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左右心房血管搭錯,出生13小時開胸手術幸運存活

2020-12-20 騰訊網

楚天都市報12月20日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陳露 餘宇) 寶寶一出生全身烏紫、呼吸急促,左心房4根肺靜脈「錯搭」上右心房,動、靜脈血混在一起,這是少見的危重複雜先心臟,生命告急。武漢專家在其出生13小時後,再雞蛋大小的心臟上冒險手術,並延遲關胸,成功救回寶寶一命。明日可出院回家。

今日,在武漢亞心醫院重症監護室,1個多月大的寶寶睜著大眼睛,追著媽媽看。回想起孩子出生時驚險情況,趙女士仍心有餘悸。11月7日,她足月分娩產下一名女嬰,沒多久寶寶全身皮膚發紫、呼吸急促、嘴裡吐泡沫。家人立即將孩子轉至武漢亞心醫院。

經詳細檢查,寶寶被診斷患上一種少見的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該院心臟外科副主任醫師王瀟介紹,原本接在左心房的左、右4根肺靜脈「錯搭」在了右心房,使得動、靜脈血混在一起,同時輸向全身,大大降低血液裡的含氧量,導致孩子口唇發紫、呼吸困難。一般這類患兒活不過1個月。

「孩子命懸一線,但如果進行手術,她的年齡太小、體重太輕,手術風險極大。」王瀟介紹,新生兒的心臟通常只有鵪鶉蛋大,在這個時期進行手術,患兒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上。11月8日凌晨1點,也就是在寶寶出生僅13個小時後,亞心醫院專家開始手術。王瀟說,一般患兒的心臟血管都有6-7毫米,但她的只有4毫米,血管縫合的線比頭髮絲還細。經過7個多小時,手術宣告成功。

但因寶寶心臟水腫,專家決定延遲關胸,經過術後20天多的精心護理,寶寶拔除氣管插管,並挺過了脫機困難等一道道難關,心功能逐漸恢復。目前,寶寶一餐能吃30-60毫升母乳,預計術後將與正常小孩無異。專家表示,在媽媽孕檢大排畸時,或胎兒超聲心動圖可早診斷,並及時治療。

武漢亞心醫院院長陶涼教授介紹,該院19年來心外科手術量已突破6萬例,也就是說,湖北省每10例心臟外科手術,就有4例在亞心完成。其中,2017至2018年,武漢亞心醫院共完成心臟病外科手術10000餘例,其中40%採取的是微創方式。

相關焦點

  • 女童出生12天接受心臟手術 心臟停跳51分鐘(圖)
    供應氧氣的動脈血應該流入左心房、左心室,然後流向全身,但是孩子心臟血管長錯位了。動脈血管連接錯了方向,和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連,所有的動脈血,經過肺部的「加工」又回到了肺部,全身其他臟器都無法得到血液供應。「相當於她的心肺構建了一個小循環,而沒有參與全身循環。」動脈血沒參與全身循環,那麼孩子為什麼還能活著?莫緒明教授說,老天還是眷顧這個孩子的,她算是「因禍得福」。
  • 嬰兒大動脈「搭錯線」 出生僅3小時就緊急手術
    2019-05-17 10:59圖文來源:金陵晚報嬰兒大動脈「搭錯線」 出生僅3小時就緊急手術「『只要及時進行手術矯正,孩子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的』,就是莫緒明主任的這句話給了我們信心這是洋洋出生後第一次感受到媽媽懷抱的溫暖,此前出生僅3小時的他在南京市兒童醫院心胸外科接受了心臟大動脈Switch手術治療。據了解,這是江蘇省該手術治療歷史記錄上的最小年齡。如今,他已經平平安安地回到了父母的身邊。孕五月胎兒被查出心臟病半個多月前,洋洋出生了。
  • 男嬰一天內經歷2次開胸手術,幸運度過生死關,如今媽媽笑了
    小宇晟剛出生沒多久,就先後經歷了4次開胸手術,可謂是受盡了病痛的折磨。重症監護室裡,沒有媽媽的懷抱,也沒有爸爸的陪伴,小宇晟獨自承受著無限的恐懼和病痛帶來的折磨。小宇晟在出生後,就幾乎一直在與病魔做抗爭。
  • 出生第二天全身發紫生命垂危 3小時心臟手術託起寶寶新生命
    這名不幸而又幸運的女寶寶,來自遵義市桐梓縣。4 月 1 日,寶寶在桐梓出生。但第二天,他的父親婁某還沒來得及享受父親的喜悅,一個不幸的消息就傳出:孩子生下來皮膚顏色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特別是嘴唇顯得青紫,疑有心臟疾病。4 月 2 日,婁某將孩子送至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五):再次開胸手術
    2、風險因素與再次手術的時機再次開胸手術與圍術期發病率及死亡率相關的重要因素包括:年齡偏大或偏小、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女性、術前有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及腎功能衰竭等,成人患者有卒中病史、肥胖及冠狀動脈旁路移植病史及其它突發情況[3-6],其它因素還包括接觸輻射史等(ⅠA)。
  • 喝了魚湯之後魚刺"扎心" 醫生開胸手術巧手"拔釘"
    21日中午12點多,她被推進手術室4個小時後,守候在門口的兒女終於盼到醫生走出來,告訴他們手術順利,扎進邱季雲心臟內2釐米左右的魚刺被成功取出了,鬆了一口氣的家人們,也好奇地將裝有魚刺的試管放在走廊燈光下看,這根小小的魚刺,怎麼就跑進了心臟裡?
  • 為挽救剛出生的嚴重先心病寶寶,這場生命保衛戰持續了17個小時
    寶寶剛出生14個小時,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大動脈轉位,面臨死亡威脅。為挽救這個幼小的生命,凌晨5點多,華中阜外醫院科研與學科建設部主任、河南省兒童心臟中心主任範太兵教授帶領專家團隊與死神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 給2斤重的孩子做開胸手術嗎?
    日前,河北省兒童醫院心外科,收治了一例33周早產患兒,患兒出生時體重僅1.32公斤,呼吸困難24天。入院診斷為: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極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肺炎、先天性肺發育不良、早產兒腦病、顱內出血、新生兒腦病、電解質紊亂。
  • 胎內就補心出生當天又手術 二度手術的女嬰要出院了
    今年7月,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為一26周的孕中胎兒做了心臟介入手術,如今孩子已經出生,並且根據病情,醫院又為她做了一次手術,如今孩子左右心室恢復良好,未來兩天將出院。經檢查,胎兒右心室發育不良、肺動脈閉鎖,不做幹預可能很難存活。心臟介入專家泮思林主任主任告訴他們,孩子不能放棄,完全可以保住。「胎兒實施宮內心臟手術的指徵明確,需要儘早手術緩解梗阻,為右心室發育提供足夠時間。」通過專家數次研究討論,7月31下午,為其開展了胎兒宮內心臟手術。
  • 河北省兒童醫院成功為2斤重早產兒實施開胸手術
    長城網訊(記者 劉昆鵬 通訊員 範韶嬋)日前,河北省兒童醫院心外科收治了一例33周早產患兒,患兒出生時體重僅1.32公斤,呼吸困難24天。入院診斷為: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極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肺炎、先天性肺發育不良、早產兒腦病、顱內出血、新生兒腦病、電解質紊亂。
  • 女子喝魚湯誤吞魚刺 竟做開胸手術取出魚刺
    來自自貢的張娟(化名)卻因為喝了一碗鯽魚湯,竟然做了一場開胸手術。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原來,張娟誤吞了一根魚刺,而魚刺竟「刺」進了張娟的心臟裡,險些危急她的生命。腹痛三天未好轉檢查發現魚刺「刺」了心臟今天上午,記者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見到了張娟的女兒文女士,文女士告訴記者,他們來自自貢,一周前,她媽媽中午在家熬鯽魚湯喝,下午不久後就感覺肚子不舒服,隨後就前往當地縣醫院就醫。
  • 嬰兒出生14小時後,專家們為他打響了一場「生命保衛戰」
    嬰兒剛出生14個小時,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大動脈轉位,面臨死亡威脅。為挽救這個幼小的生命,凌晨5點多,華中阜外醫院科研與學科建設部主任、河南省兒童心臟中心主任範太兵教授帶領專家團隊與死神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 10年6次開胸,女孩終於告別手術
    受訪者供圖 活潑愛笑、成績優越,這樣一個十歲的「元氣女孩」,任誰也不曾想到,從她兩個多月的嬰兒時期至今,已經歷6次開胸的心臟手術。因先天性心臟二尖瓣出現問題,小瑞(化名)陸續接受了二尖瓣成形、二尖瓣置換,在多次手術中,主動脈瓣也受到影響需要置換。隨著年齡的增長,置換的人工瓣膜已滿足不了小瑞成長發育的需要,小瑞爸爸帶她到處求醫。
  • 微創手術普及後,傳統開胸手術是否要退出歷史舞臺?
    微創手術的發展在這些年也是非常快,如果說30年前的微創手術在胸外科醫生之間還有爭議的話,到現在胸部微創手術的爭議已經越來越少,越來越小。 現在還有極個別的病人可能說要問,是不是開胸做手術治療會更徹底一些,微創是不是切不那麼乾淨?實際上隨著胸腔鏡,包括腔鏡技術、手術器械、各種微創材料的進步,現在在肺葉切除術、胸腔鏡手術可以達到和開放手術同樣的治療效果。
  • 湘潭首例Bentall手術完成!一次開胸,「補了」三處心
    通過專家討論一致認為,由於疾病讓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且病變的主動脈一旦破裂,患者甚至不存在理論上的搶救機會,所以開胸手術勢在必行。通過制定周密的手術計劃,決定為患者實施Bentall手術,即體外循環升主動脈置換+主動脈瓣根部置換+主動脈瓣置換。
  • 不開胸、傷害少、更安全,這些心臟領域的治療神器來了
    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就能換瓣膜 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往往需要開胸進行瓣膜置換,該病患者又以老年人為主,手術風險增加,中國目前僅有極少數瓣膜疾病患者有機會接受手術治療。
  • 男嬰大動脈長反出生13小時手術,核桃大心臟縫300針
    樂樂(化名)還在娘胎裡的時候,就被查出來患有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出生後不久就出現缺氧全身青紫,呼吸困難。山東省立醫院心外科醫生為出生13個小時,體重只有2.7公斤的小樂樂進行了大動脈調轉手術,目前患兒恢復良好。
  • 傳統開胸手術讓人又愛又恨 新技術不開胸能"補心"
    別小看這些以毫米計算的小洞,會給孩子的生長發育帶來不小的影響,因此必須通過手術補好「心眼」。苗苗出生後第一次打預防針時,被發現心臟有問題,到醫院做檢查後,確診為室間隔缺損。這是先天性心臟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簡單說,就是左右兩個心室之間有一個洞。苗苗的「心眼」直徑約為6毫米。她的媽媽說,正是這個小洞,讓女兒的身體變得很弱,經常感冒,生長發育也比同齡孩子慢。
  • 嬰兒出生14小時後,專家們為他打響了一場「生命保衛戰」
    嬰兒剛出生14個小時,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大動脈轉位,面臨死亡威脅。
  • 經歷6次開胸手術 10歲女孩終於重獲「心」生
    若不是胸前那一抹淡淡的手術疤痕,可能很難將眼前這位元氣少女與心臟病患者聯繫起來。然而,她在本應天真爛漫的童年裡,已經接受了五次開胸心臟手術的考驗。最近,省醫為她成功實施複雜心臟瓣膜置換手術。今後,她也許再也不必為先心病而煩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