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兩天就動了大手術 醫生妙手復位心臟錯「管」

2020-12-22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出生兩天,就動了重大的心臟手術,在重症監護室裡度過了20多天的奇奇,兩天前終於平安出院了。

  父親叫他奇奇,因為他剛出生就得了奇怪的病,又被奇蹟般地救活了。

  出生才2天,體重僅4斤,就被確診為罕見心臟病

  奇奇出生後,家人發現,他的手上有烏青,漸漸的,出現了口唇發紫,呼吸困難。

  在樂清市人民醫院,醫生檢查後,初步判斷是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孩子也許撐不過今晚。」醫生說的話,就像晴天霹靂般,打在蘇先生一家人的心頭上。

  就這麼放棄了嗎?奇奇是蘇先生和妻子的第一個孩子。

  第二天,奇奇像奇蹟般地還活著。會不會是誤診?蘇先生一家帶著希望,立即安排將孩子轉院至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經超聲確診: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屬於罕見的複雜先心病。如果不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孩子就會在幾天內嚴重缺氧致死。

  附二醫接診醫生說:可以做手術,手術成功的話不會有後遺症。但是孩子剛出生兩天,體重只有4斤,實在是太小了,手術並沒有先例,風險是巨大的。

  救,一定要救!蘇爸爸下定決心,他相信,孩子一定能夠跨過難關。

  在雞蛋大小的心臟上,成功將細如髮絲的血管移位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通俗來說,就是心臟的兩根大動脈長反了。這會導致體內動脈血和靜脈血無法交叉流通供應全身,患者會嚴重缺氧死亡。

  奇奇出生兩天了,還活著,是因為一根動脈導管。嬰兒剛出生時,兩大動脈血管間都有一根小小的動脈導管,起到連通作用。而這根動脈導管會在出生幾天後功能性閉合。這就意味著,動脈導管閉合時,奇奇的生命也將終結。

  要救命,必須要在動脈導管閉合前進行手術矯治,將長反的血管復位。時間,就是生命!

  此時,正在外地探親的附二醫心胸外科主任醫師胡型銻接到醫院命令:立即趕回醫院為患兒開展手術。

  當晚8時許,剛剛趕回醫院的胡型銻立即進入手術室。手術室外,蘇先生一家焦急地等待著,他們默默祈禱著生命奇蹟。

  手術需要在深低溫、停循環的狀態下進行,這對麻醉醫生來說,也是極大的考驗。患兒經麻醉後,主刀醫生胡型銻上陣,這也是他做過手術中最小的患兒。開胸後,孩子的心臟就像小雞蛋那麼大,周邊的組織非常脆弱。每一步操作,都關乎著小生命的安危。

  胡型銻先將主動脈和肺動脈換位,然後進行手術的關鍵:將冠狀動脈左右移位。連接心臟,為心臟供應血液的冠狀動脈,只有1毫米細。在放大鏡下,醫生精準操作,巧妙確保細如髮絲般的冠狀動脈成功移位,保障術後患兒血液通暢。

  4個小時過去了,手術進行得很順利。術後,孩子被送入了重症監護室。等候在手術室外的蘇先生一家,儘管沒能見到孩子,但是揪著的心已經放下了。

  術後,奇奇心臟自動復跳,解剖畸形得以完整矯治,成功跨過了第一個大難關。

  跨過這麼多的難關,今後一定會越來越好

  術後第一天,在重症監護室裡,奇奇帶著呼吸機睡著。蘇爸爸見到孩子時,看到他臉色變紅潤了,忍不住喜極而泣。

  難關又接踵而至。

  術後,奇奇出現出血、滲血、血壓波動。肺部也出現了感染。

  「出生僅兩天,這是我們遇到術後監護年齡最小的患兒。」心胸外科重症監護室主治醫生宋曉榮用「過程艱難」形容奇奇在重症監護室的20多天。

  為了更好地對孩子進行術後監護,附二醫集結了重症監護室、新生兒科強大的醫療力量。血壓不穩,這非常考驗監護醫生用藥控制的經驗。要知道,如果血壓無法控制,就可能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如果肺部感染加劇,也會危及生命。

  每一個難關,都事關生死。

  令人欣喜的是,奇奇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一次又一次創造奇蹟。

  宋曉榮說:「這個孩子真的太勇敢了,術後恢復得快,也恢復得好。」

  10多天前,奇奇轉入了普通病房。蘇先生和妻子日夜守著孩子,他們很享受這份遲來的團聚。

  兩天前,奇奇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出院回家了。

  昨天,蘇先生給記者發來奇奇的照片。這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孩子,紅撲撲的小臉上大眼睛眨巴眨巴,長得也很俊俏。對於孩子的未來,蘇先生信心滿滿:「一出生他就堅強地跨過這麼多的難關,今後他一定會越來越好!」

  延伸閱讀

  新生兒先心病發病率10‰

  孕後頭三月謹防病毒感冒、射線輻射和濫用藥

  此前,溫州市婦幼保健所監測統計,連續三年來,我市先心病患兒發生率都超過10‰。先天性心臟病也成為我市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組首要的死亡原因。

  據統計,附二醫自1988年開展第1例先天性心臟病手術以來,目前已累計為4000多例患兒開展手術,每年平均開展先心病手術約200例。附二醫心胸外科主任醫師胡型銻告訴記者,先心病患兒中,七成為簡單心臟病,部分治療時甚至已經不用開刀。其餘為複雜心臟病,如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就是複雜性心臟病中最具代表性的疾病,很罕見,治療難度極大。隨著醫學的發展,目前我市複雜心臟病救治成功率可達90%。一般來說,出生2周後是做先心手術的最佳時間。

  先心病是怎麼發生的?胡主任說,具體原因不明,一部分有遺傳傾向性。但是有幾點需要大家注意:懷孕頭三個月內,要謹防病毒感冒,不要接觸射線輻射,儘量少用或不用藥。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孫餘丹

相關焦點

  • 加拿大華人醫生「巧施妙手」 為患者做心臟移植手術
    加拿大華人醫生「巧施妙手」 為患者做心臟移植手術
  • 出生一天的小嬰兒大動脈「錯位」,醫生妙手「重排」
    出生一天的小嬰兒大動脈「錯位」,醫生妙手「重排」 2019-12-11 0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生兒心臟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 4小時「微雕術」讓血管復位
    心臟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示意圖  溫州網訊 男嬰童童(化名)尚未出生就被查出患有嚴重的心臟畸形,醫生說他出生後隨時有可能窒息而死。童童出生後不久,醫生在他雞蛋大的心臟上做了4個小時的微雕手術,將兩根錯位的血管復位。
  • 女童出生12天接受心臟手術 心臟停跳51分鐘(圖)
    (補片:醫生用人工材料把兩個心房隔開,重建「心牆」) (室缺封堵:醫生用小"傘"一樣的封堵器將寶寶心臟上的小眼堵住)心臟血管長反了,本來應該向全身供氧的動脈血,只能通過心臟上的小洞眼流向全身。出生僅僅12天,患有嚴重先心病的小西西(化名)就進行了心臟手術,醫生讓孩子心臟停跳51分鐘,然後鴿子蛋大小的心臟進行了一番「裝修」,為她重新建立了一座「心牆」,還用一把「小傘」堵住了她破損的「心眼」,挽回孩子寶貴生命,西西也是國內報導年齡最小的進行「心臟缺損鑲嵌手術」的患兒。
  • 剛出生兩天嬰兒「無肛門」肚大如鼓 山東醫生緊急手術救人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2月21日訊(記者 陳洋洋)剛出生兩天的女嬰腹脹如鼓,到底咋回事?近日,山東省婦幼保健院來了一位「特殊患兒」,經醫生檢查後發現為「無肛門症」,醫生緊急手術後,給嬰兒「再造」了一個肛門。
  • 致敬|吳鍾凱:敢於挑戰最困難的心臟手術
    因患雙胎輸血症候群,出生體重只有700克的肥肥腦袋還沒有醫生的拳頭大,誕生20天便在中山一院接受心臟手術,為他主刀的正是吳鍾凱。吳鍾凱介紹,肥肥出生後很快出現了致命的心力衰竭,肺及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也受嚴重影響,手術治療成了唯一的方法。但體重越輕的早產兒,做心臟手術風險越大,更何況肥肥有多器官功能障礙,凝血功能也異常,比一般早產兒脆弱得多。
  • 男嬰大動脈長反出生13小時手術,核桃大心臟縫300針
    樂樂(化名)還在娘胎裡的時候,就被查出來患有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出生後不久就出現缺氧全身青紫,呼吸困難。山東省立醫院心外科醫生為出生13個小時,體重只有2.7公斤的小樂樂進行了大動脈調轉手術,目前患兒恢復良好。
  • 寶寶左右心房血管搭錯,出生13小時開胸手術幸運存活
    楚天都市報12月20日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陳露 餘宇) 寶寶一出生全身烏紫、呼吸急促,左心房4根肺靜脈「錯搭」上右心房,動、靜脈血混在一起,這是少見的危重複雜先心臟,生命告急。武漢專家在其出生13小時後,再雞蛋大小的心臟上冒險手術,並延遲關胸,成功救回寶寶一命。明日可出院回家。
  • 為出生七天的小亮做心臟手術
    由於主動脈和肺動脈完全長反,瀋陽男孩小亮(化名)出生後靠呼吸機撐過6天後,小心臟在第七天實在跳不動了,被送進手術室做了錯位大動脈調轉手術。據了解,為7天大新生兒進行如此複雜的手術,東北三省還是首例,而術後成功實施的體外膜肺氧合植入治療,更是全國首例。  小亮剛出生時與正常寶寶無異,隨後卻渾身發紫,嘴唇發乾,呼吸急促。
  • 醫生徒手正骨復位,11歲「雙骨折」少年免去手術之苦
    家長帶他到多家醫院求診,均要求手術復位前進行新冠病毒排查,家人猶豫不定時,被親友推薦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通過手法復位,幫助他成功復原。11歲的小龍家住漢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一直待在家裡沒出門。14日下午,父母允許他戴著口罩到小區裡活動一小時。興奮的小龍飛奔下樓,在小區的空地上和小夥伴比賽騎自行車。
  • ...心臟直視手術|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先天性心臟病|心臟|房間隔缺損
    心臟手術不僅考驗手術醫生高超熟練的操作技巧,同時還要求執刀醫生乃至整個手術團隊必須有一顆堅毅果敢的心,才能面對手術中一切有可能發生的意外。而任何一絲一毫的偏差和不慎,都會導致術後嚴重併發症。手術過程中,能順利完成的最重要環節是通過動靜脈插管,把患者體內的血液全部引流到體外循環機,並用體外循環機代替人的心肺功能,使患者的心臟完全停止跳動後,才能切開心臟進行手術。
  • 醫生巧手在鴿子蛋大小的心臟上「繡花」
    檢查發現完全肺靜脈異位、心臟房間隔缺損……這名女嬰心肺功能極差,隨時有生命危險。 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下簡稱中南醫院)兒科、心血管外科、麻醉、超聲、手術室等學科專家聯合會診,1月11日,醫生通過手術為出生僅兩天半的她成功「修肺補心」。
  • 在媽媽肚子裡接受心臟手術!這個酷寶寶出生了,近8斤重!
    圖片說明:孫錕教授做新生兒心臟超聲,診斷評估。戴榮攝。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8月29日報導:今天上午8點51分,此前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接受亞洲首例胎兒宮內主動脈瓣球囊擴張術的男寶寶順利出生了!
  • 心臟外科手術百年傳奇
    心臟是決定著我們生存的重要器官,然而,它卻是柳葉刀最後被攻克的人體部位。現如今,人類已經可以十分從容地靠手術來糾正畸形的心臟,3D列印心臟的技術也漸漸成為現實。出生在醫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你或許很難想像那樣一個時代:一旦心臟出現問題,人類的生存就只能聽天由命。而這樣的事情,僅僅發生在70多年前。
  • 廣東實現不開刀給腹中胎兒做心臟手術(圖)
    手術本身難度非常大,26~28周的胎兒心臟只有一個甜杏仁那麼大,術者一不留神或胎兒輕微一動,都可能穿破心臟,危及性命。「我接受手術方案,爭取做國內首例,拼了!」謝女士說。首戰失利胎心率放慢即刻暫停手術推進駛上快車道。
  • 在媽媽子宮內接受心臟手術的寶寶出生 宮內手術療效好於預期
    在媽媽子宮內接受心臟手術的寶寶出生 宮內手術療效好於預期 2018戴榮 攝   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記者 陳靜 徐明睿)一位孕32周的準媽媽腹中的先天性心臟病寶寶在上海成功接受了宮內主動脈瓣球囊擴張術,為其出生後的進一步手術治療獲得有利條件。  29日,男寶寶順利降生了。
  • 為出生15天女嬰心臟「補洞」,爸爸一路懷抱,跨越4500公裡
    前不久,一位來自伊犁剛出生15天的先天性心臟病女嬰琳琳就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成功完成了心臟手術,多年參與援疆的蘇大兒附院的醫護人員給了琳琳新的希望。新疆伊犁女嬰出生心臟動脈先天錯位8月28日,琳琳在新疆伊犁州新源縣人民醫院出生的時候,體重只有5斤,明顯比一般的嬰兒瘦弱。
  • 骨折後,關於復位、手術、癒合、功能恢復,骨科醫生給你講一講
    所以骨折後,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手術才能有助於癒合。我們常說傷筋動骨100天,想要修復鍛鍊的骨骼也需要大量的時間。骨折後,關於復位、手術、癒合、功能恢復,骨科醫生給你講一講。在骨折之後,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受傷程度,會通過手法、牽引、手術進行復位。手法復位常用於橈骨下端骨折、指骨骨折、脛腓骨橫形骨折等能用手法幫助骨頭恢復功能的情況,醫生會將患者骨折的部位進行麻醉後,用牽引的手法將骨頭恢復原狀,最後再用石膏進行固定。
  • 前胸上開個小孔 醫生給他的心臟安了把「雨傘」
    △醫生為大爺手術。12月6日,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外科病房內,62歲的重度心臟瓣膜病患者蒲大爺精神非常好,再過兩天,他就要出院了。一周前,他才接受了一次心臟換瓣手術,這是重慶市首例經心尖途徑介入人工主動脈瓣膜置入手術。高齡老人患心臟病 家人擔心受不了手術蒲大爺是南充人,28年前就出現了嚴重的風溼性心臟病,部分心臟瓣膜嚴重受損。當時在新橋醫院心外科成功接受了傳統的開胸人工瓣膜置換手術,「恢復以後,一直沒什麼大問題。」
  • 出生第四天"心臟打洞" 嚴重先心病患兒在滬成功手術逃出死神之手
    出生第四天"心臟打洞" 嚴重先心病患兒在滬成功手術逃出死神之手 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施捷,通訊員 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