨立。那麼英國人為何輕易放棄了遼闊的海外殖民地?首先,人們普遍有個誤區,認為殖民地面積越大越好,殖民地就是資源,就是財富。
  • 烏克蘭和法國,誰是歐洲第二領土大國?
    而這59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還分布著47個國家和地區,可想而知這些國家的面積都不算大,那麼排名第二的是誰呢?這歐洲二號領土大國原本並沒有爭議,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法國一直都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法國位於歐洲西部,本土面積543965平方公裡,從面積來看,一直都是僅次於蘇聯的存在。
  • 歐洲最慘發達國家,海外領地面積比本土大50倍,資源充足卻不能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實力都大大減弱,殖民地區的人民趁機掀起了獨立浪潮,導致英、法等國的海外殖民地不斷縮水,到如今已經所剩無幾了,但有一個國家卻是例外,那就是丹麥。
  • 法國是白人國家,為何足球隊中有那麼多黑人球員
    那就是法國隊中有眾多的黑人球員,黑人球員幾乎佔到了法國球隊的一半,這在其他歐洲球隊是比較少見的。眾所周知,法國是個典型的白人國家,那麼為何法國隊中有那麼多黑人球員?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法國不僅黑人球員多,而且黑人國民數量也不少。這些黑人主要來自法國的原殖民地國家及海外領地。
  • 英國和法國在非洲的殖民方式有什麼區別?
    17世紀的英國通過「光榮革命」確立了程序優先原則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之後的兩個世紀,英國的國內政治穩定,海外貿易發展迅速,給英國的海外擴張提供了穩定的後方保證和堅實的物質基礎。而法國雖然在18世紀末推翻了國王的專制統治,但由於各派利益的複雜,內部鬥爭一直不斷,政體也處於不斷的更替狀態,但法國對於擴張海外領土,傳播法蘭西文化理念,建立全球大帝國的野心並未因此消退。
  • 地圖看世界;法國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
    當前世界依然也有數個國家因海外領地及強大而跨大洲連大洋。(地球各大洲的分界線)哥倫比亞跨南美洲和北美洲。法國地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法屬海外領土)法屬海外領土有5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
  • 運營至今的殖民地特許公司——哈德遜灣公司
    這樣的挫折並沒有打倒一心在哈德遜灣開闢新天地的二人,既然本國的殖民官員保守而短視,那為何不去理念更加開放的英國人那裡碰碰運氣呢?Radisson和Groseilliers 遂跑去英屬麻薩諸塞殖民地的首府波士頓,希望得到英國殖民商人的支持。
  • 憂鬱的玻里尼西亞(上):作為巴黎反面的海外領地
    Éric:「是海外領地,不是殖民地。」「有什麼區別啊。不過是換了種說法罷了。」……大約二十分鐘左右的車程到達帕佩提碼頭。之前研究中心的秘書已經交待過因為船票不限制時間,所以可以直接買好往返的船票,每小時一班通往Moorea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