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胸上開個小孔 醫生給他的心臟安了把「雨傘」

2020-12-23 上遊新聞

△醫生為大爺手術。

12月6日,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外科病房內,62歲的重度心臟瓣膜病患者蒲大爺精神非常好,再過兩天,他就要出院了。一周前,他才接受了一次心臟換瓣手術,這是重慶市首例經心尖途徑介入人工主動脈瓣膜置入手術。

高齡老人患心臟病 家人擔心受不了手術

蒲大爺是南充人,28年前就出現了嚴重的風溼性心臟病,部分心臟瓣膜嚴重受損。當時在新橋醫院心外科成功接受了傳統的開胸人工瓣膜置換手術,「恢復以後,一直沒什麼大問題。」

今年初,蒲大爺又出現了頻繁的心慌、氣短的症狀。蒲大爺到新橋醫院複查後發現,心臟另一個瓣膜——主動脈瓣膜也發生了病變,出現了嚴重的閉合不全。

到今年十月份的時候,蒲大爺病情越來越嚴重,心臟已經明顯增大,並出現明顯的心功能下降,如果再不接受手術治療的話,就危及生命。 

因為蒲大爺第一次手術去除了心臟周圍的保護隔離組織,手術後心臟和胸壁緊密粘連,如果再次開胸行瓣膜置換,手術的風險將會成倍增加。加上蒲大爺還有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術後可能出現呼吸功能不全,甚至多臟器功能不全,更加增加了手術的風險。

當醫生建議蒲大爺再次手術的時候,蒲大爺一家人都對手術很抗拒,「老人年紀太大了,開刀怕他承受不了。」

△大爺術後恢復良好。

採用新技術 胸口處開小孔安裝新「雨傘」

針對蒲老的情況,新橋醫院心外科專家團隊仔細研究他的病情後,考慮採用目前最先進的介入人工主動脈瓣膜置入技術來實現常規瓣膜置換相同的治療目的。

經過周密準備後,蒲老的手術開始了。術中,在專家團隊的協作下,新橋醫院心外科主任肖穎彬主任和蹇朝副教授首先在患者胸口心尖部位開了一小孔,然後操控一根細長的輸送鞘,將人工生物心臟瓣膜送入患者心腔。

在造影屏幕監視下,新瓣膜被準確定置於病變主動脈瓣位置,像一把「小雨傘」一樣,「安裝」完畢後即可一張一合開始工作。

1個半小時後,在胸骨肋骨無任何破壞,出血量未超過100ml的前提下,蒲老的手術順利完成。

「現在胸悶、心累的症狀比手術前有明顯的好轉,我都可以自己躺下、起來,不需要人幫忙,到處行走也不會覺得累!」一周過去了,12月6日,蒲大爺已經恢復良好。

△大爺與醫生合影。

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

肖主任介紹,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心臟病,65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約佔3%,80歲以上高齡人群中約佔5%。

嚴重的主動脈瓣病變最終將導致心衰,「患者出現症狀後平均生存期僅2年-3年,猝死的風險很高。」肖主任介紹,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置換瓣膜,需要將患者的胸骨正中劈開,並需要體外循環的輔助,手術創傷大、出血多。

「經心尖途徑介入人工主動脈瓣膜置入手術具有創傷小,不再需要開胸及體外循環等優勢。」像蒲老一樣,還能夠極大減輕病患痛苦。肖主任建議,如果主動脈瓣病變的患者年齡大、身體素質差、不能耐受常規手術治療,或擔心手術的創傷和風險不願意接受常規手術的患者可以選擇經心尖人工主動脈瓣膜置入手術方式達到相同的治療目的。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攝影 雷鍵

相關焦點

  • 77歲大伯剛做過腫瘤手術,心臟又「報警」,胸壁上開個2釐米小孔...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陳曉華 記者 吳朝香稍微活動後,就出現胸悶、氣急,77歲的吳大爺被確診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疾病,心臟明顯擴大,收縮無力,已到了非手術不可的時候了。剛剛因為胰腺腫瘤接受過手術的吳大爺和他的家人,很擔心他再做一次開胸手術會承受不住。
  • 醫生開「三個小孔」為年輕女子「補心」
    近日,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武漢亞心醫院聯合心臟外科中心成功開展了粵東首例全胸腔鏡下先心修補(房缺)及瓣膜(二尖瓣、三尖瓣)成形術,以微創治療方式,順利地解決了27歲女子多年的「心」病。在檢查過程中,醫生發現小言的心臟問題嚴重,經進一步心臟彩超檢查後,確診其患有房間隔缺損的先天性心臟病,二尖瓣和三尖瓣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聯合心外中心的專家會診後建議她儘早手術治療。小言尚未婚育,如果在其胸部正中開刀會留下明顯的疤痕,有可能會影響今後的生活,給她帶來心理壓力。但是「心」病不能不治,拖延越久出現肺動脈高壓等不良後果的風險就越大。
  • 雲南陸良一女子產後引發心臟病 醫生開了2個小孔完成手術
    張女士躺在病床上。雲南網記者 彭錫 攝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來自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21歲的張女士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生完孩子後引發了心臟疾病。按照以往,她需要進行開胸手術,並且在醫院住院15天。而如今,醫生在她身上開了兩個小孔,就順利完成了手術。
  • 醫生為275斤的她「一次性」做了6大手術!僅開個6小孔
    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際減重中心,醫生為來自江門的麗麗(化名)定製手術方案,「一次性」完成了6大手術,僅用6個小孔就微創完成。下定決心減肥,術前檢查發現9種疾病早在4年前,當時已經有180斤體重的麗麗就聯繫上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際減重中心。當年江門第一胖尹金花正是她的鄰居,從356斤減到125斤的減肥故事讓她深受觸動。
  • 醫生為275斤的她「一次性」做了6大手術!僅開6小孔!
    然而肥胖導致她患上左側巨大卵巢囊腫,只有減重才有手術切除囊腫、再次懷孕的希望。近日,她來到廣州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際減重中心,「一次性」進行了6大手術,僅用6個小孔就微創完成。據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減重中心主任王存川教授介紹,為了減少患者多次手術的痛苦,他與多學科團隊術前制定好精密的方案,決定為麗麗同時實施6大手術——腔鏡右側甲狀腺癌根治術、精準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食管裂孔修補術、左側巨大卵巢囊腫切除術、膽囊切除術、腸粘連松解術。為了減少創口,多個手術部位僅開了6個小孔,「每個部位按照正常的手術開孔,起碼要十幾個。
  • 原來是嬰兒時心臟「小孔」未閉合
    一向身體健康,堅持鍛鍊的他為啥也會得腦梗呢?這讓張先生非常疑惑。經過醫生對他的全面檢查,發現病根居然是「隱藏」在他心臟40多年的一個「小孔」。 沒「三高」還鍛鍊 為啥還得腦梗 張先生一向身體健康,沒有「三高」,生活有規律,無不良嗜好,而且一直堅持鍛鍊身體。然而不久前,他突然出現言語不清,站立不穩等症狀,於是趕緊就診神經科。
  • 老年病找上年輕人 心臟小孔沒有閉合引發腦卒中
    心臟小孔沒有閉合居然引發腦卒中!吳先生今年25歲了,從事行政工作。前幾天他正在上班,突然感到左側手腳麻木無力,立即被送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就診,經過CT排除腦出血,初步診斷腦梗塞。吳先生生活習慣良好,年紀輕輕,怎麼會突然就得了這樣的病?經過排查,常見病因一一排除,那麼為何會發病呢?
  • 心尖尖上扎個小孔 超高齡老人也能用小手術給心臟換「門」
    在胸壁上開一個小孔,就能在心臟不停跳,不開胸劈骨動大刀的情況下,為年過八旬的老人進行二尖瓣(左心室的「大門」)。傳統意義上的心臟手術,也能通過細小切口來完成手術。日前,廣東省醫心外科成功為一名八旬高齡患者進行了極小手術創傷的二尖瓣置換術,患者第二天就脫離呼吸機。
  • 安醫大二附院醫生緊急拆除心臟「炸彈」
    央廣網合肥11月12日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白寰 黃海)近日,安醫大二附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為一名罕見的右心房粘液瘤患者成功實施手術。  來自肥西花崗的陳大姐覺得身體不適3個月有餘,前不久終於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安醫大二附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就診。
  • 反覆性頭痛也可能因為心臟上有個「洞」
    近日,62歲的東莞吳大叔因為頭痛就醫,他怎麼也沒想到,困擾了他40多年的頭痛,其病根竟是在心臟上。反覆頭痛40餘年,頭部檢查未見異常據吳大叔回憶,在40多年前的一次感冒發燒後,他就開始出現頭痛的症狀。「頭痛的時候是整個腦袋都痛,太難受了。」後來經過治療,頭痛的情況有所好轉。這些年來,只要頭部受寒或者感冒的時候,吳大叔都會頭痛發作。
  • 三個小孔「管中窺瓣」94分鐘換心門不輸血
    「不想媽媽再受一次開胸劈骨的巨創手術了,我們輾轉2000多公裡,開了3天3夜的車來到廣州,就為了讓她在最小的創傷下更換三尖瓣。」林秀雲的兒子劉震(化名)有一定的醫學背景。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曉慎是林秀雲的首診專家。在廣州,他也是為數不多的利用微創技術做心臟手術的中心主任,他提出的方案讓母子倆如釋重負——不需要開胸,三尖瓣能修就修,不能修補了再換生物瓣。
  • 胸壁上僅開2釐米小孔 77歲高齡胰腺癌患者完成手術
    吳女士陪父親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病區走廊裡散步,碰到崔勇主任時一個勁地道謝。術後第三天,看到父親神清氣閒不停微笑著和醫護人員打招呼,吳女土總算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突發胸悶氣急,身患胰腺癌的吳大爺全家面臨艱難抉擇吳大爺今年77歲,最近半年出現活動後胸悶、氣急現象,上樓梯、做家務時症狀更加明顯,給他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經多方打聽,慕名找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崔勇主任。
  • 心臟的小孔沒有閉合也能引發腦卒中
    前幾天他正在上班,突然感到左側手腳麻木無力,立即被送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就診,經過CT排除腦出血,初步診斷腦梗塞。吳先生生活習慣良好,年紀輕輕,怎麼會突然就得了這樣的病?   經過排查,常見病因一一排除,那麼為何會發病呢?
  • 10歲小男孩天生胸口凹陷 前胸幾乎貼到後背(圖)
    醫生在他胸部裝根鋼條   見習記者 張偉  本報訊 打娘胎出來,樓樓(化名)的胸口就是塌的,隨著年齡增長,凹陷越來越大,足有一個飯碗大小,幾乎就是「前胸貼後背」。這怪病就叫「漏鬥胸」。前不久,樓樓做了漏鬥胸微創矯治術,在胸膛的一側開了個2~3釐米的口,一根鋼條穿過胸腔,把反向生長的肋骨往外頂到正常位置。兩年後,樓樓就可以把鋼條取出來,完全康復。  昨日,10歲的閩清男孩樓樓特地換上了一條紅色的運動背心,約上朋友一起上街買東西。整整十年,哪怕再熱的天氣,他也只穿帶領口的衣服。因為從小胸脯畸形影響了發育,樓樓身高只有120釐米,在同齡人中顯得特別矮小。
  • 裝上心臟起搏器≠進了「保險箱」
    翻開董大伯的門診就診病歷,上面記滿了他看病的經歷。最初的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和活動引起暈厥,隨後時不時的心律失常,董大爺被確診為肥厚性心肌病。儘管藥物一直都在服用,但病情仍給他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一年多以前,在醫生的建議下,孝順的兒女勸說董大伯安裝了一個心臟起搏器,董大伯的症狀得到了明顯好轉。
  • 46歲女性前胸後背痛,以為是頸椎病,一個症狀讓我判定她是心絞痛
    查一個心電圖,一個心臟彩超,還做了心肌酶檢測,然而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醫生建議住院進一步檢查,因為症狀緩解了,白大姐拒絕了住院。聽著白大姐滔滔不絕的講述自己病情,我越來越相信的自己的判斷,我甚至想打斷白大姐講話,儘快結束問診,趕緊把檢查開好,然後繼續寫那惱人的病歷。但是當白大姐拿出了以往的體檢報告,讓我又重新審視了白大姐的病情。
  • 寧波老太胸悶不適 醫生從心臟裡取出根管子
    接診的醫生詳細詢問了張阿婆的相關情況後,做了相關的胸痛方面檢查。結果出來後,讓張阿婆兩老伴傻了眼,居然發現一個長約10公分的異物,大部分已經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了,還有一部分露出在下腔靜脈。接診的醫生詳細詢問了張阿婆的基本情況後,了解到張阿婆腫瘤術後正在進行化療,此前醫生在她左前胸皮下植入了一個輸液港用於化療藥物的輸注。
  • 重視小朋友前胸凹陷 給孩子昂首挺胸的姿態
    經常有家屬通過網絡,電話或現場諮詢了解小朋友前胸凹陷,但也有家屬從來沒感覺前胸凹陷也是一種疾病,在這裡希望大家和我們醫生一起重視小朋友前胸凹陷,並且通過正確的方法及時治療,給小朋友一個昂首挺胸的姿態。漏鬥胸畸形壓迫心肺,心臟多數向左側胸腔移位。兒童往往表現為一種獨特的虛弱姿勢:頸向前伸,圓形削肩,罐狀腹。胸骨體劍突交界處凹陷最深。有家族傾向或伴有先天性心臟病。 疾病病因與病理漏鬥胸的原因不明,認為與遺傳有關,和缺鈣沒有必然聯繫,請家屬注意:不要盲目補鈣。
  • 孩子耳朵上有個小孔,媽媽心血來潮擠了兩下,醫生:安排手術吧
    孩子耳朵上有個小孔,媽媽心血來潮擠了兩下,醫生:安排手術吧生下寶寶後,很多媽媽會覺得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但在孩子的養護過程中,很多新手寶媽會因為經驗不足而案例分析這位媽媽在照顧小亮的時候,發現孩子的耳朵上有個小孔,奶奶說這意味著富貴,媽媽也就沒再關注,還時不時的摸一下這個小孔。
  • 90分自動開合雨傘:是雨傘也是手電
    雨 傘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甚至家裡,車裡等都會備上個一兩把雨傘,以防不時之需,萬一哪天突然下雨沒把雨傘還真就出不了門。接下來就和我來看看這把雨傘具體表現如何吧。首先90分這個牌子是小米生態鏈潤米科技旗下的品牌,主要做箱包等日用品為主,做的產品都是質量好性價比高,最近上新的這款90分全自動雨傘也不例外。自動雨傘顧名思義就是自動開傘 合傘。我的這把雨傘顏色為灰色,這把雨傘還有一款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