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脊椎裂患兒被"判死" 兩次手術創生命奇蹟

2020-12-20 半島網官網
得救的小 A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這下好了,心口大石頭落地了。回去我們就給孩子報戶口!」因患有先天性脊椎裂,臨沂 1歲半的女孩小 A生下來就有人勸她父母把她扔了,但一家人並沒有放棄這個不幸的孩子。家人輾轉求醫後,今年 10月將小 A帶到了 401醫院。經過兩次手術,小A最終得到了救治。 11月 23日下午,記者在 401醫院北院區見到了已經能下地走路的小A。

剛出生就被「判死」

    「孩子一生下來,醫生就說她患有先天性脊椎裂,活不長。」去年 3月 18日,家住臨沂郯城縣沙墩鎮華埠五村的李桂玲在一所縣醫院生下了女兒小 A,初為人母的喜悅和幸福還沒來得及享受她便立即陷入悲傷和絕望中。「沒有出生證明,連孩子的出生時辰和體重都不知道,我們就在第三天被通知出院」。李桂玲說:「在醫院時,病房裡的人都說這孩子先天畸形,勸我把她扔了,可是她畢竟是一個生命啊,就是活不長死在我的懷裡,我們也不能把她扔了!」提起往事,李桂玲現在還是不停落淚。

    出院後第二天,李桂玲一家就四處為女兒求醫,但得到的答覆都讓他們的希望成了泡影。「在村裡抱著孩子出去玩,人家都覺得我的孩子快死了,見到我們就散開,都躲著我們」。李桂玲說,眼看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就是再苦再難也要想法讓孩子活下去。

    小A剛出生時屁股上有一個皰,薄得跟雞蛋皮似的,醫生說皰要是破了孩子也就完了。於是直到現在,孩子從沒躺著睡過覺。

病情讓醫生都驚訝

    今年8月,小 A的父母來到青島,想在此邊賺錢邊給小A治病。爸爸湊巧在401醫院北院區找到份清潔工的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 10月底,小 A的奶奶抱著孩子帶著東借西湊的 15000元錢趕到了青島。

    「從第五腰椎以下一直到尾椎六個階段的後弓都沒有,這樣大跨度的脊椎裂還是頭一次見。」 401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郭儉檢查完小 A的病情後感到很驚訝。他說,孩子由於年齡小手術前是大小便失禁,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療,以後雙腿也將不能走路,導致癱瘓。郭主任解釋說,正常人的脊髓會隨著年齡和個頭的增長而往上升,而小 A由於脊椎裂沒有完整的脊椎管保護脊髓,脊髓脊膜會膨出。

兩次手術女孩得救

    10月 28日上午 10時,剛剛 1歲半的小 A被推進了手術室。醫生打開硬脊膜後發現,原來小 A脊椎裡根本就沒有馬尾神經(馬尾神經主要控制大小便),脊髓末端已經呈索條狀改變與硬脊膜牢固粘連。經過 6個小時手術,醫生將小 A下端的脊髓還納到脊椎的上部。

    11月8日,在拆線時醫生發現縫合的針孔部位有水珠 (腦脊液)外滲。當天下午 2時,小 A被再次推進手術室。

    「第二次手術後,女兒的大便基本能控制住了。」李桂玲說, 11月 20日術後拆線,小 A的傷口已經長得差不多了。郭主任還告訴記者,小 A以後行走將無異於常人,家人如果能有意培養她小便習慣的話,控制小便也有望成為現實。文/本報記者郝春梅圖/本報記者徐燕華

採訪手記

起名小A就是希望她能冒尖


    在醫院,醫生說小 A是個小明星病人,因為長得非常可愛,還有個很酷的名字:小 A。咋起了這麼個名?小A的奶奶劉愛菊說:「因為撲克裡的 A最大,給她起這個名,就是盼著她健康長大、成為那個冒尖的A!」

    希望小A不僅能冒尖也能健康成長,因為和近來本報報導的幾名悲慘死去的棄嬰相比,她是幸運的。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他們什麼也不知道也不能選擇,但是,他們的父母可以。記者採訪的這個家庭,有著他們自己的韌性:雖然很苦、很窮,又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他們一直堅持著。小 A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她有一直守在她身邊的父母親人,因為家人的堅持,小A有了明天;也因為自己的堅持,這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之家也有了自己的希望。

    11月23日,小A的媽媽和奶奶硬要給郭主任送錦旗,他們說是醫院裡的大夫救了他們一家人。本報記者郝春梅

相關焦點

  • 跨省大救助 儋州先天性脊椎裂男孩小善善笑了
    跨省大救助,小善善笑了  在本報關注下,儋州先天性脊椎裂男孩小善善如今告別病痛,健康又快樂  兩年前,天真爛漫的小善善被診斷出先天性脊椎裂。在海口的一家大醫院,小善善被診斷出是先天性脊椎裂。當時每次發病,小善善都會疼得一邊用手猛抓自己的「小雞雞」,一邊大聲哭喊:「媽媽,我的肚子很疼!我的『小雞雞』很疼!」耗盡了家裡所有財產後,無奈的王亞伍找到了《南國都市報》。  愛心如潮,兩次赴鄭州治療  2006年7月14日,本報記者嶽欽寫的《「如果病好了,小雞雞就不會疼了吧?」》報導刊登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 ...我要告訴同學們山外的樣子」 首批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漢接受手術
    受助於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湖北省紅十字基金會和武漢兒童醫院聯合開展的兒童先心病免費篩查救治項目,從6日開始,來自恩施地區的第一批10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將陸續在武漢兒童醫院接受先天性心臟病免費手術,湯輝梅是接受手術的首位患兒。
  • 廣西婦幼成功救治數名先天性食管閉鎖危重患兒
    廣西婦幼保健院 供圖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18日訊(記者 陶媛 通訊員 文俊驍 黃鑫鑫)日前,經廣西婦幼保健院新生兒外科手術治療,數名被確診為先天性食道閉鎖合併食管氣管瘻的危重患兒獲成功救治。患兒術後恢復效果良好,均已康復出院。
  • 專家:漏鬥胸患兒一定要及早手術
    人們常說,要挺起胸膛做人,但有一些人,他們卻是怎麼都無法「挺胸」---胸口凹陷,兩肩前凸,走起路來挺不起腰,他們,就是漏鬥胸患兒。漏鬥胸,顧名思義,就是胸部呈漏鬥狀,是最常見的一種先天性胸廓畸形,然而,並不是所有漏鬥胸都是先天性存在的,也還有一些可因胸廓外傷、氣道狹窄或一些胸腔手術術後所繼發,如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膈疝等。據有報導,大部分漏鬥胸發生於1歲以內,1歲以上發病的約10%左右。這是因為,小兒胸廓的正常發育和形狀的維持需要一個完整的骨性胸廓和組成骨性胸廓各骨的正常發育。
  • 生命的奇蹟——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成功救治一名重度先天性...
    在經過小兒外科張正茂主任的會診後,孩子「先天性小腸閉鎖」確診無疑。手術是挽救孩子生命的唯一方法。然而,對於這個出生不到一天,體重僅僅只有4斤的寶寶來說,麻醉、手術創傷、感染、術後的營養,像一座座大山擺在孩子及其父母面前,手術的成功率只有50%。
  • 區婦幼救治1個月先天性心臟病合併重症肺炎患兒
    患兒茜茜(化名)在母親孕期產前篩查時被發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在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優生遺傳門診專家及心血管中心專家建議下選擇留院待產。今年7月30日,茜茜出生,體重僅2.7kg,出生11天時出現呼吸困難、紫紺,入住新生兒二病區。患兒血氣分析結果提示嚴重低氧血症,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其中,室間隔缺損直徑達8mm,動脈導管直徑達6mm。
  • 中國醫學專家:先天性「小耳朵」不必馬上手術
    ­­  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 (孫國根 陳靜)先天性外耳道狹窄(也稱為「小耳朵」), 是僅次於唇顎裂的常見頭面部出生缺陷疾病。世界耳科界傳統觀點認為,先天性外耳道狹窄患者的年齡越大,外耳道狹窄程度越窄,形成外耳道膽脂瘤的機率越大,並主張早期開展外耳道成形術,以避免外耳道膽脂瘤形成的破壞作用。
  • 「等我病好了,我要告訴同學們山外的樣子」 首批先天性心臟病患兒...
    進手術室前,與最喜愛的老師賀紅霜拉鉤定下約定。受助於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湖北省紅十字基金會和武漢兒童醫院聯合開展的兒童先心病免費篩查救治項目,從6日開始,來自恩施地區的第一批10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將陸續在武漢兒童醫院接受先天性心臟病免費手術,湯輝梅是接受手術的首位患兒。
  • 先天性心臟病啥時手術好?儘早!
    (健康時報記者 林敬)「先心病患兒只要確診需要手術,就要儘早手術,等待會失去手術機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張紹國攝「以前常見的房、室間隔缺損手術需要開胸體外循環下再打開心臟進行縫補手術,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只需要一個很小的切口,甚至都不需要切口,通過血管介入的方式就可以完成」,袁彪主任說,「先天性心臟病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但百分之七八十的情況都可以通過微創的方式治療」。
  • 第一附屬醫院為矯治性大動脈轉位患兒成功施行雙調轉手術
    ,術後患兒恢復良好,現已康復出院。  雙調轉手術是目前治療CTGA最好的治療方法,同時也是最複雜的心外科手術。2001年11月6日,國內首例雙調轉手術為吳清玉教授於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完成,目前國內僅有極少數醫院可以開展,手術例數不多,死亡率偏高。至今清華一附院手術患者無一例死亡,且術後恢復良好。  來自河北省邯鄲市的5歲患兒昊昊,在1歲多時因肺炎住院而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 介入手術根治罕見先天性心臟病,七歲男孩重獲「心」生
    雖然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種,但小餘的求醫之路並不平坦。小餘曾因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以及心力衰竭」在成都某醫院就診。然而貧困的家境無法支撐起手術所需費用,小餘的父母也因此將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從此不再多過問。「孩子的病,不能不治!」
  • 重慶9歲先天性青光眼患兒成功接受微導管引導下360度小梁切開術
    2020年3月23日上午,重慶愛爾眼科青光眼團隊成功為一名9歲先天性青光眼孩童進行了微導管引導下360度小梁切開術。  據了解,該患兒已多次行抗青光眼手術,病情控制仍然較差,手術的難度大,是極為複雜的先天性青光眼。通過青光眼醫生會診,決定用微導管引導下360度小梁切開術這項新技術為其實施手術治療。
  • 西藏全區首例先天性食道閉鎖修補手術在拉薩成功實施
    圖為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在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全力配合下,為患兒實施手術。記者 孫靖宇 攝  食道閉鎖是新生兒時期消化道的一種嚴重發育畸形,症狀為患兒吮吸奶汁立即嘔吐或出現嚴重嗆咳甚至窒息,危及患兒生命。
  • 廈門市兒童醫院心血管中心,首臺心臟病手術患兒康復出院!
    經廈門市兒童醫院心血管中心執行主任張惠鋒等專家評估後,建議患兒及早進行手術治療。張惠鋒執行主任介紹,培培今後將恢復正常同齡人的發育水平,身體抵抗力也會大大提高,心臟手術亦不會對培培今後的生活造成影響。手術終於成功啦!身體抵抗力也會大大提高,手術也不會對今後生活有影響!
  • 湖南先天性結構畸形患兒有救助 最高3萬包括6類72個病種
    最高3萬,先天性結構畸形患兒有救助 包括6類72個病種 申請條件:18周歲以下,家庭經濟困難 華聲在線3月1日訊 為加強出生缺陷防治,減少先天性結構畸形所致殘疾,讓更多貧困患兒受益,2017年起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中國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金會
  • 先天性上瞼下垂需注意!菏澤市二院專家:手術為最佳治療方式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通訊員 桑慧敏 菏澤報導8月28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菏澤市第二人民醫院採訪獲悉,患兒先天性上瞼下垂是由於提上瞼肌發育薄弱、殘缺或其支配神經及神經核先天發育不全導致上眼瞼部分或完全性下垂遮擋瞳,常表現為一側或兩側眼睛不能完全睜大
  • 微記錄|介入手術根治罕見先天性心病 七歲男孩重獲「心」生
    上圖為患兒胸部影像雖然先天性心臟病較為常見但小餘的求醫之路並不平坦小餘曾因為卻是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一把好手陳元國首先為小餘做了全面檢查檢查結果告訴他小餘的情況不容樂觀經檢查發現患兒小餘胸廓有畸形
  • 合肥京東方醫院:多學科協作低齡低體重先心病患兒手術成功
    近日,合肥京東方醫院多學科協作為一低齡低體重患兒成功施行了房間隔缺損修補+肺動脈狹窄矯治手術,在治療過程中,醫生團隊遇到了很多複雜的問題,最終憑藉過硬的技術,手術得以順利完成,目前患兒恢復良好,該患兒也是我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目前體重最小的手術患兒。患兒只有3個月大,體重3.5公斤,入院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與成人相比,小嬰兒的體重小,意味著心臟小。
  • 先天性結構畸形患兒家屬注意!這6類72個病種可領救助金
    2月22日,記者從貴州省衛生計生委獲悉,為減少先天性結構畸形所致殘疾,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中國出生缺陷幹預救助基金會聯合開展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貴州省為項目試點地區之一。近日,貴州省衛生計生委制定了《貴州省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試點工作方案》,主要針對發病率相對較高、有成熟幹預技術、治療效果良好的先天性結構畸形疾病,為患兒提供醫療費用補助,並明確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貴陽市婦幼保建院作為2017年首批試點醫院,將以先天性結構畸形疾病為重點,開展出生缺陷防治知識宣傳倡導和健康教育,並為符合條件的患兒提供醫療救助。
  • 郴州:救助宜章縣先心病患兒首臺愛心手術順利完成
    一個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手術由該心胸血管中心醫師劉敬完成。「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是用一傘狀封堵器將漏口堵上,從而避免動靜脈分流,達到治癒的目的,此手術不需要開刀,具有療效好、風險小、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等優點。」劉敬醫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