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一個體重只有1300克的早產兒,能接受複雜先心病手術嗎?記者日前從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獲悉,該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賈兵團隊為這個孩子做了3個多小時手術,成功修復了一顆超迷你心臟。據悉,此次創下了國內接受體外循環複雜先心病手術體重最輕患兒的紀錄,也是兒科醫院心血管團隊,麻醉團隊和新生兒團隊挑戰醫學極限的一次重大突破。
靜靜(化名)在母親腹中就被查出罹患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這是一種複雜危重的心臟畸形,往往出生後不久就需要手術治療。但靜靜在孕30周時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出生體重僅1070克。
復旦大學兒科醫院心血管和新生兒團隊等多學科專家在進行全面評估後,認為靜靜病情還算穩定,待體重增至2000克時再進行手術。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周後,靜靜出現嚴重的缺氧和呼吸急促,病情危重,心超顯示維持靜靜的生命要道——房間隔缺損(卵圓孔未閉)僅有1毫米,接近閉合。
病情刻不容緩。雖然靜靜的體重僅1300克,但賈兵團隊依然決定進行急診手術。賈兵介紹,靜靜患的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即原本應該回流到左心房的肺靜脈血卻異常回流到右心房,並通過房間隔缺損回流到左心房,從而維持了靜靜的生存,一旦房間隔缺損變小,血流就會淤滯在右半心,造成肺靜脈回流梗阻,從而導致低氧、酸中毒,危及靜靜的生命。
「從國際經驗來看,體重2000克以上的患兒接受體外循環的心外科手術更為穩妥。但靜靜在三周時病情加重,不做手術隨時有生命危險。」賈兵說。
修復心臟畸形需要在全身麻醉、體外循環、心臟停跳下進行,對於極低體重的早產試管嬰兒而言,手術風險非常大,死亡率較高。
據悉,靜靜的心臟幾乎比鴿子蛋還小,整個手術視野寬度不過兩指。超迷你心臟修復後,在經歷深低溫停循環,延遲關胸後,靜靜全身循環灌注良好,氧合穩定,心功能恢復良好。在心臟和新生兒監護團隊的精細治療和護理下,靜靜第六天就順利脫離了呼吸機,目前生命體徵平穩。
賈兵提醒,危重疾病治療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這樣才能為疾病治療帶來機會。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