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心臟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 4小時「微雕術」讓血管復位

2020-12-20 溫州新聞網

  心臟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示意圖

  溫州網訊 男嬰童童(化名)尚未出生就被查出患有嚴重的心臟畸形,醫生說他出生後隨時有可能窒息而死。童童出生後不久,醫生在他雞蛋大的心臟上做了4個小時的微雕手術,將兩根錯位的血管復位。記者昨天從溫醫大附二院了解到,童童目前恢復良好,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產檢查出男嬰有嚴重心臟病

  童童來自瑞安。在他媽媽懷孕6個月的一次產檢中,童童被發現心臟上的兩根大血管——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原來,人體正常的血液循環是由體循環和肺循環交叉構成,主動脈連接左心室,肺動脈連接右心室。而童童的主動脈與右心室連接,肺動脈與左心室連接,恰恰與正常情況相反。這在醫學上叫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屬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

  溫醫大附二院心胸外科主任趙琦峰介紹,正常人的心臟被間隔組織分為左心室和右心室,右心室通過長在上面的肺動脈將血液輸出到肺,並通過肺臟將吸入的氧氣「混」入血液中,含有氧氣的血液通過肺靜脈回流到左心室,左心室再通過長在上面的主動脈輸出含氧的血液,這些血液通過動脈網絡帶到全身各處,以供身體各器官「使用」,氧氣被器官吸收後,血液被靜脈帶回右心室,又開始一次循環。

  而心臟大動脈轉位,就是心臟上的肺動脈和主動脈長反了位置,這樣通過主動脈輸出到動脈網絡最後到達全身的血液,將不再有經過肺臟「混」入氧氣這一過程,導致血液無氧,最終各器官因缺氧窒息而死。

  需移位的冠狀動脈只有一毫米粗

  查出病情後,童童的媽媽來到溫醫大附二院心胸外科就診。趙琦峰檢查後認為,孩子的病還是有希望通過手術治癒的。於是,家人決定在孩子出生後「搏一搏」。

  「患有這種疾病的新生兒病死率較高。」趙琦峰介紹,一般手術的最佳時間為孩子出生後2周。幸好,童童除了心臟大動脈轉位,還有室間隔缺損。這本是一個心臟缺陷的問題,這時反倒成了童童的「保命符」——左右心室的血通過這個缺損混合,給童童帶來了寶貴的氧氣。

  童童出生22天之後,體重和心臟都有所增長,醫生決定給他的心臟糾「偏」。手術需要在深低溫、停循環的狀態下進行,這對麻醉醫生來說是極大考驗。患兒經麻醉後,主刀醫生趙琦峰上陣。開胸後,孩子的心臟就像雞蛋那麼大,周邊的組織非常脆弱,每一步操作都關乎著小生命的安危。

  趙琦峰先將主動脈和肺動脈換位,然後進行手術的關鍵步驟:將冠狀動脈左右移位。連接心臟並為心臟供應血液的冠狀動脈,只有1毫米粗。整個過程在放大鏡下進行,相當於在心臟上進行「微雕」。哪怕手術中一個小失誤,都會給心臟帶來永久性和不可逆的損傷。

  經過4個小時的手術,童童錯位的血管終於復位。

  醫生告訴你

  溫醫大附二院心胸外科主任趙琦峰

  預防先天性心臟病

  孕期頭三個月要特別小心

  市婦幼保健所數據顯示,近3年來,我市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發生率均超過10‰,成為我市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組死亡的首要原因。

  先天性心臟病是怎麼發生的?趙琦峰說,具體原因不明,但跟家族遺傳史有一定關係,在臨床中,就碰到一家有好幾個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對孕婦來講,孕期前3個月是胎兒心臟發育的關鍵時期,要注意以下幾點:預防風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儘量避免用藥,儘量少接觸射線和電磁輻射等不良環境因素;提前終止吸菸、飲酒等習慣。

  來源:溫州都市報

  記者何群芳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18天男嬰 主動脈肺動脈長反 手術6小時 大動脈轉位撿回命
    此項手術難度極大,尤其是男嬰的心臟只有核桃大小,需要重建的冠狀動脈只有針尖粗細。   家住明水縣的王文麗發現孩子出生後喘氣困難,小嘴青紫。家人抱著孩子到醫院檢查,原來是心臟的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僅靠一個還未閉合的動脈導管和心臟房缺來供血,所以呼吸困難。  醫生說這病只佔先心病中的5%,孩子太小,心臟只有核桃大小,手術風險極大。
  • 心臟動脈血管長反 剛出生就病危
    罕見先心病 主動脈、肺動脈長反 當小月月從郫都區人民醫院轉到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來的時候,已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立即被送入外科SICU進一步監護治療。 雖然小月月呼吸急促,但有經驗的醫生卻不敢給小月月足夠的吸氧,後來的彩超檢查更加證明了當時醫生決定的明智。
  • 泰安新生兒動脈長反了 鴿子蛋大的心臟縫了幾百針
    一名男嬰出生僅兩天,查出肺動脈和主動脈「長反」,出生第九天被送進手術室,醫生在他只有鴿子蛋大小的心臟上縫了幾百針。最近半個月,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已經為兩名新生兒成功實施手術。醫生介紹,這是先天性心臟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種類之一,如果不及時治療九成患兒在幾個月內就會喪生。
  • 男嬰大動脈長反出生13小時手術,核桃大心臟縫300針
    山東省立醫院心外科醫生為出生13個小時,體重只有2.7公斤的小樂樂進行了大動脈調轉手術,目前患兒恢復良好。4月20日晚上,山東省立醫院心外科王安彪主任醫師在外出會診回濟南的高速路上,接到醫院打來的緊急電話。一名剛剛出生不久的男嬰,因為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而導致缺氧渾身青紫,氧飽和度已經從80%掉到了40%,急需手術救命。
  • 冠心病、心包積液、主動脈夾層和肺動脈高壓,超聲結果怎麼解讀?
    一 冠心病與超聲心動圖 目前超聲心動圖的解析度還不能夠對冠脈狹窄程度給出準確判定,這方面的診斷有賴於冠脈造影、心臟CTA和血管內超聲檢查。
  • 新生兒心臟動脈錯位 被縫200多針調轉大血管理順
    本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劉雲芳帶著錯位的心臟動脈來到人世的小辰(化名),一出生便在生死線上掙扎。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心外科團隊為其連夜施行頂尖心臟「糾錯」手術,在小心臟上縫合200多針調轉兩根大血管,成功為小辰理順了心臟動脈的「正常交通」。
  • 他出生兩天就動了大手術 醫生妙手復位心臟錯「管」
    出生才2天,體重僅4斤,就被確診為罕見心臟病  奇奇出生後,家人發現,他的手上有烏青,漸漸的,出現了口唇發紫,呼吸困難。  在樂清市人民醫院,醫生檢查後,初步判斷是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孩子也許撐不過今晚。」醫生說的話,就像晴天霹靂般,打在蘇先生一家人的心頭上。  就這麼放棄了嗎?
  • 西京醫院4小時精準手術為先心病新生兒重建生命通道
    ,心臟肺動脈和主動脈位置長反,正常情況下主動脈連接左心室,肺動脈連接右心室,而患兒的主動脈與右心室連接,肺動脈與左心室連接,只能在核桃大小的心臟上,通過手術將筷子粗細的兩根主肺動脈位置調轉。6月14日,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臟外科孫國成副主任帶領醫護團隊4小時精準手術,成功為一名剖腹產出生僅5小時,患室隔完整型大動脈轉位新生兒實施大動脈調轉術。目前,患兒生命體徵平穩,在順利康復中。該新生兒母親在做胎兒心臟超聲篩查時,被診斷出胎兒患有室隔完整型大動脈轉位、卵圓孔未閉、動脈導管未閉。出生後若不及時手術,將出現嚴重低氧血症和代謝性酸中毒,特別是當動脈導管閉合時,隨時危及生命。
  • 新生兒主動脈"中斷"成兩色人 經手術血管重新相連
    齊魯晚報濟南4月26日訊(記者 劉騰騰)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主動脈弓離斷的新生兒在出生後成「兩色人」,上半身因充血成紅色,下半身因供血不足發紫,在出生12天後,這名男嬰在婦兒醫院接受了手術,醫生通過手術將患兒的主動脈血管連接
  • 粵1.6公斤袖珍兒心臟大血管轉位手術創全國紀錄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據南方日報報導,一名只有1. 6公斤的寶寶,心臟上的兩條大血管完全長反了,在出生後的第13天他接受了心外科手術中最難的完全性大血管轉位術。昨天,這名寶寶在接受手術一個月後完全康復出院了。
  • 吳清玉成功主刀出生2小時嚴重先心病患兒心臟大手術-清華大學新聞網
    出生2小時嚴重複雜先心病患兒心臟大動脈畸形矯正手術在清華一附院成功  清華新聞網3月31日電(通訊員 張曉萍) 一名出生僅2小時的患兒,在北京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功接受心臟大動脈轉位矯正手術  33歲的徐女士在孕37周例行產前檢查,經胎兒心臟超聲確診胎兒的心臟連接的2根大動脈:主動脈和肺動脈完全長反了。醫學上稱為大動脈轉位,是一種非常嚴重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徐女士及家人輾轉北京幾家三甲醫院和心血管病專科醫院,均被告知無能為力。經多方了解,找到中國心臟外科頂級專家、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吳清玉教授。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十):法洛四聯症|肺動脈瓣反流|...
    因此,對於新生兒和嬰兒不作為術前常規診斷檢查方法(Ⅱb B)[1-2]。3.2.4   心導管和心血管造影曾經是 TOF 診斷的「金標準」,能明確室間隔缺損類型、肺動脈的發育、冠狀動脈畸形和肺部側枝循環血管,可以測量各心房、室腔壓力。隨著 CTA、MRI 的應用,目前已不推薦為常規檢查。
  • 上海空運動脈血管到成都 緊急救治7歲患病兒童
    小銳的心臟主動脈與肺動脈長反了位置,這種先天性心臟病危及到他的生命,為了湊兒子的治療費用,俗有「鄉村畫家」之稱的父親陳天福,放棄了自己的畫家夢,在家人和醫院的努力下,小銳今日將進行一場特別的手術。   罕見病入侵 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  昨天下午,記者在解放軍452醫院心胸外科的病房內,見到小銳和他的父親陳天福。望著病床上一臉稚氣的兒子,堅強的陳天福眼眶溼潤了。
  • 8小時將整根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也就是說,她整根主動脈「從頭到腳」都是毛病,還伴有一堆心臟問題。「田英是一位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有家族遺傳史。」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程力劍博士表示,這種患者主動脈會發生病變,繼而出現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一旦破裂會導致患者猝死。對馬凡氏症候群患者來說,用人工血管替換全部的問題血管,是唯一徹底告別猝死風險的方式。
  • 十小時驚心動魄,她的主動脈全換成人工血管
    近日,上海市一醫院心臟及大血管外科、普外科、麻醉科、神經外科、輸血科、手術室護理組等科室合作,共同為一位嚴重主動脈夾層合併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實施了胸腹主動脈聯合置換手術。此次手術後,這位患者所有的主動脈都被換成了人工血管,徹底免除了主動脈夾層發作導致大出血之虞。
  • 為出生七天的小亮做心臟手術
    由於主動脈和肺動脈完全長反,瀋陽男孩小亮(化名)出生後靠呼吸機撐過6天後,小心臟在第七天實在跳不動了,被送進手術室做了錯位大動脈調轉手術。據了解,為7天大新生兒進行如此複雜的手術,東北三省還是首例,而術後成功實施的體外膜肺氧合植入治療,更是全國首例。  小亮剛出生時與正常寶寶無異,隨後卻渾身發紫,嘴唇發乾,呼吸急促。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肺動脈閉鎖合併室間隔缺損
    4.3.1   肺少血型此類患兒缺氧明顯,往往肺動脈和側枝血管發育較差,應於新生兒期或嬰兒早期手術治療,行體-肺動脈分流術。3~6 個月後再次評估,未達到二期矯治術條件者行右室肺動脈連接術或再次體-肺分流術(改用更大直徑的分流管道)。對於固有肺動脈直徑>2.5 mm 者,首選右室肺動脈連接術(Ⅱa C)。
  • 出生2小時的寶寶,竟然心梗了
    如果筆者告訴你,新生兒也會得急性心肌梗死呢?先從一個病例談起!出生後2小時,病情突然加重一名孕36周的母親因胎盤前置接受了剖宮產手術,早在孕35周的時候她就有過孕期出血。分娩過程十分順利,兩次Apgar評分均為9分。出生後常規檢查,寶寶的胎心無負荷試驗正常,心臟超聲也提示心臟結構和功能完全正常。
  • 出生2小時的寶寶,竟然心梗了!
    出生後2小時,病情突然加重 一名孕36周的母親因胎盤前置接受了剖宮產手術,早在孕35周的時候她就有過孕期出血。分娩過程十分順利,兩次Apgar評分均為9分。出生後常規檢查,寶寶的胎心無負荷試驗正常,心臟超聲也提示心臟結構和功能完全正常。
  • 肺動脈長「岔」了咋辦?ECMO輔助3月齡寶寶長「岔」的肺動脈順利...
    她患有一種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右肺動脈異常起源於升主動脈,同時還伴有肺出血、房間隔缺損、肺動脈高壓等,外科手術是唯一希望……長「岔」的右肺動脈順利「歸位」「這種病真的很要命!」河南省兒童醫院胸心外科主任翟波介紹,這樣的孩子有70%會在出生6個月內死亡,手術是唯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