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能否緩解「打車難」?
--北京計程車綜合治理引發熱議
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 北京「打車難」頑症難除,北京市有關部門公布了加強出租汽車管理、提高運營服務水平的意見,表示將在一兩年內使「打車難」狀況有明顯改觀,此舉引發社會關注和各方熱議。
圍繞計程車行業關注的「份兒錢」、增加牌照以及租價調整等問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採訪進行了調查。
司機叫苦不迭,「份兒錢」該不該降?
北京計程車價格7年未調整,其間計程車收入只增加15%,行業吸引力下降,司機高峰時不願出車,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劉小明稱,必須要理順機制。
「份兒錢」是計程車最大的成本,通常佔到司機總支出的50%以上。新華網一項調查顯示,七成網友認為應該降低「份兒錢」。
北京一家計程車公司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公司收入的「份兒錢」為每輛車5175元。成本和費用包括:折舊1200元;司機五險一金900元;福利費200元;油補520元……12項支出共4775元,扣除稅費,利潤率為5.8%。
「這麼點兒利潤,比買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還要低!」該公司負責人說。
雙方都在「喊冤」,事實究竟如何?長期從事計程車行業研究的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由晨立說,一些計程車公司根本未按照合同裡寫的落實職工的「五險一金」和各項福利保障。「按此估計,計程車公司的利潤率在30%左右,屬於暴利。」
計程車司機怨聲載道的,還有「份兒錢」中每月1200元的折舊費。「一輛車子7萬左右的進價,一個月收我們折舊費1200元,一年就是二萬四,三年就抵一輛新車價格了,最後車子又不歸我們,為什麼要一直收下去?」
「現行管理體制下,計程車行業陷入死局:的哥疲憊不堪,乘客『全權買單』,唯獨計程車公司穩賺不賠。」清華大學教授邢文訓認為,應該降低計程車「份兒錢」,減輕司機負擔。「不能把全部成本都加在消費者頭上。」
記者向北京市交通部門進行了求證。相關負責人表示,司機的「份兒錢」不會上升,有可能進一步降低。「要將計程車企業利潤控制在微利水平。」北京市交通委負責人說。
供需明顯失衡,牌照該不該放開?
「解決打車難,一是要增加計程車供給,二是要降低管理費用。根本上還是要增加供給。」由晨立說。
據了解,自從1994年北京市出租汽車管理局出臺文件,停止批准新的出租汽車企業和個體經營者以來,計程車數量幾乎沒有增加。然而,北京市人口已經增長了一倍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數量管制政策將計程車行業變成了一個高利潤行業。」專家認為,有關部門應該對計程車保有量進行動態調整,根據社會需求適當增加牌照。
增加計程車供給不可忽視。據了解,北京市目前的計程車有國有、集體、聯營、私營、股份公司和個體工商戶等經營方式,總共有6.6萬多輛營運車輛,駕駛員近10萬人,其中個體工商戶(不用交「份兒錢」的)只有1157戶,僅佔百分之一。
事實上,我國法律並未禁止個人經營計程車。根據建設部和公安部1997年聯合頒布的《城市出租汽車管理辦法》,有關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均可獲得計程車經營權。然而,一些城市實際上是限制個體計程車發展的。
「給自己打工不交『份兒錢』?想都甭想!」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記者,「政府部門不放開牌照,無人受理此項業務,就是提著豬頭也找不到廟門。」
在國外大城市,雖然計程車經營採取公司制、個體工商戶等多種經營形式,但個體所佔比例較高,競爭較為充分。例如,紐約計程車44%是由大的代理行或計程車公司把車包租給有執照的司機,27%的個體計程車業主將車包給有執照的司機運營,29%的個體車主親自駕車運營。
「增加供給,不單是一個放開牌照的問題,還要把現有運力資源盤活。結合北京車輛限號、搖號等政策限制,應當將私車、公車等潛在社會運力調動起來,引入競爭主體,擴大供給。」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說。
漲價能否調動司機積極性?
北京市交通委負責人說,北京市的計程車租價已經7年沒有變過,其間上海、廣州、深圳經歷過一兩次調整,而北京租價低直接影響了司機的運營積極性。
針對上述說法,部分受訪計程車並不贊同。「漲不漲無所謂,漲價了,打車的少了,對生意有影響。」祥龍出租汽車公司一位姓甄的師傅說。
新華網調查顯示,七成網友認為漲價無益於緩解「打車難」,如果漲價,將不再優先考慮計程車。
「運用價格槓桿可以調節供需關係。」世界資源研究所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海濤認為,適當提高計程車價格,與公共運輸等區別開來,有助於形成合理的城市出行結構。
專家認為,增加計程車供給,降低管理費用是緩解「打車難」的重要途徑,而限制需求的辦法並不可取。
「從世界計程車行業管理來看,沒有一個國家和城市把計程車定位於上下班通勤工具的,這不是計程車的任務,而是公共運輸承擔的任務,在改革計程車運營的同時,還需要提高公共運輸的承載力。」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姚恩健說。
由晨立等專家指出,通過漲價可以抑制和減少打車需求,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打車難」問題,而解決這一難題,必須打破現有利益格局。(記者 趙仁偉、李志勇、劉元旭、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