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示意圖
溫州網訊 男嬰童童(化名)尚未出生就被查出患有嚴重的心臟畸形,醫生說他出生後隨時有可能窒息而死。童童出生後不久,醫生在他雞蛋大的心臟上做了4個小時的微雕手術,將兩根錯位的血管復位。記者昨天從溫醫大附二院了解到,童童目前恢復良好,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產檢查出男嬰有嚴重心臟病
童童來自瑞安。在他媽媽懷孕6個月的一次產檢中,童童被發現心臟上的兩根大血管——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原來,人體正常的血液循環是由體循環和肺循環交叉構成,主動脈連接左心室,肺動脈連接右心室。而童童的主動脈與右心室連接,肺動脈與左心室連接,恰恰與正常情況相反。這在醫學上叫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屬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
溫醫大附二院心胸外科主任趙琦峰介紹,正常人的心臟被間隔組織分為左心室和右心室,右心室通過長在上面的肺動脈將血液輸出到肺,並通過肺臟將吸入的氧氣「混」入血液中,含有氧氣的血液通過肺靜脈回流到左心室,左心室再通過長在上面的主動脈輸出含氧的血液,這些血液通過動脈網絡帶到全身各處,以供身體各器官「使用」,氧氣被器官吸收後,血液被靜脈帶回右心室,又開始一次循環。
而心臟大動脈轉位,就是心臟上的肺動脈和主動脈長反了位置,這樣通過主動脈輸出到動脈網絡最後到達全身的血液,將不再有經過肺臟「混」入氧氣這一過程,導致血液無氧,最終各器官因缺氧窒息而死。
需移位的冠狀動脈只有一毫米粗
查出病情後,童童的媽媽來到溫醫大附二院心胸外科就診。趙琦峰檢查後認為,孩子的病還是有希望通過手術治癒的。於是,家人決定在孩子出生後「搏一搏」。
「患有這種疾病的新生兒病死率較高。」趙琦峰介紹,一般手術的最佳時間為孩子出生後2周。幸好,童童除了心臟大動脈轉位,還有室間隔缺損。這本是一個心臟缺陷的問題,這時反倒成了童童的「保命符」——左右心室的血通過這個缺損混合,給童童帶來了寶貴的氧氣。
童童出生22天之後,體重和心臟都有所增長,醫生決定給他的心臟糾「偏」。手術需要在深低溫、停循環的狀態下進行,這對麻醉醫生來說是極大考驗。患兒經麻醉後,主刀醫生趙琦峰上陣。開胸後,孩子的心臟就像雞蛋那麼大,周邊的組織非常脆弱,每一步操作都關乎著小生命的安危。
趙琦峰先將主動脈和肺動脈換位,然後進行手術的關鍵步驟:將冠狀動脈左右移位。連接心臟並為心臟供應血液的冠狀動脈,只有1毫米粗。整個過程在放大鏡下進行,相當於在心臟上進行「微雕」。哪怕手術中一個小失誤,都會給心臟帶來永久性和不可逆的損傷。
經過4個小時的手術,童童錯位的血管終於復位。
醫生告訴你
溫醫大附二院心胸外科主任趙琦峰
預防先天性心臟病
孕期頭三個月要特別小心
市婦幼保健所數據顯示,近3年來,我市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發生率均超過10‰,成為我市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組死亡的首要原因。
先天性心臟病是怎麼發生的?趙琦峰說,具體原因不明,但跟家族遺傳史有一定關係,在臨床中,就碰到一家有好幾個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對孕婦來講,孕期前3個月是胎兒心臟發育的關鍵時期,要注意以下幾點:預防風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儘量避免用藥,儘量少接觸射線和電磁輻射等不良環境因素;提前終止吸菸、飲酒等習慣。
來源:溫州都市報
記者何群芳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