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尖刻字 湘雅二醫院給超低體重患兒大動脈換位置

2020-12-22 紅網健康

  紅網長沙11月21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洪雷 通訊員 唐冪 卜海松)11月21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院近日成功為一位出生僅4天、體重僅3.2公斤的複雜紫紺型先心病患兒進行了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術,目前患兒恢復順利,將於明天出院。專家介紹,這是湖南省最低體重、最低年齡的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根治手術,也是全國最低年齡和體重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根治手術的患兒之一。

  出生僅4天患複雜先心病命懸一線

  患兒出生4天,體重3.2公斤,來自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出生後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被家人緊急送往長沙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醫生介紹,入院時,患兒全身青紫、呼吸急促,立即收入心血管外科重症監護室,當時心率200次/分左右,氧飽和度僅有20%-30%,呼吸急促,嚴重發紺。湘雅名醫楊一峰教授接診後,督促迅速完善術前檢查並嚴密監測生命體徵,隨後,患兒診斷為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房間隔缺損(細小),動脈導管未閉(待排),肺動脈高壓。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是指主動脈和肺動脈對調位置,主動脈接右心室,而肺動脈連接左心室。」醫生介紹,由於體循環與肺循環失去循環互交的生理原則,其間必須有房缺、室缺或未閉的動脈導管交換血流,患兒才能暫時存活。這例患兒可供交通的房缺或動脈導管細小,隨時有可能閉合,一旦閉合,患兒將立即死亡。

  血管細如針尖,做手術好比針尖刻字

  根據患兒病情,楊一峰教授迅速組織術前討論,決定急診為患兒實施根治手術。此患兒年齡低,體重輕,心臟和「桌球」差不多大小,手術操作空間小,尤其游離和吻合細小的冠脈與重建脆弱的血管就好比在針尖上刻字一般,要求術者操作做到精細入微。同時,因患兒基礎情況差,血氧飽和度極低,口唇指趾端重度發紺,本身的血管韌性較差,變向增加了手術難度。最危險的還是患兒病情重且複雜,生命僅僅靠篩孔狀的房間隔缺損來維持,一旦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將使得患兒失去生命,可謂命懸一線,迫在眉睫。

  10月24日,楊一峰教授、吳忠仕教授、謝立主治醫師成功為該患兒實施了大動脈調轉術+房缺修補術+動脈導管切斷縫閉術。術後在心外監護室醫護人員精心治療下,恢復順利,目前已成功轉出監護室,即將痊癒出院。經文獻檢索,此患兒為湖南省最低體重,也是最小年齡的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根治手術,同時也是全國最低年齡體重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根治手術的患兒之一。

  加強孕期檢查是預防關鍵

  就在不久前,醫院小兒心血管外科曾成功完成目前最大齡先心病患兒分期大動脈調轉術,患兒也將於本周出院。在此之前,楊一峰教授極其團隊已成功實施多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一期根治手術,而此次手術的成功進一步完善了複雜紫紺型先心病的手術範圍及經驗,同時也提高和鞏固了小兒心臟外科治療技術,鞏固了湖南省小兒心臟外科複雜先心病治療技術在國內外處於一流水平的地位。

  專家介紹,目前湖南省每年約新增先天性心臟病患者4000人左右,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先心病可以在胎兒期檢測出來,他建議孕產婦加強孕期檢查,尤其是相關高危人群,如全面二孩政策實行後,一些年齡較大的產婦,更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檢查。

來源:紅網

作者:洪雷 唐冪 卜海松

編輯:曼曼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6/11/21/422408.html

相關焦點

  • 鄭州市兒童醫院成功救治出生2天「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患兒
    2月19日,鄭州市兒童醫院胸心外科成功為出生僅2天的新生兒,實施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手術。伴隨著科室發展和技術提升,近年來,胸心外科實施的日齡、月齡複雜先心病患兒手術不斷增多,其中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手術最小患兒出生僅18個小時。
  • 湖南完成目前最大齡先心病患兒分期大動脈調轉術
    湖南完成目前最大齡先心病患兒分期大動脈調轉術 2016-11-1511月15日,聊起不日即可出院的樂樂(化名)的病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楊一峰表示,他能夠堅強的活到7歲並成功接受分期大動脈調轉術,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蹟。  當天,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小兒心血管外科病房裡,搶4床的樂樂正和爸爸媽媽一起翻看著手機裡的照片,不時傳出輕盈的笑聲。他們一家來自湖南永州,媽媽高女士今年40歲,是一位鄉村老師,爸爸是一位樸實的農民,樂樂是他們的養子。
  • 你不知道的湘雅二醫院史:61歲的她如何成長為國內名院?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60年前,一則刊登於《新湖南報》上的開診啟示,使籌建中的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首次為世人所知。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就是如今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下稱湘雅二醫院)的前身。
  • 合肥京東方醫院:多學科協作低齡低體重先心病患兒手術成功
    近日,合肥京東方醫院多學科協作為一低齡低體重患兒成功施行了房間隔缺損修補+肺動脈狹窄矯治手術,在治療過程中,醫生團隊遇到了很多複雜的問題,最終憑藉過硬的技術,手術得以順利完成,目前患兒恢復良好,該患兒也是我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目前體重最小的手術患兒。患兒只有3個月大,體重3.5公斤,入院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與成人相比,小嬰兒的體重小,意味著心臟小。
  • 楊斌:嬰兒大動脈轉位
    大動脈轉位是另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治療起來就不那麼簡單了。  大動脈轉位佔先心病的7%,發病率並不低,與動脈導管未閉(10%)的發病率接近,卻遠沒有動脈導管未閉知曉率高。原因就在於大動脈轉位太兇猛了,兇猛到30%的嬰兒會在一周內死亡,50%的嬰兒會在一個月內死亡,如果一年還沒有治療,死亡率高達90%。嬰兒夭折,父母只有悲傷,並沒有疾病的概念,所以知曉率低。
  • 先心病患兒兩條大動脈竟然長反了 緊急手術獲救
    7月23日晚,一名自榮城的出生僅11天、體重3公斤的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先心病患兒,病情危急被緊急送到青島市婦兒醫院。醫護人員在患兒鴿子蛋大小的心臟上將僅1毫米粗細的冠狀動脈「乾坤大挪移」,成功完成動脈調轉手術。
  • 第一附屬醫院為矯治性大動脈轉位患兒成功施行雙調轉手術
    第一附屬醫院為矯治性大動脈轉位患兒成功施行雙調轉手術  清華新聞網7月8日電(通訊員 王小璇) 近日,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吳清玉教授為河北省邯鄲市一名矯正性大動脈轉位(CTGA)患兒成功施行雙調轉解剖矯治術(Double Switch術)
  • 清華一附院為26天完全型大動脈轉位患兒成功施行手術
    清華一附院為26天完全型大動脈轉位患兒成功施行手術  清華新聞網2月24日電 伴著喜慶的爆竹聲聲,人們正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之時,一個剛剛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弱小生命卻正經歷了生死的煎熬。經過了8個小時的複雜高難度手術,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吳清玉成功為出生僅26天的先心病患兒施行完全型大動脈轉位矯治手術,把孩子從死亡線上挽救了回來。  不幸發生在3個月前,35歲的李女士在進行孕期8個月的產檢時,在建檔醫生超聲檢查發現孩子的心臟發育有異樣,於是建議李女士前往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 海南成功獨立開展首例新生兒大動脈調轉手術「錯位」心臟大動脈...
    海南日報海口6月3日訊 (記者馬珂)6月2日,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兒科海南分院、海南省兒童醫院)(以下簡稱省婦兒中心)成功完成了我省醫療團隊獨立開展的首例新生兒大動脈調轉手術。這也標誌著我省醫療團隊全鏈條整體實力具備了國內一流心臟中心水平。
  • 來自星星的孩子——記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兒童孤獨症培訓中心
    (2)環境因素:母孕期的各種危險因素如先兆流產、病毒感染、吸菸、服用某些藥物、羊水汙染、胎位異常、情緒不穩、宮內窘迫;圍產期各種危險因素如難產或早產,出生時窒息,低出生體重等均可能增加罹患孤獨症風險。此外,母親懷孕年齡大及母親懷孕時父親年齡大,比年輕母親懷孕,孩子罹患孤獨症的風險有顯著提高。
  • 成功救治多例超低出生體重兒、超早產兒,婁底市中心醫院創造生命奇蹟
    大眾衛生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6日訊(通訊員 劉紫寒)體重0.58千克,胎齡25+4周,在內行人眼裡,這是兩個小到不可思議的數字,面對如此低體重的超早產兒,救治難度前所未有,醫護人員需要向醫學極限發起挑戰。婁底市中心醫院四病室(新生兒科)專家團隊以高超的醫療技術創造出了多例這樣的生命奇蹟。
  • 國內最小體重先心病患兒手術在京完成
    北京華信醫院供圖近期,該院心臟中心外科先後為超早產雙胞胎姐妹花成功實施動脈結紮手術,其中姐姐體重僅770g,妹妹體重僅560g。目前兩位小患者病情皆有好轉,姐姐已脫離呼吸機支持。「根據文獻查閱,此次手術連續刷新了國內先天性心臟病(先心病)手術患兒的最小體重紀錄。此前國內類似手術成功案例中,患兒在1公斤左右的案例都十分罕見。」張東亞說。
  • 體重950克的超低出生體重兒小豆丁,大年三十回家過年啦
    體重950克的超低出生體重兒小豆丁,大年三十回家過年啦大家好我叫小豆丁出生兩個月了過年啦一家人團圓年才更喜慶、有味道這不大年三十這一天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月的我終於可以出院了能這麼快出院其實很不容易多虧兒童醫院的醫生護士阿姨們的精心治療和照顧才待28周就出生了體重才950克我是超低出生體重兒所以出生後一個小時我來到長春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
  •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首例「大動脈調轉術」手術獲得成功
    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22日訊(楊正兵 記者 漆奇)近日,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小兒外科一病區成功救治一例重症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據悉,這是該院首例「大動脈調轉術」手術。大動脈轉位是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手術的標誌性手術,這說明該院已經完全有能力處理兒童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為以後更多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提供更好的救治。
  • 湘雅二醫院眼科小兒眼底病專家助力湘西首次開展新生兒眼底篩查
    「把保溫箱打開,給毛毛裹上毛巾做好保暖,我們的篩查馬上就要開始了……」近日,在龍山縣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內,在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的協助下,來自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眼科中心的醫療副主任、李芸博士正在指導龍山縣人民醫院眼科醫生首次開展新生兒床旁眼底疾病的機器篩查。
  • 不要忽視完全大動脈轉位型先心病
    先天性心臟病有多種類型,其中一種叫完全大動脈轉位型,因為缺少對此類病的兇險認識,嬰兒出生後救治不及時,錯失寶貴時機,死亡率較高,給患兒家庭帶來悲痛和遺憾,一旦發現,應儘快手術救治。送治不及時嬰兒不幸夭折12月27日記者就完全大動脈轉位型先天性心臟病,採訪了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三病區主任楊斌。介紹該病之前,楊斌主任給記者講述了一個上周剛發生的悲劇。
  • 大動脈轉位(TGA)
    左右心房、心室的位置未變,心房與心室的連接亦正常。這樣靜脈血回右心房右心室後出主動脈又到全身,而氧合血由肺靜脈回左心房左心室後仍出肺動脈進肺,使肺循環和體循環各行其路,失去循環的生理原則,如同時合併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或動脈導管未閉的交換血流,患兒方能暫時存活。
  • 撥96360就能掛六大醫院專家號 這些醫院包括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
    今天起,本報96360呼叫中心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兒童醫院和長沙市婦幼保健院6家大醫院開展預約掛號合作。只要撥打96360,提供姓名、性別、手機號碼等相關信息,就能掛這些醫院的專家號。讀者致電96360預約掛號,本報不向醫院收取任何費用,更不向讀者收取任何費用。
  • 沅陵縣人民醫院成功救治孕30周出生體重1160克極低體重兒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娟 )近日,出生僅1160克極低體重兒張某毛毛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沅陵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複查。複查結果,發育正常,體重已達2300克,喝60毫升牛奶。媽媽張某一個勁的感謝醫務人員保住寶寶的生命。
  •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不同國家以及不同醫療機構對於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的治療預後差異很大,10月22日,來自美國、香港、臺灣以及中國大陸的近200名知名新生兒/NICU專家,共聚北京和睦家醫院,針對「早產兒」這個充滿挑戰的特殊人群治療難題,就其治療和管理的最新理念,以及國際上最實用的臨床技術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