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10:59圖文來源:金陵晚報
嬰兒大動脈「搭錯線」 出生僅3小時就緊急手術
「『只要及時進行手術矯正,孩子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的』,就是莫緒明主任的這句話給了我們信心。所以,一切的堅持都是值得的。」媽媽看著懷裡剛剛從重症監護室被送出來的洋洋(化名),眼中滿是欣慰地說道。這是洋洋出生後第一次感受到媽媽懷抱的溫暖,此前出生僅3小時的他在南京市兒童醫院心胸外科接受了心臟大動脈Switch手術治療。據了解,這是江蘇省該手術治療歷史記錄上的最小年齡。如今,他已經平平安安地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孕五月胎兒
被查出心臟病
半個多月前,洋洋出生了。剛出生洋洋就在數名醫護人員的密切監護下經由南京市兒童醫院產後綠色通道轉送到了CCU。此時的他,呼吸急促,口唇青紫,反應很差,情況危急。
早在孕五月的一次產檢中,媽媽就被醫生告知,洋洋可能患有一種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媽媽回憶道:「當時,我們都蒙了。第一反應就是這孩子是不是不能要了?」一家人對於寶寶出生的期待與疾病帶來的焦慮交織著,被折磨得心力交瘁。隨後,在產檢醫生推薦下,媽媽拿著產檢的B超報告單慕名找到了南京市兒童醫院心胸外科主任莫緒明教授,進行了詳細的產前諮詢。
莫教授在了解了相關情況後告訴家長:「這種先天性心臟病目前在我院有能力治療。只要及時進行心臟手術矯正,孩子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的。」此時,洋洋一家終於在整日的陰霾中看見了一絲陽光,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
兩條大動脈搭錯線 孩子危在旦夕
經過五個多月的等待,洋洋終於出生了,但也正如莫緒明教授的判斷,洋洋轉入南京市兒童醫院後即被診斷為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肺動脈高壓重度、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嚴重內環境紊亂,隨時都可能危及洋洋的生命。
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是一種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也是新生兒期常見的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它是指患兒的主動脈和肺動脈的位置顛倒。洋洋的兩個大動脈和左右心室的連接完全反了,使體循環與肺循環各走各路而無法循環互交,進而導致機體缺氧,生命岌岌可危。其間如有房缺、室缺或動脈導管未閉的交換血流,患兒方能暫時存活。但患兒仍隨時會有生命危險,需要及時手術。
於是在洋洋僅出生3小時,就已進入了手術室。莫緒明教授準備對他施行大動脈Switch手術。在經過8個多小時的漫長等待,手術於第二天的凌晨2點順利完成。走出手術室的大門,莫教授就被門外焦急等待的家長們圍住了,他安慰道,「一切都按照計劃順利進行」。
「幸好我們選擇希望,選擇相信你們」
手術雖然結束了,但術後還可能隨時出現出血、低心排、肺高壓危象、心律失常、感染等各種併發症,每一個都有可能危及洋洋的生命安全。因此,術後CCU醫護團隊對洋洋進行了24小時全方位的嚴密監護以及精心治療,抗感染、營養心肌、血管活性藥物使用、調整心肺功能、強心利尿、維持內環境穩態、呼吸道管理、營養支持、預防併發症等各種措施,為了拯救洋洋的生命,一切治療都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大約半個月後,在南京市兒童醫院心胸外科醫護團隊的攜手努力下,在全家人的期盼中,小洋洋從CCU轉至心胸外科普通病房,來到了爸爸媽媽身邊。幾天後,小洋洋順利出院了。出院時,媽媽對著莫緒明主任、彭衛主任及其他醫護人員感謝地說道:「幸好我們選擇希望,幸好我們選擇相信你們。是你們把這孩子帶回到我們身邊,給他重生,感謝你們的付出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