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1 0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揪心!嬰兒才出生一天,就被查出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大動脈轉位。也就是說,主動脈和肺動脈「錯位」,位置發生了對調。嬰兒口唇重度紫紺,基本生理反應很差,生命岌岌可危。
幸運!華中阜外醫院兒童心臟中心專家急診手術,把主動脈和肺動脈進行了「重排」,使它們連接在正確的位置上。手術後,嬰兒逐漸康復,脫離呼吸機後口唇紅潤,各項指標完全正常。
幾天前的一個下午,華中阜外醫院兒童心臟心臟中心門診走進一個急匆匆的青年,後面跟著兩位年長的老人,其中一位抱著一個病情危重的嬰兒。
青年人急切地對坐診專家說:「救救這個孩子吧,他才出生1天,有嚴重心臟病。」專家趕緊為小患者進行查體,發現孩子口唇重度紫紺,基本生理反應很差,需要緊急救治。醫護人員趕緊抱起孩子,一邊奔向兒童心外監護室,一邊協助家屬辦理入院手續。
兒童心臟心臟中心三病區主任李群教授得知孩子的情況後,一邊指導醫護人員進行搶救,一邊進一步了解病史。孩子來自開封,名叫小金子,1天前出生後口唇青紫,當地醫生給孩子吸氧後,青紫加重了!
當地醫生懷疑是複雜心臟病,就給小金子做了心臟彩超,初步診斷為一種非常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醫生婉轉告訴孩子父母,「病情很嚴重,目前沒有很好的辦法。」
父母聽到這個消息,感覺天都塌了。經熟人介紹,家人聯繫了省會的一家大醫院,同樣被告知治癒的可能性還不到0.5%。眼看著孩子快不行了,絕望中,家屬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來到華中阜外醫院。
孩子到兒童心外監護室後,副主任醫師李斌、主治醫師吳開元等專家立即展開救治。超聲科醫師李亞南為孩子做床旁超聲,證實孩子為室間隔完整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動脈導管未閉、卵圓孔未閉。
剛檢查完彩超,孩子病情突然發生變化!孩子心率、血壓下降、呼吸微弱、氧飽和度迅速降低!吳開元主治醫師立即給予胸外心臟按壓,同時進行氣管插管,用呼吸機輔助治療。
經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搶救措施,孩子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徵逐漸平穩。李群主任等專家立即進行會診,決定為孩子實施急診手術。
麻醉科林洪啟主任,手術室林鵬輝護士長立即聯繫相關人員;麻醉醫師李徵順利給孩子進行動靜脈穿刺,李群主任帶領張金濤、張偉濤主治醫師實施手術。給新生兒進行手術的操作,要求極其精細,非常考驗手術者的外科操作技術水平。在常規氣管插管、全麻開胸後,建立體外循環,將主動脈和肺動脈進行調轉,完成錯位糾正,同時進行動脈導管閉合+卵圓孔閉合術。
手術持續了近3個小時,隨著主動脈開放,孩子的心臟規則有力地跳動起來,監護室李斌主任給孩子做了術中食道彩超,結果顯示血流通暢,手術成功!
術後孩子被送回監護室,在監護室李斌副主任醫師、張媛媛護士長等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孩子逐漸康復,成功脫離呼吸機。孩子從監護室轉回普通病房繼續治療,在頓豔婷護士長等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孩子康復出院。
據兒童心臟中心三病區李群主任介紹: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指主動脈和肺動脈對調位置,主動脈接右心室,而肺動脈接左心室。使體循環與肺循環各走各路而失去循環互交的生理原則,必須依靠心內交通(卵圓孔未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或心外交通(動脈導管未閉、側支血管)進行血流混合交換血流,患兒才能暫時存活。
但是動脈導管一般會在新生兒24小時內生理性閉合,這樣小金子賴以生存的通道就被堵死了,急診手術是唯一救治的方法。據李主任介紹,同樣需要出生後儘早手術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有:梗阻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室間隔完整的肺動脈閉鎖、粗大的動脈導管未閉、重度的肺動脈狹窄、左心發育不良、壓迫氣道的血管環、超大室間隔缺損、重度主動脈縮窄等。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