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三個月大,他的未來全都託付給你們了,多虧了合肥京東方醫院的專家,我們全家都非常感謝你們!」近日,合肥京東方醫院多學科協作為一低齡低體重患兒成功施行了房間隔缺損修補+肺動脈狹窄矯治手術,在治療過程中,醫生團隊遇到了很多複雜的問題,最終憑藉過硬的技術,手術得以順利完成,目前患兒恢復良好,該患兒也是我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目前體重最小的手術患兒。
患兒只有3個月大,體重3.5公斤,入院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與成人相比,小嬰兒的體重小,意味著心臟小。本次接受手術的患兒心臟只有桌球大小,大大限制了手術操作的空間和視野,手術難度極高。嚴峻的困難擺在眼前,考驗著醫生的技術。
面對這個脆弱的小生命,合肥京東方醫院立即做好打「攻堅戰」的準備,患兒入院後經多學科聯合會診(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ICU、超聲科等),何仿院長指派相關專家制定出周詳的治療方案:重症監護室ICU制定專業嚴格的營養方案、護理方案與呼吸支持方式;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體外循環、超聲科、輸血科等醫護團隊緊密協作,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
在我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召開多學科會診(MDT)
「該患兒小月齡、低體重、心功能相對脆弱,手術操作難度和風險都很大,任何微小的差池,都可能引起致命的風險。」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崔光浩說。
對於低齡低體重患兒的麻醉和體外循環技術,向來都是一項挑戰。對此,麻醉科主任魏登榮以及體外循環灌注師劉冰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和風險預案,以確保手術的順利實施。
崔光浩主任為患兒進行手術
憑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嫻熟的手術技術,多位專家聯手把脆弱而又珍貴的小生命拯救回來,為寶寶贏得了重生的機會。
術中患兒生命體徵平穩,患兒被推出手術室的瞬間,孩子的家人一下湧過來,詢問孩子手術怎麼樣?得知手術圓滿成功,孩子的母親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術後經重症監護室(ICU)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這名低齡低體重患兒各臟器的功能恢復正常,現已順利脫離呼吸機。目前該患兒生長發育良好,體重正穩步增長。
重症監護室裡,醫護人員24h守護在寶貝身邊,分分秒秒監護著病情的變化,安撫他的每一次哭鬧。
目前,該患兒即將出院,寶貝家人一直忐忑的心也逐漸平靜了下來,身體痊癒後,寶貝面對的將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全新的生活。
該病例的成功救治體現了我院多學科協作的綜合實力,為今後類似疾病的患兒提供了寶貴的手術經驗,也標誌著我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醫療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科普:
房間隔缺損
房間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約佔先心病的10~15%,男女之比為1∶2。它是左右心房之間的間隔發育不全,遺留缺損造成血流可相通的先天性畸形。房間隔缺損根據胚胎發育可分為繼發孔型及原發孔型缺損兩大類,前者居多數。
症狀體徵
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活動後心悸,氣短,疲勞是最常見的症狀,但部分兒童可無明顯症狀,房性心律紊亂多見成年患者,若有嚴重肺動脈高壓引起右向左分流者,出現紫紺。
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活動後感心悸,氣短,易發生呼吸道感染,伴有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者,早期可出現心力衰竭及肺動脈高壓等症狀,患兒發育遲緩,心臟擴大,心前區隆起。
治療方法
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診斷確立,即使患兒無明顯症狀也應手術治療,繼發孔房間隔缺損的外科治療已取得良好療效,術後患兒生長發育正常,可從事正常的工作和勞動,手術死亡率降至1%以下。
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確定診斷後更應儘早手術治療,手術應在體外循環下進行,首先修補二尖瓣裂,然後以補片修補房間隔缺損。
我院心血管學部心臟大血管外科對臨床各類心臟病(包括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大血管疾病)的外科診治具有豐富的診療經驗,開診以來,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已經成功實施多例心臟外科手術,挽救了患者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專家團隊:
周汝元心血管學部 名譽主任兼首席顧問
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安徽省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委員,國家衛生部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庫專家,歐洲心臟外科學術委員會理事。從醫40餘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臨床專長:先天性心臟病,尤其是複雜先心病的外科治療,心臟瓣膜病及冠心病的外科治療。在省內率先開展冠狀動脈搭橋術及升主動脈瘤之Benttal手術,均獲成功。
崔光浩主診醫師心臟大血管外科學科帶頭人
主任醫師,曾先後擔任黑龍江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牡丹江心血管病醫院小兒心臟病區主任,成人病區主任,ICU主任,心臟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會員,中華胸心血管專科學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胸心血管專科學會委員,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委員,安徽省心臟大血管外科學會委員。2003年獲第27屆笹川醫學獎,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被公派到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循環器中心研修,曾多次到德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參加短期學習和學術交流。師從國內著名心外科專家劉曉程教授、萬峰教授及日本黑澤博身教授、新岡俊治教授,1999年到2000年、08年到2010年師從大血管外科領軍人物孫立忠教授。
臨床專長:心臟及大血管手術。先天性心臟病法洛四聯症、完全型肺靜脈引流、心內膜墊缺損、大動脈轉位根治手術,風溼性及感染性瓣膜成形及置換手術,房顫的改良迷宮手術(自創術式),冠心病的體外及非體外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I型夾層主動脈瘤的全弓置換手術及微創胸腔鏡下心臟手術等手術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參加過兩例心臟移植手術及一例心肺聯合移植手術,參與完成各類心血管手術10000餘例。
科研成果:黑龍江省全動脈搭橋術科學技術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心臟移植)、低體重嬰幼兒心臟手術科學技術三等獎;核心期刊發表10餘篇醫學論文,參編專業書籍3本。
陳夢苒主診醫師
副主任醫師,曾就職於解放軍第105醫院(現解放軍第901醫院)心胸外科,碩士畢業於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曾在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進修學習1年,合肥市胸心外科協會委員;
臨床專長:熟練掌握先天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冠心病、大血管病的外科治療,對心臟外科疾病的圍術期處理有較多的經驗。參加複雜先心病、重症瓣膜病、複雜冠心病、大血管疾病手術數百例;
科研成果: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