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成功獨立開展首例新生兒大動脈調轉手術「錯位」心臟大動脈...

2020-12-22 瀟湘晨報

海南日報海口6月3日訊 (記者馬珂)6月2日,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兒科海南分院、海南省兒童醫院)(以下簡稱省婦兒中心)成功完成了我省醫療團隊獨立開展的首例新生兒大動脈調轉手術。這也標誌著我省醫療團隊全鏈條整體實力具備了國內一流心臟中心水平。這對海南省危重先心病的救治來說具有裡程碑式意義。

5月24日,在東方市人民醫院出生的小寶(化名)一出生即出現全身發紺,伴有明顯氣促,隨即便予以呼吸機輔助通氣。東方市人民醫院緊急將小寶急救轉運至省婦兒中心新生兒科。入院後,通過心臟彩超發現小寶為室間隔完整型大動脈轉位(TGA/IVS), 該類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因為主動脈和肺動脈位置對調,孩子只能依靠沒有正常關閉的動脈導管、卵圓孔來進行血液循環。這種情況下,新生兒一般會出現嚴重缺氧,若不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一旦動脈導管和卵圓孔自行關閉,孩子將隨時死亡。而且由於孩子左心室連接的是壓力較低的肺循環,因此必須在寶寶出生14天內完成手術調換主動脈和肺動脈位置。一旦錯過最佳手術時間,孩子的左心室將退化,從而嚴重影響手術成功的機會。

醫生發現,小寶除了有嚴重的心臟問題,同時還合併了吸入性肺炎和ABO溶血。該中心心臟團隊多次進行討論,為小寶擬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6月2日上午,一切準備就緒後,手術團隊開始為出生只有9天、體重只有3公斤的小寶實施手術。經過3小時的手術,患兒心臟畸形被成功糾正,術後生命體徵平穩。這也是我省首例由本地醫療團隊獨立完成的新生兒大動脈調轉手術。

此次手術的順利完成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結束了我省新生兒大動脈轉位患兒需要轉省外手術或邀請外省專家手術的歷史,進一步提升急危重症先心病患兒的救治水平。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東方一新生兒心臟大動脈「搭錯線」 醫生手術成功「調轉」
    新海南客戶端 、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4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近日,海南省東方市一位剛出生的寶寶全身發紺、氣促,檢查發現心臟大動脈「搭錯線」,危及生命,緊急轉診海口。6月2日,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海南省兒童醫院)成功為其完成了心臟大動脈調轉手術,這也是海南省醫療團隊獨立開展的首例該項手術。醫生在為寶寶實施調換手術。
  • 新生兒心臟動脈錯位 被縫200多針調轉大血管理順
    本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劉雲芳帶著錯位的心臟動脈來到人世的小辰(化名),一出生便在生死線上掙扎。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心外科團隊為其連夜施行頂尖心臟「糾錯」手術,在小心臟上縫合200多針調轉兩根大血管,成功為小辰理順了心臟動脈的「正常交通」。
  • 全省首例,出生9天的寶寶患「完全性大動脈錯位」,成功手術
    近期,廈門市兒童醫院為1名出生僅9天的新生兒順利實施了「完全性大動脈錯位」心臟手術。寶寶體重接近4公斤,手術前被診斷為「完全性大動脈錯位」,是一個較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也就是先天性的心臟畸形。
  • 第一附屬醫院為矯治性大動脈轉位患兒成功施行雙調轉手術
    第一附屬醫院為矯治性大動脈轉位患兒成功施行雙調轉手術  清華新聞網7月8日電(通訊員 王小璇) 近日,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吳清玉教授為河北省邯鄲市一名矯正性大動脈轉位(CTGA)患兒成功施行雙調轉解剖矯治術(Double Switch術)
  •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首例「大動脈調轉術」手術獲得成功
    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22日訊(楊正兵 記者 漆奇)近日,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小兒外科一病區成功救治一例重症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據悉,這是該院首例「大動脈調轉術」手術。大動脈轉位是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手術的標誌性手術,這說明該院已經完全有能力處理兒童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為以後更多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提供更好的救治。
  • 為出生七天的小亮做心臟手術
    由於主動脈和肺動脈完全長反,瀋陽男孩小亮(化名)出生後靠呼吸機撐過6天後,小心臟在第七天實在跳不動了,被送進手術室做了錯位大動脈調轉手術。據了解,為7天大新生兒進行如此複雜的手術,東北三省還是首例,而術後成功實施的體外膜肺氧合植入治療,更是全國首例。  小亮剛出生時與正常寶寶無異,隨後卻渾身發紫,嘴唇發乾,呼吸急促。
  • 吳清玉成功主刀出生2小時嚴重先心病患兒心臟大手術-清華大學新聞網
    出生2小時嚴重複雜先心病患兒心臟大動脈畸形矯正手術在清華一附院成功  清華新聞網3月31日電(通訊員 張曉萍) 一名出生僅2小時的患兒,在北京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功接受心臟大動脈轉位矯正手術此次手術創下我國先天性心臟病大動脈轉位手術最小年齡之最。  33歲的徐女士在孕37周例行產前檢查,經胎兒心臟超聲確診胎兒的心臟連接的2根大動脈:主動脈和肺動脈完全長反了。醫學上稱為大動脈轉位,是一種非常嚴重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徐女士及家人輾轉北京幾家三甲醫院和心血管病專科醫院,均被告知無能為力。經多方了解,找到中國心臟外科頂級專家、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吳清玉教授。
  • 挑戰手術極限,亞心醫院成功「矯正」兩歲幼兒「錯位」的心
    「雖然手術風險很大,但是為了孩子以後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我們願意冒這個險。現在手術這麼成功,感謝醫院、陶院長高超的醫術。」看著正在重症監護室恢復的小偉,他的爸爸眼中滿是感激地說道。矯正型大動脈轉位,雖然血液的流向都是正常的,但問題就出在連接主動脈的是一個「瘦弱」的右心室,連接肺動脈的是強壯的左心室。矯正型大動脈轉位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右心室會慢慢衰竭,隨之而來的就會有瓣膜關閉不全、心律失常等問題,嚴重的同樣需要進行手術。因此,陶涼教授認為,為了患者擁有更加優質長遠的生活質量,這種心臟畸形,也需要手術。
  • 新生兒患罕見先心病 「微雕」術「撥亂反正」
    福州新聞網8月15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寧宇)明明(化名)一出生就呼吸困難,原來是心臟的兩根大動脈長反了,隨時有窒息風險。在明明出生第五天時,省立醫院心外科醫生就在他鴿子蛋大的心臟上做「微雕」手術,將轉位的兩根大動脈「撥亂反正」,明明也因此創下在省立醫院接受這類手術的最小年齡紀錄。
  • 楊斌:嬰兒大動脈轉位
    大動脈轉位(也叫錯位)的嬰兒,全身回來的靜脈血(含氧低)到達右心後,直接去了主動脈,然後到達全身。這樣的後果是,全身的組織細胞得不到氧的供應,出現缺氧。  大動脈轉位的嬰兒缺氧嚴重,在出生幾小時後,就會立即出現症狀,較典型的症狀是渾身發紫(嘴唇更紫),特別是在哭鬧後,缺氧更加嚴重,發紫的症狀也更明顯。如果新生兒出生後發現面色青紫,應考慮有先心病。
  • 武漢協和醫院為1月齡嬰兒完成心臟大動脈轉位矯正術
    ▲董念國教授在為斌斌作檢查(協和醫院供圖)湖北潛江吳女士懷孕時發現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臟大動脈竟然長轉位,這就像冷熱水管裝反了一樣,她一度陷入兩難境地。董念國主任對斌斌病情進行評估:室間隔缺損6至7mm、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此時患兒缺氧尚處於耐受狀態,鑑於這種情況,斌斌出生後被轉入新生兒ICU進行觀察。經過一個月的成長,斌斌室間隔缺損縮小到3至4mm,房間隔缺損也逐漸縮小,動脈導管也已閉合,缺氧狀態越來越嚴重,需要儘快實施手術。
  • 18天男嬰 主動脈肺動脈長反 手術6小時 大動脈轉位撿回命
    男嬰手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日前,哈醫大四院成功為一位出生18天的男嬰實施了大動脈轉位調轉手術。此項手術難度極大,尤其是男嬰的心臟只有核桃大小,需要重建的冠狀動脈只有針尖粗細。   家住明水縣的王文麗發現孩子出生後喘氣困難,小嘴青紫。家人抱著孩子到醫院檢查,原來是心臟的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僅靠一個還未閉合的動脈導管和心臟房缺來供血,所以呼吸困難。  醫生說這病只佔先心病中的5%,孩子太小,心臟只有核桃大小,手術風險極大。
  • 湖南完成目前最大齡先心病患兒分期大動脈調轉術
    湖南完成目前最大齡先心病患兒分期大動脈調轉術 2016-11-1511月15日,聊起不日即可出院的樂樂(化名)的病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楊一峰表示,他能夠堅強的活到7歲並成功接受分期大動脈調轉術,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蹟。  當天,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小兒心血管外科病房裡,搶4床的樂樂正和爸爸媽媽一起翻看著手機裡的照片,不時傳出輕盈的笑聲。他們一家來自湖南永州,媽媽高女士今年40歲,是一位鄉村老師,爸爸是一位樸實的農民,樂樂是他們的養子。
  • 西京醫院4小時精準手術為先心病新生兒重建生命通道
    ,心臟肺動脈和主動脈位置長反,正常情況下主動脈連接左心室,肺動脈連接右心室,而患兒的主動脈與右心室連接,肺動脈與左心室連接,只能在核桃大小的心臟上,通過手術將筷子粗細的兩根主肺動脈位置調轉。6月14日,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臟外科孫國成副主任帶領醫護團隊4小時精準手術,成功為一名剖腹產出生僅5小時,患室隔完整型大動脈轉位新生兒實施大動脈調轉術。目前,患兒生命體徵平穩,在順利康復中。該新生兒母親在做胎兒心臟超聲篩查時,被診斷出胎兒患有室隔完整型大動脈轉位、卵圓孔未閉、動脈導管未閉。出生後若不及時手術,將出現嚴重低氧血症和代謝性酸中毒,特別是當動脈導管閉合時,隨時危及生命。
  • 成功「矯正」兩歲幼兒「錯位」的心
    「雖然手術風險很大,但是為了孩子以後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我們願意冒這個險。現在手術這麼成功,完全是因為陶院長高超的醫術。」7月29日,看著在重症監護室恢復的兒子小偉,爸爸眼中滿是感激地說道。兩年前,小偉出生。一年前的一次感冒,小偉在當地醫院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 鄭州市兒童醫院成功救治出生2天「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患兒
    2月19日,鄭州市兒童醫院胸心外科成功為出生僅2天的新生兒,實施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手術。伴隨著科室發展和技術提升,近年來,胸心外科實施的日齡、月齡複雜先心病患兒手術不斷增多,其中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手術最小患兒出生僅18個小時。
  • 出生一天的小嬰兒大動脈「錯位」,醫生妙手「重排」
    李群主任等專家立即進行會診,決定為孩子實施急診手術。麻醉科林洪啟主任,手術室林鵬輝護士長立即聯繫相關人員;麻醉醫師李徵順利給孩子進行動靜脈穿刺,李群主任帶領張金濤、張偉濤主治醫師實施手術。給新生兒進行手術的操作,要求極其精細,非常考驗手術者的外科操作技術水平。
  • 甘肅省成功實施首例胃鏡下新生兒十二指腸閉鎖手術
    原標題:我省成功實施首例胃鏡下新生兒十二指腸閉鎖手術  中國甘肅網10月8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首席記者 田小東)近日,省婦幼保健院完成一例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胃鏡下十二指腸隔膜擴張術。
  • 新生兒心臟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 4小時「微雕術」讓血管復位
    童童出生後不久,醫生在他雞蛋大的心臟上做了4個小時的微雕手術,將兩根錯位的血管復位。記者昨天從溫醫大附二院了解到,童童目前恢復良好,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產檢查出男嬰有嚴重心臟病  童童來自瑞安。在他媽媽懷孕6個月的一次產檢中,童童被發現心臟上的兩根大血管——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
  • 清華一附院為26天完全型大動脈轉位患兒成功施行手術
    清華一附院為26天完全型大動脈轉位患兒成功施行手術  清華新聞網2月24日電 伴著喜慶的爆竹聲聲,人們正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之時,一個剛剛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弱小生命卻正經歷了生死的煎熬。經過了8個小時的複雜高難度手術,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吳清玉成功為出生僅26天的先心病患兒施行完全型大動脈轉位矯治手術,把孩子從死亡線上挽救了回來。  不幸發生在3個月前,35歲的李女士在進行孕期8個月的產檢時,在建檔醫生超聲檢查發現孩子的心臟發育有異樣,於是建議李女士前往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