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齊鈺/整理)不開胸、看得清、治得準、切得巧,第三屆進博會期間,心臟瓣膜疾病治療、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房顫治療等心臟治療領域的多款產品亮相。
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就能換瓣膜
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往往需要開胸進行瓣膜置換,該病患者又以老年人為主,手術風險增加,中國目前僅有極少數瓣膜疾病患者有機會接受手術治療。
「新一代球囊擴張式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系統(Sapien 3)變革了心臟瓣膜手術方式,醫生可以用微創的方式,不用打開胸腔,不暫停患者心跳的情況下更換心臟瓣膜。」愛德華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療法業務總監譚天立在進博會上向記者演示,該產品心臟瓣膜更換的方法是從患者大腿根部的主動脈進入;同時,第三代瓣膜的導管輸送系統會拐彎,「人體的主動脈是彎曲的,如果導管輸送系統不能拐彎,很容易損傷主動脈壁從而引發很多併發症」;此外,整個瓣膜的高度也縮小了,而且有白色的外裙緣,可有效減少臨床的併發症,提高手術成功率。
據了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王建安教授帶領心臟團隊在導管室內完成了第一例採用Sapien 3技術的TAVR手術,為92歲的患者進行了瓣膜置換。王建安教授表示,Sapien系列產品在全球已經累積用於治療約45萬瓣膜疾病患者,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產品之一。Sapien 3不僅為中國心臟介入醫生帶來與世界同步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神器」,更造福了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使得他們術後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新一代球囊擴張式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系統(Sapien 3)
看得清:超聲診斷導管進血管內看病變
進幾年國內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的數量明顯增加,如果在冠脈介入治療中有B超等影像學指導,可以讓醫生看清楚血管內的病變,提升手術操作的安全性。這次進博會上,波士頓科學展示了全球首款60MHz一次性使用血管內超聲診斷導管OptiCross HD,可以把B超的探頭放在血管內,幫助醫生觀察血管內畸形、狹窄程度等。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楊偉憲教授曾指出,《血管內超聲中國專家共識》和《歐洲腔內影像專家共識》等都指出血管內超聲(IVUS)等影像學技術指導下的冠脈介入治療手術(PCI),可以明顯降低可能發生的手術併發症,優化介入手術的全過程。遺憾地是,國內僅有8%的冠脈介入治療採用了術中影像學指導;在美國,這一比例已達到了15%,日本則高達90%。可見,影像指導下的PCI手術在我國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60MHz一次性使用血管內超聲診斷導管OptiCross HD
治得準:一次消融導管磁電「雙定位」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很容易引起腦卒中、心力衰竭等併發症,射頻消融是房顫治療的有效手段之一,相對於傳統藥物治療,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復發率,並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適用於藥物難治性症狀性陣發性房顫。
消融導管是醫生進行射頻消融術的重要工具,在本屆進博會上,雅培剛剛獲批上市的一次性使用磁電定位壓力監測消融導管進行了中國首秀。新一代心臟電生理TactiCath SE消融導管的特點就是「準」,它採用了磁電雙定位,可以幫助醫生提升手術成功率,同時首創的帶磁感受器的光感應壓力導管技術,實時測量組織表面的貼靠壓力值,醫生可以精準直觀地判斷心肌細胞的消融損傷程度。
新一代心臟電生理TactiCath SE消融導管
切得巧:沿著血管壁縱向切斑塊
基於影像的指導,醫生通常會根據冠脈病變的不同程度,確定不同的血管預處理方案:輕度的脂質堵塞可以使用預擴張球囊,增加冠脈血流量;重度的血管鈣化病變,可採用旋磨術,就用用鑽頭把鈣化灶除掉。
如果是鑑於兩者之間的中度的纖維性病變,則可採用切割球囊。在進博會上,記者看到了波士頓科學發布的國內唯一一款冠狀動脈切割球囊導管WOLVERINE,該產品在擴張時會沿著血管壁,縱向切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管壁來減小對血管的損傷,屬於易用、高效的血管預處理解決方案。
冠狀動脈切割球囊導管WOLVERINE
參考資料:
吳翔, 徐偉. 心房顫動導管消融圍術期抗凝治療策略[J].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 2017(4).
魏渠成. 長時程心電監測設備在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後心律監測中的應用[D]. 2016.
【來源:健康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