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完全大動脈轉位型先心病

2020-12-22 網易新聞

東方今報記者 邢鵬舉

【專家檔案】

楊斌: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三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博士在讀,中國醫師協會鄭州市分會副主任委員,鄭州市心血管外科學術技術帶頭人,2012年度鄭州市醫德標兵。參加工作17年,先後發表國家級論文10餘篇,獲國家專利1項,省級科技新技術引進獎1項,有著豐富的心臟外科手術經驗。

先天性心臟病有多種類型,其中一種叫完全大動脈轉位型,因為缺少對此類病的兇險認識,嬰兒出生後救治不及時,錯失寶貴時機,死亡率較高,給患兒家庭帶來悲痛和遺憾,一旦發現,應儘快手術救治。

送治不及時嬰兒不幸夭折

12月27日記者就完全大動脈轉位型先天性心臟病,採訪了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三病區主任楊斌。介紹該病之前,楊斌主任給記者講述了一個上周剛發生的悲劇。

12月19日下午,楊斌接到一個求救電話,說南陽一個剛出生五天的嬰兒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完全大動脈轉位心臟病。出於醫生的天職和敏感性,楊斌讓他們趕緊來鄭州由他來為其做手術治療,為了防止動脈導管閉合,囑咐其給孩子先服用一些藥物,以便為救治贏得時間,可惜的是沒有相關藥物,孩子在來鄭州的途中就不行了。

楊斌主任在孩子父母的哭聲中了解到,原來孩子在出生的當天,就發現有紫紺現象,夜間哭鬧異常,後檢查確診為完全大動脈轉位型先天性心臟病,當地醫生建議他們趕緊到鄭州大醫院手術治療,父母擔心孩子太小,一直猶豫中,結果就出現了這樣的悲劇。

楊斌主任介紹,完全大動脈轉位在先天性心臟病中的所佔比例比較高,但由於以前對此病的認識不足,延誤救治,悲劇時常發生。其實,如果及時手術治療,完全能取得理想效果。

最佳救治時間在出生後兩周內

楊斌說,有一種叫大動脈轉位的,相對較難救治,但並非不能救治,關鍵是有救治意識。

大動脈轉位佔先心病的7%,發病率並不低,卻名氣不大。原因就在於它太兇猛了,兇猛到30%的患者會在一周內死亡,50%的患者會在一個月內死亡,如果一年還沒有治療,死亡率高達90%。楊斌說,很多大動脈轉位的患兒,在沒有發現,或者發現異常,沒有得到確診、治療前,就已經死亡了。

對於大動脈轉位的患兒,治療的原則就是一個字:快。但部分患兒家長總想推遲手術,擔心患者不能耐受。確實,年齡越小,手術風險越高,但何時手術,要看疾病的情況及嚴重程度,有些病,不及時做手術,患兒很可能就會失去手術機會或者夭折。大動脈轉位,就是越早發現,手術做得越早越好的先心病,一般建議在兩周內完成手術治療,特別是室間隔完整的完全大動脈轉位型最遲手術時間不要超過4周。

提高大動脈轉位的早發現意識

楊斌介紹,大動脈轉位簡單說就是心臟的肺動脈和主動脈長反了。大動脈轉位的患者,全身回來的靜脈血到達右心後,去了主動脈,而左心的血液(經過肺部匯合)卻流向了肺動脈。這樣的後果是,未與氧氣匯合的靜脈血會再次回到全身,含有豐富氧的血流通過左心,又回到了肺裡。全身的組織細胞都得不到氧的供應,出現缺氧。

正因為大動脈轉位的患兒缺氧嚴重,新生兒在出生幾小時後,就會立即出現症狀,較典型的症狀是渾身發紫(嘴唇更重),特別是在哭鬧後,缺氧更加嚴重,發紫的症狀也更明顯。如果新生兒出生後發現面色青紫,應考慮有先心病。如果新生兒呼吸急促、拒絕吃奶(餵養困難)、吃奶後嘔吐、多汗等症狀,家長更應重視。排查先心病的方法很簡單,到醫院做胸部X片、心電圖和彩超即可確診。

本文來源:東方今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完全型大動脈轉位
    右前壁胎盤附著處胎盤與肌層界限欠清,該處肌層彩色血流較豐富超聲提示:•    單活胎,橫位•    胎兒心臟畸形:完全型大動脈轉位 •    完全型前置胎盤並胎盤植入產後超聲可見肺動脈連接左心室,主動脈連接右心室,二者起始段呈平行走行產後超聲可見肺動脈連接左心室,主動脈連接右心室,二者起始段呈平行走行動脈導管未閉
  • 清華一附院為26天完全型大動脈轉位患兒成功施行手術
    清華一附院為26天完全型大動脈轉位患兒成功施行手術  清華新聞網2月24日電 伴著喜慶的爆竹聲聲,人們正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之時,一個剛剛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弱小生命卻正經歷了生死的煎熬。經過了8個小時的複雜高難度手術,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吳清玉成功為出生僅26天的先心病患兒施行完全型大動脈轉位矯治手術,把孩子從死亡線上挽救了回來。  不幸發生在3個月前,35歲的李女士在進行孕期8個月的產檢時,在建檔醫生超聲檢查發現孩子的心臟發育有異樣,於是建議李女士前往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 矯正型大動脈轉位
    心電圖檢查 (圖 1) :竇性心律, Ⅰ 度房室傳導阻滯, 異常 Q波( Ⅲ 、avF、V1) , 不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 間歇性預激症候群 ( A型 ) 。超聲診斷:先天性心臟病:矯正型大動脈轉位;右心室 (功能左心室 )擴大;三尖瓣瓣葉增厚;三尖瓣中度反流;二尖瓣輕度反流。
  • 大動脈轉位(TGA )
    大動脈轉位是一類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常伴發多臟器、組織異常,需用心臟大血管節段變化法進行檢查、分析、表達。通常所說的心房、心室、主動脈、肺動脈是指解剖結構,也就是形態學名稱,可以表明功能名稱,如解剖左心室(功能右心室)。大動脈轉位與右室雙出口、法洛四聯症在概念上有交叉,沒有完全統一的說法。大動脈轉位和右室雙出口可以同時存在。
  • 楊斌:嬰兒大動脈轉位
    以上三種先心病是最常見的,也較容易治療。大動脈轉位是另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治療起來就不那麼簡單了。  大動脈轉位佔先心病的7%,發病率並不低,與動脈導管未閉(10%)的發病率接近,卻遠沒有動脈導管未閉知曉率高。原因就在於大動脈轉位太兇猛了,兇猛到30%的嬰兒會在一周內死亡,50%的嬰兒會在一個月內死亡,如果一年還沒有治療,死亡率高達90%。
  • 大動脈轉位(TGA)
    一、病理生理及手術方法(一)完全型大動脈轉位病理生理完全型大動脈轉位指主動脈和肺動脈對調位置
  • 湖南完成目前最大齡先心病患兒分期大動脈調轉術
    湖南完成目前最大齡先心病患兒分期大動脈調轉術 2016-11-15  今年7月,樂樂再次來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就診,入院診斷為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雙上腔靜脈,同時伴有右側六指畸形。  「在先心病中,這種畸形大約佔到5%。一期根治術一般在1月內完成,如超過此『黃金時間』,往往失去一期根治手術的機會。」在可借鑑經驗極其有限的情況下,湘雅名醫楊一峰教授、趙天力副教授團隊經過認真評估,決定探索性地為其實施分期根治手術。
  • 鄭州市兒童醫院成功救治出生2天「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患兒
    2月19日,鄭州市兒童醫院胸心外科成功為出生僅2天的新生兒,實施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手術。伴隨著科室發展和技術提升,近年來,胸心外科實施的日齡、月齡複雜先心病患兒手術不斷增多,其中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手術最小患兒出生僅18個小時。
  • 針尖刻字 湘雅二醫院給超低體重患兒大動脈換位置
    紅網長沙11月21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洪雷 通訊員 唐冪 卜海松)11月21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院近日成功為一位出生僅4天、體重僅3.2公斤的複雜紫紺型先心病患兒進行了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術,目前患兒恢復順利,將於明天出院。專家介紹,這是湖南省最低體重、最低年齡的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根治手術,也是全國最低年齡和體重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根治手術的患兒之一。
  • 河北以嶺醫院治癒一例右位心複雜性先心病合併室上速患者
    河北以嶺醫院治癒一例右位心複雜性先心病合併室上速患者發布時間: 2014-10-16 09:51:29   |  來源: 河北新聞網   |  責任編輯: 張永生  該患者是一位33歲的男性患者,3年前出現心慌、胸悶、氣短、脈搏過快等症狀,突發突止,持續約5分鐘左右後可自行緩解,此前曾就診於北京阜外醫院,經心臟造影結果顯示「先心病、矯正型大動脈轉位、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瓣狹窄」。
  • 健康公益:別讓小兒先心病阻擋我們的未來
    先天性心臟病是造成小兒夭折的首要先天缺陷,據統計我國每100個新生兒中會有1個罹患先心病,偶爾見新聞報導:父母察覺新生兒患有先心病,採取殘忍的極端措施,小兒先心病需要我們提高警惕,但無須驚慌失措走極端!
  • 上海醫生成功新探索:更多先心病胎兒有望獲得健康人生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一個產前被診斷出大動脈轉位的胎兒夏琳 攝   中新網上海9月19日電 (陳靜 夏琳)隨著產前診斷技術飛躍式進步,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得以在胎兒時期就能被診斷出,這給了父母在胎兒出生前做出選擇的機會。但是另一方面,對於救治希望很大的孩子,難道人們也只能看著他(她)沒有機會降臨人世嗎?
  • 武漢協和醫院為1月齡嬰兒完成心臟大動脈轉位矯正術
    擔心先心病手術費用高,做還是不做?4月9日,武漢解封第二天,吳女士預產期將至,她和丈夫再次來到協和醫院產科待產。4月12日,在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產科、超聲影像科、新生兒科等多學科的聯合協作下,吳女士順利誕下一名男嬰,小名叫斌斌。經專家們進一步檢查診斷,斌斌被證實患有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合併室間隔缺損。
  • 關於先心病這些問題家長鬚注意-光明日報-光明網
    對於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右心室雙出口、法洛四聯症、完全型房室間隔缺損等相對複雜的心臟病,雖需開胸手術,但多數手術效果和遠期預後良好,總體手術成功率在97%以上。但對於三尖瓣閉鎖、左心發育不良症候群等單心室類心臟病,只能進行姑息手術,而無法根治,術後生活質量也不如健康兒童。2.寶寶體檢發現心臟雜音,是有先天性心臟病嗎?
  • 【首兒e科普】認識先心病,認識室間隔缺損
    1.什麼是先心病?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約佔各種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發育時期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或發育異常而引起的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後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的情形。
  • 出生八小時的嬰兒 大動脈完全轉位
    記者從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外科了解到,這名患兒上周被緊急送入醫院急救,發現為「完全性大動脈轉位」。 協和醫院心外科廖東山副教授介紹,孩子剛剛出生,從建甌送到福州就診時已是奄奄一息,面色青紫,發育極差,宛若「小老頭」。
  • 「首兒e科普」認識先心病,認識室間隔缺損
    1.什麼是先心病?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約佔各種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發育時期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或發育異常而引起的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後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的情形。2.先心病有很多種嗎?最常見的是什麼?先天性心臟病有幾十種,如果各種組合,可能會有上百種。但總體上包含三大類:第一類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這是最多見的。比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心內膜墊缺損、部分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等等。這類畸形的共同特點是肺血增多,體循環血相對減少。
  • 先心病患兒兩條大動脈竟然長反了 緊急手術獲救
    7月23日晚,一名自榮城的出生僅11天、體重3公斤的完全性大動脈轉位先心病患兒,病情危急被緊急送到青島市婦兒醫院。醫護人員在患兒鴿子蛋大小的心臟上將僅1毫米粗細的冠狀動脈「乾坤大挪移」,成功完成動脈調轉手術。
  • 為19歲罕見先心病少女重組心臟 華中阜外醫院創造手術奇蹟
    其實,那時的曉婧並不知道,自己患有的是先天性心臟病裡最為罕見且複雜的類型之一:完全型大動脈轉位,也就是說,她的心臟長"亂"了。通常情況下,如果不及時做手術,完全型大動脈轉位的孩子很難活過一歲。而她之所以能長大,是因為她剛巧同時還患有另外三種先心病:防止左心室退化的肺動脈流出道狹窄、巨大室間隔缺損和房間隔缺損。
  • 協和醫院為1月齡嬰兒完成複雜先心病手術 貧困家庭收穫最珍貴兒童...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董念國教授團隊為剛出生1個多月的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嬰兒斌斌(化名)實施了大動脈轉位矯正術和室間隔修補術,目前術後心功能恢復良好,生命體徵穩定。常年在外打工的吳女士還申請到基金會資助,孩子的手術費得到保障。兒童節前夕,看到斌斌日漸恢復,她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產檢發現胎兒患有先心病,留還是棄?