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咋才出生兩三個小時,娃娃嘴就這麼烏呢?」抱著剛剛出生快3小時的娃娃,家住郫都區的李女士一家還沒來得及享受初為父母的喜悅,便被一個無情的現實打敗:剛出生的娃娃被診斷出有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大動脈轉位合併動脈導管未閉。
罕見先心病 主動脈、肺動脈長反
當小月月從郫都區人民醫院轉到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來的時候,已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立即被送入外科SICU進一步監護治療。
雖然小月月呼吸急促,但有經驗的醫生卻不敢給小月月足夠的吸氧,後來的彩超檢查更加證明了當時醫生決定的明智。小月月患有一種罕見的大動脈轉位合併室間隔完整,能活下來就靠動脈導管的混合血,如果過量吸氧,促進動脈導管閉合,小月月體內的血液將進入死循環,生命隨時出現危險。
那麼,什麼是大動脈轉位?
正常情況下,人的左心室接的是主動脈血管,右心室接的是肺動脈血管。而月月患的大動脈轉位就是左心室接肺動脈血管,肺動脈血管經過肺,回到肺靜脈血管,再次進入左心室。而右心室接主動脈血管,經過全身回流到右心室,兩根動脈剛剛長反。幸好動脈導管可以讓兩部分血液混合,讓小月月在低氧狀態下活下來。
特別手術 心臟大血管換位
診斷清楚後,就是準備手術。這種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時機很關鍵:太早手術,患者肺血管壓力高,術後恢復困難;太遲手術,患者的左心室就荒廢了,就失去根治手術的機會。
5月5日下午四點,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組織心臟外科、麻醉科、手術室、監護室、彩超室等相關科室對小月月的病情提出專業的診治意見,大家一致認為:能手術,而且能做根治手術。
確定手術方案。5月6日,麻醉科主任親自上陣,為體重3.8kg的小月月建立了必須的監測設備,將醫院最好的食道超聲探頭放入食道,這樣就可以術中隨時監測心臟狀態;護理團隊將各種保護措施準備妥當,為接下來4-5小時的手術保駕護航;超聲科醫生也來到手術室待命。
手術開始後,小兒外科一病區張利兵主任輕輕打開月月的胸腔,看著月月像核桃一般大小的心臟有力跳動,說明術前的準備非常充分。在體外循環下,張利兵不僅要將兩條生長錯誤的大血管換位,還要將兩條1mm大小的冠狀動脈換位,房間隔缺損也需要修補,未閉合的動脈導管也需要結紮,異常腫大的胸腺也需要切除。
手術緊張又細緻。130分鐘後,調換和修補手術完成,在恢復月月自身血液循環後,她小小的心臟重新恢復了跳動。這預示著手術成功了一大半,還需要完美的止血。手術從上午10點一直持續到下午3點40分。當月月家人聽到手術成功的消息後,喜極而泣。
重視產檢 有問題及時到胎兒外科
隨後小月月被送到SICU,各項指標都很平穩。接下來的護理很重要,一定要保證小月月的心臟不能承受過多的負擔,同時也滿足機體的需求,這個平衡需要醫護人員24小時不間斷守護。經過3天的恢復,小月月基本度過了早期的危險,目前正等待脫離呼吸機及血管活性藥物的支持。
說起小月月的病情,張利兵說,小月月雖然患有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幸好及時轉到醫院治療,不然錯過時間手術就只能改為延長生命的姑息治療。他提醒:孕媽媽們務必重視產檢,如發現胎寶寶有問題,可以到醫院的胎兒外科就診,讓更多的小朋友得到及時的治療,不讓一個小小的遺憾影響一個家庭。
吳敏 本報記者 餘星雨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